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广电研究杂志官网  

征稿要求:

1.论文符合本刊宗旨与学术规范,具备较新的学术观点,使用较新的文献资料。评论性文章观点鲜明,语言生动,分析深刻,能够及时反映、探讨学界及业界的热点问题。 

2.所投稿件为作者本人 撰写并未曾在其他刊物公开发表过。    

3.稿件一律用电子邮件附件形式发送到电子邮箱:guangdianyanjiu@yeah.net    

4.附件请用Word文件,并注明文件名及作者名。   

5.稿件篇幅:论文原则上以6000字以内为宜;评论文章控制在1500字左右。    

6.稿件应注明作者的真实姓名、职称(职务或学位)及工作单位、详细通讯地址及邮编、联系电话(手机最佳)和电子邮箱。

 

来稿的处理流程是什么?

1.请勿一稿多投,也不要重复投稿。

2.收到稿件后,本刊编辑部认为符合要求或基本符合要求但仍需修改的,会主动与作者联系。投稿后30个工作日内未收到本编辑部处理意见的,可自行对稿件另作处理。

3.因经费有限,编辑部对特约稿件支付超标稿酬,一般稿件只能略付薄酬。  

 

文章格式有什么讲究?

1.标题。主题用1号黑体;副题用3号宋体。居中。    

2.作者姓名,用四号楷体,右对齐。

3.文本提要,小四号楷体,200字以内;关键词,小四号楷体,3-5个。    

4.正文,用5号宋体。1级小标题用小4号幼圆体,居中;2级小标题用5号黑体,左对齐并缩进两个汉字;3级小标题用5号楷体,左对齐并缩进两个汉字。

5.鉴于本刊区别于其他学刊图文特色 建议作者供稿时提供文章相关图片及作者照片,并确保图像精度。

6.文末标出作者单位及职称(或学位、职务),若有多个作者,用分号隔开;

7.注释一律采用尾注形式。注释二字,用小5号黑体。注释条目各项顺序依次为:作者姓名、冒号、《文章标题》、逗号、《刊名》某年第几期(《书名》第几页,某年版),用小5号楷体。

8.为节约篇幅,一般采用注释形式的文章,不再单独一页设立参考文献。

隐有波澜渐生潮

 微信图片_20191011135820-h.jpg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国庆期间,由SMG纪录片中心制作的《彩色新中国》《代号221》《长江之恋》等多部大型纪录片在CCTV-9、东方卫视、上海纪实频道和全国10多个省级卫视,以及各新媒体平台播出,收视状况良好,社会反响热烈,体现出国产纪录片的较高制作水准,也很直观地检验了SMG纪录片中心改革的成效。“海上明月共潮生,潋滟随波千万里。”自中心成立半年来,改革的正面效应逐步释放,在此我也想对SMG的纪录片改革做一些回顾和展望。

2018年是党的十九大开局之年,在积极响应新时代创新引领发展的浓厚氛围中,SMG的改革也更加充满勇气,更为坚定,许多新想法落实为实质性规划,并着手具体准备。在充分调研、科学分析和谨慎判断的基础上,2019年台集团正式启动了纪录片中心的建设,这也是2019年台集团的首个重大改革举措,体现出SMG一如既往从战略层面对纪录片的重视。

从台集团层面来说,纪录片中心的组建与改革,是一次典型的以融合转型方式进行的存量改革。SMG没有增加资金的投入,而是整合了台集团优质纪录片资源,通过体制机制的变革,再次激发纪录片的生产与创造活力。

我们一是扩大了纪录片的平台资源。中心制作的优秀纪录片不仅在纪实频道播出,而且可以在包括东方卫视、融媒体这些强势传统平台和新媒体播出,并进入黄金时段;同时把《纪录片编辑室》和《上海故事》等具有历史积淀的优秀栏目放在本地具有良好收视的新闻综合频道播出,为优秀纪录片能够“传得响、叫得开、留得住”打下基础。二是加强项目资源的合作分工。比如重点项目《长江之恋》,就由东方卫视做成综艺,纪录片中心负责纪录片制作,这样有利于内容领域的垂直深耕,产出高质量作品,展现SMG整体形象,在打响上海文化品牌的同时,带动各方价值的共同提升。三是对人才技术资源重组布局。台集团抽调干部给中心搭配了新的领导班子,加强改革领导力量,职能分工进一步明晰并专业化;整合原纪实频道、融媒体中心、东方卫视中心、第一财经和版权资产中心的纪录片制作人才,强化专业人才的集中与优势互补;同时中心还面向全集团吸纳行政、广告、新媒体等优秀人才,以此加强中心整体实力,完善产业链条。

