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广电研究杂志官网  

征稿要求:

1.论文符合本刊宗旨与学术规范,具备较新的学术观点,使用较新的文献资料。评论性文章观点鲜明,语言生动,分析深刻,能够及时反映、探讨学界及业界的热点问题。 

2.所投稿件为作者本人 撰写并未曾在其他刊物公开发表过。    

3.稿件一律用电子邮件附件形式发送到电子邮箱:guangdianyanjiu@yeah.net    

4.附件请用Word文件,并注明文件名及作者名。   

5.稿件篇幅:论文原则上以6000字以内为宜;评论文章控制在1500字左右。    

6.稿件应注明作者的真实姓名、职称(职务或学位)及工作单位、详细通讯地址及邮编、联系电话(手机最佳)和电子邮箱。

 

来稿的处理流程是什么?

1.请勿一稿多投,也不要重复投稿。

2.收到稿件后,本刊编辑部认为符合要求或基本符合要求但仍需修改的,会主动与作者联系。投稿后30个工作日内未收到本编辑部处理意见的,可自行对稿件另作处理。

3.因经费有限,编辑部对特约稿件支付超标稿酬,一般稿件只能略付薄酬。  

 

文章格式有什么讲究?

1.标题。主题用1号黑体;副题用3号宋体。居中。    

2.作者姓名,用四号楷体,右对齐。

3.文本提要,小四号楷体,200字以内;关键词,小四号楷体,3-5个。    

4.正文,用5号宋体。1级小标题用小4号幼圆体,居中;2级小标题用5号黑体,左对齐并缩进两个汉字;3级小标题用5号楷体,左对齐并缩进两个汉字。

5.鉴于本刊区别于其他学刊图文特色 建议作者供稿时提供文章相关图片及作者照片,并确保图像精度。

6.文末标出作者单位及职称(或学位、职务),若有多个作者,用分号隔开;

7.注释一律采用尾注形式。注释二字,用小5号黑体。注释条目各项顺序依次为:作者姓名、冒号、《文章标题》、逗号、《刊名》某年第几期(《书名》第几页,某年版),用小5号楷体。

8.为节约篇幅,一般采用注释形式的文章,不再单独一页设立参考文献。

央视新闻中视频《相对论》的人格化“新表达”探析

 

  央视新闻知名IP栏目《相对论》在2024年有了新动作,灵魂人物记者庄胜春的 @胜春log 悄然登场。这个由《相对论》衍生而来的子账号@胜春log 2024年高考第一天,发布的两条短视频便迅速火出圈。两条短视频分别记录了记者庄胜春与一位送女儿进考场的父亲,一位在考场外看热闹的退休教师奶奶的偶遇、闲聊家常间,将一位爱女但不宠女的父亲,87岁仍关心高考的退休教师形象,鲜活地呈现出来,感动了广大网友。

  从中视频新闻报道《相对论》到短视频Vlog生态的@胜春log,出镜记者庄胜春的人格化新表达之道,方向清晰、姿态平和、表达落地、共情力强。由广播记者转型到视频记者,《相对论》的视频品相与记者的人格化表达相互映照,独具特色。

 

一、最接地气的央视新媒体视频产品

  四年来,《相对论》访谈方式从演播室·静态访谈进阶到新闻现场介入式记录·相处式访谈模式。《相对论》栏目呈现出真实的生活场景,投射出普通人物的鲜活形象,唤起民众的情绪共鸣。有网友在评论区留言:《相对论》治愈了自己。与时代同呼吸,与个体共命运的这些情绪颗粒,在社交媒体上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和传播力。

  《相对论》鲜明的新媒体视频产品属性,记者庄胜春人格化表达的风格,使得该栏目转型后迅速成为央视新闻的先锋产品、最接地气的栏目。蹲点记者庄胜春作为核心人物,在问题驱动下进入现场,介入式记录下呈现、与人物展开深度对话,以真诚、平实、值得信任的语态展开新表达之道。

