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广电研究杂志官网  

征稿要求:

1.论文符合本刊宗旨与学术规范,具备较新的学术观点,使用较新的文献资料。评论性文章观点鲜明,语言生动,分析深刻,能够及时反映、探讨学界及业界的热点问题。 

2.所投稿件为作者本人 撰写并未曾在其他刊物公开发表过。    

3.稿件一律用电子邮件附件形式发送到电子邮箱:guangdianyanjiu@yeah.net    

4.附件请用Word文件,并注明文件名及作者名。   

5.稿件篇幅:论文原则上以6000字以内为宜;评论文章控制在1500字左右。    

6.稿件应注明作者的真实姓名、职称(职务或学位)及工作单位、详细通讯地址及邮编、联系电话(手机最佳)和电子邮箱。

 

来稿的处理流程是什么?

1.请勿一稿多投,也不要重复投稿。

2.收到稿件后,本刊编辑部认为符合要求或基本符合要求但仍需修改的,会主动与作者联系。投稿后30个工作日内未收到本编辑部处理意见的,可自行对稿件另作处理。

3.因经费有限,编辑部对特约稿件支付超标稿酬,一般稿件只能略付薄酬。  

 

文章格式有什么讲究?

1.标题。主题用1号黑体;副题用3号宋体。居中。    

2.作者姓名,用四号楷体,右对齐。

3.文本提要,小四号楷体,200字以内;关键词,小四号楷体,3-5个。    

4.正文,用5号宋体。1级小标题用小4号幼圆体,居中;2级小标题用5号黑体,左对齐并缩进两个汉字;3级小标题用5号楷体,左对齐并缩进两个汉字。

5.鉴于本刊区别于其他学刊图文特色 建议作者供稿时提供文章相关图片及作者照片,并确保图像精度。

6.文末标出作者单位及职称(或学位、职务),若有多个作者,用分号隔开;

7.注释一律采用尾注形式。注释二字,用小5号黑体。注释条目各项顺序依次为:作者姓名、冒号、《文章标题》、逗号、《刊名》某年第几期(《书名》第几页,某年版),用小5号楷体。

8.为节约篇幅,一般采用注释形式的文章,不再单独一页设立参考文献。

从新媒体到元宇宙媒体 ——一个实践者眼中的中国媒体发展历程

 

  疫情三年,社会巨轮驶入迷航状态,工作、生活频频触礁,陷入困局。

  不过,媒体这个行当面临的困局,和疫情关系似乎不大。

  十年前,移动互联网兴起,传统媒体式微。以公众号为代表的图文新媒体,以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的去中心化力量,逐步接过媒体产业的大旗。媒体变革下的内容产业热火朝天,新媒体成为无数个体造富的工具。众星捧月,张小龙封神,尽管他好像特别反感别人只将公众号理解为媒体平台。

  2018年是新媒体的分水岭,图文不再是媒体产业的最重要类别。短视频平台以雷霆万钧之势横扫内容市场。短视频的兴起,占据了用户大量时长,以致2022年年终,马化腾不得不喊出了视频号是全村希望的口号。

  与此同时,图文公众号媒体开始缓慢下滑,不过短视频并没有孕育出新的媒体产业,所以也没有短视频媒体这一说。一切归于中心化的平台,产权、使用权、广告、增值服务……内容从业者又回到了打工人的阶段。公众号媒体那样广泛的创业机会,在2018年基本终结。中国媒体产业重回垄断阶段。

  回顾一下中国媒体发展历程,可以清楚看到发展脉络。

  1992—2012年,传统媒体时代,媒体资质国有,内容从业者,无论在体制内外,都是打工人。

  2012—2022年,新媒体时代,媒体资质依然国有,但分发到一些移动互联网大平台。微信公众号曾经让打工人成为租户,拥有相当大的内容生产、分享和广告营收自由,也因此铸造了数年繁华。短视频独占鳌头后,内容从业者重回打工人身份。

  中国媒体产业陷入迷航,市场的直接反应就是,很多地方电视台成为了特困单位,新媒体不再涌现百花齐放的优质内容,市场创意匮乏,广告公司入不敷出。

  疫情三年,加剧了媒体产业的滑坡,但不是根本原因。

  媒体产业会消失吗?不会。人类生活离不开优质内容,也离不开内容的交流和分享。媒体产业的浴火重生,需要一次新的技术变革,需要新的体验和交互方式。

  这个答案,于2021年浮出水面,在2022年广为人知——元宇宙。

  元宇宙是什么?相信很多人到今天都云里雾里。宇宙在中国人的语境里——像马季在春晚兜售宇宙牌香烟——太大了,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大忽悠。

