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3日,第四届两岸四地广播电视与新媒体创新论坛暨2015-2016年度两岸四地优秀广播电视新媒体推介典礼中,由世熙传媒制作的 《咱们穿越吧》、《音乐大师课》分别获颁“年度栏目四小龙”、“年度最具影响力栏目”称号,世熙传媒被评为“年度创新机构”。
2016年12月5日,在“TV地标”中国电视媒体综合实力大型调研成果发布会中,《咱们穿越吧》《音乐大师课》再次分别收获“年度制作机构优秀节目(电视类)”、“年度优秀音乐节目”奖,世熙传媒亦被评为“年度优秀节目制作机构”。
从2004年成立之初就致力于模式引进的世熙传媒,12年来稳健发力,逐渐展现出令业内侧目的民营创新力。
世熙步伐:从模式引进到原创研发、生产运营
据世熙传媒董事长、总裁刘熙晨介绍,国内模式市场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2006年-2009年),湖南卫视率先引入模式,开启了大规模引入节目模式的序幕;第二阶段(2010年-2011年),《非诚勿扰》、《中国达人秀》和《中国梦想秀》相继开播,引入模式在内容上的火爆加深了我国观众对模式的认同;第三阶段(2012年)是以《中国好声音》的出现为标志,节目模式在商业形式上有所打破,与电视台进行投入对赌和广告赢利分红,在协作机制方面不断创新;2013年至2016年是第四阶段,《我是歌手》、《爸爸去哪儿》等韩式节目引入,以及世界三大选秀节目《X元素》、《美国偶像》、《好声音》全部进入国内市场,意味着中国电视真正把引入模式作为提高制造水平、进行节目工业化出产的一种方法。从2016年起广电总局推动自主创新步伐不断加快,或可视为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世熙传媒作为中国第一家以模式授权、代理为业务的民营公司,在中国电视行业普遍缺乏对模式节目理解认知的时候就已经进入这个行当。做电视出身的刘熙晨,在最初就将世熙传媒定位为一个电视内容的生产者、运营者。早在2006年,他从BBC引进《Strictly Come Dancing》节目模式,后来与湖南卫视合作推出了模式节目《舞动奇迹》。他介绍,国际上每年节目模式授权交易额约为300亿至400亿元,这是一个很成熟的市场,形成了很多约定俗成的国际惯例。
从《舞动奇迹》项目开始,世熙传媒的主营业务基本都集中在模式节目的代理和授权。2010年起,世熙的业务开始向上下游深度拓展——向上参与制作,独立承制或者联合制作,向下参与节目产业链条的开发和运营、基于节目IP进行价值最大化的开发。
2015年,其自制节目集中爆发,与北京卫视合作的《音乐大师课》播出之后受到了观众的喜爱和舆论的褒奖,在四川卫视播出的《咱们穿越吧》也创造了所在平台季播节目播放的最高收视。同样在这一年,《一声所爱•大地飞歌》《艾问•后来》《第一书记》等三档节目成为广西卫视平台上的精品栏目,在乐视网播出的《十周嫁出去》成为当年最受关注的互联网真人秀之一……
2016年,世熙又成功升级了《咱们穿越吧》第二季、《音乐大师课》第二季等多档品牌节目。其中,四川卫视播出的《咱们穿越吧》收视、口碑持续攀升,在知乎、豆瓣、以及90、95后聚集的B站等各个渠道反响不俗。“戚家军抗倭”主题播出期间,正值所谓“南海仲裁”时期,节目通过设置高燃、热血、有气节的明星体验环节,引来观众和媒体热评:中国电视人用真人秀方式回应所谓“南海仲裁”。在广电总局“限娃令”的大背景下,《音乐大师课》在北京卫视播出两季,让孩子们在明星音乐老师的教导下传唱经典歌曲,不选秀不造星,成为业界少儿节目争相效仿的典范。与此同时,《音乐大师课》的品牌影响力真正渗透到线下,全国各地一些中小学校将《音乐大师课》的节目课堂作为音乐教材播放。