 

二、带着核心问题进入新闻现场

  点开《相对论》视频,随着庄胜春亲切、质朴的声音,观众被带入到一个个新闻现场。栏目以问题导向、蹲点观察、纪实访谈、寻找出路为宗旨,从贵州村BA到淄博烧烤,从老年助浴到安宁服务,就相关新闻热点、痛点问题,提出真问题、直面真现实、寻找真答案。

  在《和开学抢时间的漫水书库|蹲点水后涿州》这期节目中,报道伊始,庄胜春带着这样的问题进入现场:整个涿州现在路上车多人多,市政的、武警的等等。忙着清淤消杀,大家在收拾重建,这整整一库房的教材,马上开学都等着这些书,很多人第一次注意到涿州的汛情,就是看到了这里,涿州书库的视频,不知道水退以后,情况怎么样?

  在《车都到不了的地方,医靠谁?|相对论·蹲点年前山村》节目中,一开始他是这样说的:这里是湖南桑植,武陵山深处,三年疫情后,再次迎来春节返乡潮,山村里的老人期盼着团圆,也面临着感染的风险,在那些汽车都无法抵达的地方,如何兜底保障?

  在《蹲点观察·网红篮球村——以为来到新手村没想到都是高手》这期节目中,镜头前他是这样说的:这乍一看,没什么特别。提到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总离不开两个词儿,特色产业,内生动力。火出圈的篮球赛背后,又有怎样的文化基因和治理模式,我们先去找找,这比赛是谁在张罗?我们去找人吧。

  从实际创作来说,《相对论》的记者带着一个核心问题进入新闻现场,庄胜春结合村BA这期节目给出如下解释:“团队是带着一个主问题和一个问题清单来到台盘村的。从2021年春节的夜班车系列开始,《相对论》栏目组形成了一个惯例,凡涉及海采场景的纪实拍摄,都要通过前期讨论,列出这两样东西。当台盘村BA’赛季已过,面对这一客观现实,记者要问什么呢?一个核心提问是:BA’火了,接下来,你想干点啥?

  问题清单是:

  1. 你觉得BA”为什么火了?

  2. 你在BA”里做什么?

  3.“BA”给你带来了什么?

  4. 现在在做的事是什么?BA”火了,你有什么新想法?

  5. 村里亟需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6. 你心中的现代化是什么样的?

  7. 你希望未来咱村什么样?什么是你向往的生活?

  由此可见,真问题羽翼下的核心提问和问题清单不是采访提纲,而是报道团队进入台盘村采访的理由和思考方向。庄胜春说:这些提问在接下来的采访中,等待着被延展、打破,也可能是印证。把这些问题掰开揉碎,内化于心之后,清空具体问题,重新带着对陌生人的好奇心,去偶遇。

  借助真实的记录,触碰真问题,寻求真答案。《相对论》在探索记录方式上将出镜记者庄胜春也融入其中,在蹲点调研、蹲点观察的驱动下,介入式记录应运而生。

 

三、介入式记录的报道方式与语态

  如何理解介入式记录的方式呢?以《蹲点观察·网红篮球村——以为来到新手村没想到都是高手》为案例。台盘村党支部书记张寿双和驻村书记张德组织村民在篮球场开个集体讨论会,村民发言时说的都是方言,为了让观众知道村民说了什么,庄胜春主动成为信息的二传手。当村民说完想法,他及时用普通话把村民的话翻译转述出来,希望把车停出去,不要停在这个街上”“建一个公众号”“有点紧张,我就听懂要建厕所”“要办篮球兴趣班,我的同事给我翻译了一下

  笔者在与庄胜春探讨这一做法时,他提到当时现场拍摄时的情况:编导问我,他们在说啥,于是,我就回头把我听到的告诉给他。因为这样的交流是自然发生的,我对现场进行描述和同声传译,我的存在因此是必要的。当我也听不懂时,我就会去问当地的宣传干事。这是较典型的介入式记录

