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广电研究杂志官网  

征稿要求:

1.论文符合本刊宗旨与学术规范,具备较新的学术观点,使用较新的文献资料。评论性文章观点鲜明,语言生动,分析深刻,能够及时反映、探讨学界及业界的热点问题。 

2.所投稿件为作者本人 撰写并未曾在其他刊物公开发表过。    

3.稿件一律用电子邮件附件形式发送到电子邮箱:guangdianyanjiu@yeah.net    

4.附件请用Word文件,并注明文件名及作者名。   

5.稿件篇幅:论文原则上以6000字以内为宜;评论文章控制在1500字左右。    

6.稿件应注明作者的真实姓名、职称(职务或学位)及工作单位、详细通讯地址及邮编、联系电话(手机最佳)和电子邮箱。

 

来稿的处理流程是什么?

1.请勿一稿多投,也不要重复投稿。

2.收到稿件后,本刊编辑部认为符合要求或基本符合要求但仍需修改的,会主动与作者联系。投稿后30个工作日内未收到本编辑部处理意见的,可自行对稿件另作处理。

3.因经费有限,编辑部对特约稿件支付超标稿酬,一般稿件只能略付薄酬。  

 

文章格式有什么讲究?

1.标题。主题用1号黑体;副题用3号宋体。居中。    

2.作者姓名,用四号楷体,右对齐。

3.文本提要,小四号楷体,200字以内;关键词,小四号楷体,3-5个。    

4.正文,用5号宋体。1级小标题用小4号幼圆体,居中;2级小标题用5号黑体,左对齐并缩进两个汉字;3级小标题用5号楷体,左对齐并缩进两个汉字。

5.鉴于本刊区别于其他学刊图文特色 建议作者供稿时提供文章相关图片及作者照片,并确保图像精度。

6.文末标出作者单位及职称(或学位、职务),若有多个作者,用分号隔开;

7.注释一律采用尾注形式。注释二字,用小5号黑体。注释条目各项顺序依次为:作者姓名、冒号、《文章标题》、逗号、《刊名》某年第几期(《书名》第几页,某年版),用小5号楷体。

8.为节约篇幅,一般采用注释形式的文章,不再单独一页设立参考文献。

释放“温暖理性”体现专业价值 ——第一财经频道“战疫情 促经济”报道创新与思考

 

疫情下,全国广电媒体主动作为,积极投身抗疫报道,整体收视呈现逆势上涨。在这些报道中,SMG旗下第一财经频道作为一个几乎全直播的专业频道,其报道角度和版面布局与众不同,特别是2月3日起,第一财经电视版面全面恢复,打出“13小时直播+特别节目+电视评论+视频专题+公益宣传”的组合拳,以“一手抓抗疫,一手抓经济”为主题,加入2020年春天这场特殊的战役。中国必将打赢抗疫战,但是要全面打赢这场战役,还必须闯过“经济关”。第一财经始终关注的正是这样一条“闯关之路”,而与常规报道有所不同的是,频道整体版面、诸多报道细节和节目呈现方式还表现出“温暖的理性”,诠释了专业媒体的独特价值。

 

一、13小时大直播:彰显“随时在线”的专业价值

第一财经自2003年诞生至今,每个交易日长达13小时的电视直播,伴随着中国资本市场每日的交易全程,也几乎覆盖了全球资本市场重要的开市和休市时点。电视直播的“随时在线”在此次疫情报道中价值凸显。

1.权威信息实时硬核解读

抗疫行动中,疫情防控信息最牵动人心。第一财经电视直播每天在三个时段实时切入全国联防联控和上海、湖北疫情防控发布会中的重要环节,确保观众获得的是最及时的权威信息,之后迅速展开对发布会上的重要信息,特别是财政部、央行、交易所以及各地复工复产政策措施的解读、分析和市场影响追踪。

tt1.jpg

 

第一财经总部位于上海,在北京、广州、深圳设有分公司,并在全球主要经济、金融中心城市设有派驻记者。2月15日,在金融系统全力支持抗击疫情和恢复生产有关情况发布会上,北京站记者现场提问证监会副主席“疫情对于IPO和并购重组审核的影响”,证监会相关表态获得全网转载关注。像这样的核心信息发布和对信息的硬核解读,贯穿直播全程。第一财经每天还通过深港交易所、各大金融机构以及纽交所和伦敦连线全面报道沪深股市、海外市场的实时动态。

tt2.jpg

除了国内各大交易所和金融机构连线之外,第一财经驻外记者的视频报道不仅及时给出了全球资本市场对中国疫情态势的反应,也从另一个角度传递了世界对中国经济走向的基本判断。2月4日和2月25日,第一财经驻纽约记者先后发回独家采访《史蒂芬•罗奇:A股2月3日开市是正确决定》、《标普全球评级首席经济学家:3月显拐点 中国经济有望V形反弹》。

