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广电研究杂志官网  

征稿要求:

1.论文符合本刊宗旨与学术规范,具备较新的学术观点,使用较新的文献资料。评论性文章观点鲜明,语言生动,分析深刻,能够及时反映、探讨学界及业界的热点问题。 

2.所投稿件为作者本人 撰写并未曾在其他刊物公开发表过。    

3.稿件一律用电子邮件附件形式发送到电子邮箱:guangdianyanjiu@yeah.net    

4.附件请用Word文件,并注明文件名及作者名。   

5.稿件篇幅:论文原则上以6000字以内为宜;评论文章控制在1500字左右。    

6.稿件应注明作者的真实姓名、职称(职务或学位)及工作单位、详细通讯地址及邮编、联系电话(手机最佳)和电子邮箱。

 

来稿的处理流程是什么?

1.请勿一稿多投,也不要重复投稿。

2.收到稿件后,本刊编辑部认为符合要求或基本符合要求但仍需修改的,会主动与作者联系。投稿后30个工作日内未收到本编辑部处理意见的,可自行对稿件另作处理。

3.因经费有限,编辑部对特约稿件支付超标稿酬,一般稿件只能略付薄酬。  

 

文章格式有什么讲究?

1.标题。主题用1号黑体;副题用3号宋体。居中。    

2.作者姓名,用四号楷体,右对齐。

3.文本提要,小四号楷体,200字以内;关键词,小四号楷体,3-5个。    

4.正文,用5号宋体。1级小标题用小4号幼圆体,居中;2级小标题用5号黑体,左对齐并缩进两个汉字;3级小标题用5号楷体,左对齐并缩进两个汉字。

5.鉴于本刊区别于其他学刊图文特色 建议作者供稿时提供文章相关图片及作者照片,并确保图像精度。

6.文末标出作者单位及职称(或学位、职务),若有多个作者,用分号隔开;

7.注释一律采用尾注形式。注释二字,用小5号黑体。注释条目各项顺序依次为:作者姓名、冒号、《文章标题》、逗号、《刊名》某年第几期(《书名》第几页,某年版),用小5号楷体。

8.为节约篇幅,一般采用注释形式的文章,不再单独一页设立参考文献。

东方财经: 浦东频道的抗疫纪实

 

通过新闻、专题、新媒体为受众提供全天候、全景式的全民抗击疫情报道和接地气的信息服务,发挥了党媒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的关键作用。在抗疫宣传工作中,频道士气高涨,积极作为,体现了“疫”不容辞的媒体人初心。

东方财经·浦东频道公益海报在人民网微博客户端一小时点击量破百万.jpg

 东方财经·浦东频道公益海报在人民网微博客户端一小时点击量破百万

 

渴望逆行的志愿者

 “我要报名,到武汉第一线采访,”东方财经•浦东频道专题部主任缪文犀在除夕夜给频道领导打去电话。虽然缪文犀最终未能成行,但是他的“请战”获得了批准。

缪文犀迅速与第七人民医院联系,报告他的工作思路:“请前方医护人员用手机拍摄视频传给我,无论他们多忙,只要在他们工作间隙,我都愿意接听他们的电话,请他们向家人,也向我们的观众报个平安……”

1月27日,年初三。缪文犀和几个同事回到编辑室开工了。他们赶制一部系列短视频《抗疫日记VLOG》。当满脸勒痕、一脸疲倦的护士出现在大家面前时,人们才知道,这些可敬的“逆行人”还要为危重病人处理大小便。为缪文犀提供素材的有来自华山医院、东方医院、第七人民医院和浦东公利医院的医护人员。缪文犀每天与她们保持联络,在编辑室里“守株待兔”,一待护士们有时间接受访问就开机录制。

2月14日,新华社新视频转载了《抗疫日记VLOG》第二篇《加油!驰援武汉的上海女医护们》,一天之内浏览量攀升到100万。VLOG编排了20多张上海的“嗲”和武汉的艰辛照片作为对比。强烈的视觉反差有力地触动了人们的心弦。

 

属地防控的宣传员

阻击疫情,属地防控、联防联控、群防群控。东财频道视角定位于浦东,浦东的防疫特色就是频道的宣传重点。

到居委会预约购买口罩,因为需要排队登记,一时间网上议论纷纷。2月3日,东财新闻报道复工的第一天,记者陈佳辰就从浦东川沙镇带回来一件新鲜事。“名镇川沙”微信公众号发布微信小程序、二维码。3日起,各居村居民都可通过网上预约方式申请购买防疫用品。这是全市第一个街镇创新办法。新闻发布之后,其他各区也积极效仿。事实上,记者在跟随居委会工作人员送口罩上门的过程也发现了更多的新奇。在川沙镇沙田、曙光、黄楼等居民区,记者就将“敲门三下为公务联络暗号”、“用文字板代替语言交流”等拍摄下来。广大观众不仅充分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良苦用心,也更多了解了新闻工作者的执著和追求。

密切关注群众热点,主动掌握创新举措。东财记者平时积累的新闻素养在关键时刻发挥了作用。

王珏,又一位视防控疫情为新闻阵地的东财记者。2月份的第一周起,他每天戴上口罩、戴好手套奔波于浦东的超市、公交站点、小区体温监测点,观察市场价格,观察消毒措施,观察防控流程。2月5日深夜23点,上海阴雨,气温4度。王珏突然想到一个非常值得采访的选题——实地记录社区工作人员24小时守护小区大门的艰辛。他没有通知摄像,独自一人来到金桥镇金葵佳苑,用手机录像功能拍摄。在后来完成剪辑的报道中,有这样几个镜头感人至深——守门人跺着双脚打开车辆后备厢;在为车上人员测量体温时,雨水从工作人员的鼻尖上滑落。不难想象王珏当时同样的身体感受。可在后来的交谈中,王珏说道:“当时身体很冷,但是采访的热情很高涨。”

 

云端服务的文化人

东财有一支浦东文化宣传队伍,常年运营浦东“望江驿”和陆家嘴图书馆的现场文化讲座。疫情期间,文化不打烊,宣传不停步, 2月中旬起,便动手布置“云端文化馆”,把高博文、王珮瑜、张军、茅善玉等艺术家对优秀作品的解析传送到云端,传送到千家万户。

文化艺术是一个特别需要“人气”的行业。哪怕登录“云端文化馆”也期待更多受众的追捧。2019年,两百多场线下讲座的录像资料为“云端文化馆”储备了丰盛的素材。“文化宣传如何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这正是我们现在思考的。”频道副总经理陆洋说,“疫情期间的特殊举措,也许会成为我们今后常态化的宣传新手法。”

此前,现场观众都通过二维码扫描报名,这为团队提供了厚实的观众大数据支撑。在陆洋的带领下,团队一边制作音响视频,一边向老主顾们发去微信、邮件,预告“云端文化馆”的近期排片。截至3月10日,各平台网上点击量超过了230万次。

“事实上,现场听讲座,虽然可以与艺术家当面交流,但往往时间有限,很多问题并不能深入探讨,这次我们在网端上还提供了提问平台,这些问题都由艺术家择时逐一回答。”陆洋通过这次抗疫实战,也心有所悟。宣传行业应该积极拥抱互联网、拥抱新技术,打造出全新的文艺形态和产业形态,今天线上的粉丝也许就是明天的线下观众、忠实受众。

 

 

 

上海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19291号-3
通信地址: 上海威海路298号 邮政编码: 20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