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广电研究杂志官网  

征稿要求:

1.论文符合本刊宗旨与学术规范,具备较新的学术观点,使用较新的文献资料。评论性文章观点鲜明,语言生动,分析深刻,能够及时反映、探讨学界及业界的热点问题。 

2.所投稿件为作者本人 撰写并未曾在其他刊物公开发表过。    

3.稿件一律用电子邮件附件形式发送到电子邮箱:guangdianyanjiu@yeah.net    

4.附件请用Word文件,并注明文件名及作者名。   

5.稿件篇幅:论文原则上以6000字以内为宜;评论文章控制在1500字左右。    

6.稿件应注明作者的真实姓名、职称(职务或学位)及工作单位、详细通讯地址及邮编、联系电话(手机最佳)和电子邮箱。

 

来稿的处理流程是什么?

1.请勿一稿多投,也不要重复投稿。

2.收到稿件后,本刊编辑部认为符合要求或基本符合要求但仍需修改的,会主动与作者联系。投稿后30个工作日内未收到本编辑部处理意见的,可自行对稿件另作处理。

3.因经费有限,编辑部对特约稿件支付超标稿酬,一般稿件只能略付薄酬。  

 

文章格式有什么讲究?

1.标题。主题用1号黑体;副题用3号宋体。居中。    

2.作者姓名,用四号楷体,右对齐。

3.文本提要,小四号楷体,200字以内;关键词,小四号楷体,3-5个。    

4.正文,用5号宋体。1级小标题用小4号幼圆体,居中;2级小标题用5号黑体,左对齐并缩进两个汉字;3级小标题用5号楷体,左对齐并缩进两个汉字。

5.鉴于本刊区别于其他学刊图文特色 建议作者供稿时提供文章相关图片及作者照片,并确保图像精度。

6.文末标出作者单位及职称(或学位、职务),若有多个作者,用分号隔开;

7.注释一律采用尾注形式。注释二字,用小5号黑体。注释条目各项顺序依次为:作者姓名、冒号、《文章标题》、逗号、《刊名》某年第几期(《书名》第几页,某年版),用小5号楷体。

8.为节约篇幅,一般采用注释形式的文章,不再单独一页设立参考文献。

“直播”向左 电视向右? ——全民直播狂欢中的电视抉择

 

电视新闻的魅力很大程度来自“过程”的魅力,而将这一魅力发挥到极致的方式就是直播。现场直播曾经是电视新闻的生命线,其技术的高端和平台的稀有,抬高了电视新闻的门槛。而这种依托技术、平台双重壁垒打造的“独有”魅力,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电视在与纸媒、广播的竞争中展现优势。即便在新媒体开始蚕食传统媒体阵地时,电视节目虽然收视率逐年下滑,但现场直播依然是传媒“皇冠上的明珠”,守护着电视新闻最后的光环和从业者的自尊。但随着4G普及带来的网速提升和流量资费下降,以及轻量化直播技术的突破和互联网平台的兴起,技术与平台的两道门槛迅速被踏平,直播突然从专业机构的“高端手艺”,变成人人皆可上手的“傻瓜技能”。

本文试图分析电视新闻现场直播的现状及源起,厘清互联网直播与新闻直播的异同,寻找可能的破解之道。

 

全民直播的风口与幻象

新冠疫情期间,网络直播的火爆再次登上了新高度,当之无愧成为“风口”中的“风口”。资本入场布局,巨头排兵布阵,直播行业迎来了火箭式的发展。但细究之下不难发现,虽然同为“直播”,“直播经济”中所指代的“网络直播”与“新闻直播”有明显的差异。前者由游戏、才艺直播发端,至带货直播达到鼎盛,其精髓是“互动”、其魅力是“表演”。主播用横向化的互动方式不断吸引观众注意力,并通过广告植入的方式将自己的人气变现。换句话说,今天的直播网红有点像中世纪欧洲的吟游诗人:除非他们能不断取悦和解读自己的观众,并呼应观众的情绪,否则他们的影响力和名望将很快消失。而新闻直播无论以电视还是网络为平台,其精髓是“事实”、其魅力是“过程”,带领观众一起见证未知的事件走向。即便新闻直播过程中加入了一些互动的元素,但这种互动更多是评论和答疑,并不能取代事实本身由媒体到受众单向传递的本质。电视新闻从业者需要认清当下全民直播狂欢的实质,和电视新闻现场直播的现状,避免盲目陷入复苏幻象。