在各大电视、视频平台的2017年推介会上,世熙的《超人来了》、《名著探险队》等多档自制节目又得到了隆重强势的推介。由模式起家,从引进到研发的10多年的探索过程中,世熙传媒与各大卫视的合作不断深化,逐渐建立起了一套工业化的生产流程、职业化的生产团队、中国特色的价值导向,成为国内电视创新道路上的先行者。
市场倒逼下的探索:在价值观与广告商中间求平衡
《咱们穿越吧》虽是穿越题材,但严肃考证、忠于历史;《音乐大师课》作为国内首档音乐教育节目,对挑选出的儿童做出上节目不化妆、出名后不代言等逆潮流的规定;而《一声所爱•大地飞歌》的民歌题材更是容易有收视局限……当被问起在当下市场环境中,切入此类节目是出于什么样的价值考量时,刘熙晨表示,“在中国特色的媒体环境中,导向是首要问题,所以我们不但要做出有品质的节目,更重要的是首先把好导向。”
“一档娱乐节目,首先要有主题,在策划的时候,在创意的时候就要想这个主题是什么,为什么要做这个节目,它跟观众之间有什么关系,观众为什么要看你们这个节目。其次,从内容到节奏一定要让人喜欢看,看得下去。这就是有目的的娱乐。在欧美国家,负责任的媒体都是很重视传递价值观的。我国现在处于节目量快速增加但是节目质量还有待提升的阶段,很多制作方只关注到收视率和广告客户,还没有更好地让我们的价值观的传递和收视率结合好。既有收视率,又能承担价值观传播的节目是更好的节目,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他在接受采访时强调。
以国内首档历史体验真人秀《咱们穿越吧》第二季为例,它秉承严肃历史的原则,穿插大量的历史知识点,在众多真人秀中,力求做到有目的、有品质的娱乐,彰显中国文化的自信。从第一季到第二季,一步一个脚印,证明了真人秀开拓复合价值的丰富可能性——
内容上,节目以穿越概念切入,让现代人浸入、体验、感悟历史。在选题策划上具有很强的敏锐性:除前述穿越明朝戚家军抗倭故事、发声南海争端问题外,还穿越丝绸之路,契合国家“一带一路”的战略大背景;穿越郑义门家族,用真人秀表现廉洁教育和反腐……让观众在嬉笑娱乐之余,习得中华传统文化中流传下来的宝贵知识与气节。
收视上,《咱们穿越吧》(第二季)12期节目CSM35城市平均收视率达0.9,四期单期收视破1,五次排名全国前3。
口碑上,播出两季以来,影响力持续发酵,在第二季节目热播期间,“咱们穿越吧后援会”以粉丝名义自发组织“我帮穿越上头条”的众筹活动;著名军事评论家、海军少将张召忠首次发文评价电视节目称“穿越让人惊讶”;《人民日报》三度发文评论《咱们穿越吧》;《光明日报》两次点赞,称《咱们穿越吧》在古今对话中完成“精神取经;《京华时报》刊文,称节目是“一场集知识性、趣味性、历史感为一体的文化之旅”。
商业层面上,它在编剧环节就依据广告商家的品牌特质,在节目中设定了符合商家角色深度植入,洛娃、御芝林等各广告商化身穿越“戏中人”,讲述品牌故事,全程、全栏目贯穿展示企业品牌,增加曝光率,提升品牌知名度。《咱们穿越吧》将品牌与节目剧情深度创意融合、植入,让品牌的内容营销如虎添翼。世熙在实践中探索价值观与广告商间的平衡,做出了有价值的尝试。
内外创新合力,电视台“空心化”是个伪命题
近年来,在网络新媒体的冲击下,电视行业经历着更新迭代的阵痛。对于以电视台为主体的创新与引进外部力量创新之间的关系,“模式引进”和“制播分离”是电视人研究出路两个绕不开的话题。节目模式引进是否会导致本土综艺的创意缺乏?制播分离到底是救命稻草,还是引狼入室掏空了电视台?
