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广电研究杂志官网  

征稿要求:

1.论文符合本刊宗旨与学术规范,具备较新的学术观点,使用较新的文献资料。评论性文章观点鲜明,语言生动,分析深刻,能够及时反映、探讨学界及业界的热点问题。 

2.所投稿件为作者本人 撰写并未曾在其他刊物公开发表过。    

3.稿件一律用电子邮件附件形式发送到电子邮箱:guangdianyanjiu@yeah.net    

4.附件请用Word文件,并注明文件名及作者名。   

5.稿件篇幅:论文原则上以6000字以内为宜;评论文章控制在1500字左右。    

6.稿件应注明作者的真实姓名、职称(职务或学位)及工作单位、详细通讯地址及邮编、联系电话(手机最佳)和电子邮箱。

 

来稿的处理流程是什么?

1.请勿一稿多投,也不要重复投稿。

2.收到稿件后,本刊编辑部认为符合要求或基本符合要求但仍需修改的,会主动与作者联系。投稿后30个工作日内未收到本编辑部处理意见的,可自行对稿件另作处理。

3.因经费有限,编辑部对特约稿件支付超标稿酬,一般稿件只能略付薄酬。  

 

文章格式有什么讲究?

1.标题。主题用1号黑体;副题用3号宋体。居中。    

2.作者姓名,用四号楷体,右对齐。

3.文本提要,小四号楷体,200字以内;关键词,小四号楷体,3-5个。    

4.正文,用5号宋体。1级小标题用小4号幼圆体,居中;2级小标题用5号黑体,左对齐并缩进两个汉字;3级小标题用5号楷体,左对齐并缩进两个汉字。

5.鉴于本刊区别于其他学刊图文特色 建议作者供稿时提供文章相关图片及作者照片,并确保图像精度。

6.文末标出作者单位及职称(或学位、职务),若有多个作者,用分号隔开;

7.注释一律采用尾注形式。注释二字,用小5号黑体。注释条目各项顺序依次为:作者姓名、冒号、《文章标题》、逗号、《刊名》某年第几期(《书名》第几页,某年版),用小5号楷体。

8.为节约篇幅,一般采用注释形式的文章,不再单独一页设立参考文献。

【庖丁解牛】《迷失时空》:用高科技拥抱电视未来

20170409.jpg

    由全球最大电视内容制作发行公司Fremantle Media和挪威科技公司The Future Group合作研发的电视综艺节目《迷失时空》(Lost In Time),于今年春季在挪威投播第一季,随后在各大电视节上引发广泛关注。两家公司中,Fremantle Media的总部位于英国伦敦。SMG创新节目英国培训班于今年7月前往伦敦学习时,前往其办公地点探访。在Fremantle Media的总部会议室,公司的全球研发制作部高级副总裁Dug James详细介绍了《迷失时空》创意制作的各个环节。

