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广电研究杂志官网  

征稿要求:

1.论文符合本刊宗旨与学术规范,具备较新的学术观点,使用较新的文献资料。评论性文章观点鲜明,语言生动,分析深刻,能够及时反映、探讨学界及业界的热点问题。 

2.所投稿件为作者本人 撰写并未曾在其他刊物公开发表过。    

3.稿件一律用电子邮件附件形式发送到电子邮箱:guangdianyanjiu@yeah.net    

4.附件请用Word文件,并注明文件名及作者名。   

5.稿件篇幅:论文原则上以6000字以内为宜;评论文章控制在1500字左右。    

6.稿件应注明作者的真实姓名、职称(职务或学位)及工作单位、详细通讯地址及邮编、联系电话(手机最佳)和电子邮箱。

 

来稿的处理流程是什么?

1.请勿一稿多投,也不要重复投稿。

2.收到稿件后,本刊编辑部认为符合要求或基本符合要求但仍需修改的,会主动与作者联系。投稿后30个工作日内未收到本编辑部处理意见的,可自行对稿件另作处理。

3.因经费有限,编辑部对特约稿件支付超标稿酬,一般稿件只能略付薄酬。  

 

文章格式有什么讲究?

1.标题。主题用1号黑体;副题用3号宋体。居中。    

2.作者姓名,用四号楷体,右对齐。

3.文本提要,小四号楷体,200字以内;关键词,小四号楷体,3-5个。    

4.正文,用5号宋体。1级小标题用小4号幼圆体,居中;2级小标题用5号黑体,左对齐并缩进两个汉字;3级小标题用5号楷体,左对齐并缩进两个汉字。

5.鉴于本刊区别于其他学刊图文特色 建议作者供稿时提供文章相关图片及作者照片,并确保图像精度。

6.文末标出作者单位及职称(或学位、职务),若有多个作者,用分号隔开;

7.注释一律采用尾注形式。注释二字,用小5号黑体。注释条目各项顺序依次为:作者姓名、冒号、《文章标题》、逗号、《刊名》某年第几期(《书名》第几页,某年版),用小5号楷体。

8.为节约篇幅,一般采用注释形式的文章,不再单独一页设立参考文献。

【媒介融合】融媒体时代下——东方广播公司的20字真经和8字真言

 20字真经“产品拉动、技术为先、机制创新、流程再造、能力建设”

    “融媒体时代的中国广播影响力”,这是全国广播人都在思考的问题,东方广播中心从2015年到今天的转型中间,做了三件事:
     第一件事情是我们的基本战略构思或者战略想法,20个字来概括“产品拉动、技术为先、机制创新、流程再造、能力建设”,这是传统广播向移动互联网深度融合转型必不可少要走的几步路。
     从产品角度,继续打造“阿基米德FM”移动互联网平台,阿基米德是基于音频节目提供多样化服务的社交移动平台,2015年8月阿基米德公司化后,开始跟全国各地电台进行合作,现在湖北、贵州、江西、辽宁、广西等近60多家省、市电台已经和阿基米德签署协议。另一方面,阿基米德在深耕为传统广播融合转型助力,阿基米德公司的愿景是和传统广播融合成长,而不是颠覆替代。
    曾经做广播节目的时候我们不知道面对的是谁,谁喜欢听,什么时候听,为什么要听,以及为什么不听,但是通过移动互联网的技术发展,通过阿基米德数据分析的进一步努力,我们已经开始初步掌握上海广播这些用户数据,这才是对传统广播节目生产质量提升最重要的帮助。所以去年这一年,阿基米德获得了很多的荣誉奖项,这个工作是我们去年扎扎实实在推进的。
    第二件事情,从技术为先、流程再造的角度。去年建设了全媒体制作中心,实际上真正全面的落成启用在今年5月26号,五个新闻资讯类频率入驻,我们打通了广播频率资源之间的壁垒,这是建立全媒体制作中心特别重要的战略考量。再者,编播的每一个工作岗位、工作环节通过Radio的系统跟移动互联网全面推进,一个记者在采访的时候,一个编辑在做编辑工作的时候,一个主持人在直播室播音的时候,能够掌握移动互联网的整个资源,他能够调用在广播云上的所有内容,可以及时把自己想说想发布的内容传递到移动互联网上,和移动互联网受众进行深度的交流。这是广播全媒体制作中心从流程再造上最大的变化,每一个环节跟移动互联网对接,尤其是广播节目主持人,要成为移动互联网的节点。最有代表性的节目——《1057大家帮》,所有的信源由听众提供,所有帮助方案由听众受众提出,而节目就追踪这个过程,反映这个过程,收集这些信息,发布这些信息,这档节目离开阿基米德移动互联网便不存在不成立。    
   第三件事情是在机制创新上,过去一年多里,东方广播中心内部成立了一个融媒体产业基金——“α基金”,我们希望和外部的风险投资以及创业导师合作,通过自己内部的基金,用项目团队的机制去孵化融媒体内容产品。目前已经孵化三个产品,“动感101TV”、“动感101泡菜电台”、“话匣子”微信公众号,它已经不仅仅是微信公众号,而是一个产品矩阵。目前,每一期大概30-50万给每个项目,由外部投资专家、创业导师组成评审团追踪这个项目的发展,同时对每一个项目团队给予辅导。首先教他们写商业计划书,帮助寻找商业模式,然后教会他们如何在移动互联网上利用各种各样的手段扩大自己的影响力。接下来孵化第二期第三期的项目,希望用这样的一种机制创新撬动内部的内容创新活力。还有一些愿景设想,希望这些内容创新项目孵化出来真的长大,开始有盈利模式,做项目公司,做股权安排,给团队以股权激励。

