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广电研究杂志官网  

征稿要求:

1.论文符合本刊宗旨与学术规范,具备较新的学术观点,使用较新的文献资料。评论性文章观点鲜明,语言生动,分析深刻,能够及时反映、探讨学界及业界的热点问题。 

2.所投稿件为作者本人 撰写并未曾在其他刊物公开发表过。    

3.稿件一律用电子邮件附件形式发送到电子邮箱:guangdianyanjiu@yeah.net    

4.附件请用Word文件,并注明文件名及作者名。   

5.稿件篇幅:论文原则上以6000字以内为宜;评论文章控制在1500字左右。    

6.稿件应注明作者的真实姓名、职称(职务或学位)及工作单位、详细通讯地址及邮编、联系电话(手机最佳)和电子邮箱。

 

来稿的处理流程是什么?

1.请勿一稿多投,也不要重复投稿。

2.收到稿件后,本刊编辑部认为符合要求或基本符合要求但仍需修改的,会主动与作者联系。投稿后30个工作日内未收到本编辑部处理意见的,可自行对稿件另作处理。

3.因经费有限,编辑部对特约稿件支付超标稿酬,一般稿件只能略付薄酬。  

 

文章格式有什么讲究?

1.标题。主题用1号黑体;副题用3号宋体。居中。    

2.作者姓名,用四号楷体,右对齐。

3.文本提要,小四号楷体,200字以内;关键词,小四号楷体,3-5个。    

4.正文,用5号宋体。1级小标题用小4号幼圆体,居中;2级小标题用5号黑体,左对齐并缩进两个汉字;3级小标题用5号楷体,左对齐并缩进两个汉字。

5.鉴于本刊区别于其他学刊图文特色 建议作者供稿时提供文章相关图片及作者照片,并确保图像精度。

6.文末标出作者单位及职称(或学位、职务),若有多个作者,用分号隔开;

7.注释一律采用尾注形式。注释二字,用小5号黑体。注释条目各项顺序依次为:作者姓名、冒号、《文章标题》、逗号、《刊名》某年第几期(《书名》第几页,某年版),用小5号楷体。

8.为节约篇幅,一般采用注释形式的文章,不再单独一页设立参考文献。

【特别关注】将中国节目模式的DNA书写并传播出去

 微信图片_20180410084043.jpg

2017年4月7日下午,中国原创节目模式推介会登陆法国戛纳电视节,九个原创节目集体亮相,其中包括央视推荐的《经典咏流传》、《朗读者》和《国家宝藏》三个节目。我代表《经典咏流传》制作团队向剧场里400多位国际模式专家进行了模式推介。说句实在话自己内心有些激动,不仅仅是因为自己头一次作为制作人站上国际电视节的舞台,用全英文讲解团队小伙伴们做的节目,更激动的是自己能够亲身见证中国电视行业经过近十几年来在模式引进上的野蛮生长,现在终于迎来在本土原创模式上实现历史性转折的一刻。在过去的法国戛纳电视节上,“中国人来啦”曾经是毁誉参半的一句评论,但这一次“中国人来啦”不一样了,我们是带着新时代中国人的文化自信,中国人的价值观,中国人的哲学,中国人的故事,中国人对现代电视工业制作标准的全新理解走向世界的。当然,对未来的中国模式走向海外,对中国文化走出去工程来说,此次戛纳中国原创模式集体发声还只是“小荷才露尖尖角”,但是,我坚信通过国家主管机构的正确引导,以及中国电视人的自觉自省,奋发图强,久久为功,国际电视模式市场,我们一定会有一席之地。

我认为中国有大量的一线内容制作团队,这些团队都经历过近些年批量引进电视模式的洗礼,从海外版权方提供的动辄上百页的节目说明书中,对内容创意来源、灯光舞美、环节流程、嘉宾设置、选手选角、摄制方法、宣传营销等等,都有过完整系统地对欧美日韩先进电视工业制作方法的学习,对这些中国电视人来说,中国的内容制作已经进入到后工业化阶段,他们完全具备消化吸收、原创研发能力。

我本人所负责的央视创造传媒有限公司即是这样一支团队,从早期和英国吉尼斯世界纪录总部一起制作《吉尼斯中国之夜》电视节目开始,到引进版权制作《正大综艺•墙来啦》、《谢天谢地你来啦》、《喜乐街》、《了不起的挑战》等模式节目,团队近年来和央视平台团队一起,陆续研发制作了《挑战不可能》、《加油向未来》、《欢乐中国人》、《朗读者》、《经典咏流传》,可以说央视创造传媒团队是中国众多的一线内容制作团队的缩影。针对原创模式研发,团队有以下几方面心得供分享:

 

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去寻找中国模式创新基因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自信来源于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可,这既需要对传统内容的深刻阐释,也需要以创新形式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化。

歌以咏志、乐以抒怀。央视在大型诗词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中播出了一首用300年前清代诗人袁枚的小诗《苔》创作的歌曲,一夜刷爆朋友圈,“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贵州支教老师将这首歌教给了大山里的学生们,“找到一些生命的价值,比我们的外表重要”。诗词歌赋在当代音乐旋律中,焕发了新的生命力,真正让《苔》这首小诗从“流行”走向了“流传”。《经典咏流传》这档诗词音乐文化节目,其实跨越了两种节目题材,一种是文学节目,另一种是音乐节目,这就是题材的创新。

