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播报随着新闻事业同步前行,历久弥新;形式随内容而丰富,内容因形式而添彩。时至今日,传统的新闻播报形式是否还有生命力?笔者认为,庄重、大气、客观、规整的播音员播新闻的形式仍是主流的、可接受的新闻播报方式,而恰当地揉入真情实感有助于深化新闻内涵,增强新闻真实性和感染力。
本文试从新闻客观的能动领悟、播报形象的整体意味和真实报道的情感拿捏这三个方面着手,论述三者的关系——这三者是一个有机整体,缺一不可,其一是基础,是播报人必须做好的功课;其二是选择,意味着成功的一半;其三是境界,也是真正的“冲刺”,情感分寸恰如其分地表达到位是真正的硬功夫。
1.新闻客观的能动领悟
主流新闻节目的播音,从中央到地方一直还是播音员统领。这是因为,传统的播报方式传播新闻,已经成为中国百姓乐于接受的一种习惯形式。这里面有着播报式新闻播音的特殊魅力和审美需求。播音员本身具有社会属性,代表党和政府说话,是喉舌和代言人,播音员采用播报的方式播读新闻时传递着客观的真实性。播音中的情感必然与自己所代表的利益和立场相一致,他的这种身份,也规定了他的意愿情感的社会属性。播音员播报的新闻内容是党和政府的声音,与人民利益具有一致性。他是站在这个职业身份定位和立场上播读,同时,也融进了个人的政治观点和精神气质。
播报人往往不是新闻稿件的撰写者,新闻要求用事实说话,在新闻学众多的学派和理论中,几乎众口一词:新闻讲究真实和时效。但是,到底怎样才能达到真实?真实,当然是指涵盖一切客观表象的真实,即所谓的事实真相,准确地反映现实世界的客观存在;同时,更应包含真实的义理、准确的见解、真率的情感,所谓实事求是、实话实说、实情实意。不仅客观地反映现实,而且是真实地传输情感,这才构成完整意义上的真实。再则,新闻是事实的报道,但不能自然主义,就事论事;新闻要反映现象,但不能浮光掠影,浅尝辄止;新闻要入木三分,透过现象揭示事物的内在本质,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显露事态情理的内核真谛。所以,站在播音员的角度去阐述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时,在排斥虚构和夸张的前提下,将真情实感揉入新闻中,将显示人类的普遍情感和社会的道德法则融入新闻事实的表述之中,其效果是会有助于深化新闻的内涵,增加新闻的真实性。
从这一意义上说,在新闻作品中传输真实的情感,乃是新闻真实性更高层次的内在必然要求。注重表达新闻的真情实感,这是新闻出情的一种方式。托尔斯泰在解剖自己的名著《战争与和平》时说:“我不去陈述,不去解释。我只是去表现,让我的主人们替我说话。”这就是播报人对新闻客观的能动领悟,是必须做好的播前准备功课。
它对播报人提出了以下执业要求:第一,应是称职、合格和出色的新闻从业人员;二是对新闻客观真实的内涵与外延有清醒的认识和把握;三是对手头的新闻,尤其是重要新闻,要掌握其撰写的新闻背景、花絮故事等,备有情感铺垫的养分,还要有更多的细节准备。对于好的播报人而言,这是奠基的功课,岂可潦草马虎。
2.播报形象的整体意味
播报式新闻需要必须的物质基础。这是新闻节目播音员形成和表达播音情感的重要依据。播音员的真情实感不是凭空拥有的,也不应单单是播音员的个性表现,而是新闻节目内容这一物质基础为他的再度创作提供了养分。新闻节目中所传达的党和政府的声音,所介绍的建设成就、先进人物、感人事迹,以及对社会丑恶现象的痛斥,这些无疑都首先感染和影响着播音员。另外,新闻必须是真实的,真实本身就是一种美,源源不断的新闻信息形成了播音员的情感物质材料,播音员是非分明、立场坚定、爱憎可辨,随即产生出强烈的播报愿望。
