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广电研究杂志官网  

征稿要求:

1.论文符合本刊宗旨与学术规范,具备较新的学术观点,使用较新的文献资料。评论性文章观点鲜明,语言生动,分析深刻,能够及时反映、探讨学界及业界的热点问题。 

2.所投稿件为作者本人 撰写并未曾在其他刊物公开发表过。    

3.稿件一律用电子邮件附件形式发送到电子邮箱:guangdianyanjiu@yeah.net    

4.附件请用Word文件,并注明文件名及作者名。   

5.稿件篇幅:论文原则上以6000字以内为宜;评论文章控制在1500字左右。    

6.稿件应注明作者的真实姓名、职称(职务或学位)及工作单位、详细通讯地址及邮编、联系电话(手机最佳)和电子邮箱。

 

来稿的处理流程是什么?

1.请勿一稿多投,也不要重复投稿。

2.收到稿件后,本刊编辑部认为符合要求或基本符合要求但仍需修改的,会主动与作者联系。投稿后30个工作日内未收到本编辑部处理意见的,可自行对稿件另作处理。

3.因经费有限,编辑部对特约稿件支付超标稿酬,一般稿件只能略付薄酬。  

 

文章格式有什么讲究?

1.标题。主题用1号黑体;副题用3号宋体。居中。    

2.作者姓名,用四号楷体,右对齐。

3.文本提要,小四号楷体,200字以内;关键词,小四号楷体,3-5个。    

4.正文,用5号宋体。1级小标题用小4号幼圆体,居中;2级小标题用5号黑体,左对齐并缩进两个汉字;3级小标题用5号楷体,左对齐并缩进两个汉字。

5.鉴于本刊区别于其他学刊图文特色 建议作者供稿时提供文章相关图片及作者照片,并确保图像精度。

6.文末标出作者单位及职称(或学位、职务),若有多个作者,用分号隔开;

7.注释一律采用尾注形式。注释二字,用小5号黑体。注释条目各项顺序依次为:作者姓名、冒号、《文章标题》、逗号、《刊名》某年第几期(《书名》第几页,某年版),用小5号楷体。

8.为节约篇幅,一般采用注释形式的文章,不再单独一页设立参考文献。

【特别关注】冰川融化时,唯有调整姿态才能化蝶重生

 戴钟伟.jpg

回望2017年,您认为传媒产业,尤其是以电视、视频网站、视频APP为主的相关产业,有哪些重要的事件与变化?

2017年对于传媒产业而言,最重要的事件与变化归纳起来是两件事:

第一件事应该是内容产业策源地的历史性转移。以《中国有嘻哈》、《吐槽大会》为代表的网综,力压全年各大卫视黄金档综艺,证明网络平台已经不需要传统平台的放大效应加持,独立创造出现象级传播力。而三部各具风格的罪案剧在BAT三大视频网站几乎同时爆红,又同步证明三大视频网站寡头在剧集的生产和传播上的价值闭环已经完善。在内容产业的三大核心价值链产品中,除了新闻,综艺、剧集均已进入互联网主导产业发展市场的新时期。

第二件事是内容产业变现能力的历史性倒挂。不仅在传统媒体最基础也最核心的广告变现市场上,互联网媒体的市场份额超过60%,并且一直呈现上升趋势。相应地传统广电媒体继平面媒体之后,广告收入断崖式下跌。而且视频网站2C的传播方式使会员付费成为互联网视频媒体获取价值的新增长点,而在2C这一领域,传统媒体因为基因问题,几乎没有任何优势。

 


展望2018年,您认为传媒产业可能会有怎样的发展趋势?

展望2018年,传媒产业总的趋势应该是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相向而行的融合发展,相互借鉴、相互合作,互为补充、互为依存。以BAT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内容发展会更加注重平台化,以平台铺展内容生态圈,以此获得在用户群体中的权威认知度和品牌公信力,而这其实是传统媒体的优势所在;以央视、一线卫视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平台的内容发展会更加垂直化,以垂直深耕内容产业链,以此获得在市场营销中的精细化运营和品牌增值力,而这一点也是向新媒体学习用户思维的必然结果。

而具体到两大内容产业阵营,优质资源集中吸附在少数头部平台的马太效应会更加剧烈,而头部平台的垄断优势也将随之增大,在一定时期内也许会形成“寡头传播”现象。整个内容产业的市场圈层划分会更加分明,优势资源、优秀人才、优品IP都会吸附在强势平台上,孤立于强势平台之外的黑马内容产品出现概率会越来越小。

 


聚焦到台与网的关系、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关系,2017年在两者之间有怎样的格局流变?在2018年您预测会有怎样的进一步趋势?

