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稿要求:
1.论文符合本刊宗旨与学术规范,具备较新的学术观点,使用较新的文献资料。评论性文章观点鲜明,语言生动,分析深刻,能够及时反映、探讨学界及业界的热点问题。
2.所投稿件为作者本人 撰写并未曾在其他刊物公开发表过。
3.稿件一律用电子邮件附件形式发送到电子邮箱:guangdianyanjiu@yeah.net
4.附件请用Word文件,并注明文件名及作者名。
5.稿件篇幅:论文原则上以6000字以内为宜;评论文章控制在1500字左右。
6.稿件应注明作者的真实姓名、职称(职务或学位)及工作单位、详细通讯地址及邮编、联系电话(手机最佳)和电子邮箱。
来稿的处理流程是什么?
1.请勿一稿多投,也不要重复投稿。
2.收到稿件后,本刊编辑部认为符合要求或基本符合要求但仍需修改的,会主动与作者联系。投稿后30个工作日内未收到本编辑部处理意见的,可自行对稿件另作处理。
3.因经费有限,编辑部对特约稿件支付超标稿酬,一般稿件只能略付薄酬。
文章格式有什么讲究?
1.标题。主题用1号黑体;副题用3号宋体。居中。
2.作者姓名,用四号楷体,右对齐。
3.文本提要,小四号楷体,200字以内;关键词,小四号楷体,3-5个。
4.正文,用5号宋体。1级小标题用小4号幼圆体,居中;2级小标题用5号黑体,左对齐并缩进两个汉字;3级小标题用5号楷体,左对齐并缩进两个汉字。
5.鉴于本刊区别于其他学刊图文特色 建议作者供稿时提供文章相关图片及作者照片,并确保图像精度。
6.文末标出作者单位及职称(或学位、职务),若有多个作者,用分号隔开;
7.注释一律采用尾注形式。注释二字,用小5号黑体。注释条目各项顺序依次为:作者姓名、冒号、《文章标题》、逗号、《刊名》某年第几期(《书名》第几页,某年版),用小5号楷体。
8.为节约篇幅,一般采用注释形式的文章,不再单独一页设立参考文献。
念过往 向未来
2022年春,上海经受奧密克戎新冠疫情冲击。犹如惊涛拍岸,激起不同寻常的传媒景象。异彩纷呈,一时蔚为大观。
为记录上海疫情中的表达与传播,《上海广播电视研究》于2022年5月发起论文征集。
征文主题包括但不限于—
这轮疫情中,传播主体、传播路径、传播格局发生了哪些变化,有什么值得关注的现象;
经历疫情,主流媒体在传播格局中的地位、作用、影响力、公信力有何变化,如何应对,怎样探索新路;
旁观者所录的视频、当事人所录的电话录音成为重要的传播内容,甚至成为舆情引爆点,音频的直白冗长和它的传播效力更是反差鲜明,对此,从传播学角度可作何解读,有何启示;
上海疫情的特殊性叠加全媒体时代的新特点,带来公共舆论场的改变,谣言与辟谣成为舆情海啸中的高频词汇,如何改变、调适传播方式,实现对社会舆论和公众理性的有效引导;
疫情中一个突出现象是,社区圈群成为重要的信息集散地,其特质与原有的朋友圈有何差异,传播与发酵过程又有什么异同;
社区内的传播现象研究还包括,传播主体(官媒、区融媒、各级发布公号、自媒体、居民个人发布及转发、小区告示通知、小区自办电子报等等)、传播路径以及各种信息的博弈与竞争,社区内的信息传播、意见整合过程有哪些值得关注的地方;
疫情期间有着怎样特殊的艺术表达和文化现象;后疫情时代,如何推进上海城市文化的复原、更新和重构;
“爆款”是怎样炼成的,一些经典传播案例为何能够成功出圈;
……
论文征集信息发出后,应者踊跃。特辑录成集,在国家卫健委宣布全国多数地区进入常态化防控阶段之际,推出这本《疫情中的传播现象与案例分析》特刊。
心念过往,不负当下,为的是面向未来。
谨以此刊献给这段特殊时光,献给实践、记录、观察并思考,探索前行之路,努力走出幽暗、走向开阔的媒体同仁和人文社科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