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举办了广播电视节目创新创优研讨会,2016年6月又推出《关于大力推进广播电视节目自主创新工作的通知》,这个研讨会和《通知》是是中国广播电视行业阶段性发展的一个重要信号。
这个新时期的开启,是基于中国广播电视行业面临的三大背景变化:全球化之变,媒介融合之变、公共服务之变。
第一个变是全球化之变,是产业的重组。越来越多资本悄然进入广播电视行业,且不限于中国资本,甚至在节目制作团队里已经进入了大量的韩国、日本、美国制作人,这是全球化下中国广播电视产业自然而然的改变。
第二个变是媒介融合之变,是行业格局的重置。也就是新旧媒体在媒介格局中地位的巨变。新兴媒体快速崛起,广播电视传统媒体呈现下滑乃至衰落局面。
第三个变是公共服务之变,是事业发展的重构。以往传统媒体时代的受众,变成了媒介融合时代的用户,他们的口味、趣味、需求发生了巨变。
此次总局推出一系列新政,包括召开广播电视节目自主创新座谈会做进一步推广,其重大意义在于,这是我们面对全球化的产业之变,媒介融合的行业之变和公共服务的事业之变时作出的战略性判断和抉择,只有我们大力推进广播电视节目的自主创新,在全球化的产业竞争中,在媒介融合的激烈竞争中,在公共服务庞大的需求变局中,才能找到我们的位置,让我们的产业保持蓬勃向上的局面。
关于广播电视节目自主创新,我认为主要有三个要点:
第一,中国广播电视节目自主创新走什么路?
第二,中国广播电视节目自主创新靠什么人?
第三,中国广播电视节目自主创新打什么“牌”?
走什么路
回望过往,中国广播电视创新之路走得并不平坦,大体上我们走了三种路:
第一是传统之路。即90年代中国广播电视节目的原始创新状态,节目制作人靠集体打磨,这里面还是充满着智慧和想象力,但是我们必须看到,这样的创新更多的是在行业相对封闭、我们跟世界接轨不紧的情况下产生的,是原始的、自发的、小作坊式的创新,这是一种老路。
第二是走洋路。90年代后期综艺节目引进西方节目模式,这种路称之为洋路。过去若干年,《超级女声》《中国好声音》等节目产生巨大的市场效应,说明了模式引进的必要和成功,它让我们体验到什么是先进的电视生产模式,什么是工匠精神的精细工艺,对于我们粗鄙的传统电视节目制作来说是一次补课,我们需要学习西方模式来打造自己的工艺水平。但这个阶段能不能长久,其实从一开始我们就有所怀疑,模式引进说到底是外国人基于他们的社会文化制造的模式,这个模式是不是和中国人的精神需求相吻合,是不是和我们的行业状态相吻合,这其中显然存在着巨大的问题。当我们依赖这种洋模式的时候,我最担心的不是钱,而是文化要出大问题。过于依赖模式引进,我们将在不知不觉中让西方文化的价值观渗透到我们的节目中,它对整个社会文化将是巨大冲击。同时,我们的队伍要出大问题。大量依赖模式和相关团队将使我们的团队慢慢地销毁。
第三就是本土化自主创新之路。今天我们说的本土化是不要放弃自主创新,走什么路,总局已经给了明示。
靠什么人
我们靠什么人来支撑我们庞大的行业、产业?第一是媒体人,第二是社会人,第三是外国人。靠外国人,比如我们高端的影视制作,特别是投资过亿的大制作特别需要他们的支撑,在尖端的技术上,或者说工匠精神上我们还欠缺很多。社会人就是非体制非专业的没有经过严格训练的社会化的力量,不否认有高手在民间的可能性,但毕竟这只是少数。现阶段我们强调制播分离,但是如果一个媒体只会花钱,那么这个媒体自主创新的能力会大大下降。靠什么人最终还要靠媒体人,然后结合社会人和外国人,我们这些媒体人不能完全放逐自己,只变成播出平台的采购员。
打什么牌
我们90年代之前是打宣传牌,90年代之后我们打娱乐牌。宣传牌更多靠的是财政支持,缺少的是市场的考虑;娱乐消费牌更多考虑满足老百姓的喜好,可能对主流价值观的导向不太在乎。但在今天媒介融合背景下,直接面临着全球的竞争,单靠打宣传牌或单靠走娱乐路线都走不远。近期我们在打宣传牌、娱乐牌的基础上开始打文化牌。文化牌是今天广播电视节目的重要方向,也是自主创新的一条重要路径。
影视有宣传品的功能,也有娱乐消费品的功能,但是从根本上来讲,它还是一种文化。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11月30日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说: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一语道破了文化软实力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我们要有一种战略思维,影视的发展是对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对内外文化含量的提升,不能因为产业和市场而丢掉文化,尤其是我们要从资源、从内容、从创作到制作都要体现中华文化传统以及当代中国人情感生活状态的生活景观、伦理价值,这样的影视才能彰显其文化艺术的独特魅力和美学韵味。
今天的广播电视要在竞争中有所作为或者提升战略性的价值和地位,打文化牌是非常关键的,怎么样打文化牌?从我的理解来讲,要创新思维。如今的一些创新已经打破了广电传统的线性思维局限,辩证思维意识在提高,即辩证思维和混合思维。
辩证思维如《老妈驾到》,它把两个看似对立的问题辩证地杂糅在一起,打破了线型思维的传统格局,这是很好的经验。混合思维就是把不同的元素做嫁接,如北京卫视的《档案》把讲述、案件实录回放等多种形式整合在一起,央视的《等着我》把表演、记录、调查、慈善等元素全部混合在一起,这是典型的一种混合思维,这是过去很少见到的思维状态。
这些都是宝贵的创新经验。我不认为新媒体崛起后广播电视媒体就会消亡。我们半个多世纪的积累,怎么可能一瞬间就消失,问题的关键还是在于靠什么人、走什么路、打什么牌,如果我们能够有更高远的情怀,如果我们有正确的方向,如果我们找对了团队,如果我们充分调动创新思维,我相信中国广播电视的自主创新一定会迎来大丰收、大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