进入3月,随着疫情在中国以外地区蔓延,第一财经海外直播点的布局,为观众带来了更多直观、深度的一手报道。第一财经先后在新媒体端推出图文和数据视频《全球战疫日报》。3月9日19:00-22:00,推出“11国连线,直击世界战疫第一线”特别直播,分别视频连线欧洲、北美、亚太、中东当地的记者、留学生、商人、观察员,将镜头对准街区、商店、公园、写字楼,生动展现了当地疫情的真实情况,同时邀约嘉宾进场对全球疫情、全球经济产业链以及各类交易市场特点进行全面分析。直播时段,正逢当天美股开盘大跌并触发一级熔断,在电视端,同样正在直播的《财经夜行线》,即刻连线驻纽交所记者,第一时间呈现了这一金融市场的罕见一幕。

tt3.jpg

 

2.透过行情感受企业作为与市场温度

2月3日,第一财经频道全面恢复直播版面的第一天,就将全频道主题确定为“一手抓抗疫,一手抓经济”,这一主题高度契合了此后国家层面“一手抓抗击疫情,一手抓复工复产”的总体精神。版面据此重点策划“激活产业链 复工抗疫情”、“产业破疫大调研”、“新基建引领高质量转型”等系列报道,记者调查与专题解读相结合,从不同角度反映复工复产和行业自救。

第一财经每天有不少于30位专业人士参与电视直播,他们的观察始于行情但不止于行情。鼠年首个交易日,A股各大指数近乎跌停开盘,沪指在盘中创下23年以来最大跌幅,仅一个交易日后,A股大幅反弹,顽强挺立。第一财经的电视直播不仅全程记录这一市场走向,更对行情背后的证券市场基石——公司与行业进行了深度观察。

在第一财经直播流中,大量设有公司问答、行业调研、趋势解读、策略分享等多重信息挖掘板块。直播节目在疫情初期重点关注关键防疫物资的生产调配,随着疫情被有效控制,则更多地挖掘科技、在线、新基建等疫情抗击中催生的新热点。

每一天的行情数字是冰冷的,但是数字背后折射的是市场的温度。第一财经直播流中的证券板块从宏观面、技术面、基本面为投资者详解市场热点,解读数字背后的资金走向和行业趋势,也从市场的角度给出了中国经济面对疫情防控的坚定决心和信心。

 

二、打造特别对话场:传递专业媒体的温暖理性

如果说全天13小时大直播的价值,在于硬核信息的一站式解读,那么第一财经频道此次报道中对于多次特别“对话场”的打造,则体现出专业媒体特殊时期所传递的“温暖的理性”。

1.专业对话场

电视专题评论是第一财经频道直播流之外的一个重要特色。从2月3日起至3月18日,仅仅一个半月第一财经北京演播室已推出15期专题评论。就财经话题的深度和背后的逻辑而言,碎片化的短视频显然是无法承载的,这个时候,电视评论的专业高度就显得尤为难得。

这些话题包括:《经济战“疫”如何行动?》、《资本市场的疫情大考》、《资产配置的逻辑变了吗?》、《云办公是短期刚需,还是长期趋势?》、《科技如何以智为武?》等,话题涵盖了宏观、中观、微观各个层面。

而对话嘉宾覆盖学界、企业界、金融界。如大热的云办公选题,邀约的嘉宾非常有代表性,场内是头部行业研究者和科创板上市企业CEO,场外则连线了云办公中的代表性企业腾讯、钉钉和会畅通讯。这样的嘉宾组合决定了这场对话可以由点及面深度展开,对于观众来说,无疑是提供了更为专业的观察视角。

2.理性的对话场

第一财经在特别对话场的话题设置和时间节点选择上有着独特的考量。2月2日晚,第一场特别对话《开市在即》邀约16位重量级嘉宾,为投资者分析预判市场走向。选在开市前一天推出特别节目,源于第一财经常年服务投资者群体的敏锐洞察。