如何把这两种题材跨界融合,团队在最开始做节目的时候也低估了这件事的难度。选择什么样的诗词来谱曲?采取什么样的音乐形式来歌唱?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制作团队都在浩如烟海的文本里苦苦摸索。一次偶然的机会,团队终于找到了解决这个问题的两把钥匙:时代性和时尚感。时代性就是诗词对当下中国社会的关照性,拥有能够被当下中国人读懂的朴实的情感。再加上具有“时尚感”的明星参与,以及运用丰富现代的手段去呈现,就能让诗词音乐活起来,流传开来。

团队在整个节目创新上也没有重复过去文化节目赏析竞猜等模式,而是践行了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的一句话叫,“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团队一方面是在现有文化节目里做创新升级,另外,这档节目也为音乐节目模式创新找到了源头活水,我们中国几千年灿烂的文化瑰宝是这档音乐节目的发展之根、发展之魂。

 

二、在火热的现实生活中去寻找中国模式创新基因

习近平总书记在两会闭幕会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提到:“新时代是属于每一个人的,每一个人都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这句话落实到文艺创作的创作理念,那就是用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作品,更好地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让普通大众的宝贵品质和伟大情怀焕发出强大的精神感召,汇聚成新时代的磅礴力量。

中国故事是时代精神的最佳载体,讲好中国故事是当下中国的时代需求。从这一立足点出发,团队制作的大型中国故事传播节目《欢乐中国人》第二季,以传播新时代的中国故事为核心,以普通人为视角,通过讲述新时代真实的中国故事,旨在展现千千万万普通人是最伟大的。

《欢乐中国人》第二季做的不是一档综艺节目,而是在做一档具有民生新闻视角的中国故事传播节目。从新闻民生视角切入,真实人物、真实故事、真实情感、真实再现,个体命运和国家命运息息相通,家庭变迁和社会变迁互相映射,故事的厚重度和感染力显而易见。

刘磊磊,身高1.8米,体重近400斤,16年前,为了自己得冠军,他走进国家队,也是在16年前,为了中国得冠军,他当上了女队男陪练。身为国家女子柔道队身后默默无闻的汉子,他16年来被摔了284万次。他说,也许这辈子都上不了赛场,但他觉得,陪出更多的冠军,比自己拿冠军更有意义。

《摔跤吧!刘磊磊》这则故事播出之后,百度当天实时搜索排名第一,三天之内共计产生32万条搜索记录。他陪练的年数,被摔的次数,还有父亲的误解、妻子的心疼到后来获得家人的支持,都是发生在刘磊磊真实生活中的,节目将这些故事浓缩、提炼,形成了在舞台上去呈现和表达的舞台剧,“真实”赋予了这个故事一个十分强大的情感内核。

“真实”不仅仅是故事的真实,对“真实”的创新呈现更是团队在模式上的大胆突破,没有任何一档舞台喜剧或戏剧节目,敢用新闻当事人,也就是普通人来表演完整段落。普通人嘉宾在舞台做真实的自我,讲真实的故事,流露真实的情感。这得益于团队在创作过程中发现的一个规律,所有的专业演员在舞台上都在干一件事:精巧地藏拙。可是《欢乐中国人》来的全是普通人,他们不具备舞台表演经验。团队也曾想过用专业演员来演绎他们的故事,最后发现尽量让他们自己演自己才是最好的,因为观众看到的是一个真实的漏洞,根本就不会用专业的眼光去挑剔他们的演出,反倒只会被他们的真实所打动,甚至说错了台词都觉得好可爱。这些来自新闻里的人物和故事,通过《欢乐中国人》的包装和提炼,极力放大了真实的力量和平凡的伟大,这种“美而不自知”的淳朴,反而对媒体和受众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式冲击力,让这些人物和故事深入人心。

 

三、在传播技术变革中寻找中国模式创新基因

根据2017年6月的官方统计数据,中国现有7.51亿网民,7.24亿手机用户,中国移动互联网技术应用世界领先,这个庞大市场每天都在诞生无数的新技术和海量的数据,依托这些数据和技术,中国电视节目完全可以在节目模式创新上大有可为,创新传播方式。

《经典咏流传》和《欢乐中国人》都在节目模式创新上做了大胆的尝试。当前的文化、音乐类节目大多采用竞技、竞猜模式,而《经典咏流传》彻底放弃比拼的赛制,让文化音乐节目回归到本源,团队重新研发了一种“轻赛制、重传播”的形式,采用1加5(H5、微信文章、短视频、音频和海报)等产品,重新构建传播矩阵,用融媒体生产方式和传播方式助力中国传统诗词文化的传播。

《欢乐中国人》创新了电视节目的呈现形式,通过以明星头像生成的二维码作为节目舞美的核心装置,以及节目衔接流程主视觉,有效击穿大小屏,紧密勾连起现实空间、电视空间和网络空间,从讲故事、听故事到分享故事一系列的动作,其实只需要一个小小的二维码,就可以从大屏跨到小屏,从电视转到新媒体,再从新媒体辐射出去,构建一次传播到多次传播的媒体传播力量,造就一场又一场高参与量、高阅读量、高转发量的新媒体裂变传播事件,成功创新了讲述新时代中国故事的融媒体新方式。

 

综上所述,今天这个时代是属于所有创新创业者的时代,今天这个时代也是所有传媒从业者的黄金时代,中国的传统文化、千千万万普通人的奋斗故事,以及日新月异的传媒技术发展,都给我们这些中国电视人提供了无穷无尽创新的土壤,我希望我们这一代电视人能够把握住机会,把中国文化、中国价值、中国思想的DNA写入我们中国原创电视模式的宝典里,把它传播到海外,让世界人民共享。

 

(作者为央视创造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 总编辑)

 

上海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19291号-3
通信地址: 上海威海路298号 邮政编码: 20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