  从技术层面看,元宇宙确实很庞大,是融合技术的结晶,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网络、算力、VRARMRGPUCPU——人类所有最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浇筑了元宇宙的底座。且这些最先进的技术,还在不断快速迭代。因此,这个底座还在不断进化中。

  对于这些融合技术,我们知其大概即可,不需要深入,也不可能深入理解。

  我们需要理解的是,在这个强大的技术底座上,元宇宙将以什么面目呈现在大众面前。

  比较公认的观点是,元宇宙是由文化和科技双轮驱动的技术变革,元宇宙需要海量的沉浸式、互动式的优质内容。有专家认为元宇宙是人类第二次文艺复兴,原因便基于此——西方文艺复兴,正是由活字印刷、透视法等新技术和群星闪烁的思想和内容驱动的。

  所有互联网大厂都在新的融合技术底座上,搭建他们新的内容平台,国外的META、微软、苹果、英伟达,国内百度的希壤、网易的瑶台、腾讯的全真互联网……

  未来元宇宙江湖涌现出什么门派、什么招法,决定了浪会有多大,鱼会有多少。

  毫无疑问,元宇宙江湖比PC和移动江湖要大得多,原因是虚实难分。在PC和移动江湖,实体世界和数字世界还是可以分清楚的,我们身在其中,只有一个身份,最多穿个马甲、戴上面具,即使如此,哪怕达到黄药师那样的易容水平,也终究会被辨识出来;元宇宙江湖里就有分身了,一个实体的我,一个数字的我,两个我都是真实的存在。这种变化,预示着在元宇宙江湖里,所有过往的武林绝学可能都要被废掉,需要回炉再造,重新修炼。ChatGPT的出现,让所有人恍然大悟——肉眼可见的元宇宙江湖的武林绝学,叫AIGC,中土名称为智能生成内容”——AI写作、AI视频、AI策划、AI营销、AI医生、AI程序员、AI工程师……元宇宙是无边无际的江湖,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元宇宙是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已经身在其中。

  内容从业者更应该关注这一趋势,也许不用5年,在以令人眼花缭乱的速度快速迭代的AI技术的加持下,元宇宙媒体这个词就会响彻云霄。新一轮的造富机会将不断涌现,媒体产业也将浴火重生。

  元宇宙目前还存在很多问题,在用户终端,入口问题还没有解决;在技术端,算力、网络、渲染等等还无法满足沉浸式、互动式的需求,然而我们回首21世纪以来计算机技术的光速变化,就知道解决这些问题的那一天并不遥远。

  元宇宙也被称为下一代互联网,目前是移动互联网向元宇宙互联网的过渡期;从内容产业来说,也是新媒体向元宇宙媒体的过渡期。

  这个过渡期,不会长于10年。那么,在这期间,内容从业者可以做什么?能否实现内容变现?

  答案是肯定的。3D沉浸式、互动式内容,已经有很多大厂平台和创业平台提供了生产工具,无论图文、视频、直播、广告、展览、数字人、公关活动都有了相应的工具平台,可能现在还不够好用,但其迭代速度非常快。内容从业者可以进入这个领域,通过新的工具呈现内容新的面貌,带来新的思维和活力;另一方面,大型企业,无论互联网企业、消费品企业,都纷纷投身元宇宙,都有相应的预算,目前提供服务的第三方内容公司和人才非常缺乏。接下来,大量中小企业也会跟进,如同移动互联网时代,大企业都要做APP,很多企业都要做公众号、短视频和小程序。元宇宙虽然谈论热度有起伏,但趋势已经非常显著,相信不久的将来将开始大面积落地实现,ChatGPT2023年的火爆更是一针强心剂。

  边学边练,或许是元宇宙过渡期内容从业者的应对之道。也许在未来,元宇宙互联网最终形成移动互联网时代一样的巨头垄断平台(《元宇宙改变一切》的作者马修·鲍尔认为未来只有一个元宇宙),内容从业者还是打工人,但在这漫长的过渡期和成熟期里,必然涌现很多内容创业机会和造富机会。

  过去几年,随着媒体产业进入低潮,我也陷入了迷茫。一度从广告收入考虑,秉承万物皆媒的观点,切入消费品生产和销售领域,希望能将媒体与商品、内容与产品、文化与物质深度融合,提出零售美学的思路并实践之。事实证明,不是做不到,而是需要强大的技术支撑。现有技术无法实现,而元宇宙的融合技术则可以解决问题。

  新媒体已是明日黄花,那是因为它根植的土壤和生态已经固化;新的土壤和生态,在未来10年将逐步形成,元宇宙媒体也将揭开面纱,摇曳生姿。

 

(本文作者为微果酱创始人、媒体营销实践者、畅销书《公众号思维》作者)

 

 

 

 

 

 

 

 

 

 

 

 

 

 

 

上海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19291号-3
通信地址: 上海威海路298号 邮政编码: 20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