整个春节,疫情笼罩中国,投资者成为信息孤岛,心中也有诸多疑问待解:证券市场能否顺利开市?开市是否大跌?后续能否撑住?投资者迫切需要一次开市前的交流与释放,而特别节目正好提供了这样一个“交流场”。嘉宾通过对疫情防控的观察、对海外市场的梳理、对宏观经济的预判、对细分行业的解析,从不同的角度提供理据,给出观点,有效地舒解了投资者情绪,在一定程度上为开市做好了心理准备。

事实证明这场“理性的谈话”是成功的。当晚直播节目时长从90分钟延长到两小时,收视率相较于其他周末时段同比提升七倍。

3.温暖的对话场

第二场特别对话《春语心愿》,开启于2月7日19:00。此时,A股市场刚刚经历了首周大考,此时,也是全国抗疫行动进入到最艰难的攻坚阶段。这一天,又恰逢元宵节前夜,第一财经推出了第二场特别直播,营造出一个温暖的“对话场”。

当晚节目邀请六位人气嘉宾,结合第一财经坚持了十年的传统活动“十佳春联评选”,在对首周热点、未来走势的讨论中,通过投票与投资者积极互动。“我们之所以赞颂勇气,是因为在明知风险的时候,仍然选择做我们认为该做的事情。每个人的付出,都是这个国家的进步!致敬所有一线人员!”观众留言不断涌入,呈现在屏幕走马灯中。

直播中还呈现了这样一个细节:节目组追寻到十年前首届“春联进行时”的冠军—— 一位来自湖北的投资者。老人今年已经85岁,身居武汉,全家安好,仍然每天通过IPTV收看第一财经节目。老人在节目中再写春联,寄语市场,祝福祖国,主持人与嘉宾即兴作联回应。整场对话不仅干货满满,而且暖意融融。

 

 

三、发力移动端视频:勾勒经济战“疫”广阔图景

12月31日,第一财经全国首发“武汉发生不明原因肺炎疫情”新闻,此后更组成强大的采编团队,在疫情发展与防控期间贡献了一大批独家、现场、专业的图文报道。而在视频报道中,给人印象尤为深刻的则是全网刷屏的《上海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一线岗位全部换上党员,没有讨价还价》,第一财经记者在参加上海每日疫情防控发布会时,敏锐抓住这一角度,创作了这条现象级爆款,让“硬核主任”这一专业形象深入人心。

这是一财抗疫视频报道中极为少见的非财经类主题,总体来看,在视频报道上,第一财经并没有选择将镜头对准疫区一线,而是始终从财经专业视角谋篇布局。同时,因为电视节目的线性编排和推送所限,第一财经在移动端用视频专题调研和全新的视频云上会方式开辟了电视之外的又一个战场。

1.视频专题调研全景展现企业抗疫一线

自2月3日当周起,第一财经客户端陆续推出《非常战“疫”》、《科技抗“疫”》、《全面上云》、《企业有话说》、《经营者在行动》、《资本博“疫”》、《投资战“疫”》等视频专题。每个专题中既有这一领域的个案报道,也有全局观察。

从全行业到垂直细分——“非常战疫”关注各行业积极行动抗击疫情的特殊做法和专家学者的应对建言。“科技抗疫”、“全面上云”则着眼抗疫中凸现的新技术应用、新经济现象,如《千里之外,我也能为你日夜读片》报道利用云平台实现医务人员远程阅片,《爱在清风里流淌 告诉你一个雷神山的小秘密》讲述用“数字孪生技术”解决医院通风问题,《一天15幢,打印的隔离屋来了!》记录了利用3D打印技术为湖北疫区打印隔离屋的故事,单条视频全网流量超过了1000万。

从中小微到行业领军者——“企业有话说”先后连线湖北、河南、上海、北京、山东等地的医疗器械、制造、旅游等企业当家人,聚焦中小微企业复工中的痛点难点;“经营者在行动”则通过回访领军企业掌门人方式,着力呈现行业领袖如何自救、制造大厂怎样复工、线上巨头如何作为。

从行业应对到产业机会——“产业破疫大调研”,从行业出发,对外贸企业复工难、航空业现金流承压、风口之下的在线教育平台、电影行业的抗疫压力、旅游业期待疫后重生等进行深度调研。“投资战疫”则联合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视频访问十大头部投资机构,专注探讨如何助力被投企业危中寻机,以及如何平衡社会责任与企业利益。