 

电视新闻现场直播“突发跛足”

第三十届中国新闻奖参评作品公示名单显示,2019年全国共有10档节目入围“电视新闻现场直播”评选,其中3档为仪式类,分别是央视、CNC的“国庆70周年”和陕西台的“黄帝陵公祭”;2档为活动类,分别是北京台的“京张高铁投运”和河南台的“郑州地铁5号线试运行”;另外5档为策划类,分别是SMG等联合直播的“长江之恋”、江苏台的世界环境日直播“共筑美丽家园”、湖南台的“侗寨新春走基层”、河北台的“农产品公益助销”以及重庆台的“保护卧佛”。这10档入围节目的直播对象,均为事先预知、预设。虽然上述类型也是电视新闻现场直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突发事件直播的完全缺位,仍令人遗憾。而这一现象并非2019年的孤例。以中国新闻奖“电视新闻现场直播”一等奖为例,2018年为央视的“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2017年为央视的“庆祝建军90周年”,2016年为央视的“G20杭州峰会”,直到2015年江西台的“海昏侯考古发掘”系列直播才略有“突发”意味。即便在二、三等奖中,突发事件直播仍极为稀缺。而在笔者看来,这并非评委对“仪式类”“策划类”直播的偏好,而是整个电视新闻对突发事件直播衰落的正常投射。

但时间线再往上溯,对国内外重大突发事件的现场直播,曾书写了中国电视新闻业的华彩篇章。上海电视台曾在2001年“911事件”事发当晚中断正常节目播出,开出直播特别节目;并在2003年伊拉克战争期间开设系列直播,名震一时。2008年的汶川地震,央视和东方卫视都进行了为期一个月左右的全天大直播,实时报道灾情和救灾进展,“看直播”不仅极大地满足了公众对信息的需求,更成为情感共鸣和力量凝聚的纽带。2011年日本3·11地震,2013年雅安芦山地震,2014年马航MH370航班失事,东方卫视都开辟了大版面的系列直播特别节目,并由此进一步树立起“天下大事看东方”的新闻立台标签。而在区域性的突发事件报道中,电视现场直播也属常态。浙江台系列台风直播捧出了“台风七姐妹”;2010年的胶州路11·15大火、2011年地铁10号线追尾,上视新闻综合频道都迅速中断正常播出,开出“BREAKING NEWS直播特别报道”,派出多路记者直击事故现场和抢险救灾进展,引发巨大关注,电视直播成为政府部门了解事态发展的重要渠道。

但站在今天回望,巅峰即拐点。也正是在2010年前后,电视新闻现场直播触及了“天花板”。随着2008年推特“爆发”,2009年新浪微博上线,突发新闻首发权再次易主。实际上,2011年的“上海地铁10号线追尾”和“雅安芦山地震”两场现场直播,第一波呈现在电视屏幕上的,已非记者拍摄的画面,而是编辑从新浪微博上找来的网友图片。由此,电视新闻现场直播开始步入下坡路。

 

“护城河”是如何消失的

电视直播是现场为王,但就突发事件而言,除特殊情况外,记者是不可能第一时间抵达现场的。重新审视当年的直播节目,启动虽快但现场画面往往颇为贫乏。“伊拉克战争”打响之初,各大电视台只能反复播放战斧巡航导弹划过夜空的光影;日本3·11地震,主持人一开始只能就着地图和几张截图,反复播报震中的方位和基本信息。但现在看来有些“简陋”的直播,对观众仍有强大的吸引力。一方面打破常规版面的快速直播本身就是一种态度,另一方面观众也没有其他更好的信息渠道,甘愿或只能在电视机前一起守候。可以说,视频的技术壁垒和播出平台的稀缺,构成了电视直播的两道“护城河”。

正如前文所述,随着推特、微博的兴起,突发事件的第一报道权被新媒体牢牢占据。一开始,新媒体首发的只是图片或碎片化的视频,电视新闻仍能在后续报道中,凭借专业化的视频能力“扳回一城”。同样以“上海地铁10号线追尾”直播为例,在最初的微博图片“垫底”后不久,记者就从多个现场发来了乘客地铁隧道内撤离、救护车运送伤员、多家医院救治伤员的连线报道,将受众迅速拉回到电视屏幕前。播出平台的“稀缺性”消失后,视频技术的“护城河”依然残存。

