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广电研究杂志官网  

征稿要求:

1.论文符合本刊宗旨与学术规范,具备较新的学术观点,使用较新的文献资料。评论性文章观点鲜明,语言生动,分析深刻,能够及时反映、探讨学界及业界的热点问题。 

2.所投稿件为作者本人 撰写并未曾在其他刊物公开发表过。    

3.稿件一律用电子邮件附件形式发送到电子邮箱:guangdianyanjiu@yeah.net    

4.附件请用Word文件,并注明文件名及作者名。   

5.稿件篇幅:论文原则上以6000字以内为宜;评论文章控制在1500字左右。    

6.稿件应注明作者的真实姓名、职称(职务或学位)及工作单位、详细通讯地址及邮编、联系电话(手机最佳)和电子邮箱。

 

来稿的处理流程是什么?

1.请勿一稿多投,也不要重复投稿。

2.收到稿件后,本刊编辑部认为符合要求或基本符合要求但仍需修改的,会主动与作者联系。投稿后30个工作日内未收到本编辑部处理意见的,可自行对稿件另作处理。

3.因经费有限,编辑部对特约稿件支付超标稿酬,一般稿件只能略付薄酬。  

 

文章格式有什么讲究?

1.标题。主题用1号黑体;副题用3号宋体。居中。    

2.作者姓名,用四号楷体,右对齐。

3.文本提要,小四号楷体,200字以内;关键词,小四号楷体,3-5个。    

4.正文,用5号宋体。1级小标题用小4号幼圆体,居中;2级小标题用5号黑体,左对齐并缩进两个汉字;3级小标题用5号楷体,左对齐并缩进两个汉字。

5.鉴于本刊区别于其他学刊图文特色 建议作者供稿时提供文章相关图片及作者照片,并确保图像精度。

6.文末标出作者单位及职称(或学位、职务),若有多个作者,用分号隔开;

7.注释一律采用尾注形式。注释二字,用小5号黑体。注释条目各项顺序依次为:作者姓名、冒号、《文章标题》、逗号、《刊名》某年第几期(《书名》第几页,某年版),用小5号楷体。

8.为节约篇幅,一般采用注释形式的文章,不再单独一页设立参考文献。

【口述历史】在有线台和广告创收工作中,我觉得很有成就感

 image001_1.jpg

您是什么时候到上海有线电视台的?之前在哪里工作?

1991年10月我参加了上海有线电视台的筹备工作。之前是在南京的上海梅山工程指挥部,它是一个大型钢铁企业。1969年我去参加筹建,一直在企业的宣传部门和广播电台工作。1983年全国兴建闭路电视,因为我们企业有职工、家属加起来近十万人,所以成立了梅山电视台。这个呼号是广电部批的,跟上海的金山石化总厂有线电视台、宝钢有线电视台一样。有线电视最初就是从大型国企、农场以及区县街道的闭路电视开始的。

90年代上海市人民政府和上海广电局要筹建上海有线电视台,筹备之初,大部分人员来自广电企业以及区县有线电视台。上海有线电视台筹备领导小组的组长是刘冰副局长,负责常务工作的是台长胡运筹,还有音像公司总经理徐能学、录像公司总经理蒋其芳、金山石化总厂电视台台长徐敏,还有我,以及其他两位同志参加。1992年12月26日正式开播。

 

有线电视初创时期,国家没有拨款,是如何运作的?

开办有线电视台要自筹资金,我们就向银行办理了贷款,当然这是要还贷的。当时有线电视有一笔收入就是收视费,主要用来解决网络上的问题,上海有线电视台的网络是从区县、街道纳入而来,那么网络运营、维护、建设都需要费用,工作人员的开支,各区县有线台、街道有线电视站也需要办公经费,所以收视费基本上都花在这个上面。这样就面临有线电视台有收视费和有线电视运营,包括节目制作、购买和编播等都需要经费之间的一些矛盾,怎么解决呢?市领导龚学平、局长叶志康都认为有线台可以搞广告,胡运筹台长更希望搞广告,但当时有线台发布广告需广电部、国家工商管理局批准。后由我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调查研究,根据实际情况,代表上海广电局向国家广电部社会管理司以及国家工商管理局广告司拟写了报告。1993年上半年,广电部和国家工商管理局经调研后发文,同意省级有线电视台播出电视广告。

接下来马上筹备广告部、成立广告公司。为什么有了广告部,还要有广告公司?因为国家广告管理条例规定,电视台不能直接承揽广告,一定要通过广告代理公司。国际上通用的做法是,对方来的是广告公司,跟广告部洽谈,来的是直接客户,要通过有线电视台的广告公司来代理投放广告,一套班子,两块牌子(开路台也是这样运作)。

 

广告部、广告公司成立之初遇到什么困难吗?