 同样的介入式记录还出现在涿州书房的采访报道中。镜头中他跟着书商邹斌走进库房:那是有排水口吗?底下?邹斌回答道:那里应该是下水井。这时,镜头捕捉到书房远处一个小伙子飞奔跑出书库,庄胜春立刻说道:这是怎么了?这句话是在不明情况下的脱口而出,镜头一直跟随、记录、介入其中。原来是其他地方的书商同行赶过来,帮忙处理被水浸泡的书库。这一现场瞬间场景的捕捉,将庄胜春这一外来个体的发问纳入现场,这便是介入式记录的独到之处。

  介入式记录的方式改变了以往出镜记者空降现场,在镜头前向观众描述现场、还原事件来龙去脉的外来者身份。区别于记者站在现场的场景前归纳总结信息的常规做法,介入式记录的底层逻辑是将出镜记者融入现场,成为现场的一部分。将记者的身份放置在合理化的场景中,也给身在现场提出了新命题,庄胜春认为:我在现场的目的是为了帮助观众了解现场,与核心人物在自然而然、朝夕相处之下进行对话。

 

四、新媒体访谈技巧的的提升与运用

  没有面对媒体的上镜经验,没有流畅的语言表达能力,庄胜春是如何让一位位普通的受访者开口说出人生精彩的呢?反复观摩节目不难发现:朝夕相处中融入式的对话是关键。

  从多次创业失败的烧烤店老板到从事老年助浴工作的90后,从忙着给牛看病的龙兽医到打包发货到非洲的大厂女孩,观众发现庄胜春采访这些普通劳动者的时候,问题不多,但受访者的回答质量颇高。

  在《丰收季·我给我爸拍视频|相对论·蹲点乡村兽医》中,庄胜春跟着老龙和小龙下乡出诊,在养殖农户的路上,小龙的话匣子打开了。

  小龙:上小学的时候,上一年级、二年级。(同学)就天天指指点点。就越来越自卑了。

  庄胜春:那会儿回来跟爸说了吗?

  小龙:我爸也看不着。

  老龙:有时候给我打电话,爸,你干啥呢?我说,干活呢。撂吧,我正忙着呢,就完事了。

  庄胜春:就完事了,哈哈。

  小龙:26岁之前,我俩跟陌生人一样。我最近才了解他。

  被采访者把心里话说出来的原因,无外乎是对话者带给他的亲近感和安全感、信任感,这恰恰是记者的个人魅力所在。说起没肉吃的经历,小龙平淡语气下的内心翻涌让人有些唏嘘。

  小龙:我小时候家太穷了,也吃不上肉。上亲戚家(吃饭),人家都吃完了,我们看鸡屁股没吃,我就寻思不容易有口肉吃,吃了吧。他们误以为我是喜欢吃鸡屁股。

  庄胜春:啊!(噤了噤鼻子)

  小龙:然后一逢年过节就给我送鸡屁股,杀5只鸡,给我5个鸡屁股。

  受访者说出这些话,平静得像村口那棵老槐树。语气舒缓,眼神平和。在狭窄的车座里,在养殖户的农舍旁,从人物身上自然流淌出来的,这些掏心窝子的话,触动了老龙、庄胜春,更打动了屏幕前的你我。

  跟着龙兽医给牛排便、扎飞针治病,跟着大厂女孩仓库中一起打包搬货,跟着助浴师在转不开身的屋子里给失能老人洗澡,从旁协助,深入体验,在与被采访者同吃同住同劳动的相处下,可以发现记者在尽力弱化与被采访者之间的媒体工作关系,努力营造与被采访对象的朋友式关系。采访对话大多是即兴而谈,这种采访方式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一是真实对话,记者与被采访者在无台本的情况下完成对话;二是真实情感,观众从双方的对话中感受到了真实情感,获得共鸣。

