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夏日甜心》为例
■ 文 / 王雪娟
【摘要】:根据保罗·莱文森的“媒介进化论”,媒介的发展遵循着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玩具期”;第二阶段“镜子期”;第三阶段“艺术期”。直播作为新媒介广受文化、资本、社会关注的同时,也承受着批评界对于其意义缺失的文化批判,因此,必须迅速完成其从“玩具”到“镜子”的进化,其中一种方法是与成熟媒介进行融合。湖南卫视通过《夏日甜心》这一节目,以“综艺+直播”的媒介融合为切入点,从节目包装、内容接驳、价值观推广为结合点,一面通过传统媒体的力量推动直播的媒介进化,一面为湖南卫视在新媒体平台的转型进一步布局。
【关键词】:媒介进化论 直播 湖南卫视 夏日甜心
一、直播:高压中被迫进化的媒介新生儿
1977年,被称作“数字时代麦克卢汉”的美国传播学大师保罗·莱文森在《如此等等》第六期发表了《玩具、镜子和艺术:技术文化的变迁》论文,第一次系统地阐释了他构建之下的“媒介进化论”。
这一媒介理论体系认为,新媒体的出现、成长与成熟,会经历三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是“玩具期”,人们沉迷于媒介的新奇性,把它当做有趣、奇妙的玩意儿;第二阶段是“镜子期”,人们已然从对新媒体单纯的好奇中跳脱出来,开始探讨它与现实观照的能力,追求它更多的现实价值附属;第三阶段是“艺术期”,人们对媒介的熟稔、创新性开发以及媒介自身的潜能,共同激发了媒介艺术化的可能。比如,直到蒙太奇的出现,电影这一技术媒介才升格为艺术媒介。但是,并非所有的媒介都会经历这三个阶段,媒介的进化可能在第一阶段与第二阶段之间就被打断,抑或第二阶段与第三阶段之间。第一种原因是媒介自身发展潜力的问题,第二种原因则是来自人与社会的干扰。
而直播,这一深深篆刻在2016年的新媒体,它的发展,也将同样遵循所有技术媒体发展之路的车辙。虽然直播并非新兴始现于2016年,然而网络基础设施的飞速发展与基建支持,资本力量的强势助攻,以及商业模式的清晰描摹,都让直播成为了这一年的现象级文化热潮。文化、资本甚至整个社会,各自以舆论的烘托、资本,的注入、关注度的倾斜、实际的参与这样最直接和实际的表现行为,共同认定了直播即将成为这个时代的兵家重地。数据显示,目前国内直播平台约200家,并以每周1-2家的速度递增,受众覆盖已达2亿,甚至有人预测,这可能是下一个千亿级的市场。
在2016年的前半段,我们所看到的直播,正是它作为方兴未艾的新媒介,处于“玩具”阶段的表现:它很粗糙,它会不规范,它不时引起争议……但这一切并不妨碍人们把它当做一款新奇、有趣、热闹、满足内心需求的玩具,欢欢喜喜地接纳它、讨论它、把玩它。
而从2016年的后半段开始,这个在资本的催促、舆论的裹挟、文化的横眉等等所有的来自人与社会压力之下孱弱的媒介新生儿,不得不快速地进化,寻找它作为社会媒介的意义取向与价值定位。媒介进化往往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在媒介自身内寻求突破,另一种则是与成熟媒介进行融合性探索。“综艺+直播”正是在这样的媒介进化需求中应运而生的,而湖南卫视在7月30日上档的《夏日甜心》,就是在这波汹涌澎湃的直播媒介进化浪潮里,涌现出的一例探索直播媒介作为关照现实意义的“镜子”的尝试。
二、《夏日甜心》:作为“综艺+ 直播”的节目模式与受众反馈
在《夏日甜心》中,有31位拥有不同才艺的“甜心”主播,用户可以通过各大直播平台观看各位甜心直播的候场直播。节目中由五位兄长组成甜心助播团,分别是大张伟、黄宗泽、李维嘉、张翰、张大大。 节目中还设置一位大猫熊的角色,由它随机选择一位甜心主播,被选中的主播立刻开始进行五分钟的直播。在这五分钟之内,她不仅要尽可能多地获得用户点赞而产生的“甜甜圈”,还要尽可能获得更多甜心兄长的“甜甜圈”。并且,甜心主播拥有反转选择的权利;甜心主播挑选一位助播兄长进入直播间与其共同直播,助播兄长要在十分钟内帮助甜心主播获得三百万甜甜圈,如此则算作直播成功。数量不及三百万则视为直播失败。成功的甜心主播将被带领至主舞台与现场观众见面。
