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媒体格局深刻变化,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创新成为驱动各电视台谋求发展、寻求突围的动力引擎和精神追求。近年来,中央电视台持续加大创新创优力度,《朗读者》、《中国诗词大会》、《等着我》等一批精品节目为繁芜的电视荧屏注入一股清流,彰显了“国字号”旗舰媒体价值引领、成风化人的责任担当。作为全台研发创新工作的归口管理部门,节目研发部通过顶层设计、制度建设、资金支持、机制保障等手段,引领创新方向、提供智慧服务、搭建资源平台,“全流程”介入、“零距离”贴近,成为节目一线的“全天候创新伙伴”。
【新节目专家评议】引领创新导向,把关节目质量
广电总局2016年季度创新创优节目评选中,中央电视台共10个节目获奖,占全部获奖电视节目的40%,充分体现了国家媒体的示范引领作用,这得益于台编委会在选题立项审议中对节目导向、方向、内容的引领和把关。新节目提交编委会审议前必须先经过节目研发部的专家评议环节,编委会将参考“专家评议意见”决定是否准许立项、制作、播出,可以说“专家评议意见”是新节目的“通行证”。节目研发部已经组织了近40次专家评议会,对全台10余个频道近50个新节目方案和样片进行评议并提出改进意见。《开门大吉》、《国家记忆》、《是真的吗》、《回家吃饭》等节目经过改进顺利通过编委会审议,播出后跃升成为频道乃至全台的品牌栏目。
新节目专家评议机制日趋完善,已拥有权威性高、代表性强、覆盖面广的台内外专家库资源,建立了主题立意、价值导向、内容亮点、创新力度、社会效益、融合传播等多维度指标体系,并形成了“随机抽取专家、集中封闭讨论、客观独立评审”的规范流程,有效实现了对节目导向的把关职能,充分发挥了对节目品质的提升作用,突出体现了对编委会决策的参考价值。随着专家评议会重要作用日益凸显,专家评议环节正在逐渐前移,从仅针对节目方案、节目样片的“完成时”升级为从节目创意策划阶段即介入的“进行时”。《中国文艺——向经典致敬》、《谢谢了我的家》等在核心创意、节目形态、环节设置等方面充分吸收专家意见后再形成完善的节目方案。伴随着央视“深度融合、一体发展、移动优先”战略的实施,“专家评议”还主动与媒体融合工作要求对接,常态化设置新媒体领域专家,增加“融合创新”评估指标,推动各频道进一步强化深度融合的高度自觉。
【智慧型服务】提供创新支持,保证创意着陆
2010年至2015年期间,节目研发部向全台14个频道126个新节目划拨经费支持创意落地和样片制作,被频道和创新团队亲切地称为“天使投资人”。2016年,中央电视台出台《节目创新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将研发资金实行分级管理,一部分研发资金于年初直接划拨至频道预算,提高研发资金审批效率和使用效益。
研发资金节目研发部对评估、“投资”的创新项目实施“全流程”跟踪、“全方位”保障,开展定向型、定制化的智慧型服务,主动做频道的“创意合伙人”。全媒体大型公益寻人节目《等着我》已播出到第三季,单期收视率多次位居同时段全国收视首位,凭借“现象级”的口碑和影响力,成为主流媒体坚持价值引领的创新标杆。2013年《等着我》尚在策划阶段,节目研发部经过评估,对这档节目突破固有综艺模式、关注普通人情感、打造公益寻亲平台的创新方向给予充分认可,迅速划拨研发经费支持样片制作,并组织策划会、评议会帮助节目改进提升。针对当时的节目方案,节目研发部对主创团队提出“要跳出‘人口拐卖’、‘情感矛盾’等局限,对选题进行多样化拓展,进一步强化故事化表达”等建议,给栏目组很大启发。节目正式进入制作后逐步调整选题方向,以寻人的方式承载亲情、友情、爱情、战友情等更丰富的情感内涵,强化人物背后故事的延展,用真实的细节展现真实的情感,呈现出强烈的人文关怀气质和社会责任担当。
2017年2月19日,国内首档以农民工生活为题材的节目《城市梦想》在财经频道播出,节目秉承“展示农民工、服务农民工”的宗旨,采用“隐藏身份、真实体验、纪实拍摄”的全新形态,获得总局《收听收看》高度评价。两年前,主创团队由于缺乏真人秀节目制作经验,陷于样片制作的困境。节目研发部积极调动海外资源,先后向频道推荐了31位国外真人秀节目研发制作“大咖”,最终确定邀请英国专家罗伯特•瑟克尔来华指导样片制作。节目研发部会同专家对样片架构及人物故事讲述方式进行重新设计,手把手辅导团队完成角色定位、纪实环节、拍摄计划、镜头运用、后期剪辑等节目制作全流程,为栏目组建立了具有“国际标准”的真人秀节目拍摄制作范式。
【创新合作交流】汇聚全球资源,开放孵化平台
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中央电视台时指出,“中央电视台每天面对数亿观众,一定要紧跟时代、放眼全球”。节目研发部积极开展中外电视创意文化互通互鉴,汇聚全球顶尖资源推进全台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从协助频道引进优秀海外模式、参与本土化改造,到协调国外专家团队为我所用、开展联合研发制作……对于节目一线而言,节目研发部既是瞭望国际前沿趋势的“眼”,也是借助他山之石琢玉成器的“手”,更是与之同频共振、智慧碰撞的“脑”。
