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广电研究杂志官网  

征稿要求:

1.论文符合本刊宗旨与学术规范,具备较新的学术观点,使用较新的文献资料。评论性文章观点鲜明,语言生动,分析深刻,能够及时反映、探讨学界及业界的热点问题。 

2.所投稿件为作者本人 撰写并未曾在其他刊物公开发表过。    

3.稿件一律用电子邮件附件形式发送到电子邮箱:guangdianyanjiu@yeah.net    

4.附件请用Word文件,并注明文件名及作者名。   

5.稿件篇幅:论文原则上以6000字以内为宜;评论文章控制在1500字左右。    

6.稿件应注明作者的真实姓名、职称(职务或学位)及工作单位、详细通讯地址及邮编、联系电话(手机最佳)和电子邮箱。

 

来稿的处理流程是什么?

1.请勿一稿多投,也不要重复投稿。

2.收到稿件后,本刊编辑部认为符合要求或基本符合要求但仍需修改的,会主动与作者联系。投稿后30个工作日内未收到本编辑部处理意见的,可自行对稿件另作处理。

3.因经费有限,编辑部对特约稿件支付超标稿酬,一般稿件只能略付薄酬。  

 

文章格式有什么讲究?

1.标题。主题用1号黑体;副题用3号宋体。居中。    

2.作者姓名,用四号楷体,右对齐。

3.文本提要,小四号楷体,200字以内;关键词,小四号楷体,3-5个。    

4.正文,用5号宋体。1级小标题用小4号幼圆体,居中;2级小标题用5号黑体,左对齐并缩进两个汉字;3级小标题用5号楷体,左对齐并缩进两个汉字。

5.鉴于本刊区别于其他学刊图文特色 建议作者供稿时提供文章相关图片及作者照片,并确保图像精度。

6.文末标出作者单位及职称(或学位、职务),若有多个作者,用分号隔开;

7.注释一律采用尾注形式。注释二字,用小5号黑体。注释条目各项顺序依次为:作者姓名、冒号、《文章标题》、逗号、《刊名》某年第几期(《书名》第几页,某年版),用小5号楷体。

8.为节约篇幅,一般采用注释形式的文章,不再单独一页设立参考文献。

从《新闻坊》看民生新闻的主持风格

 

  《新闻坊》是上海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于200211日推出的一档民生类新闻栏目,也是全国范围内最早以说新闻形式出现的新闻日播专栏。经过二十多年的深耕,栏目已经在全国具有广泛影响力。在感知坊间冷暖、传递上海温度的初心引领下,《新闻坊》始终将镜头对准百姓,聚焦充满烟火气的生活,认真聆听来自基层的声音。节目得到了广大上海市民的高度肯定和喜爱,收视率长时间位居同时段榜首。而由该栏目衍生出的新闻坊微信公众号,近年来更是稳居中国微信公众号民生榜前三位,使《新闻坊》在全国范围拥有了更为广泛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民生类新闻节目的整体格调,往往和主持人的气质风格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民生类栏目具有很强的包容性,不同的主持人完全可以具有不同的风格,无需千人一面。不过从共性层面来说,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首先需要具备正确的三观,具有平等待人的同理心和乐于助人的热心肠。有了这些前提,才算拿到了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的准入证。而要进一步成为被大众认可的优秀民生新闻主持人,在主持风格上往往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平民风格

  曾经有观众给《新闻坊》送上一句Slogan(口号): “《新闻坊》,上海人的屋里厢。并推而广之,《新闻坊》的主持人,就是阿拉屋里厢的自家人。

  1.语言表达具有亲和力

  亲和力并不是各种类别主持人都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例如法制类或时政新闻类主持人,是否具有亲和力就不是他们的硬指标;但是对民生类,尤其是优秀的民生新闻主持人来说,亲和力却是第一要素。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的某些外在标准是可以放宽要求的,比如形象的标致度可以放宽标准、声音的悦耳性也可以不那么强求,但是,亲和力却是一名优秀的民生新闻主持人不可或缺的要素。因为亲和力就犹如纽带,它可以让受众与栏目的链接更加紧密,甚至可能因为信任和喜欢主持人,进而增进对栏目的忠诚度。

  而亲和力在这里也不仅仅是指有声语言或者体态语言的表达,它还包括主持人由内到外的能量传递,这并非一日之功,它有赖于长期的沉淀和积累,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而这种源自内在的沉稳与亲切,会让主持人更具有稳定的磁场。

