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广电研究杂志官网  

征稿要求:

1.论文符合本刊宗旨与学术规范,具备较新的学术观点,使用较新的文献资料。评论性文章观点鲜明,语言生动,分析深刻,能够及时反映、探讨学界及业界的热点问题。 

2.所投稿件为作者本人 撰写并未曾在其他刊物公开发表过。    

3.稿件一律用电子邮件附件形式发送到电子邮箱:guangdianyanjiu@yeah.net    

4.附件请用Word文件,并注明文件名及作者名。   

5.稿件篇幅:论文原则上以6000字以内为宜;评论文章控制在1500字左右。    

6.稿件应注明作者的真实姓名、职称(职务或学位)及工作单位、详细通讯地址及邮编、联系电话(手机最佳)和电子邮箱。

 

来稿的处理流程是什么?

1.请勿一稿多投,也不要重复投稿。

2.收到稿件后,本刊编辑部认为符合要求或基本符合要求但仍需修改的,会主动与作者联系。投稿后30个工作日内未收到本编辑部处理意见的,可自行对稿件另作处理。

3.因经费有限,编辑部对特约稿件支付超标稿酬,一般稿件只能略付薄酬。  

 

文章格式有什么讲究?

1.标题。主题用1号黑体;副题用3号宋体。居中。    

2.作者姓名,用四号楷体,右对齐。

3.文本提要,小四号楷体,200字以内;关键词,小四号楷体,3-5个。    

4.正文,用5号宋体。1级小标题用小4号幼圆体,居中;2级小标题用5号黑体,左对齐并缩进两个汉字;3级小标题用5号楷体,左对齐并缩进两个汉字。

5.鉴于本刊区别于其他学刊图文特色 建议作者供稿时提供文章相关图片及作者照片,并确保图像精度。

6.文末标出作者单位及职称(或学位、职务),若有多个作者,用分号隔开;

7.注释一律采用尾注形式。注释二字,用小5号黑体。注释条目各项顺序依次为:作者姓名、冒号、《文章标题》、逗号、《刊名》某年第几期(《书名》第几页,某年版),用小5号楷体。

8.为节约篇幅,一般采用注释形式的文章,不再单独一页设立参考文献。

【专家观点】广播电视节目自主创新怎么发力?

  大力推动广播电视节目自主创新,是近年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重要的政策导向。广播电视节目自主创新怎么发力?这里有两个方面的思考。

  第一个方面,提高认识。
  推动广播电视节目自主创新,不是仅仅喊喊口号、落实上级政策,必须上升到更高的认识层面。
  不创新,广播电视难以生存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广播电视本身就是一个以创新驱动发展的行业,不能有一刻停止创新,包括体制机制创新、业务模式创新、技术创新,也包括节目创新。在国际国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广播电视节目停止创新就意味着停止发展,停止创新就意味着放弃竞争、放弃使命责任。
  创新意识不是单纯哪家机构、哪个台的问题,而应在全社会形成共识。据了解,在欧洲电视节目创意重地荷兰,其GDP中差不多有一半与创意产业相关,荷兰电视人常常将创意与其他理念相结合进行头脑风暴,就不断创造喷涌出新的节目模式。我国在这方面还有很大距离,广播电视媒体和一些近年来迅速成长起来的大型节目制作公司有责任挑起中国广播电视节目自主创新的大旗,引领全社会创意创新风潮。
  自主创新是广播电视播出制作机构应有的文化担当。创新不排斥学习、吸收、借鉴,但学习不是一味照搬照抄、纯粹拿来主义。总局有关文件要求,要不断研发生产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体现中华文化特色的优质节目。这一要求实质上也是重申了广播电视媒体和广大节目制作机构应有的文化责任担当。
  近年来,国内广电机构引进播出了不少国外节目模式,有的还进行了较为成功的本土化改造,确实为国内广播电视节目内容领域带进一股新风,丰富了节目形态样式。但这种“拿来”的东西一是必须适量,二是必须根据国内方方面面的具体情况进行再创新,以适应本土要求和需求。如果节目模式引进不加以科学调控,蜂拥而上,以至让“拿来”的东西充斥我们的大小屏幕和整个传播空间,就容易在社会上形成“只有舶来品才是好看的”这种误区;长此依赖进口,我们的广播电视将会失去自主创新能力。这无异于饮鸩止渴,短期可能获利,长期则会自亡。
  广电媒体作为主流媒体、节目制作机构作为重要的文化机构,传承中华文明、谱写当代文化新篇章是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职责,推动节目自主创新是担当责任、履行使命的重要方面,必须义无反顾、不折不扣做好。
 
