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广电研究杂志官网  

征稿要求:

1.论文符合本刊宗旨与学术规范,具备较新的学术观点,使用较新的文献资料。评论性文章观点鲜明,语言生动,分析深刻,能够及时反映、探讨学界及业界的热点问题。 

2.所投稿件为作者本人 撰写并未曾在其他刊物公开发表过。    

3.稿件一律用电子邮件附件形式发送到电子邮箱:guangdianyanjiu@yeah.net    

4.附件请用Word文件,并注明文件名及作者名。   

5.稿件篇幅:论文原则上以6000字以内为宜;评论文章控制在1500字左右。    

6.稿件应注明作者的真实姓名、职称(职务或学位)及工作单位、详细通讯地址及邮编、联系电话(手机最佳)和电子邮箱。

 

来稿的处理流程是什么?

1.请勿一稿多投,也不要重复投稿。

2.收到稿件后,本刊编辑部认为符合要求或基本符合要求但仍需修改的,会主动与作者联系。投稿后30个工作日内未收到本编辑部处理意见的,可自行对稿件另作处理。

3.因经费有限,编辑部对特约稿件支付超标稿酬,一般稿件只能略付薄酬。  

 

文章格式有什么讲究?

1.标题。主题用1号黑体;副题用3号宋体。居中。    

2.作者姓名,用四号楷体,右对齐。

3.文本提要,小四号楷体,200字以内;关键词,小四号楷体,3-5个。    

4.正文,用5号宋体。1级小标题用小4号幼圆体,居中;2级小标题用5号黑体,左对齐并缩进两个汉字;3级小标题用5号楷体,左对齐并缩进两个汉字。

5.鉴于本刊区别于其他学刊图文特色 建议作者供稿时提供文章相关图片及作者照片,并确保图像精度。

6.文末标出作者单位及职称(或学位、职务),若有多个作者,用分号隔开;

7.注释一律采用尾注形式。注释二字,用小5号黑体。注释条目各项顺序依次为:作者姓名、冒号、《文章标题》、逗号、《刊名》某年第几期(《书名》第几页,某年版),用小5号楷体。

8.为节约篇幅,一般采用注释形式的文章,不再单独一页设立参考文献。

【观察思考】 傅园慧爆红后的三次直播

■ 文 / 龚羽茗
 
 
 
18.jpg
 
 
  近二十年来,重大赛事与互联网媒体一直是鱼水关系,新一代媒体的崛起总是重大赛事的举办相辅相成,比如1998年世界杯,新浪体育因之访问量剧增,之后实现崛起;2000年悉尼奥运会,三大门户强势介入;2004年网民们狂刷BBS;2008年奥运会个人博客成为重要平台;2012年奥运会人们通过微信朋友圈刷屏。
 
  2016年,移动直播崛起,全民直播进入了奥运传播的元年。作为2016的年度大热门,移动视频直播在奥运现场大展拳脚,全方位展示了奥运前线。为了吸引更多用户,直播平台纷纷在体育明星身上发力,傅园慧、张继科、马龙等运动员先后在不同直播平台参与了网络直播,直播效果褒贬不一。
 
  傅园慧爆红之后先后进行了三次影响力较大的网络直播,分别在映客、网易和一直播。在第一次直播中,傅园慧创下了中国直播业的新记录,但同时也出现了很多被网友称为“打脸”的情节,比如映客直播对傅园慧依旧使用的是网红模式,在直播中无数人给傅园慧刷礼物,结果导致傅园慧很不适应,她反复要求网友“不要送东西了”、“这让我充满了罪恶”,她还表示“你们这样就变成送钱了,我也不会提现”,“我本来以为能跟你们说说话,结果都是送东西的,都看不见评论了,没有送东西的话,我觉得可能会更好玩一点。”同时,主持人控场能力也较弱,准备较仓促,也没有台本和情节设计,网友普遍反应互动很干,可看性不强。
 
  第二次直播,傅的适应性增强,直播可看性在首秀基础上有所提升。
 
  但在第三次直播中,就发生了让人耳目一新的重大变化。它不像是往常我们看到的直播,而更像一档电视上的访谈节目,策划非常完美,不但有主播傅园慧,还有著名主持人李静,也有大屏幕。在直播过程中,她们不像网红们一样紧盯着手机屏幕,而是把精力更多集中在聊天上。网友们也有打赏,但节目一开始,主持人就说打赏将全部捐给一个动物保护基金会。
 
  这已经不是人们往常印象中的以主播搔首弄姿和粉丝打赏为主的网络直播,而更像一档电视综艺节目。它表现出巨大的变化,要主持人、要策划不要套路,要互动但更要现场,要捐助不要打赏……这也让更多投身直播行业的人开始意识到内容必然成为平台决胜的关键,也为直播平台的差异化竞争提供了新思路:
 
  一是从“单口相声”变成“二人转”,进而场景扩大,变成“群口相声”。
 
  二是直播栏目品牌化。仅从安徽卫视《非常静距离》这样的栏目结合直播上来说,其品牌效应将逐步成为平台的吸粉关键,也将成为用户黏性的主要来源。可以预见,未来的直播平台内容差异化,将是谁拥有的顶级直播精品栏目的数量和质量之争。就如晓松奇谈之如爱奇艺、罗辑思维之如优酷那般。头部内容的力量,将决定平台的生存。
 
  三是直播栏目逐步频道化。由于直播的无时无刻,在未来,从综艺直播发端,类似CNN新闻一样的24小时综艺直播栏目或许将逐步成型,甚至变成类似电视台专业频道的存在,按照节目表一样定时为用户提供不同风格的不间断节目,恒久提升黏度,而各种内容创业者或许将成为频道团队,在一个品牌栏目下形成更多栏目分类。
 
  在寻找内容差异化的路线上,各大直播平台其实都已经逐步清晰理出了以下“三个一定”原则:
 
  一是一定要走出游戏直播的小众范畴,必须进入泛娱乐领域才能生存下去。
 
  二是一定要走出直播间的狭小空间,仅仅靠网红主播们的事业线和个人才艺秀,很快就会引发用户的审美疲劳。
 
  三是一定要逐步从众声喧哗、带有点自娱自乐性质的用户原创内容(UGC)走向专业水准极高的专业内容制作范畴(PGC),内容的长尾定律必然要过渡到内容的头部定律,或者说要有属于直播平台的《奇葩说》。显然专业广电媒体有大展身手的余地。
 
  直播的未来将会如何?其实内容差异化必然是王道,甚至于各种课程,乃至古筝、扬琴教学均可以直播化,成为直播时代的可汗学院,而如直播高考录取、直播外卖制作送货全流程等特色化形式,也可以成为跨界打劫的突破口。
 
  唯有如此,直播才能真正展现“洪荒之力”,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收益。
 
(作者为“金牌制作人”团队策划人)

上海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19291号-3
通信地址: 上海威海路298号 邮政编码: 20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