  2.整体形象应平民化

  民生类节目的最主要的受众是老百姓,他们每天在为一家老小操持,为柴米油盐奔忙。他们需要的主持人是像隔壁邻居或是自家兄弟姐妹一样的人,有着和自己类似的背景或经历,能听得懂他们的语言,感受得到他们的疾苦。

  基于这样的基本理念,在《新闻坊》栏目中,四位主持人的整体形象各有侧重。阿丁和笔者作为相对资深的一对搭档,男主持以衬衫配马甲为主,凸显沉稳的同时,也表现出上海老克勒的精致;而女主持则是以衬衫加半裙为主,简洁干练又不失清新。在色彩上也尽量做到彼此呼应,体现整体性,与此同时,还要尽量规避饱和度过高的颜色,以与自己的年龄相匹配。黄浩和舒怡相对年轻,对应的着装选择更具开阔性。播出时黄浩基本以宽松衬衫为主,与他日常的着装一致,也符合他随性不羁的性格特点;舒怡的穿着则以色彩柔和的连衣裙为多,对应她邻家小妹的甜美亲切属性。

  总之,不追求奇装异服,不以吸引眼球为目的,着装尽可能地简洁利落,是民生新闻主持人在形象上的自我要求。同时,从首因效应的角度考虑,主持人的每一次亮相都该谨守初心,保持形象的一贯性,以避免因为偶尔一次的疏忽,而带给观众认知上的偏差,进而影响对栏目的评价。

  3.播报可嵌入地域特色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讲述本土新闻,如果能够适当地运用本土方言,是拉近和观众距离的绝佳方式。《新闻坊》栏目之所以如此被上海观众喜爱,语言的本土特色就是因素之一。除了每周日《闲话上海》板块的纯沪语输出,平时的《新闻坊》也会在本就生活化的语态里偶尔加几句上海话。这种亲切的说话方式,不仅提高了本土新闻的表达精准度,也在犹如嘎讪胡的情境中让观众进入无障碍理解通道。

  例如一次新闻中,提到某位市民意外中奖,原文只写到王先生幸运地抽到了一等奖,非常开心。主持人阿丁在播报时,就即兴地加了一句:王先生一记头开心得不得了,格真是额骨头碰到了天花板。瞬间,语意就变得活泼生动了许多,王先生的画面还没出现,他的喜悦之情已经溢出屏幕。又比如,一次临近中秋说到月饼,不同时期的人对于月饼的口味有不同的追求,笔者就加了一句:各么老底子上海人欢喜哪能嘎茄月饼奈?对于不常在节目中说方言的主持人,这样短短一句,无形中增加了俏皮感,即便表达略显笨拙,却也很有笑果。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也让笔者深刻体会到,方言表达如果运用得好,在民生新闻中能起到画龙点睛、事半功倍的效果。

  而在目前《新闻坊》的四位常驻主持人中,笔者是唯一一个外地主持人,作为外地主持人进入民生类节目,尽快学习和掌握当地语言非常重要。当然,如果不能很快驾驭,那么态度比能力更重要。如前所述,笔者在节目中偶尔也会试着说几句沪语,尽管蹩脚,但都能得到观众的正向反馈,最多的表达是:施琰已经很不容易了,以后要多说,不要怕!

 

二、民本取向

  1.民生话题有深度、有温度、有态度

  优质的民生新闻不能满足于市井新闻的就事论事。这对民生新闻主持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新闻坊》为例,每天一小时的内容中,除了提供资讯,还有像《城市晚高峰》这样的深度报道,以及《市民议事厅》这样的对话板块。这就需要主持人不仅具有讲述能力,还要有评论和深度访谈的能力。例如笔者近期主持的访谈板块《市民议事厅》中,就有以下几个不同领域的民生访谈:

  有关于大学生返乡做农民的访谈——《春来友》,节目中我们着力探寻上海这座现代化大都市中农民的迭代发展,感受在年轻人以及新科技的助力下,新农村建设的如火如荼;

  也有关于阳光动迁的深度探讨——《旧里时光》,节目中我们让房屋征收事务所负责人和动迁户都来接受采访,力求做到阳光动迁的透明敞亮;