  关于采访方式,庄胜春给出五方面的经验。

  首先,早开机、不停机、直接聊,不进采访态

  直接进入现场,没有预采环节。从专业角度讲,这样的采访方法为采出好内容奠定了基础,对于团队来说,付出的时间和精力也是最大的。不进采访态的方式避免被采访者建立防御心理,自然搭话,进入交流状态,顺势聊到记者的核心议题。最好的采访是被采访者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在接受记者的采访,报道想要的东西,聊着聊着就出来了。

  其次,先聊眼前所见、聊生活,再聊观点、聊心里所想。具体来说,如果看到一个小女孩穿着24号球衣,第一个问题恐怕可以是,为什么是24号?而不是,你喜欢打篮球吗?在《凌晨四点多淄博,静悄悄?|相对论·蹲点烧烤背后》庄胜春凌晨跟着烧烤店张老板去买肉,在车上两个人聊起来。记者就是从眼前当下采访到了张老板的烧烤生涯,侧面展示了山东淄博的烧烤文化以及张老板精益求精的经营理念。

  庄胜春:几点回去的?

  张老板:(夜里)十二点半多。

  庄胜春:这块肉是啥特点?

  张老板:嫩,不是所有店都有。我也是跟着周村的老师傅学的。最早的时候是我们这边那个二八大杠,后边放着一个烧烤炉子就烤这个。

  庄胜春:那是什么时候。有个传承,老的口味不能丢的。

  张老板:八几年就开始。

  由于淄博烧烤的火爆,烧烤店老板为了能够买到货,买到好货,已经到了上肉店抢货的程度。车上的这一席话,让我们了解到淄博烧烤之所以让食客喜欢,是有老味道的支撑。没有严肃采访的痕迹,抓取到的却是有价值的采访内容。

  第三,调动吃瓜群众,采访一个人可以牵出一群人,一场对话可以牵出一个个生活场景。庄胜春回忆自己在台盘村的村口采访一对父女,周围几个守着菜摊的大哥远远地插话。他的做法是跟眼前这对父女聊,也没放过菜摊大哥。这种眼观八路、耳听四方的采访意识和行为,也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栏目组长久以来形成的团队默契配合,使得他们自然而然地抓住有价值的采访对象,这时的采访不怕镜头晃,就怕现场抓不住、采访内容不够生动。

  第四,在现场采访时,关注同事的目光。摄像、编导……他们是现场比记者更放松、更有机会发现陌生人的存在,小伙伴们的好奇点,可能就是那个最精彩的瞬间。在BA”的篮球场,有一个抱着婴儿投篮的黑衣姐姐。这个人物的特殊存在被同事发现,最后的成片里观众看到了她。在台盘村,小伙子、小朋友,甚至是带孩子的大姐都会上篮投一个,如此鲜活的现场是大家集体发现的结果。

  第五,每一次偶遇,都是一个线索。BA”第二集中的小瑶姑娘一家,就是走村时的偶遇。记者庄胜春问她,快要上学了,准备带什么?她居然拿出了一个淡蓝色的滑板。这就是一个主干故事的开始,也可以用故事线索来反推采访的成色。

  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有记者进入新闻现场采访时呈现出来的语气与姿态。《蹲点水后涿州》中,庄胜春采访书商邹斌,两人坐在书垛上,从画面中观众注意到邹斌比庄胜春整整高出一个头来,邹斌坐得高,庄胜春坐得低,他是一直仰着头跟对方说话。这种让被采访对象感觉舒服的对话姿态,观众看下来也是舒服的。同样的场景还出现在庄胜春采访台盘村的村篮球赛主要组织者岑江龙时,他们坐在村里篮球场边的看台上,看台的台阶落差大概有30-40厘米,庄胜春需要仰着头跟岑江龙说话。这些采访细节上的处理,让人感受到报道团队的细心和周到。

 

