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融媒体中心正式成立已经一年多了,回顾一年的工作,您觉得可以打多少分?
答:如果说过去这一年,我们交出了一份什么样的成绩单,我想,“实现了全屏覆盖”无疑是可以给出高分的一项。我们实现了产品推出之初提出的“覆盖大屏、中屏、小屏”的目标。
问:设定 “全屏覆盖”的目标是基于什么考虑?
答:我们所掌握的传播载体,无论是传统电视频道还是IPTV,以及看看新闻客户端和看看新闻网站,都只是传播平台的一部分,传播力是有限的。要让我们的内容产品获得最大范围的传播、产生最大程度的影响,最重要的是合作,是与各渠道、各平台的合作。
为此,我们在过去这一年里,愿意让渡一些权益、共享一些利益,从过去电视台新闻部门所习惯的“生产、播出、商业回报”一根甘蔗从头吃到尾的产业链模式,转变为“各取一段、共同甜蜜”,就一些优质内容与各大平台建立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对我们来说,实现多平台的分发;对平台来说,实现优质内容的合法获取。作为上海广播电视台综合视频新闻转型拳头产品,“看看新闻Knews”已经在各大平台树立了专业口碑,形成了内容期待。
问:为了使这种合作共赢的模式顺利运转,在组织架构方面,做了哪些努力?
答:我们合并了上海广播电视台电视新闻中心、外语中心、看看新闻网,实现了传统媒体与互联网传播融合、多语种内容生产融合、多形态节目生产融合,构建起了全国地方广电媒体中体量最大、门类最全、渠道形态最为丰富、传播格局最为立体的融媒体中心,真正全面实现了“从为播出服务转向为传播服务”。
问:这一转变,动作很大,也需要很大的勇气,对您和您的团队而言,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吗?
答:这一理念的确立并在实践中得到贯彻,帮助我们更加看清楚了“传统新闻单位与传统新闻媒体”的关系,使得我们开始走出“传统媒体衰落”一度带来的惶恐、悲观和焦虑。媒体与传播技术发展密切相连,媒体有新旧之分,而新闻单位没有必然的新旧之分。传统新闻单位和传统新闻媒体不能简单划等号,电视渠道传播力的衰减也不能与电视台这一传统主流媒体单位影响力的衰减简单划等号,他们的确有相互关联,但关联程度远没有一度被鼓吹的那么可怕,一切取决于我们如何作为。
作为上海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我们是一家传统新闻单位,我们旗下的电视频道是传统媒体,但这并不表示作为传统新闻单位的上海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只能或者说只会打造电视频道这一种新闻媒体。当我们--过去相对一家独大的电视媒体受到挑战,影响力、传播力受到削弱的时候,要考虑的是努力去打造适应新的传播技术和传播规律的新的媒体产品,这是必然的,也是必须的。传统新闻媒体在传播手段上受限制,但在可以拓展的事业上不仅没有限制,而且相比社会化、商业化平台有更全的资质、更多的资源、更强的能力。更多平台的诞生、更多渠道的出现,事实上是在电视频道之外,给我们优质的视频内容提供了更多的出口。
问:在您看来,新媒体似乎不是“对手”,而是“队友”?
答:举个例子与大家分享我们的感受。去年我们曾经拍摄过两部纪录片:《少女天团》、《玩家》。《少女天团》播出前,在看看新闻客户端进行了新媒体宣传,一分钟时长的宣传片,获得了超过一千万的点击,这让我们对自己掌握的这个网络平台产生了不切实际的想象;同时,也是为了帮助“看看新闻”树立品牌,我们确定由看看新闻网独播,因此没有对外授权。正片播出后,虽然在部分视频网站上未经授权的播出获得不错的点击量,但是在我们自有的看看新闻客户端上的点击量却只有十万多。这让我们意识到平台传播力的差异。
因此,在《玩家》播出前,我们与其他视频网站进行了深度合作,在宣传和授权播出的方式上做了改变。最终,纪录片《玩家》在腾讯视频获得了1690余万次点击播放,在B站收获弹幕数万条,并在知乎引起了长达400多条问答的激烈讨论,在社交网络和新媒体上引发的关于“二次元文化”的热议长达数周。
所以说,传统主流新闻单位能不能战胜挑战,关键是我们自身能不能打破恋栈心态、打破路径依赖,敢不敢在“新大陆”上开疆拓土。过去这一年,我们很好地解决了这个思想问题,形成了相对统一的认识,更摆脱了一度的本领恐慌。
问:渠道的传播能力受到挑战,传统媒体还有什么优势吗?