体制机制改革是此次纪录片中心改革创建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要把延续十多年的频道栏目制转型为中心项目制,与行业趋势接轨,与时代要求接轨。过去我们有过摸索,这一次可以说是大刀阔斧,拿出了壮士断腕的勇气,台集团给予了很大支持,纪录片中心的领导班子做了大量工作。4月15日中心揭牌成立后迅速开启了对人员的调整和版面的更新。中心以制播分离机制为基础,按照“能者上、平者让、庸者退、劣者下”的原则展开全员双向竞聘,成立了13个独立工作室,目的是让尊重职业、热爱职业并具有职业能力的人到达合适的岗位,从而激发创作活力,提高生产水平,形成凝聚力更强、专业化更高、风格更多元的团队。6月16日纪实频道全新改版,彻底取消了栏目化编排,按照国际上纪录片专业频道通行的编播趋势,以主题板块的形式充实版面,节目题材和内容大大丰富;同时下决心清理了与频道定位不符的广告,频道品相得到极大提升。

通过上述举措,纪录片中心将SMG纪录片的项目规划、立项、创作、编播、推广、运营、版权购销等较为有效地融为一体,形成了以纪实频道为播出平台、真实传媒为签约主体、纪录片中心为组织机构的三块牌子一套人马的纪录片综合体。

可以肯定的是,纪录片中心的组建与改革,显著提高了上海纪录片播出制作的质量和水平。新的播出版面受到了各级领导的表扬,得到了广大观众的认可,不仅收视稳步提升,而且很快吸引到了爱马仕等高端客户;中心高质量地完成了国家广电总局和上海市委宣传部委托制作的《彩色新中国》《长江之恋》《代号221》《上海解放一年间》《大上海》等重大题材纪录片。有些成绩还超出了我们的预期,《上海解放一年间》在东方卫视播出当晚,在全国卫视同时段综合排名达到前三。同时我这里有一份近日国家广电总局节目收视综合评价大数据系统公布的纪录片专题收视报告,大数据显示2019年6月3日至8月9日期间,在北京纪实频道、上海纪实频道、湖南金鹰纪实频道3个地方上星纪实频道中,上海纪实频道的播出纪录片总量、收视表现等都极为亮眼:6月上海纪实频道包揽3家纪实频道66部纪录片收视前39名,7月3家纪实频道纪录片收视前69位中有65部来自上海纪实频道。

这些成绩极大地鼓舞了SMG对国产纪录片和上海纪录片前景的信心和动力!我们要感谢老一辈上海纪录片人为我们打下的坚实基础,和上海纪录片发展三十年来积淀下的雄厚实力;我们也要保持清醒,改革刚刚开始,永远没有完成时。我们不仅要做行业领先的守成者,更要成为新时代的开创者。

纪录片中心现阶段提出的目标是打造融创结合、“立足上海、辐射长三角、面向全国”的纪录片内容生产高地,进一步提升海派纪录片在海内外纪录片领域的影响力。中心接下来还有许多具体工作需要进一步推进和落实。首先是坚守正确的发展站位。要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要在记录反映时代精神、上海城市精神、创新精神中,传承发扬红色文化、江南文化和海派文化血脉;二是做好重大题材和现实题材的事业规划。要以国家广电总局开展的“记录新时代”纪录片创作传播工程为抓手,响应实施繁荣国产纪录片创作的“五年规划”,紧紧围绕全民小康社会、建党100周年、党的二十大等未来3-5年重大节点和重大事件做好中长期规划,创作更多人民喜闻乐见、为社会培根铸魂的精品力作,用国际视角讲好中国故事,用文化自信凸显中国纪录片的标识度;三是产业经营要始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要力争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用好用准SMG的各种优势,拓宽产业边界,加快融合创新,更多更全面地实现大小屏联动和跨平台运营,以极致的内容,用主题性和艺术性去兑现作品的商业性;四是机制建设继续往纵深发展。中心的改革要保持进行时,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以党建工作为思想武器,群众工作为行动指南,加快培养一批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的专业人才,形成竞合共赢的健康良好局面,更好地守正创新,出人出作品;五是争取成立长三角纪录片联盟壮大力量。“不独有声流出此,会归沧海助波澜”,我们要主动把握“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战略带来的难得机遇,发挥上海文化码头和文化源头作用,以融合促发展,为托起中国纪录片的高原作出更大的贡献,让纪录片再次掀起时代文化的风潮。

习近平总书记说,历史总是在一些特殊年份给人们以汲取智慧、继续前行的力量。 纪录片中心诞生于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具有非凡的意义。非常巧合的是,纪录片中心的改革正好伴随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开展,更为我们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指引了努力前进的方向。我希望我们的纪录片可以成为新时代中国人民脚下的红毯,有着鲜明的底色,既贴近大地又盛满阳光,记录下中华民族为梦想奋斗的脚印,为伟大祖国走向世界舞台中心的光荣道路做好铺垫。

 

 

 

 

 

上海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19291号-3
通信地址: 上海威海路298号 邮政编码: 20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