然而,《夏日甜心》作为湖南卫视周六10点档的节目,拥有接棒品牌节目《快乐大本营》的流量资源(周六8点档),在电视平台的收视率表现上也并不突出,CSM52城收视率排名在10名左右,整体收视率也呈下降趋势(如表1)。
另一方面,无论是通过微博指数(如图1)或者百度指数(如图2)的人群画像描摹,可以比较清晰地定位到,这是一个以12-24岁女性观众为收视主体的节目,换言之,就是以90后、00后为主的女性群体。对于这部分观众而言,电视媒体的吸引力正在下滑,PC端、移动端成为他们媒体接触的主要入口。从《夏日甜心》前3期在芒果TV上的表现来看,6643万的平均点击率也算比较理想的成绩。
两相比较,《夏日甜心》所给“综艺+直播”的启示是:电视媒介作为成熟期的媒介,其媒介的主体使用者相对保守、老化,在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上有一定迟缓、困难,而在新媒体平台上,其媒体的主题使用者相对开发、年轻,不仅能够接受,甚至愿意主动寻求新型内容。因此,湖南卫视此举的定位,或许更看重在新媒体平台上的先入优势与用户沉淀,而电视平台上的表现,一半作为试水,一半作为助攻。此间的长线价值,或许会在不久的将来显现而出。
三、《夏日甜心》:如何推动直播从“玩具”到“镜子”
直播处于“ 玩具”期繁茂的同时,伴随的是制作、画面的粗糙,编排、内容的无序,导向、价值的缺失。而正如前些年网剧质量的不堪入目,直至白一骢等传统电视匠人的加盟,让网络大剧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甚至超越了电视荧屏之作。湖南卫视作为综艺节目制作功底国内领先的团队,如能将自身的制作实力与新媒介的热点属性和媒介特性进行良好的嫁接,是具备在这波新旧媒体融合的大潮中,一边助力直播推向下一个发展阶段,一边提高自身在新媒体时代竞争力的团队。在《夏日甜心》里,湖南卫视就通过了节目包装、内容接驳、价值观推广三个方面的融合,一面助力着直播媒介从“玩具”到“镜子”的进化,一面提升着自身在新媒体融合的内容产品里的经验值与影响力。
(一)节目包装
就目前的直播而言,UGC内容占据了直播市场的主体,画面美感的缺失是直播目前最明显的软肋。而节目包装可谓湖南卫视的看家本领之一,无论是调性明朗的片头曲,或是特邀业界大有来头的舞美设计师唐焱老师进行糖果屋般匠心独运的舞美设计,将31个主播室打造成31个各具个人风格的小生态,都将“小玩意儿”般的直播内容,用电视领域里出色的、艺术的设计与呈现予以加持。这就是一个专业化的、成熟媒介领域的团队,能赋予一个新兴媒介领域最快速达成、最直观体现的媒介内容品质进化。
(二)内容接驳
从“玩具”到“镜子”,最重要的转变就是找到媒介的现实意义使命,首先就体现在节目本身的出口以及节目后续的价值。直播作为新媒体最大的特色之一就在于互动,于是直播这一长期历时性的媒介一方面见证了主播本人的成长,另一方面培育了主播与粉丝关系的养成。而《夏日甜心》这档节目,正是主动地靠拢、融入了直播媒介的内容特性,以选拔与培养湖南卫视未来女主持作为意义出口,但又并非基于传统电视平台综艺选秀节目的赛制基础,即以激烈的、对抗的淘汰制作为赛制主线,而是配合着直播平台的养成特性,暖心基调地进行主播养成。如此,一来满足了电视媒介结构化、叙事化的需求,二来也贴合了直播媒介松散化、平易化的特点。
(三)价值观推广
媒介之所以有其进化的能力,就在于大多数的媒介,都会对人类社会模式造成巨大影响。例如,在纸质媒介时代,社会结构是趋向于中央集权的,随着印刷效率的提高而逐步下降,但仍然是中心制的;在互联网时代,社会结构则日趋扁平化,这种现象在离互联网行业越近的地方越明显。而直播,亦是存在影响社会形态的基因的,湖南卫视作为电视领域的主流媒体,此举也是对直播作为媒介附加社会价值的背书、推广与提升。