我们仍然应该抓住“音频”——做到8字真言:“基于广播、融合传播”
    在产品拉动方面,除了阿基米德平台,从今年下半年开始,整个东方广播中心开始推进另外一项战略——短音频战略,媒体融合转型特别是作为广播,我们寻找的支点在哪里?想来想去,支点还是在于音频,离开音频我们可能是一无是处。但是如何把音频价值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让它真正的发挥出来,这又是另外一个问题。
    我们都有一个错觉,觉得传统广播的影响力来自于专业人才,但是反思一下,其实是不是在过去这些年,我们在移动媒体稀缺的时代,广播的渠道价值给我们带来巨大的盈利,躺在这个红利上,我们的内容足够优秀吗?在今天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媒介已经极大丰富的时代,渠道已经不是问题的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多种多样,我们的内容足够满足他们吗?内容为王四个字不足以概括,从媒体融合转型的角度,广播应该抓住什么?
    我们仍然应该抓住音频——“基于广播、融合传播”。现在面向移动互联网,我们启动短音频战略。首先我们要把传统广播节目精华先打包出来,3-10分钟短小音频,这不是产品,我们对每一个短音频项目要求产品品牌化,内容精品化,受众细分化,同时为短音频打上互联网传播的标签、分类,实现网络可搜索、可归类,这之后投送到移动互联网各个平台和终端,这仅仅是短音频战略第一步计划。
    为什么启动短音频战略?在受众细分的时代,媒体渠道多样的时代,优质内容是这个市场最稀缺的,同时也是广播的转型诉求对现状危机分析上的战略,原有广播传统节目线性传播过程,我们只能做时间变现,未来的内容变现模式有没有?现在不知道。现在有些移动互联网产品已经开始做付费收听,这条路能不能走下去,能走多远,还是未知数,但毕竟是走出第一步。
    新媒体和新技术的发展已经使得信息的生产方式、传播方式和接收方式发生巨大变化,碎片化也是我们在这个时代谈的最多的话题,短音频也是适应于碎片化的时代,碎片接收、碎片阅读、碎片收听,同时,通过这样的一些碎片接收,也能够引导更多移动互联网受众反过来关注到传统广播线上一个小时的节目,去年我们的《市民与社会——我的区县我的家 》这档节目在移动互联网上短视频、短音频、图文点击率超过两千万。很多人通过移动互联网的阅读了解到区委书记访谈这档节目。反过来,那15天连续播出,收听率在同时段也是有上升的,对传统广播有带动和拉动的作用。
    从目前生产能力来看,我们到目前仍然拥有技术储备、人才优势、版权资料库的价值,这是一般互联网公司无法取代的。当然未来有可能会被稀释,如何在现有优势的基础上,继续努力,短音频是非常重要的抓手。我们做了粗略估算,上海广播希望在今年年底之前能够实现一天五百条的生产能力,明年一天一千条,一年达到40万条短音频生产能力,数字上听起来挺大,但上海广播有293档节目,一档节目三条短音频,一天一千条短音频,其实并不是一个很大的基数。
    目前,短音频战略已经有第一批产品在阿基米德和其他平台上上线,比如“动感101音乐早餐”,每天7分钟音频,每日Happy Morning Call,他们经过重新标签和编辑,成为非常有趣的短音频产品。第一财经广播,财经专业讲师推出5分钟短音频,通过历史典故和现代新闻事件以及企业管理当中涌现出来的问题结合起来谈财经。“α基金”下一步将对短音频项目给予大力扶持,我们做了短音频的α基金项目扶持计划。

    以上是东方广播公司在过去一年及接下来做事情的探索和思考。短音频战略的实施能够进一步释放上海广播内容生产力,寻求变现新模式,实现组织业务的一定程度上的转型,我们希望和全国广播同仁加强合作,探索优质音频能够实现的形式以及传播样态,紧紧抓住融媒体的抓手,一起抢占互联网音频的主流市场份额,提升中国广播在移动互联网上的影响力。

上海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19291号-3
通信地址: 上海威海路298号 邮政编码: 20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