    这档节目有何特别的卖点?
    一是运用了全新的交互式混合现实(IMR)技术。三位选手被传送到六个不同时空场景闯关冒险,包括冰河世纪、侏罗纪、中世纪、西部世界、20世纪的曼哈顿和太空时代。选手需要根据不同时空场景和剧情设定,在规定的时间内,闯关完成任务,赢取奖金。所有这些,都是在绿幕前的虚拟场景内完成,观众会看到选手在侏罗纪公园里和恐龙竞速、在星球大战的世界里驾驶千年鹰穿过陨石群、在异形的世界里躲避异形追杀,仿佛是置身于一部部科幻电影之中。
    二是通过好莱坞大片级别的3D建模,《迷失时空》所有的视觉特效都非常真实。与电影中一个个镜头靠后期组接再加特效的方式不同,IMR技术为《迷失时空》的选手们提供的是实时的体验。虽然选手们身处绿幕之前,但他们在游戏过程中的视觉、听觉、触觉、身体得到的所有的反馈都是真实的,所以选手的反应、情绪和表情也都真实不虚,而不是像电影里的演员那样靠表演来出戏。为了达到这样一种效果,节目组在录制现场建造了军事级别的反馈平台,可以平移可以升降。在确保选手安全的情况下,所有的游戏环境都尽量做到真实。打个比方,为了再现高空通过独木桥的场景,节目组在现场也搭建了绿幕独木桥,最初桥的高度只有1米,虽然通过特效可以模拟出万丈悬崖的感觉,但选手在上面行走时表情毫不紧张,整个戏就显得有些假了。于是节目组不断提升桥的高度,最后决定加上威亚,将绿桥离地面的距离提高到了3米以上,虽然这还无法和真正的高空独木桥相比,但从选手的体验上来说,已经非常刺激了,所以最终出来的效果就相当的真实可信。
    第三,在故事环节,《迷失时空》也是想方设法制造悬念。虽然参赛的选手只是素人,但节目导演还是尽一切可能去挖掘他们人性中最真实的部分。就以比赛的赛制来说,在初始阶段,所有选手是一种合作的联合游戏的方式,而到决赛阶段,他们又是各自为战,胜利者拿走所有奖励。在初期,选手完成游戏的成绩将直接影响最后总奖金的金额,但同时,他们各自在游戏上消耗的时间却是属于自己的。也就是说,一方面选手要为最后的总奖金竭尽全力,但同时他们又要为最后决赛时属于自己的时间而有所保留,这是一对矛盾,如何取舍的过程充满戏剧张力,也非常拨弄人心。
    《迷失时空》还有一个特别的地方,就是观众的互动性非常强。因为The Future Group是科技公司,非常擅长设计游戏,所以在移动端的APP研发对他们来说就比较简单了。于是,在节目播出的同时,《迷失时空》的在线游戏也在APP STORE上进行了投放。观众只要下载了APP,就能在各种移动平台上,和电视里的选手同场竞技。如果能在游戏里击败选手,成为成绩最好的冠军,观众也有机会一起分享不菲的奖金。可以说,这样的互动设置,将观众对节目的参与性发挥到了极致。
    除了节目内容本身,《迷失时空》在模式开发方面也有比较特别之处。由于前期研发投入高、科技含量高,所以模式本身不容易被复制,这也给他们的模式全球售卖带来了一定的优势。高科技本身需要烧钱,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一点在电视领域同样不可避免。《迷失时空》整个团队花了三年的时间,来打磨这套节目系统,虽然初始投入巨大,但最终还是给他们带来了回报。据说,目前已经有不少国家和地区的电视台对这档节目表示了兴趣,正在谋求各种与节目组的合作,其中就包括好几家来自中国的电视媒体。
    不管《迷失时空》最后在节目市场的收获如何,这都是一次非常了不起的电视创新的尝试。这些年在世界范围内,电视制作往电影方向靠拢的趋势已经相当明显。而众所周知的一点,科技在电影的发展史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每一次电影的革命性时刻,背后都隐藏着科技的影子。比如骇客帝国的子弹时间,阿凡达的震撼效果,魔戒的动作捕捉,比利•林恩的120帧放映,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电影已经完全工业化,因此科技的介入也是顺理成章,而每一次的技术性革命,都会让电影制作站上一个新的高度。现在,电视产业在向电影靠拢,VR技术虚拟体验甚至是人工智能,也许将会成为下一个电视革新的争夺高地,《迷失时空》已经向我们展示了这样一种可能性的存在。也许它的技术还不够成熟,也许它的叙事架构还要进一步的打磨,但在科技创新方面,《迷失时空》跨出了非常关键的一步,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就如计算机的运算速度,是随着时间推进呈几何级提升一样,人类科技的发展这些年来也是爆炸式的前进。以往很多不可想象的事情,如今在大家看来都已经是司空见惯。当然,人类的想象没有极限,但也只有在科技手段的辅佐之下,所有的想象才能落到实处。也许,未来的电视创新,会让今天的我们完全看不懂。未知的才是最迷人的,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敞开我们的思维去拥抱未来。
 
(作者供职于SMG五星体育)
 
 

上海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19291号-3
通信地址: 上海威海路298号 邮政编码: 20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