刘熙晨有自己的看法:“很多人都有这个担心,我觉得,很多事情或现象过度或集中爆发时,都可能会有负面的影响。不过从世熙传媒从事模式研发的观察来看,我认为不必太担忧引进模式会导致我们自己的创意匮乏。因为我们创意匮乏的根结并不在于模式引进本身。我们的创意能力不足有着更深层的原因。”
刘熙晨说:“在十年前,还没有模式引进的时候,电视台就有这个现象叫跟风。比如一个电视台做了个情感类的访谈节目,所有电视台都模仿,因为觉得这个节目有收视率,就跟着做,跟风现象的背后一方面是我们的原创力不足,另一方面,还有一个深层的原因,我认为是一种结构性的矛盾。现在定位为综合性频道的频道数量太多了,像美国一个国家的综合频道也就是三到四个,其他都是专业频道、分众频道,而在我们国家,一个省一个综合频道再加上央视,就有30几个综合频道,这么多频道都要做综艺节目,节目形态就那么七八种,必然导致同质化,这种结构性的矛盾不可避免地导致雷同。”
对于“制播分离加剧电视台‘空心化’”的说法,站在民营电视机构的视角,刘熙晨认为,制播分离的本质,是吸引更多的民间资本和人才投入到节目生产中,形成竞争,最终目的都是给百姓带来更好的节目。电视台的危机与转机,其实很大程度上要从内部找原因。互联网新媒体时代,电视或许最终会从“主媒体”逐渐演变为“辅媒体”,这是媒介形态演变规律的大势所趋。电视台要从制作、播出、运营一体化中走出来,花力气做好频道平台的运营,从单一的广告模式中走出来,对平台进行多元化地运作。在加大新闻采编的同时,要舍得放下综艺等节目的制作给到社会。另一方面,市场机制下的制作公司,在制作牌照管理和投资压力的双重制约下,或许比电视台内部更有动力生产出更好的节目。民营制作公司的带头人几乎都是国家电视台培养出来的电视人,导向意识强,应该对他们放心。所以,电视台“空心化”的担忧其实是一个伪命题,是传统电视人对电视怀有深厚情感的一种情绪反应。电视有着新媒体所没有的公信力,电视台应该向互联网学习,抓住平台的本质真正做好平台运营。
引进并不压制创新,以开放姿态培育原创力
在过去一段时间里,中国确实出现了过度依赖模式引进的现象,这种现象也的确有必要改变。但在刘熙晨看来,模式引进并不会天然地压制创新。“很多事情或现象过度或集中爆发时,都可能会有负面影响,引进模式也不例外。从模式引进来看,国内的电视节目生产需要发展的过程,就像各行业的国际化一样,需要开放的心态来看待电视产业发达国家的先进创意方法和制作方法,并将其变成自己的创意能力和制作能力。”
刘熙晨表示,总局推行“自主创新”新政虽对模式引进节目在时段和数量上作出限制,但并非禁止引进模式,而是要引导原创的快速发展。所以,世熙将把更多的资金、人力、精力,放在与国际先进公司合作原创这一方面。从是否拥有“完全知识产权”这点入手,真正做到原创。
2016年5月,世熙传媒与英国著名制作人AndreaHamilton合作,投资成立英国OmTV公司。新公司是世熙加大自主创新研发力度,加大对模式知识产权国际化输出战略的重要一步。OmTV公司将致力于研发并制作综艺节目、真人秀、真实娱乐节目及剧本模式。迄今为止世熙已与三家模式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针对中国研发新模式。刘熙晨强调,这三家都不是小公司,双方研发之后在中国制作,然后一起进行全球行销。
据介绍,早在2013年底,世熙传媒就成立了节目模式研发中心,配套资金投入,同时获得北京市政府的资金支持。该研发中心目前有近30个人,并制定了研发中心的工作流程、任务指标、运营机制,来提高中心的研发效率。同时,研发中心还聘请了国外优秀的创意人员。“我们一年一度举办大规模的‘中国模式日’,专门设置了‘中国模式大赛’单元,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引进倒逼原创,以色列或是成功先例
创新路径不同,但有两条路径起码目前看来在行业里是有效的,而且未来应该还会存续:一是原生,二是吸纳融合。在刘熙晨看来,引进倒逼原创,以色列或许是一个值得借鉴的先例。“现在是电视创意大国的以色列,之前经历过七八年的模式交流和学习过程。鉴于以色列对创新要求很高,也倒逼着其创意机构及节目制作方不断更新节目内容。这与当下探索自主创新的中国国内有很大的相似度。”
种种内外因素的合力之下,电视节目模式引进目前在中国进入冷却期。但是从模式引进大国到自主创新乃至模式输出大国,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其中的制约因素之一是创意思维的养成和创意人才的培养。
刘熙晨认为,创意人才不是关在象牙塔里培养出来的,其应该有广阔的视野、有制作节目的经验、有对中国传媒行业深度的认知,了解模式研发流程,同时还需要了解电视节目工业化生产方式。“只有在工业化生产方式下,才能生产出真正好的、可授权到其他国家的模式。我们与欧美国家模式研发人员的最大的区别,就是缺少工业化生产方式下的创意思维。国内电视人习惯于随意性、过于概括的创意方式,而能够进行定性、定量、具体地描述创意的思维才是最重要的。”
“当下,国际各大模式公司对中国的市场依然看好。如何把先进的模式创意方法,有效地变成我们自己的能力。在这个方面,我们与国外的合作仍有着巨大空间,与此同时,我们对自主创新及中国原创模式输出的前景也抱有热烈期待,”刘熙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