的确有很多困难。首要任务就是招兵买马,当时有线台在电视行业中不是很起眼,所以开路台的专业的广告业务人员一般不肯来。胡台长强调,一定要把好人员关,一定要肯干,一定要认真,就算没有做过电视广告,一定要敬业,最好对电视节目有所了解。后来我们的人员主要是从几个地方来,一个是相关专业的大学毕业生,还有原来报社广告部门员工以及街道有线电视站的负责人,他们熟悉有线电视,也懂一点节目,就这样招了近十个人。

第二个困难,我们当时也不是很懂业务,后来经过局里协调,把上海电视台的两位退休元老外聘当我们的顾问,一个是广告部主任蔡文奎,一个是财务部主任郑善福,这个是相当宝贵的,相当于左膀右臂。广告有好多业务,一定要管好,不管好容易出事,所以一定要把广告制度、广告经营的业务流程做好,我们在一个月不到的时间里,通过学习借鉴一些原来成熟的经验,终于编写成厚厚一本电视广告流程和制度。

第三个困难是要尽快寻找客户,这点很关键,当时已经有两个开路台,广告客户基本都分掉了。市里领导、台里领导都帮我们出主意、想办法,帮助介绍客户。我当时最有体会的就是两个客户,一个是东方明珠的广告公司,他们说我们支持你们,有广告我就投,先把一张60万元的支票给了我们,真的很感谢他们。还有一个是国际广告公司智威汤逊,给了我们一张30万元支票。这样,广告部跟广告公司就开始能运作了。

1993年是第一年,指标是3000万元,我想肯定完不成,因为批文是春节过后才下来的。从四五月开始到年底,只有半年多点时间,完不成怎么办?我的压力很大,因为刚开始一点业务都没有,结果那年年底实现超额,共完成了5000万元人民币的广告。

有线电视台的广告在开创期能取得这些成绩,少不了我们员工的努力,他们积极热情,拼了命工作。出去跑客户,回来中午食堂已经休息了,他们自己准备泡面,吃了自己放钱,从来不少的。我蛮感动的,大家齐心协力,3000万元的任务是没有退路的,当然我们完成以后还是有奖励的,奖励下来之后,我们也没有忘记节目部门,还有总编室、各个频道,包括我们的车队和食堂。

1993年实际完成了5000多万元后,第二年就完成了9000多万元。第三年突破了两个亿,不得了。这对有线电视事业的发展,对提升上海有线台的实力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ka.jpg

上海有限电视台纪念卡收到收藏界欢迎

 

为什么有线电视广告发展势头这么猛?

有几个原因,一个,有线台是新媒体,老百姓有一种新鲜感。第二,有线台节目清晰度高,以前偏远地区是用微波,所以收看上海电视台、东方电视台的节目画面不稳定,看不大清楚。第三,有线台频道多,广告时段多。人家一两个频道,有线台四个频道,后来有六个频道,这样可以增加广告的投放量。第四,有线台播放的电视剧较多,很讨巧,老百姓爱看,收视率高,那么广告客户就大量来投放。第五,有线台刚开播,广告价格便宜,这样广告的千人成本就低了。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市里领导都很重视、关心、关照有线电视台。

举个例子,当时市里领导说,朱升阳你们是不是可以走出上海?我说我们不是开路台,也不是卫星电视,怎么走出去?领导说你们要把视线放远点,提议到香港招商,就有了“上海有线电视台香港广告招商会”。当时我们邀请了市里的领导、局里领导以及局外事处等出席广告招商会。招商会前,在香港开了一个新闻发布会,把当地许多媒体都请来,叶局长和胡台长分别介绍情况。在举办正式的招商会前,我们也提前做了准备工作,由有线台党委书记王根发、我还有我们广告部的高贵祥,三个人先到香港去洽谈,当时大概有2000多万元的订单,这样就可以做到心中有数。在招商会上,正式签约时有近6000万的广告协议,翻了一倍多,是很成功的。所以1995年我们的广告收入突破了两个亿,其中包括了香港招商会的近6000万元。

 

有线电视台的竞争力在哪里?

我们的竞争力在于收视率高、价格低,广告的千人成本比较低。比如,当时客户在有线台投一万元,收到的效果大概在15%左右,在其他地方投一万元,可能只有5%不到,那他肯定投你。而且很重要的一点,有线电视观众的购买力非常强,基本上都来自比较富裕的地区。当时我们的广告客户主要有可口可乐、宝洁、麦当劳、肯德基、航空公司、顶级化妆品,后来还有三五牌香烟、万宝路香烟、洋酒等等,来的客户都是国际知名大品牌,甚至是奢侈品。其实客户投放广告之前也都做过调研的,在有线电视台的观众中,有效受众比较多。

 

作为一位老党员,您如何看待自己的职业生涯?

我是1974年入党的,党龄有40多年了。我一直是兢兢业业、小心翼翼、认认真真地工作,努力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我们这个年纪也经历了好多大事,改革开放经济转型等,我认为我经受住了一些考验。所以我对党的宣传事业、党的新闻事业,是非常热爱的,希望电视事业越来越好。

一路走过来,特别是在有线台和广告创收工作中,我觉得很有成就感。从开创时的一张白纸到创收这么多。虽然工作中也有很多甜酸苦辣,但做了以后还是对有线台和电视广告很有感情!

 

您对在电视行业工作的年轻人有什么寄语?

我认为新媒体和互联网的出现,本身就是一种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一定要与之相适应,不适应就要被淘汰。有一个行话形容我们电视人,叫“时髦驴”,就是既现代又时髦,但像小毛驴一样很辛苦,个人的东西都要放弃,没日没夜。所以我想对电视岗位上的年轻人说,现在电视行业的确受到很大的冲击,但不能躺着,更不能放弃,而是要努力再努力,要坚守岗位,改变自己,改变目前电视行业的状况,中国的老百姓还是需要看电视的。

 

上海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19291号-3
通信地址: 上海威海路298号 邮政编码: 20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