随后的发展颇有些“温水煮青蛙”的意味。从2011年7·23温州动车事故中,业余搜救队员陈斌利用滑翔伞打破电视媒体的航拍垄断;到2014年年底外滩踩踏事件,身为游客的南都首席摄影记者郭现中拍到现场独家视频,视频技术这电视新闻的第二道“护城河”被一点点填平。到2015年6月,“东方之星”游轮在长江湖北监利水域翻沉,事故现场有关部门严防死守,除央视外,其他扛着大小机器的电视记者只能辗转外围,无法拍到核心的现场画面。但澎湃记者只身“潜入”救援作业船舶,凭借一部手机做了澎湃新闻第一次网络新闻直播《东方之星客轮翻沉现场》。以此为发端,在突发新闻的报道中,各路新媒体机构和自媒体凭借接近性、轻量化的优势,纷纷抢滩视频直播,直播受众从抬头看电视到低头刷手机已是大势所趋。

在此大趋势下,2018年揭晓的第二十八届中国新闻奖与时俱进,首次设立了“融媒直播”,并在次年更名为“移动直播”。值得注意的是,与“电视新闻现场直播”相比,“融媒直播”和“移动直播”的获奖作品中,突发事件直播占比很高,包括“浙江一小时·急救|记者跟拍直升机到山区接病人”、“直击7·5泰国普吉游船倾覆事故现场救援仍在进行”等。但头两年,除央视小有斩获外,获奖机构大多是报业转型的客户端,广电媒体几乎无缘这个新设立的直播奖项。为什么以“直播”为看家本领的广电系,在融媒直播、移动直播的表现却并没有赢在“起跑线”上?个中缘由还得从传统电视一波三折的转型之路说起。

 

传统电视转型更易还是更难

在传统媒体开始尝试新媒体转型之初,适逢IPTV等互动电视兴起,由于拥有时移、交互等功能,电视也因此被赋予了“交互性”,被认为与互联网有相通之处,更容易转型。但事实证明,互动电视止步于回看、点播等“时移性”,曾被寄予厚望的“互动性”并不明显,未能支撑视频电话、信息服务、网络游戏等增值业务。IPTV发展至今,已成为传统电视的延伸,而不是承载电视转型的“新媒体平台”。

未能在第一波转型实践中如愿领跑的广电行业逐渐意识到,转型互联网,传统电视非但不是更容易,反而是更困难。除重资产、重人力所背负的巨大压力外,电视“多层审核、线性播出、整体传送、封闭运行”的传统流程,与互联网“自由、碎片、开放、互动”的特性几乎背道而驰。要真正实现转型,必须将采→编→审→播的“串联式”工序变为“并联式”工序,对业务模式进行颠覆性的流程再造。一方面媒体转型并非一蹴而就;另一方面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电视收视率为缓慢阴跌,并非纸媒发行量的近乎断崖式下跌,无论是传播力、影响力还是广告创收,传统电视仍是所属机构的“擎天柱”,这决定了电视业务一直在传统和转型两条跑道上“双线作战”。

具体到电视直播,题材重大、专业度高、需要团队整体作战的大型直播,演播室越来越精致、虚拟特效越来越炫目,机位设置越来越丰富,节目流程以及主持人和出镜记者的配合更是反复推演,以求万无一失。如此打造的“视觉盛宴”非常能够体现电视的魅力,但其庞大的规模背后,需要大量人财物的支撑,更需要长时间的准备,自然不适用于突发事件。而“轻直播”追求快速灵活,对设备的要求是轻量化、操作简便,对主持人和记者的要求是随机应变水平和单兵作战能力。但由于电视严苛的直播要求和相对固化的节目编排,“轻直播”越来越难以登上版面,“融合直播”往往成为“网络直播”。做惯了“重直播”的电视人“手艺”越来越精细,也越来越依赖事先的策划和演练,对突发事件的直播能力却在下降。多种因素叠加,导致电视现场直播“双线作战”其实是“轻重互搏”,其结果正如前文所述,偏重仪式类、策划类的“重直播”越做越好,主打突发事件的“轻直播”逐渐淡出电视屏幕。

 

台网融合中的直播实践

与其他传统媒体一样,专业电视机构在遭遇互联网挑战后一度产生了自我怀疑。但毕竟,专业媒体有更清晰的主流价值观,更严密的组织架构,更强大的资源调配能力,更训练有素的专业能力,在一段时间的彷徨后,开始积极投身全媒融合的大潮。在“双线作战”的过程中,用台网融合来破除“轻重互搏”的困境。

