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广电研究杂志官网  

征稿要求:

1.论文符合本刊宗旨与学术规范,具备较新的学术观点,使用较新的文献资料。评论性文章观点鲜明,语言生动,分析深刻,能够及时反映、探讨学界及业界的热点问题。 

2.所投稿件为作者本人 撰写并未曾在其他刊物公开发表过。    

3.稿件一律用电子邮件附件形式发送到电子邮箱:guangdianyanjiu@yeah.net    

4.附件请用Word文件,并注明文件名及作者名。   

5.稿件篇幅:论文原则上以6000字以内为宜;评论文章控制在1500字左右。    

6.稿件应注明作者的真实姓名、职称(职务或学位)及工作单位、详细通讯地址及邮编、联系电话(手机最佳)和电子邮箱。

 

来稿的处理流程是什么?

1.请勿一稿多投,也不要重复投稿。

2.收到稿件后,本刊编辑部认为符合要求或基本符合要求但仍需修改的,会主动与作者联系。投稿后30个工作日内未收到本编辑部处理意见的,可自行对稿件另作处理。

3.因经费有限,编辑部对特约稿件支付超标稿酬,一般稿件只能略付薄酬。  

 

文章格式有什么讲究?

1.标题。主题用1号黑体;副题用3号宋体。居中。    

2.作者姓名,用四号楷体,右对齐。

3.文本提要,小四号楷体,200字以内;关键词,小四号楷体,3-5个。    

4.正文,用5号宋体。1级小标题用小4号幼圆体,居中;2级小标题用5号黑体,左对齐并缩进两个汉字;3级小标题用5号楷体,左对齐并缩进两个汉字。

5.鉴于本刊区别于其他学刊图文特色 建议作者供稿时提供文章相关图片及作者照片,并确保图像精度。

6.文末标出作者单位及职称(或学位、职务),若有多个作者,用分号隔开;

7.注释一律采用尾注形式。注释二字,用小5号黑体。注释条目各项顺序依次为:作者姓名、冒号、《文章标题》、逗号、《刊名》某年第几期(《书名》第几页,某年版),用小5号楷体。

8.为节约篇幅,一般采用注释形式的文章,不再单独一页设立参考文献。

智引未来:AIGC浪潮下,上海广播电视台的创新与责任

 

  习总书记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我们深知,在智能化浪潮中,技术创新是媒体发展的核心驱动力,而AIGC作为人工智能进入2.0时代的重要标志,已然成为一股重塑媒体生态、激发创意思维、提升内容价值的革命性力量。这要求我们主流媒体必须把握转型新机遇,主动顺应变革大挑战。

  作为全国广电行业的排头兵,上海广播电视台紧紧围绕上海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的总目标,强化科技赋能,加快新质发展。今年上海广播电视台提出了一系列愿景,比如明确了以新闻立台、文化兴台、融合强台为核心战略,明确了以台网并重、智能引领、移动优先、首发原创为基本策略,也明确了以“SMG in AI”为主攻方向,努力打造媒体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新样本,加快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技术创新力和产业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全媒体集团。

 

一、勇立潮头,全方位布局,拥抱AIGC发展浪潮

  围绕“SMG in AI”,上海广播电视台从多个维度进行了持续积累和深入准备,用AI重构媒体技术底座,努力以先行者、引领者、实践者的姿态加速奔跑。

  争做技术革新的先行者。上海广播电视台一直重视推进AI能力的建设,2017年就成立了AI实验室,经过多年发展,在AI媒体的应用领域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比如,基于AI技术自主研发的媒体内容智能生产平台、AI高清视频修复系统、AI虚拟数字人和播音员、大数据情感交互可视化的受众测评系统、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平台等,贯穿媒体内容的生产、制作、审核、播出、推荐、修复等全流程环节,覆盖媒资管理、智能终端、智慧监管等诸多领域。

  争做机制创新的引领者。今年,我台进一步优化了机制建设,敏锐地捕捉机遇、抢占前沿,在全国两会前夕,上海广播电视台在全国广电领域率先设立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媒体融合创新工作室,重点布局文化传媒领域人工智能的一些重大应用场景建设,加快推进人工智能大视听垂类模型的研发应用,推动基于AIGC的沉浸式、交互式音视频内容生成的示范应用,开展面向传媒文化类的AIGC内容生成范式探索。

  工作室确立了六大重点攻坚方向,分别是财经媒体专属AI大模型、新闻资讯类大模型应用、智能语音和大语言模型应用、智能手语数字人、生成式智能与多媒体通信,以及人工智能应用下的传媒伦理研究。

  这个工作室是统领全台AIGC技术研发和内容创意的一项创新机制,它是一个虚拟的部门,鼓励跨部门、跨领域协作,推动不同工种的深度融合。在今年全国两会开幕之际,工作室迅速推出AIGC集成应用工具Scube,引领了媒体领域的创新应用潮流。

  争做跨界融合的实践者。随着AI技术渗透到媒体领域的各个环节,我们充分鼓励前沿实践,组织专业培训,培养具备AI技术素养的新型新媒体人才。上海广播电视台专门举办了“AI创作分享会,不同部门的员工在会上分享他们在AIGC内容创制中的实践和心得,激发对未来媒体内容生产模式的想象和期待,营造出创新比拼、追求卓越的浓厚氛围。

 

