征稿要求:
1.论文符合本刊宗旨与学术规范,具备较新的学术观点,使用较新的文献资料。评论性文章观点鲜明,语言生动,分析深刻,能够及时反映、探讨学界及业界的热点问题。
2.所投稿件为作者本人 撰写并未曾在其他刊物公开发表过。
3.稿件一律用电子邮件附件形式发送到电子邮箱:guangdianyanjiu@yeah.net
4.附件请用Word文件,并注明文件名及作者名。
5.稿件篇幅:论文原则上以6000字以内为宜;评论文章控制在1500字左右。
6.稿件应注明作者的真实姓名、职称(职务或学位)及工作单位、详细通讯地址及邮编、联系电话(手机最佳)和电子邮箱。
来稿的处理流程是什么?
1.请勿一稿多投,也不要重复投稿。
2.收到稿件后,本刊编辑部认为符合要求或基本符合要求但仍需修改的,会主动与作者联系。投稿后30个工作日内未收到本编辑部处理意见的,可自行对稿件另作处理。
3.因经费有限,编辑部对特约稿件支付超标稿酬,一般稿件只能略付薄酬。
文章格式有什么讲究?
1.标题。主题用1号黑体;副题用3号宋体。居中。
2.作者姓名,用四号楷体,右对齐。
3.文本提要,小四号楷体,200字以内;关键词,小四号楷体,3-5个。
4.正文,用5号宋体。1级小标题用小4号幼圆体,居中;2级小标题用5号黑体,左对齐并缩进两个汉字;3级小标题用5号楷体,左对齐并缩进两个汉字。
5.鉴于本刊区别于其他学刊图文特色 建议作者供稿时提供文章相关图片及作者照片,并确保图像精度。
6.文末标出作者单位及职称(或学位、职务),若有多个作者,用分号隔开;
7.注释一律采用尾注形式。注释二字,用小5号黑体。注释条目各项顺序依次为:作者姓名、冒号、《文章标题》、逗号、《刊名》某年第几期(《书名》第几页,某年版),用小5号楷体。
8.为节约篇幅,一般采用注释形式的文章,不再单独一页设立参考文献。
新知CONCEPT
MGC
定义:
机器生产内容的英文缩写。指运用人工智能技术,由机器生成的新闻。
解读
两会开幕前夕,新华社“媒体大脑”从5亿网页中梳理出两会舆情热词,仅用时15秒,便生产发布了关于两会内容的MGC视频新闻——《2018两会MGC舆情热点》,将人工智能在新闻报道领域的应用推入深度领域。这不仅是中国新闻史上的首次,而且在全球媒体中也属创新之举。
其新闻生产过程是:首先通过摄像头、传感器、无人机等方式获取新的视频、数据信息,然后经由图像识别、视频识别等技术让机器进行内容理解和新闻价值判断。
与人工智能的结合,是新媒体探索大数据时代媒介形态和传播方式的新路径。依托于大数据的“媒体大脑”,将新理解的内容与已有数据进行关联,对语义进行检索和重排,以智能方式生产新闻稿件。“媒体大脑”的运用,或将使新媒体变得更垂直、更专业,矩阵更具规模化,信息更具广度和深度。
土嗨社会摇
定义:
土嗨最早为电音界词汇,社会摇则是一种舞蹈形式。2017年开始,以快手、抖音为主阵地,“土嗨社会摇”席卷网络,受到众多社会青年追捧,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解读
土嗨社会摇以记录普通人的生活为主——社会青年操着浓重方言的口音,表演浮夸、台词低俗,而这些看似毫无技术含量的视频,却迅速突破亚文化圈层进入大众视野,在三四线城市,这种娱乐形式甚至已形成了霸屏模式。
究其原因,首先,社会摇本身就是“小镇青年”平常的娱乐和生活方式,而通过喊麦和社会摇,造就了一批“出人头地”的青年,更引发效仿风潮;其次,短视频审核标准简单,准入门槛低,这也奠定了土嗨短视频扩散的基础;而打破常规的审美,或许也说明大众审美在不断提高的同时,也在不断向多元化方向发展。相较于主流、同质化的文化产品,“土嗨社会摇”以一种非主流的形式出现,弥补了原有娱乐视频的空缺。
有意思的是,在土嗨社会摇的观看群体中,有很多网友并不认可其价值观,却又被“土嗨”深深吸引。“土嗨”短视频火热的背后,或许并不是单纯娱乐消遣如此简单。
蛙儿子
出处:
这只蛙出自一款名为《旅かえる》(中文译名《青蛙旅行》)的手游,在微博、朋友圈、B站、论坛贴吧等新生代群体社区迅速蹿红。
解读
《旅行青蛙》是一款由HIT-POINT公司推出的放置类游戏。游戏主角是一只热爱旅行的青蛙,并会给主人带特产、寄明信片。
这只小青蛙几乎不会和玩家产生任何的互动,它的旅行时间和路线随缘,日常生活习惯也随缘,玩家往往扮演观看者的角色;游戏机制也极其简单,没有结束/竞争/排名;整体节奏缓慢,界面整洁,只有两个主要场景——青蛙的起居室和种三叶草的院子。但该游戏上线一个多月,便在苹果APP Store免费榜、分类榜中均排名第一;安卓应用商店日下载量甚至超过了30万。
在《旅行青蛙》中,玩家没那么渴望体验胜利、成功的快感,只是希望花一点碎片时间,从游戏中找到自己的投射,在可爱的“蛙儿子”和清新的游戏画面中释放来自生活的压力和孤独。也有玩家表示,这款游戏的真谛实则是:归期未定,才是离别的意义。
《人民日报》评论道:“佛系的玩家、孤独的青蛙,简单到没有互动的游戏,对于既想要独处又害怕孤独的现代人而言,或许也是一种治愈吧。”
杠 精
定义:
社交网络评论区的新物种,泛指抬杠成瘾的一类群体,被戏称为“理解能力不好,战斗力爆表;表达能力不好,存在感爆表。”
解读
连接、交往和关系建构,使互联网成为前所未有的公共讨论平台的同时,也呈现、放大和延展了现代性语境下的认同危机,社交网络成为用户自我宣泄的工具,视频弹幕、豆瓣影评、微博知乎评论……杠精可能会迟到,但是永远不会缺席,有评论的地方就有杠精。
电子媒介使得社会情景相互交叉,互联网的低门槛和交流的可滞缓性为用户的表达提供了渠道,让“杠精”们模糊了公共讨论和自我表达的界限,更多时候,他们在发泄生活中受挫的情绪,而不是在表达观点,而“愤怒”这一情绪本身就落在消极/高唤醒的象限中,唤醒程度越高,人们的关注度就越高,也就不难理解为何网友们会在评论区吵得不可开交。
不得不说,杠精文化又为用户提供了一种新鲜的娱乐方式,这种戏谑化的嘲讽背后,实则也隐含着一种对差异化的情绪宣泄的认同,试图利用段子和表情包的刻意抬杠来创造文本,以勾连自身的价值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