台与网的关系,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关系,在2017年最核心的格局流变应该是生产资料的分配变化以及生产关系的主客异位。所谓生产资料的分配变化,就是指从广告资源、人才资源、资金资源等内容产品的核心生产资料上,都在向网络倾斜;生产关系的主客异位,指的是以往先台后网的传播方式已经被挑战,先网后台或网络独播的内容产品层出不穷,且获得市场支持。

在2018年,随着内容产业发展两极的融合发展,浅层次的资源争夺、人才争夺、话语权争夺会减少,双方更重要的战场将会转移到格局之争、传播能量之争、产业结构之争。

在主流文化内容产品的生产方面,传统媒体依然存在一定优势;在用户交互内容产品的开发方面,新兴媒体的技术创新能力还将继续领先。

 


对于传统媒体人而言,在这样的变局之内,应该如何应对转型?对于新媒体人而言,又有哪些是需要向传统媒体汲取营养的?如何达到社会层面传媒人才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对于传统媒体人而言,在传媒历史上前所未见之大变局出现之时,不能为转型而转型,每个媒介都有自己独特的基因,每个平台都有自己独到的传统,脱离基因与传统的创新不可取,不能简单以为掌握了新媒体时代传播工具就能一夜蜕变。但固守传统和漠视基因缺陷也很危险,冰川融化之时,唯有不断调整心态和姿态才能化蝶重生。传统媒体人首先需要加强的是学习能力,是接收新信息并辨析萃取的能力;其次是要补足用户思维,要从单向传播的心态转化为供求互动传播的状态,要有将内容从作品转化为产品的能力。

对于新媒体人而言,要向传统媒体汲取的最主要的营养应该是人文传统和实证研究体系。新媒体的出发点大部分都是技术创新,所以往往擅长碎片式的传播表达,但在对社会发展的综合理解和跨文化、多维度思考上欠缺甚多,大量未经过实证研究和思维锤炼的信息,数量越多越会呈现垃圾化,数量的增加反而降低了信息传播的质量。

媒介传播的融合,真正实现的驱动力就是传统媒体人和新媒体人的能力体系深度融合,是技术和人文在同一认知平台上的平衡。

 


内容无疑是传媒产业最为看重的,从2017年的发展走势看2018年,内容方面有怎样的发展趋势?尤其面对网生代的兴起、融媒体的大势下,内容生产需要重视什么?

内容方面的发展趋势,应该是类型泡沫将会被挤掉,品质价值会更得到追捧。无论是电视平台还是网络平台,会根据市场真实的反馈,选择将资源和资金聚集在真正产生持续多次消费的内容产品上。个人判断影视剧包括网剧的市场将会得到空前繁荣,综艺节目的市场反而会回归理性。

面对网生代的兴起,作为内容生产者,在生产内容时最需要重视的是要清晰地判断:我的传播平台属性是什么,我将面对的受众和用户是哪些,我真正要想表达的思想和价值观是什么。

 


平台建设是摆在各类型媒体面前的重点与难题,在当下碎片化、融媒体、海量信息的时代,如何才能强化媒体的平台建设、品牌影响?

关于平台建设,存在一定的悖论。首先,在当下融合传播的媒体大趋势下,媒体平台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资金、人才、技术的合理配给,持续投入,而在BAT等已经完成大规模生产、交互式传播、多渠道变现的生态闭环的垄断平台面前,建成一个同等量级的融合媒体平台的市场空间已经不大。

但同样我们也看到,在未来融合传播的媒体环境下,媒体平台的建设是内容产业发展的关键,平台的价值在于可以持续吸附用户,并且围绕用户挖掘多元消费需求,根据需求合理构建线上线下的内容产业链,从而使得内容产品价值最大化。

而在融合传播的时代,内容产品触达用户的渠道空前增加,影响力传播和价值变现的通路也无限扩容。虽然BAT呈现垄断平台态势,但是个性化的内容产品服务需求却并不是垄断平台可以覆盖的,作为内容产品开发和运营方,根据自身资源优势,深耕用户体系,建设个性化精准化、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媒体传播平台依然有很大机会。

以东方明珠新媒体而言,我们作为SMG唯一的产业平台和资本运作平台,背靠SMG强大的媒体影响力和人才储备、传播渠道优势,充分发挥SMG在传媒业界最完善的线上线下产业布局,东方明珠新媒体(OPG)正在积极围绕“娱乐+”战略构建东方明珠传媒产业平台。

公司的核心战略,始终是以内容和渠道为核心,技术与资本为支撑,通过传媒服务产业化实现价值提升。我们重点着手建立以IP为核心的内容体系,推动各渠道包括2C渠道用户量持续增长;保持电视购物行业领先的同时通过模式渠道拓展探索转型,推动视频购物产业链拓展延伸;持续强化游戏生态建设,以IP实现游戏产品资源打通;强化文化地产和旅游相结合模式,形成特色文化集聚区并开始全国复制。加强统一技术平台建设,建立东方明珠(OPG)会员体系,实现流量多轮变现,打造围绕创新业务的资本平台,助推战略落地。

tu.jpg

我们希望以东方明珠的实践,证明在融合媒体传播时代,传统媒体可以借助市场之手,完成新型传播价值平台的建设,完成从媒体品牌到内容品牌的再造和创新。

 

 

上海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19291号-3
通信地址: 上海威海路298号 邮政编码: 20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