五、全媒体记者转型的内容选题与新表达

  从广播记者转型为全媒体记者的庄胜春,十年广播从业经历使其在话筒前、镜头中自然地做到松弛、舒展,语态中对话感”“讲述感”“倾诉感契合了新媒体表达的调性。我们在他身上看到了日常生活中人际沟通的模样,符合媒体属性、新闻范畴的新表达呈现。

  加强现场信息与用户个体的关联,庄胜春采用对话式的报道语态,观众被关照、被服务的感觉油然而生。他的报道语态与以往出镜记者的介绍式、汇报式、报道式的语态截然不同,他是与手机端的个体展开一对一的面聊

  “接地气是我们对《相对论》视频产品的主要印象,这与记者庄胜春同陌生人、普通人随时随地可以展开有效对话的沟通能力有关。唠家常、话家长里短,遇到困难的时候,一声加油,高兴时候的拍拍肩膀。站在街头、村头、牛舍、仓库里的庄胜春是观众最想聊上几句的总台记者,将接地气外化、呈现出来恰恰是庄胜春的表达落地能力。

  2024年两会期间,他在特别节目@两会你我他中采访了一对利用AI教育孩子的学霸夫妻。这段将近10分钟的大头贴式的新媒体采访视频之所以让人看得下去、看得有趣,得益于庄胜春扎实的采访功底和巧妙的互动设计。

  采访两位90后学霸父母,第一个问题就笑炸了,庄胜春问道:那他摔倒了,然后旁边有一些笑声,第一时间的反应是什么?听到这个问题,妈妈反问道:父母的反应吗?我们真实的反应是我们也有一点想笑。听到答案的庄胜春哈哈大笑起来,随口表示:这个答案没有想到。共情能力是庄胜春的一大亮点。话题自然从育儿推进到AI这个大主题。相近的年龄,不可思议的教育经历、令人好奇的问题设计,三人对话中强烈的屏内外互动感,充分体现出大小屏通吃的新表达的魅力。

  6月初的2024年高考,@胜春log短视频Vlog形式出现,视频主打的是竖屏画面、第一视角、真实记录、日常聊天、生活态表达,每期时长2分多钟的@胜春log 将以往《相对论》中,最具表达张力、共情能量的人物对话做法平移过来并聚焦呈现。

视频的长短带来最明显的变化是内容选题上,从中视频的大题向短视频大小题兼顾的方向发力。无论是个大汁水足的西瓜还是颗粒小有香味的芝麻,《相对论》、@胜春log相互配合展开报道,从报道内容来看,@胜春log拓宽了选题维度,为短视频平台提供优质内容。

  如果说《相对论》中庄胜春与被采访人物从面对面变为肩并肩的话,那么,@胜春log中的他与被采访对象则是嘴巴对耳朵了。庄胜春与高考学生父亲的校园门口的聊天,让网友感觉自己正沉浸在北京汇文中学的大门口,眼前站的就是他们两个人——这位姑娘跟老爸长得好像呀!凑上去,听听他们正在聊什么呢?

  在@胜春log中,庄胜春随时与陌生人展开对话,三两句进入有价值的核心议题,开启畅谈模式是庄胜春作为出镜记者的又一强势能力。这种远离采访感,但又处于采访状态的传播景观,是@胜春log 让人称道的地方。

 

  个子高高,说话爱笑的庄胜春,无论在哪、跟谁都能搭上话,聊得上,唠得透。按照当下时髦的说法,他可是名副其实的社牛记者一枚。这位社牛记者以其温和的语气,抚慰失能的高龄老人、遭遇事业重创的书商老板、身处感染险境的急诊室医生。一期期报道看下来,记者对面的那个人、掏心窝的话,成就了《相对论》栏目对于当下社会温暖的治愈。庄胜春的新表达,新在向下扎根,新在传达善意和理解,新在向人性靠拢。

 

(作者简介: 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副教授)

 

 

 

 

上海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19291号-3
通信地址: 上海威海路298号 邮政编码: 20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