  第二个方面,找准发力点。
  推动广播电视节目自主创新至少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发力点。
  一是把握导向,唱响主旋律。
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提出的48字职责使命是一切宣传思想工作的根本遵循。这一要求是覆盖全媒体、全环节的,所有具有宣传、引导功能的媒体、载体、平台都必须贯彻落实。广播电视节目也不例外,所有的节目创意创作都必须牢牢把握这一政治方向不动摇,把主旋律唱响、唱远、唱进人心。
  二是追根溯源,深挖历史文化宝库。
  古人有语:“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只有具有中华文化基因和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自主创新节目,才能更好地承载中国梦主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更好地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推进广播电视节目自主创新,应注重将创意创作深深植根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沃土,从中汲取养分、焕发灵感,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节目的创制增加底气、灌注神韵。
  传承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是中国广播电视节目的核心任务,而推动节目自主创新也必须依托和扎根深厚的中华文明,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也是广播电视节目创作创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题材、思想和艺术宝库。近年来,各级广电机构勇于担当、积极作为,研发推出了《中华诗词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华好诗词》等一大批创新性文化益智节目,深受人民群众喜爱,引发对祖国古典文化的追寻学习热潮。应善于结合现代思维和最新技术手段,深挖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源源不断推出更多体现中华文化精髓、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又符合世界进步潮流的优秀节目模式、节目形态,让我国的广播电视节目以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屹立于世。
  三是提炼生活,广泛吸纳社会生活营养。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的讲话指出:“文艺要服务人民,就必须积极反映人民生活”。“走入生活、贴近人民,是艺术创作的基本态度;以高于生活的标准来提炼生活,是艺术创作的基本能力。” 作为文艺和艺术创作的重要形态,好的广播电视节目创意和作品一定是来自对生活的深刻观察、艺术提炼和艺术再现。
  生活中有气象万千的景象,有感人肺腑的故事,只是需要创作者有一双发现的眼睛和进行艺术创作的深厚功力。比如,在人们看来,文学创作过程从来不是一个轻松有趣的过程,然而,热衷于把生活中的一切都做成节目的荷兰人,近来就将文学创作过程与竞技真人秀相结合,制作了一档名人文学竞技真人秀节目《磨笔霍霍》,带给人们意想不到的观赏体验。
  在我国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13亿多人民每天都在上演着波澜壮阔的生活剧,展现出色彩斑斓的生活画卷,描摹生活、提炼生活,广大广播电视节目创作者大有可为。
  四是学习借鉴,不断增强创新能力。
  唐代书法家李邕说:“似我者俗,学我者死。”宋代诗人黄庭坚说:“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美国思想家爱默生也说过:“羡慕就是无知,模仿就是自杀。”模仿别人永远成不了经典、做不了大师,也永远不可能超越别人,相反,还可能迷失方向。广播电视节目创作也是一样。我们从来不会拒绝学习借鉴,但决不能亦步亦趋,生搬硬套,而应“师其意而不泥其迹”,善于在学习中汲取他人的思想方法、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追求中国广播电视人自己的梦想,最终找到自己的节目创作定位。
  在已经成为全球节目创意中心的欧洲,就十分强调节目的原创性,在欧盟的统一规范下,大多数欧洲国家坚持对播出节目的本土内容实行配额做法,保护民族文化产业。有些国家甚至规定,热播的节目至少应有60%都是本土生产的。
  在各有关方面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广播电视节目也必将在不断的中外交流互鉴中成就自己的时代辉煌。
  五是调动社会力量,积聚创新合力。
  推动广播电视节目自主创新还需要调动汇聚全社会的有生力量。怎么调动?欧美的做法是在制播分离机制下,构建“大公司+独立制作公司环绕群”的节目创意产业格局。欧洲已经形成以英国的BBC环球、FremantleMedia、ITV,德国的71公司,荷兰的Talpa公司等为核心的一批世界级电视节目模式研发中心。这些大公司被称为“世界最著名电视节目背后的公司”,它们通过投资、合作等方式带动起周边一大批独立制作机构,共同形成全球电视节目原创的一股重要原发力量。英国节目模式巨头FremantleMedia旗下拥有100多家大大小小的制作公司,这些公司大都术业有专攻,各自专注于某类节目的生产与制作。在只有6000多万人口的全英国,共有上千家独立制作公司,雇员人数超过20万。
  在国内,随着制播分离改革的不断推进,加上视频网站迅猛发展所带来的强力推动,全国广播电视节目制播产业蓬勃发展,持有《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的机构超过万家。这是一个巨大的内容创制资源。很多电视播出机构已经与一些独立制作公司建立节目合作关系,共同推出一系列叫得响的品牌节目。几个大的视频网站更是通过多种方式各自与成百上千家独立制作机构建立了业务联盟,共同发力网络自制原创节目。但整体上来看,节目内容产业还需要进一步优化结构、细分专攻方向,特别是需要进一步强化精品原创节目研发。
  中国广播电视节目自主创新发展潜力巨大,各种资源正在积聚力量,显示出蓄势待发态势,假以时日,必将形成一支独具风华的文化力量,贡献全国人民,贡献世界文明。
 

上海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19291号-3
通信地址: 上海威海路298号 邮政编码: 20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