中小微企业要战“疫”求存,行业龙头要责任担当,制造型企业有序复工,科技型企业成为抗疫先锋……中国企业界的战“疫”图景就这样通过视频专题的方式勾勒出来,并且因为所有案例均来自行业一线的亲历与口述,这些专题还具有了一定的研究价值。

2.云上服务企业抗疫、理财战疫痛点

《云上会——企业抗疫生存指南》,这是第一财经在移动端推出的一个全新视频产品,2月20日开始推出六期,全网流量即超过千万,引发业界关注。与众多直播中单人主讲授课方式不同,“云上会”通过视频会议系统,实现多人多点同屏连线,直接打通企业主与主讲嘉宾对话。正如“生存指南”这个总主题所示,“云上会”具有很高的务实性。

首场“云上会”特邀分众传媒创始人兼董事长江南春等嘉宾,与众多网友云上畅聊企业战疫“行动力”;“数字化生存”专场,邀约对数字化战略素有研究的学者对话三位大中小型企业代表,整场讨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网友给予这样的评价:“这场讨论实在太精彩了,从四位嘉宾的选择,讨论主题、讨论环节和互动设计,都远超预期值”。除此之外,“云上会”还特别邀约政府部门、机构和企业对话,详解上海抗疫惠企28条;联合全国7省17市主管部门,助力外贸企业共克时艰;对话网银、传统银行、信息科技公司等机构与专家,讨论金融科技推动银行数字化等干货内容。每一场都引发网友热烈回应,直播开始前上千网友进群征集提问,直播还未结束,集纳了精彩对话的快速专题便已建成。

在“云上会”基础上,第一财经又在网端推出针对家庭财富管理的《理财战“疫”云沙龙》,模式更轻,服务性更强。“云上会”、“云沙龙”是第一财经电视在深度视频化转型中的积极探索,很快,这一网端的创新产品将应用到电视节目中,为财经电视的发展提供更多可能性。

 

四、公益传播也要从专业出发

对专业的坚守,不仅体现在每一个报道、每一场直播中,也体现在版面的细节上。与一开始就将报道主题确立为“两手抓”(一手抓抗疫,一手抓经济)一脉相承,第一财经推出的公益宣传片《一直向前,前方有光》也选择了与众不同的角度。

片子一方面集纳了医护人员、建设者在前方一线抗击疫情的感人场景,以“他们,不舍昼夜,不负重托”的定格打动人心;另一方面聚焦“战疫情促经济”主题,以“我们,守土一方,迎难而上”的视角,呈现出大后方的政府层面、企业层面、市场层面和个体层面,全力以赴精准施策,携力支撑经济平稳发展的广阔图景。与之相呼应,“战疫情 促经济”的10秒ID贯穿版面始终,也呈现出鲜明的频道特色。   

 

复盘第一财经电视与视频的抗疫报道和版面特点:电视端,从频道核心板块“13小时电视直播”到理性温暖的“对话场”打造;移动端,从鲜活与干货兼备的视频专题到专业务实的“云上会”,再加上视角独特的公益短片,第一财经频道抗击疫情报道显然有自己的思考:放弃什么?选择什么?放大什么?创新什么?作为一家专业频道,在这样的突发大事件前,如何秉承自身的专业理念,第一财经做出了很有价值的探索。

而观众对此也给予了积极回应。仅开市首周,第一财经频道平均每天的观众数量达到2018年以来的最高水平,白天直播时段收视率比1月份增长一倍。晚间市场类节目与2019年相比最高提升40%,晚间主新闻提升60%。而在网络端,2月份第一财经全网流量超过百万的视频达到96条。据统计,在财经资讯APP中,第一财经客户端的单机单日有效时长始终排名第一,人均使用时长是第二名的两倍,其中视频浏览为端内重要流量来源。

特殊时期的特殊陪伴,让第一财经与自己的受众——投资者、创业者、经营者、从业者走得更近,靠得更紧了。中国要全面打赢抗疫战,最终要闯过经济关,而这依靠我们每一个人,经济生活中每一分子的共同努力。在这条闯关之路上,财经视频如何作为,第一财经给出的答案是——专业、理性、温暖、务实,这正是专业媒体的独特价值。

 

上海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19291号-3
通信地址: 上海威海路298号 邮政编码: 20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