一、台网同步。以SMG为例,近年来在东方卫视、上视新闻综合频道、看看新闻APP同步推出了“新时代共享未来—进博会系列直播”、“海上新航程—洋山四期自动化码头开港”、“城市荣光—上海解放70周年直播特别节目”、“长江之恋联合直播”等重量级直播特别节目。在直播的同时,还选取适合新媒体传播的精彩段落,实时拆条推送,最终形成电视大屏直播、网络直播、短视频矩阵的立体传播格局。

二、台网平行。2019年上海国际车展,SMG融媒体中心除在上视新闻综合频道和看看新闻Knews上开出长达5小时的“未来已来—上海国际车展直播特别报道”外,还在看看新闻移动端同步开出“主播带你看车展”网络轻直播,完全不同于前者的“高大上”,这场轻直播没有演播室、没有固定的串联单,而是借鉴网红直播带货的形式,由几位年轻的主持人和出镜记者以观众的视角,从车展交通、展馆路线,到新车发布、车型亮点,再到餐饮服务等等,一一娓娓道来,专业的解说点评中不乏轻松搞笑。整场直播虽然还略显青涩,但能够看出电视人向“网感”靠拢的努力。值得一提的是,这场轻直播还抛弃了传统电视的重型装备,由手机、索尼150小高清、两台4G背包完成了全程技术保障。

三、台网互补。从单纯的电视播出,到大屏小屏联动,电视始终是“台网融合”的核心和重点。但随着融合的深入,这种情况也在发生改变。以SMG国庆七十周年的全媒体行动“家国七十载”为例,二十个家庭薪火相传的家国故事以新闻报道、人物访谈等不同形式,在各个电视栏目中呈现,其高潮“诗歌影像汇直播”则全部在看看新闻Knews上进行。电视人已不再纠结于“电视情结”,而是视题材、传播需求、传播效果,选择最合适的传播渠道。

 

国际新闻直播单兵突进的启示

作为SMG的传统优势项目,国际新闻直播近年来仍然保持了相对平稳的发展,既有俄罗斯红场阅兵、日本德仁天皇即位等“仪式类”直播,也有洞察号火星探测器着陆、载人版龙飞船发射升空等科技类直播,还有李世石告别之战等文体类直播,以及大量的国际重大突发事件直播。只不过,这些直播都从大屏搬到了小屏,主要在看看新闻knews和腾讯新闻APP上呈现。SMG国际新闻直播有出色的表现,除了国际新闻团队有敏锐的新闻嗅觉、开阔的新闻视野和强大的同传能力外,最重要的,还是有较为丰富的直播来源。这些来源最初主要是外媒的直播信号,但随着SMG近年来在美国、欧洲、日本、新加坡等布局多个记者站,由驻外参与的国际新闻直播越来越多。

从直接“平移”到参与制作,SMG国际新闻团队又尝试利用互联网,不出国门自制国际新闻直播。2020年年初,新冠疫情席卷全球,166个国家和地区受到疫情影响,看看新闻knews开出“防疫大作战全球连连看”系列直播,每次通过网络,连线多位来自美国、英国、法国、日本、意大利等国的海外华人、驻外记者、外交官、留学生等群体,了解各国抗疫一线的故事,聚焦“禁足令”下的各国现状、美国成为疫情新“震中”、东京奥运会是否会如期开、按下“速冻键”的华商、疫情之下海外留学生该怎么办等热点话题,收获了很高的人气。从十年前的东方卫视,到近年来的看看新闻knews,传播渠道在变化,新闻直播在延续,影响力并未消退。国际新闻直播“单兵突进”带来的启示,是新闻现场直播需顺应时代的发展,放弃“电视迷思”,主动拥抱传播格局的改变。

2020年9月,SMG正式启动BesTV+流媒体战略,加快打造5G时代整体转型的应用平台。作为一个覆盖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各类终端,集内容、服务于一体的多元产品矩阵,BesTV+也是SMG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顶层战略。在此战略之下,新闻现场直播在增加了新的重量级“平台”后,未来的运作值得期待。

 

(作者为上海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副主任)

 

 

 

 

上海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19291号-3
通信地址: 上海威海路298号 邮政编码: 20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