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广电研究杂志官网  

征稿要求:

1.论文符合本刊宗旨与学术规范,具备较新的学术观点,使用较新的文献资料。评论性文章观点鲜明,语言生动,分析深刻,能够及时反映、探讨学界及业界的热点问题。 

2.所投稿件为作者本人 撰写并未曾在其他刊物公开发表过。    

3.稿件一律用电子邮件附件形式发送到电子邮箱:guangdianyanjiu@yeah.net    

4.附件请用Word文件,并注明文件名及作者名。   

5.稿件篇幅:论文原则上以6000字以内为宜;评论文章控制在1500字左右。    

6.稿件应注明作者的真实姓名、职称(职务或学位)及工作单位、详细通讯地址及邮编、联系电话(手机最佳)和电子邮箱。

 

来稿的处理流程是什么?

1.请勿一稿多投,也不要重复投稿。

2.收到稿件后,本刊编辑部认为符合要求或基本符合要求但仍需修改的,会主动与作者联系。投稿后30个工作日内未收到本编辑部处理意见的,可自行对稿件另作处理。

3.因经费有限,编辑部对特约稿件支付超标稿酬,一般稿件只能略付薄酬。  

 

文章格式有什么讲究?

1.标题。主题用1号黑体;副题用3号宋体。居中。    

2.作者姓名,用四号楷体,右对齐。

3.文本提要,小四号楷体,200字以内;关键词,小四号楷体,3-5个。    

4.正文,用5号宋体。1级小标题用小4号幼圆体,居中;2级小标题用5号黑体,左对齐并缩进两个汉字;3级小标题用5号楷体,左对齐并缩进两个汉字。

5.鉴于本刊区别于其他学刊图文特色 建议作者供稿时提供文章相关图片及作者照片,并确保图像精度。

6.文末标出作者单位及职称(或学位、职务),若有多个作者,用分号隔开;

7.注释一律采用尾注形式。注释二字,用小5号黑体。注释条目各项顺序依次为:作者姓名、冒号、《文章标题》、逗号、《刊名》某年第几期(《书名》第几页,某年版),用小5号楷体。

8.为节约篇幅,一般采用注释形式的文章,不再单独一页设立参考文献。

【媒介融合】广播要拥抱融合新媒体

    移动互联网迅猛发展出现了大量的新媒体、自媒体,媒体过剩、信息过剩使人们关注媒体的注意力摊薄和转移,面对挑战和压力,我们广播人在思考和探索如何拥抱新媒体、融合新媒体。三个方面来探讨下这个话题:

   
    第一,移动互联时代的媒体生态,最新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统一报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7.1个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1.7%,超过全球平均水平3.1个百分点,手机网民规模达到6.56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占比由2015年底90.1%提升到92.5%。相比三年前的2012年,2015年互联网日到达率增长18%,移动互联网表现尤为活跃,增长117.8%,手机快速上网使许多人患上手机依赖症,手机带来的副作用已经开始影响到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有人说最远的距离是“我在你身边,而你在玩手机”。我们大家应该放下手机,解放自己,多听听广播。 2016中国广播收听市场分析,2016年全国广播听众规模达到6.88亿,同比升幅6.1个百分点,广播的接触率一直维持在59-60%,这充分反映了广播人的开拓创新执着进取,同时得益于汽车数量的增加和交通堵车。去年全国共销售汽车2450万辆,连续三年每年汽车销量超过两千万,对广播贡献了几千万级的用户。现在高学历高收入的中青年听众,车上收听率提高,45岁以下的中青年听众收听占比已经到达了67.3%,超过了2/3,我们应该为广播点赞,我们应该为广播人喝彩。
   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认识到,今天的报纸会不会成为明天后天的广播。广播面临着困境与挑战,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改变了用户使用媒体的习惯,呈现出移动化、碎片化、分钟化、个性化,改变了传媒的版图,也对广播形成了以下几个分流,用户分流、广告分流、人才分流、话语权分流、注意力分流,也就是广播用户收听习惯发生了改变,对传统广播依赖性减弱,收听频次呈现下滑趋势。多年的广播实践使我们感到,习惯是决定广播收听行为的重要因素,性格决定命运,习惯决定未来。我们在分析这些分流的背后发现,既有新媒体的强势崛起,也有广播自身发展中遇到的一些屏障瓶颈制约,主要表现在,内容生产、节目创新相对滞后,无法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需求,媒体运营,经营发展模式局限,单一广告已经接近天花板,缺少新的创收渠道和经济增量,运行机制媒体管理相对落伍,机制限制广播生态再造与组织活力增强,媒体融合需求强烈,积极努力,但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缺少用户规模,缺少明确的运营模式和盈利模式。人才队伍激励不够,活力不强,应该说这些问题的出现,导致我们有些时候出现了运转不畅,资源配置粗放,平台封闭式发展,落后产能过多,供给侧失调,吸引人才动能不够,阻碍广播进一步转型升级。