不拒众流,方为江海。节目研发部通过模式推介会、创意投资会、专项提案会等方式调动国内外各种资源丰富我台创新储备。自2013年起,“中央电视台创意投资会”针对综合频道周末黄金档节目、科教文化类节目创新储备不足等情况,连续举办8期专场活动,70家国内外媒体机构和制作公司累计提供了200多档节目方案,《宝贝来了》等3档节目已在综合频道、财经频道播出。
近年来,中央电视台紧跟国际趋势,加强大数据、云计算、可视化等技术手段的研发应用能力,先后推出《数据说春运》、《数说两会》等数据新闻报道。特别是2015年国庆期间推出的《数说命运共同体》,在大数据及可视化技术运用等方面创造了全国同类报道的多个第一,被业界评价为具有国际水准的主题主线宣传报道。为协助新闻中心进行大数据新闻创新实践,节目研发部邀请全球首本数据新闻专业教材《数据新闻手册》的作者、美国哥伦比亚大学Jonathan Stray教授等学界、业界顶尖专家,与经济新闻部共同组建“数据新闻创新工作坊”,解析全球数据新闻最新案例,进行数据抓取、清理、分析等专项训练,双方共同摸索出数据库对接可视化工具的创新经验。“工作坊”成功孕育出《数说命运共同体》、《数说“十三五”》等一系列数据新闻报道精品,帮助中央电视台建立了对接国际标准的数据新闻操作流程,培养了一支既了解大数据技术的前沿应用,又熟练掌握数据可视化表现技巧的一流制作团队。
【创新人才培养】实施多元化激励,建立国际培训机制
媒体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节目研发部搭建广阔平台让创新人才充分释放才华、尽展其长,借鉴全球领先经验强化人才的专业化、国际化水平,建立奖励激励机制让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人更有成就感、获得感。
2011年,中央电视台举办首届节目创意大赛,共收到来自全台26个频道、中心和台属公司的463份参赛方案,参与人员超过600人。节目研发部一次性投入260万元研发资金对30个获奖创意方案进行奖励,并配合初评、复评不同赛程举办了13期创新训练营活动,进行灵感启迪、方案提升、制作培训,《军迷淘天下》、《创业英雄汇》等获奖方案已经作为常态栏目正式播出。
节目研发部积极拓展多元化激励,除了物质奖励,还有荣誉激励、保障激励、海外培训奖励等,从深层次激发员工内心的创新驱动力和外在的创新执行力。为适应我台建设国际一流新型媒体旗舰要求,强化具有国际视野的全媒体复合型人才培养,节目创意大赛自2015年起与“节目创新人才海外培训”相结合,相继选送了12个中心、频道的34名员工赴英国进行为期45天的强化训练和方案孵化。在BBC、ITV等知名导师“一对一”的悉心指导下,节目方案都有不同程度的重构和提升。其中,《非常传奇》已于2017年春节期间在中文国际频道播出,《机智过人》、《实习假期》也成为频道的创新储备项目,正在紧张的制作当中。2017年年初,节目研发部与英国电影电视制作人联盟合作,选派两名高级制片人赴英国进行创新项目合作交流。《叮咯咙咚呛》、《真实故事剧场》两个项目负责人带着具体需求与英国多家制作公司接触,就中国戏曲走进英国、合作开展纪实类节目工作坊等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
【新节目观众测试】把脉创新方向,消除节目“痛点”
2014年,节目研发部在广泛调研参考国际经验的基础上建立“央视电视实验室”,正式将播前测试纳入研发创新管理流程。“央视电视实验室”设立后,为《回家吃饭》、《叮咯咙咚呛》、《财经周刊》等十余档节目进行了测试,逐渐形成调研评估、指标设计、分析建议的完整服务链条,为新节目“把脉诊断”,针对“痛点”开出“处方”。
2015年,“央视春晚”这道“文化年夜饭”在除夕亮相之前先被端进了“电视实验室”,34档语言类、歌曲类重点节目接受测试,为春晚剧组确定最终节目单提供参考。测试中表现突出的相声《我忍不了》、歌曲《锦绣》等节目播出后获得观众喜爱,成为当年热议话题,这也让春晚剧组对观众测试的作用有了深刻认识。第二年,节目研发部继续对“2016年春晚”语言类节目进行测试,通过问卷调查、掌声测量、笑声记录、进程式满意度拨盘测试、典型性观众座谈会等方法,以突出主题主线、丰富展现中国文化和生活为出发点,从节目题材、整体结构、节奏紧凑度、情节合理性、演员表现、台词精彩度等维度衡量,最终六个节目脱颖而出。经过与播后数据对比分析发现,测试中观众评价与现场反应较好的节目分别在不同时间节点起到了拉升收视的作用。小品《将军与士兵》接受节目研发部的改进建议,用更多的表演形式展现主题,加入“9.3阅兵”视频、士兵现场演练等内容,与后续两个“阅兵”节目形成组合拳,将收视率提升了0.63个百分点,把整台晚会收视率推向最高点。
观众测试服务为节目品质提升提供了前瞻性、科学性的参考依据,已经成为节目创新动态管理的重要抓手。下一步,节目研发部还将探索用户大数据搜集、跟踪、分析、反馈技术,对节目创新、研发订制、精准投放提出数据支持,加强测试结果的客观性、准确性和融媒体属性。
(作者单位中央电视台总编室节目研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