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广电研究杂志官网  

征稿要求:

1.论文符合本刊宗旨与学术规范,具备较新的学术观点,使用较新的文献资料。评论性文章观点鲜明,语言生动,分析深刻,能够及时反映、探讨学界及业界的热点问题。 

2.所投稿件为作者本人 撰写并未曾在其他刊物公开发表过。    

3.稿件一律用电子邮件附件形式发送到电子邮箱:guangdianyanjiu@yeah.net    

4.附件请用Word文件,并注明文件名及作者名。   

5.稿件篇幅:论文原则上以6000字以内为宜;评论文章控制在1500字左右。    

6.稿件应注明作者的真实姓名、职称(职务或学位)及工作单位、详细通讯地址及邮编、联系电话(手机最佳)和电子邮箱。

 

来稿的处理流程是什么?

1.请勿一稿多投,也不要重复投稿。

2.收到稿件后,本刊编辑部认为符合要求或基本符合要求但仍需修改的,会主动与作者联系。投稿后30个工作日内未收到本编辑部处理意见的,可自行对稿件另作处理。

3.因经费有限,编辑部对特约稿件支付超标稿酬,一般稿件只能略付薄酬。  

 

文章格式有什么讲究?

1.标题。主题用1号黑体;副题用3号宋体。居中。    

2.作者姓名,用四号楷体,右对齐。

3.文本提要,小四号楷体,200字以内;关键词,小四号楷体,3-5个。    

4.正文,用5号宋体。1级小标题用小4号幼圆体,居中;2级小标题用5号黑体,左对齐并缩进两个汉字;3级小标题用5号楷体,左对齐并缩进两个汉字。

5.鉴于本刊区别于其他学刊图文特色 建议作者供稿时提供文章相关图片及作者照片,并确保图像精度。

6.文末标出作者单位及职称(或学位、职务),若有多个作者,用分号隔开;

7.注释一律采用尾注形式。注释二字,用小5号黑体。注释条目各项顺序依次为:作者姓名、冒号、《文章标题》、逗号、《刊名》某年第几期(《书名》第几页,某年版),用小5号楷体。

8.为节约篇幅,一般采用注释形式的文章,不再单独一页设立参考文献。

【特别关注】把我们的原创产品“卖”出去

 徐晴.jpg

在今年4月的戛纳电视节上,一共有9个国内模式得到了推介机会,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和传输中国的原创节目。有海外的购买方说,包括《声临其境》在内的一些节目,中国模式已经和世界的先进节目有所接轨了。

回到在戛纳电视节的感受,当时在跟很多购买方和制作公司、播出平台沟通的时候,他们第一反应不是我们想卖模式,而是你们又想买什么样的模式。为什么会这样?原因是以往我们一直在大规模地引进海外模式。2013年到2014年,我们从国外引进模式的,全国有40多档,其中最严重的“韩潮”占了72.45%,一系列曾经的爆款节目都是来自韩国。

如何在新的竞争环境下寻求模式创新,并在国际节目模式市场占据一席之地,依据我们这十几年在原创节目领域的深耕,或许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突破:

 

第一,突破旧领域,挖掘垂直领域深度。

在政治或经济视野里,模式往往用来描述宏大的历史性的概念,也因其宏观特性而极为稀缺,世界上能拿来讨论的政经模式屈指可数。但在电视节目领域,模式可施展的空间广阔得多,理论上可以涵盖各个垂直的社会领域、各种节目形态。湖南卫视2018年一季度播出的《声临其境》,是一档用配音来展开竞技、用真人秀的方式呈现演员台词专业能力的节目,具备一定的专业深度,看起来极其小众,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没有类似的节目模式,但偏偏是这档节目成为一季度收视和口碑最好的节目,并具备输出海外的潜力,足以说明新品类、新领域是模式创新的一个方向。

 

第二,突破浅娱乐,破译民族文化密码。

鲁迅在《且介亭杂集》中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国电视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破译还有许多的空间。某段时期,一些电视节目曾被批评为肤浅、低俗、过度娱乐化,但随着《中华诗词大会》《见字如面》等高品质文化节目的流行,电视的教化功能重新得到重视,肤浅、低俗这类批评开始转向许多新媒体短视频内容。传统电视节目因其较高的专业制作门槛,天然具备厚重文化内容的承载能力,本土电视人应利用自身优势,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找到创新的突破口。

 

第三,突破粗制作,提升技术精细水准。

电视节目是视听语言的艺术,在原理上是技术的产物,好的理念、好的内容,归根结底要靠技术手段去实现。而对一个可对外输出的成熟节目模式来说,可复制再现的单元、元素、组织结构和逻辑关系,是节目模式最核心的部分。近年来,本土电视节目在编剧、选角、舞美、摄像等各个技术层面的精细化程度上,都有了较大的提升,但与国外顶级节目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这就要求本土电视人既能进行创新实践,更要具备创新模式的提炼能力,将成功的节目打造成成功的节目模式。

 

总之,在中国综合实力日渐增强、国民文化消费水平日益升级的时代背景下,本土电视节目模式创新和对外输出是一个全新的命题。中国电视能否提振行业创新活力,用具有中国特色的节目模式占据国际传播高地、助力文化强国,值得每一位电视人去思考和探索。

 

上海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19291号-3
通信地址: 上海威海路298号 邮政编码: 20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