    第二是广播转型融媒的探索思考,在当今数据网络时代,要想驾驭好今天的广播传媒,应该认真研究把握两个规律:
    一是新媒介环境下用户的需求规律。时代在变,需求在变,当下用户对媒体需求痛点和用户体验发生许多变化,用户对于广播的有用资讯、观点解读、思想共鸣,情感依赖、服务依赖、互动参与依赖等需求在不同的频率不同的节目呈现,怎样更好的把握运用,还需要我们操盘者的洞察。需求侧决定供给侧,没有目标就找不到出发的方向。
    二是规律是广播传播规律优势。今天激烈的媒体竞争中,广播媒体的优势是:移动互动低成本、伴随性、直播态,强烈的号召力、专业化,声音给人美好想象。但是,怎么理解运用,怎么创新和发展?移动互联发展的新趋势,构建融合三个平台要么拥有平台,要么被平台拥有,彰显了平台的重要性。当今在移动互联网的冲击下还有未来的VR/AR、智能化、大数据、车联网、互联网的冲击,广播要立于不败,首先要继续做大做强广播平台,坚持以节目为基础,内容为支点,以主持人为杠杆,撬动用户和市场,用内容优势服务优势赢得发展优势,把不可能变成可能,把可能变成优秀。全力构建好新媒体平台,借助于广播的基础优势,按照新媒体发展的规律和特点,立足实用有效未来发展,加大投入,重点突破,允许试错,走出广播新媒体发展的独立创新。
    在与新媒体融合方面,很多电台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收获和进步,刚刚发布的2016中国广播创新融合的十佳案例,对广播与新媒体的融合提供了思路办法,具有非常好的学习借鉴价值。比如,建立完善广播社群平台,以用户俱乐部粉丝圈子、活动沙龙为基础,以共同爱好需求为纽带,以服务为支撑,实现常态化、品牌化、规模化。广播的社群经济将会成为一个新的增长级。构建和强化三个平台,并使之互联互通互融互补,实现大数据共享,信息传播共享,用户体验传统共享,实现全媒体传播和用户价值的多次增值。

    第三是做好六个转变:一是由传统媒体思维向互联网思维转变,互联网思维设计谋划推进广播转型,在广播与用户的连接中实现搭平台,聚人气,实现共享多赢,做好内容产品的同时,积极建好平台;二是由以媒体为中心向以用户为中心转变,移动互联时代,以媒体为中心的B2C模式受到用户质疑和挑战,要转向以用户为中心的模式,提升影响力;三是由单向传播向多向互动转变,特别在当前,有效互动是形成注意力,形成关注度的最有效的手段和办法,同时,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多面性,善于调动用户,善用不同角度,看问题说观点,会使道理变得更清晰更客观更容易被大家接受。在融媒环境下,广播应改变传统媒体对于用户群体的俯视姿态,更加重视用户的互动参与,让其既是消费者,也是生产者,实现用户的更高的渗透度和忠诚度;四是由单一广告经营向多元产业发展转变,在做好广告产业的同时,依托优势资源,延伸产业链条使产业结构向多元化发展,经济专家们预测,中国未来的财富风口将向股权投资转移,广播拥有许多资源,可以作为股权进行投资,这样降低了现金投资的风险,有可能使我们广告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和增值;五是由做好线上节目向线上节目线下活动相结合,由广播的独特媒体号召力形成用户聚集,提升平台,扩大影响力,是广播一大核心竞争力和亮点;六是由传统事业管理向现代企业转变,建立一套责权利相统一,通过制片人合伙人,进一步调动员工积极性工作潜能,保存量做增量,使员工创造效益的时候能够通过绩效奖励股权分红体现价值。
    互联网给传统广播带来了颠覆性影响,也带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可以期许的是,具有创新基因创意基因的广播人一定能够通过改革创新优化迭代,实现资源人才机制等优化配置,创造媒体融合发展的新业态,继续成为媒体发展中的长青树。
 

上海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19291号-3
通信地址: 上海威海路298号 邮政编码: 20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