  还有关于养老和意定监护的讨论—— 社会监护系列观察》,老人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本着和谐社会的兼爱理念,我们对这个议题进行了多角度、全方位的系统性探讨。随着上海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照顾孤残老人的社会问题愈加突出,职能部门应该从哪些方面跨前一步主动作为?作为新闻工作者有责任帮忙理清思路,至少是提供思考方向。即便不能在一次讨论中得出结论,但开放性的探讨本身就是我们的目的,让更多人关注到老年群体,进而群策群力推动更具建设性的举措出台,本身也是民生节目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而正是在这一次次的碰撞探讨中,作为民生节目主持人,更深刻地体会到了要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的重要性。只有本着这样的认知,才能让每一次探讨都真正做到有深度、有温度、有态度,真正为城市建设与文明社会的推进点亮一束微光。

  2.民生情怀与思辨能力

  除了资讯与访谈,《新闻坊》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是帮忙和曝光。为百姓服务,替群众发声,这都是栏目责无旁贷的使命。而电视栏目作为集体的智慧,从选材拍摄、到编辑播出,整个系统工程中,主持人是最后一棒,也可以说是至关重要的呈现。

  实践出真知。大多数民生新闻主持人都有一线采访的经历,这对于进入演播室驾驭主持整个节目非常有帮助,这种深入群众的经验让主持人的表达更有情感支撑,更具可信度,也更无法认同见字发声的苍白主持方式。

  在《新闻坊》栏目中,新近出现了一个新面孔,出镜记者马跃龙。小马本身是播音主持专业毕业,进入电视台先从民生新闻记者起步。他深入一线,挖掘整理了大量有价值的新闻。有声语言专业的训练让他有很强的沟通能力和共情能力,专业记者的实践磨练又帮助他提升了敏锐的洞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很快,一篇篇优质报道横空出世。例如,帮助上海爷叔与理发店斗智斗勇,最终追讨回572万元巨款;在上海静态管理期间,克服重重困难帮助新冠老人与其家属取得联系;为无声咖啡馆的听障咖啡师助推咖啡包,一周售出2万包……类似报道在《新闻坊》微信公众号上,常常冲出阅读量10+的好成绩。而勤奋努力的马跃龙最终也凭借实力坐上了《新闻坊》的主播台,因为他身上沾有老百姓的烟火,心里装有老百姓的冷暖,所以,这个主播台,他才能够坐得踏实。

  作为民生新闻主持人,必须来自群众,又能深入群众,不仅应该在资讯播报中做到言之有物,在需要表达立场和态度时,也应该努力表现出评论员的思辨能力,体现铁肩担道义的情怀。始终让自己站在群众当中,做到既有百姓视角,又有民生情怀,绝不满足于只做资讯的搬运工。这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有赖于平时的学习积累和不断思考。

 

三、守正创新

  坚持守正创新,不断进取,是《新闻坊》这个有着21年历史的老牌民生栏目的成功密码。进入融媒体时代,成绩依然耀眼。近三年的收视数据显示,《新闻坊》节目平均收视率3.61%、市场份额21.54%。在2022年上海疫情防控最为严峻的2个月里,《新闻坊》节目收视率较上年同期上涨65%,市场份额上涨18%。其间,单期节目的收视率最高时为7.08%,再次体现了市民对这档贴近民生的新闻节目的喜爱与信任,体现了主流媒体的责任担当。

  坚持守正创新,不断进取,也是《新闻坊》主持人一以贯之的职业追求。所谓创业容易守业难。在媒体形态日新月异的当下,如何在已经取得的成绩上更上一层楼,这是一个系统性的挑战。对于民生新闻主持人而言,不断开拓新的表达方式,需要在以下几方面作进一步思考:如何在既有的语态上进一步创新,既符合时代要求,又不失主流媒体的格调?如何将有声语言表达从技巧层面拉升到脱稿评述层面?如何进一步加强民生新闻主持人参与创作的深度?如何始终保持最初的热诚,在实践中学习、观察、总结,不断突破自我、提升职业能力?

 

结语

  在《辞海》中,民生一词被注解为人民的生计。所以概括来说,民生新闻就是关注人民生计的新闻。好的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一定不是成于一日之功;他(她)必然是来自群众,感受过民众的疾苦、品尝过汗水的酸涩;一定有着丰富的人生历练,有故事却又不世故;一定始终对生活抱有希望,并愿意播撒希望之种;一定还怀揣着新闻理想,致力于如何让真善美更多传扬、让假恶丑尽快消亡。

在传统媒体不断创新探索、不断融合突破的当下,民生新闻主持人也要拿出最大的勇气突破自我,提升专业素养,精进主持风格,用热爱诠释追求。一直在努力,始终在路上。

 

(作者为上海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主持人)

上海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19291号-3
通信地址: 上海威海路298号 邮政编码: 20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