二、破浪前行,AIGC智慧引领,驱动内容与产品创新

  通过技术、机制、实践的探索积累,上海广播电视台将人工智能技术深度匹配各类业务场景,不断推出系列精品内容与产品。

  (一)智能工具的创新应用

  上海广播电视台始终坚持新闻立台,因此智能工具的应用在新闻生产当中先行先试。我们发布的Scube(智媒魔方)是基于我台自主训练的一个稿件大模型,集中多种AI能力形成全套新闻制播服务体系,包含多模态素材识别、横屏转竖屏、自动生成稿件、全语种智能翻译、视频自动剪辑等功能,极大地提升了新闻报道的效率。另外,我们旗下的百视通还自主研发了AIGC“文心雕龙全新内容生产工具,通过整合AI技术,自主训练大型模型和部署高效工作流,实现了内容生产方式的革新。目前,已部署了国风水墨、国风工笔、动漫、人物写实高清复原四套工作流,为观众带来高效而丰富的视听体验。

  () 内容生产的智能化升级

  在AIGC技术和集成工具的加持下,上海广播电视台内容生产的智能化水平也在不断升级。

  321日,我们发布了中国首部AIGC系列公益广告片《因AI向善》,成为AIGC技术在公益场景应用的一次先锋实践。之后,在坚持技术+艺术的创作理念下,我台又陆续创作了60多部AIGC的公益动画宣传片,比如通过短视频让人从AI视角看懂新质生产力、创意搭建极具科幻感的乐高世界,令人耳目一新。相较于传统动画,AIGC的制作周期大幅缩减,成本也有所降低,展示了其在公益传播和价值引导方面的潜力。

  上海广播电视台还积极探索AIGC与更多节目形式结合的可能。在今年打造的友好城市 共爱(AI)未来六一特别节目中,借助AI换脸技术,让多位杰出人物完成了与童年的自己的一场跨时空对话。同时东方卫视正在策划一档名为《因AI相约》的交友节目,通过AI匹配技术,呈现一场别开生面的婚恋交友体验,敬请期待。

  (三)运用场景的不断拓展

  目前,我们正积极构建国内领先的文化传媒大模型应用生态,希望能把AIGC的应用场景拓展到更广的领域。

  在今年3月举行的“2024全球开发者先锋大会上,国内首个基于手语大模型的交互式数字人手语翻译公益项目《润爱无声助聋门诊场景》正式发布。该项目由上海广播电视台和上海科技大学共同研发,旨在服务全国2780万听障人士。未来还计划将该项目拓展到民生、教育、就业等广泛的领域,为城市发展注入新的文化内涵和时代活力。此外,我台百视通IPTV大屏也借助AI技术,打造了国内首款面向视听障人士的家庭无障碍视听产品,解决视听障人士的一些困扰。

  我台旗下的专业财经媒体——第一财经的垂类财经大模型也即将发布,我们期待它未来能够成为一位得力的财经智囊和助手,在全球资本市场瞬息万变的动态过程中,为投资者提供第一流的财经信息服务。

 

三、行稳致远:坚守伦理之锚,规范AI使用之道

  人工智能与传媒领域的结合,为我们呈现出崭新的智能化图景,塑造出全新的文化产业样态和文化生活体验。但任何一项技术都是双刃剑。随着AIGC的快速迭代和广泛应用,它的风险和安全治理问题在全球获得了普遍关注。在去年10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我国提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11月首届全球人工智能安全峰会上,中、美等28国与欧盟达成《布莱切利宣言》,旨在促进全球在人工智能安全方面的合作。

  作为主流媒体,我们深刻意识到,要坚持发展新质生产力理念,对AIGC既要善用也要善治,以价值对齐作为人文基座,明确人类价值观在技术系统中的原则和尺度,用社会主流价值导向驾驭算法,将高质量发展与主流价值供给统一起来,践行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

  为此,上海广播电视台专门制定了《台集团人工智能使用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体现出我们规范应用AI技术的三个核心理念:

  一是坚持以人为本,智能向善。我们明确使用人工智能进行内容生产时,必须采用安全可信的工具,确保生成的内容产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及道德伦理要求。在节目内容制作时,应严格执行三审制度。此外,AIGC还应在合适位置进行标识,以利于公众识别。

  二是坚持数据安全,信息保护。我们建立了严格的管理举措,确保AI技术应用所涉及的数据收集、存储、处理、使用共享等环节都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严禁未经授权的数据访问、泄露、篡改或滥用行为。

  三是坚持凝聚共识,协同共治。我们致力建立全员参与机制,确保每位员工都能明确自身的责任和义务,积极参与到安全、合规的实践中去。同时,如何在更广泛领域提升人工智能技术的安全性、可靠性、可控性和公平性,也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议题。

  上海广播电视台与上海大学联合主办此次论坛,希望能与各位领导、媒体同行、高新企业、中外专家学者一道,深入交流,集思广益,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技术的安全应用、管理策略与伦理原则,以构建广泛参与的机制和形成共识的治理框架。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上海广播电视台期待与各位携手并进,拓展AIGC技术的多元化应用场景,实现技术与内容、伦理与创新的融合,共创媒体新未来。

 

[作者简介:上海广播电视台(上海文广集团)党委副书记、副台长、总裁]

 

 

 

上海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19291号-3
通信地址: 上海威海路298号 邮政编码: 20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