答:一年的实践让我们更加清醒地看到,尽管单一的电视渠道的影响力受到分流,但是作为一家主流新闻单位、一家媒体机构,我们自身的资源能力、专业生产能力,依然非常强大。与渠道传播能力的下降相比,我们的公信力、社会动员能力、资源组织能力,仍然都在,并且具有无可替代性。承担着相对束缚较多、约束较多的社会责任和行业自律,指令监管的同时,我们也相应获得更多合法资质、行政资源和机构信任。能不能把这些资源优势转化为传播竞争力,从而巩固传统主流媒体单位的主流地位,这是对我们的挑战和考验。我们在过去一年里,成功地做了一些探索。
比如直播,交警执法、法院执法、食药监局执法、消保委约谈等等,与涉及公共行政、民生服务、社会管理等工作的社会主流资源、权威机构合作打造权威直播和视频报道,会是我们未来着力发展的方向之一。这样的合作可以盘活社会资源、盘活渠道资源、盘活生产资源,真正体现权威主流媒体与权威行政资源的对接,体现媒体力量与行政力量的对接。我们不能去拼草根,我们要拼核心、拼权威、拼推动社会发展的影响力、动员力、组织力,而不只是传播知晓度和传播覆盖面。“有所为有所不为”,我们的目标应该是“影响有影响力的人”。
问:是否可以说融媒体中心的方向更加明确了?
答:经过一年的探索实践,我们更加明确了作为上海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的核心优势和我们产品的着力点:那就是,要始终坚守“社会责任”,坚守“专业品质”,继续锁定三个核心要素:新闻、视频、直播。
新闻,要坚持做对公众负责的新闻,坚持做严肃新闻。2017年6月,我们关于网红店雇黄牛排队的报道、关于上海某优秀历史建筑遭破坏的报道,全都引起广泛关注。在此前,我们所制作的《扶贫样本调查》、《留守儿童调查》、《中国经济新动力》、《申诉者》、《营改增一年间》、《揭秘地下卵子交易产业链》等关注社会现实问题的严肃的新闻报道,都产生过深刻的影响力,一再证明了主流新闻单位议题设置的空间和能力。
视频,要坚持做高品质的视频。很多人说“短视频”是风口,我很担心“风口”成了“风洞”,供资本做做试验。我们认为,视频长短并不重要,根据内容而定。短视频门槛低,长视频的架构能力要求更高、投入更大,我们有持续生产的基础,所以我们不会轻易只提“短视频”。
直播,要坚持做有价值的直播、有门槛的直播。比如,我们所做的《筑梦空间站》系列航天直播、第一艘国产航母出坞下水直播、C919大飞机首航直播等等,都是体现了权威主流新闻单位的专业制作水准和资源动员能力的。
问:接下来,您和您的团队的计划是什么?
答:一年下来,我们也很清楚地看到自身的很多不足:我们产品的面目还不够清晰,我们的互联网特性不够鲜明,自有平台的活跃度不够,我们有大量的资源还没有利用充分,还有相当部分的内容产出是传播率非常低的。这些恰恰给了我们信心,让我们知道可以提升的空间还非常大,可以努力的事情非常多。
下一步,我们将与上海这座城市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上海的内容是我们最核心的竞争优势,要深耕上海,抓好头部资源;发挥我们老牌视频制作单位和主流新闻单位的优势,做好头部内容;保持向各大平台持续提供优质头部内容的能力,把“看看新闻Knews”打造成为媒体融合发展的头部品牌。
回首新媒体行业,这一年里的变化很大。一年时间,对于我们来说,真的还是刚起步,而且我们一起步就是陷身于激烈竞争之中,甚至是一起步在某些方面就已经处于劣势。但这些都不可怕,我们会带着一年发展的收获,坚持定位,保持定力,不忘初心,继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