新闻播报人正面形象应该由三个要素组成:作为个体的新闻播报人的合适性,妆成形象的一致性,语言声色的可塑性。合格的形象选择乃是成功的前提条件,是成功的一半,整体形象应为新闻客观真实加分。具有合适性的新闻播报人,可来自专业渠道,也可出自民间和非专业领域转行,但其年龄、阅历、文化程度要契合,作为一项技术活,最好是经过专业训练和专门学校的培养。妆成形象的一致性,指的是五官端正、身材合适、符合男女播报人正面形象的基本标准,而且品相、气质上乘,男有阳刚之美,女有婉约之秀,且能男备女秀,女备男朗。其中尤为出色者,一切形象皆由心生。但仅有上述两条是不够的,新闻播报者播报的真正武器是语言声色皆备,即具有语言声色的可塑性,能根据播报内容任意变幻,吐字行腔连接不缠、快速清晰,且有磁吸魅力,接通受众情感。
对于播报人来说,其思维上的契合、情绪上的倾向,应当全都隐藏在新闻事实之中,受众在了解事实获得信息的同时,也不知不觉地接受了新闻报道中所体现的观点,不由自主地让新闻报道中的情感掀动起自己的情感波澜。
3.真实报道的情感分寸
以上两者,还只是前提条件和充分准备,而真正的好身段、好手段、好才情是对真实报道的恰当的情感拿捏,这才是“200米”刺刀见红的硬功夫。所谓“度”,实难掌握,只是相对而已;诸要素具足,可遇不可求。惟其如此,播报人更当努力追求。
如果说新闻的真实性决定了新闻出情的合理性,那么新闻用事实说话的基本原则又给予新闻出情的手法以质的规定性,即寓情于事实叙述。在新闻事实的叙述中寄寓情感,即运用简练的笔墨,不加渲染烘托,让事实和相伴随的情感自然流露。这是情感分寸“度”的把握的最上乘之选。以下试例举新闻播音史上的三个著名篇章——
举例一:播报消息《“零”的突破》 “现代奥运会开始以来迄今88年,发出的金牌超过2500枚,起码有40多个国家的选手获此殊荣。但这么长的岁月里,这么多的金牌获得者中,恰恰没有中国人的名字。今天,我国体育健儿在洛杉矶奥运会上第一次夺得金牌,实现了‘零’的突破。”从行文看,上述一段文字只是完全据实报道了新闻的背景事实,没有绘声绘色的描摹,更没有浓墨重彩的渲染,但在播报人语言声色的自然流露中,受众分明体味出激越沸腾的情感。
举例二:播报消息《爷台山战事扩大》 “蒋军志在必得……但我军士气高涨,决不让任何反动派轻易窜入边区。关中全区民众迅速动员起来,协助守军作战,送茶水、抬伤兵,热烈异常,对于战胜这些反动派,具有充分的信心。”此消息仅205字,而直接用于传输人物情感的文字几乎占一半,不吝篇幅,各种情感呼之欲出。播报人锦上添彩,更显爱憎。
举例三:播报消息《滦河水质胜过京沪,天津居民待品甘泉》(新华社天津1983年8月25日电)“据天津自来水公司化验宣布:滦河水质优于国家规定的饮水卫生标准,比北京、上海等城市原水质要好。近日来,天津市人民纷纷购买高档名茶,准备在引滦入津工程正式通水那天品尝甜水沏香茶的味道,喜庆喝苦咸水历史的结束。”这种恪守生活的白描笔法,让天津人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撰稿人、播报人和受众心心相印,相融相合,这是可遇不可求的境界。
再以自身业务经历举例:笔者担任新闻专栏节目主持人和节目编导多年,对如何把文字所蕴含的真实情感通过播报人准确加以传递,有深切的感受和认知。如在播送优秀党员孔繁森的故事时,在备稿过程中曾几次哽咽,很显然这样很难正常播音且会让听众感觉播音员过于煽情。如何把孔繁森的事迹通过声音准确传送出去,又能理性而适度地把握自己的声音?我不是狠劲地控制、压抑自身的情绪,而是先任自己的情感泛滥宣泄,慢慢予以平复,再仔细品味一名优秀党员何以能真正走进群众的心里,这不仅仅是一份责任使然,更是他把群众疾苦放在心上的真情实感。播报在理性的梳理与感性的拿捏上分寸感表达接近最佳,播音时理智和情感有效统领着声音,达到既声情并茂又发人深省的效果。播报之后受众纷纷称道,一位老编辑说:我都流泪了,有这么好的党员,真是了不起啊!
新闻的报道需要客观和理性,但没有真情,何以在新闻前线写作?没有炽热,何以在播报话筒前表达?播报式新闻播音员要想出色地传递新闻,需要在恰当而到位的情感表达上下功夫。在今天的新闻播报环境中,符合时代的真善美才是最大的成功,传统的新闻播报形式也因此而仍具有强劲的生命力。
(作者单位:上海市闵行区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