从直播最初出现之时作为单纯的技术媒介,到其逐步转入“镜子”期后作为社会媒介,它的社会影响力在于其正在搅动甚至颠覆此前的社会上升路径。在自媒体崛起之前,话语权归属于拥有大众媒介掌控力的文化精英阶层,而即便博客、公众号等文字类自媒体的迭代,话语权仍然归之于有书写能力的文化精英,直到直播形式的出现,传播不再受到文字能力等对特定知识水平有屏障限制之后,一切似乎正在发生变化。人变成热点的缘由变得非常碎片化,甚至细枝末节,就像《夏日甜心》里的姑娘们,有的会呼麦,有的会做花环,有的会玩杂耍,有的喜欢做暗黑料理,有的是化妆达人,有的是自拍达人,有的可以用化学实验来宣传科普环保理念,有的能瞬间算出文字笔画……而《夏日甜心》与直播的结盟并不是表现一个传统电视平台的达人秀:人变成热点的缘由并不只是碎片化的才能,更重要的是人的个性魅力,在交互之中产生的亲和力、表现力、应变能力,这就是《夏日甜心》作为一档以选拔主持人作为意义出口,作为电视综艺与直播媒介最出色的结合切入点,因为以上的个性魅力,正是一名主持人的光环所在。而节目一个标志性的设计,就是让甜心们从直播的小主播间走上电视的大舞台,这似乎也包含了一丝意义与隐喻。
直播作为从“玩具”到“镜子”之间过渡的新媒介,它或将激起社会组织的重构:未来,掌握社会话语权的并不再是受限于一隅、集中于一角的掌握传统文化技艺精英,而是向全社会铺展,评判一个人的标准不会再受限于学历体制内你的成绩,社会体制内你的地位,只要你有特别的内容分享,只要你有天然或养成的个性魅力,话语权与资源配置就会向拥有这种软硬兼备实力的人偏移。就像《夏日甜心》里的姑娘们,许多人的传统社会标签并不醒目,比如来自河北省杂技团的吕小雨、北京现代音乐学院研修学院的吕明蕊,然而,直播平台冲刷、拓宽了她们原本也许闭塞的社会上升渠道,《夏日甜心》配置了她们获取更大规模关注力的资源,而她们的个体命运,会因“综艺+直播”的合力效应就此不同。但这绝不仅仅是个体命运,直播这一媒介,会逐步将形塑起以人格魅力为核心的社会阶层流动模式。
面对或许来自保守派知识分子的质疑,笔者倾向认为,相比过往不少新媒介的产生总是伴随着传统媒介的阵痛、惶恐与规避,在这一次的新媒介崛起与变革之中,《夏日甜心》能以这样放松的姿态寻求共融与共荣,并且以目前成熟的大众媒体的力量为其身后所传递的社会价值背书与推广,本身就是值得欣慰的。
四、试错与沉淀:媒介进化的原动力
在莱文森的媒介进化论中,提出了媒介进化的动力源,是人与社会需求的合力。在很多时候,需求是被人为创造出来的。
当《夏日甜心》将形式感还非常欠缺的直播间通过大手笔、专业化的包装搬上电视屏幕、推向客厅场景,让原本即使红火但受众领域依然还有上升空间的直播形式与内容让电视群体以精致化的包装、剪辑打开认知,而客厅文化本身就提供了一个探讨性的人际场,此举也无疑让更多人加入到“直播”以及“直播+综艺”这些新生事物探讨之上。姑且不论其节目上的成败,在媒介本身的发展上,已然是抛砖引玉的一次试水:人与社会是媒介发展的生态环境,只有把内容抛到生态环境中与人互动,才能产生媒介嬗变的可能、进化的契机、需求的动力。
然而,有国内保守文化人士冠以“价值导向”之名暴露“功利取向”之实,不允许抛砖引玉的建构舆论的公共讨论空间,不允许试错的积极尝试,即要求一步到位的艺术化生产。想想从文字出现到文学艺术出现历经的长河,想想电影技术的出现到电影艺术成型累积的年份,就能够多么坦荡地反驳这种绕开媒介发展阶段的批评是一种多少带着情绪的实用主义的悲凉。而躬行于实践的人们,不过遵循着媒介发展的路径,稳扎稳打地累积着媒介发展必经之途的9000小时的经验,而最后一程的1000小时,就将解锁媒介进化的通关秘籍了。
参考文献:
[1] 保罗·莱文森(2007).《莱文森精粹》.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
[2] 陈功 (2012). 保罗·莱文森的媒介演进路线图谱. 新闻与传播研究.
(作者简介:王雪娟,又名浅度,中国传媒大学凤凰学院首席研究员,《全球综艺游戏库》总负责人,传媒1号专栏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