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广电研究杂志官网  

征稿要求:

1.论文符合本刊宗旨与学术规范,具备较新的学术观点,使用较新的文献资料。评论性文章观点鲜明,语言生动,分析深刻,能够及时反映、探讨学界及业界的热点问题。 

2.所投稿件为作者本人 撰写并未曾在其他刊物公开发表过。    

3.稿件一律用电子邮件附件形式发送到电子邮箱:guangdianyanjiu@yeah.net    

4.附件请用Word文件,并注明文件名及作者名。   

5.稿件篇幅:论文原则上以6000字以内为宜;评论文章控制在1500字左右。    

6.稿件应注明作者的真实姓名、职称(职务或学位)及工作单位、详细通讯地址及邮编、联系电话(手机最佳)和电子邮箱。

 

来稿的处理流程是什么?

1.请勿一稿多投,也不要重复投稿。

2.收到稿件后,本刊编辑部认为符合要求或基本符合要求但仍需修改的,会主动与作者联系。投稿后30个工作日内未收到本编辑部处理意见的,可自行对稿件另作处理。

3.因经费有限,编辑部对特约稿件支付超标稿酬,一般稿件只能略付薄酬。  

 

文章格式有什么讲究?

1.标题。主题用1号黑体;副题用3号宋体。居中。    

2.作者姓名,用四号楷体,右对齐。

3.文本提要,小四号楷体,200字以内;关键词,小四号楷体,3-5个。    

4.正文,用5号宋体。1级小标题用小4号幼圆体,居中;2级小标题用5号黑体,左对齐并缩进两个汉字;3级小标题用5号楷体,左对齐并缩进两个汉字。

5.鉴于本刊区别于其他学刊图文特色 建议作者供稿时提供文章相关图片及作者照片,并确保图像精度。

6.文末标出作者单位及职称(或学位、职务),若有多个作者,用分号隔开;

7.注释一律采用尾注形式。注释二字,用小5号黑体。注释条目各项顺序依次为:作者姓名、冒号、《文章标题》、逗号、《刊名》某年第几期(《书名》第几页,某年版),用小5号楷体。

8.为节约篇幅,一般采用注释形式的文章,不再单独一页设立参考文献。

【业务平台】郭川,他依旧飞翔在海上

 

中国新闻奖三等奖,这是我到目前为止,在13年职业生涯中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上海广播时隔20年再次有体育作品获得中国新闻奖。很多人来祝贺我,谢谢大家,但对我来说,这是一次心情极为复杂的获奖,因为这件获奖作品是和郭川船长的失联联系在一起的,从我个人来说,我更希望的是船长平安归来,而不是获得这个奖项。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做这期节目的过程。

我是《空中体坛》的责任编辑,这是一档有着31年历史的广播体育新闻节目,现在是每天中午1100到1130在上海新闻广播(FM93.4)和五星体育广播(FM94.0)并机直播。

当地时间2016年10月18日,郭川船长开启了从美国旧金山到上海金山的“金色太平洋”挑战航行,计划创造单人不间断跨太平洋航行纪录。因为目的地是上海,我联系郭川团队预约采访。是郭川船长亲自给我回的电话,经过协商确定,从10月21日开始,在节目中设立特别板块,每个工作日通过海事卫星电话连线正在浩瀚太平洋上艰苦航行的郭川,请他介绍航行情况,同时在“阿基米德FM”上开出专栏,请听众向郭川船长提问,开展空中互动。

郭川船长很友好,采访时间等他都愿意配合我,他的唯一要求是,我要事先看些资料,不要在采访中问很业余的问题。他还主动提出,拨打海事卫星电话会非常昂贵,所以我们事先定好时间,由他打电话给我。船长希望能做直播,但是考虑到海事卫星电话的稳定性,最终确定为,节目组每天在北京时间上午10点(节目开始前1小时)电话连线录音,以近似直播的状态呈现给听众。一共做了三期节目,前两期是我和船长做的电话连线,第三期我请主持人丁珧来跟船长做“假直播”。郭川团队每天也将节目的音频内容在“郭川航海”的公众号上转发。当郭川船长独自航行在茫茫太平洋上,这样每天进行的电话采访,我们是独家。

虽然在采访过程中,船长的航行跨过了2个时区,虽然当中还过了一个周末,但是每次他打电话给我的时间都是北京时间上午10点整,一分钟都不差。船长是航海界的专家,他也要求过我不要问太业余的问题,但是他每次都是在尽量用普通人听得懂的话语来讲述我们原本并不熟悉的航海。记得在采访中,他换了好几种方式讲他所处的位置,包括经纬度和靠近哪里;他说,他顺上信风带就是走在“高速公路”上,不是最短的距离,但是是最快的;他说,一条鱼撞在船上,它以为自己是海中的霸王,没想到来了比它更厉害的,因为船没有声音;他说,20节的船速相当于摩托艇的速度。后来,当我听到其他航海专家说1节=1.852公里/小时的时候,我更加觉得郭川船长这些比喻的可贵。当时,郭川船长所说的这些,都让我觉得航海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我主动加班制作栏目标头、查询与航海相关的资料,考虑如何把这个栏目做得更完美。

 

郭川.jpg

10月25日这天,我们在连线郭川之后,还连线了“要像郭川一样远航”的奥运帆船冠军徐莉佳,营造了一次两位中国航海人的特别“空中聚会”。徐莉佳在节目中讲述了她驾驶的帆船和郭川的帆船有什么区别,她现在正在英国正在为驾驶大帆船做准备,同时她也不会放弃参加2020年东京奥运会。两位航海人的专访组合在一起,勾画出了中国航海人勇于挑战、接力前行的风采。节目播出后,我在五星体育广播微信公众号上推送了《郭川和徐莉佳的对话》,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让人没想到的是,就在这次连线5个小时之后,也就是节目播出4个小时之后,郭川失联了,声音凝固,挑战戛然而止,这档节目成为郭川留在媒体上的最后一次接受采访的声音,也成了大帆船航海家和奥运帆船冠军之间最后的心灵交融。当时,甚至连郭川团队都没有想到他会失联,因为就在当晚9点多,郭川团队的工作人员还给我发了一条令我兴奋的微信:“亲,你们明天连线船长的时候,他估计已经穿越180度经线了,1.穿越了以后,时间上等于他突然向前赶了一天,空间上,他是从西半球跨越到了东半球;2.太平洋连接了两个半球,连接了东西方的文明,你们可以问问他,作为一个中国航海人在跨太平洋航行进行到这样一个特殊位置时的感受;3.另外就是他应该已经航程过半了,你们也可以问问他,离祖国家乡更近了,有什么感受。”这是郭川团队第一次提醒我可以在采访中问什么问题,但是没想到我再也没有机会向船长提问了。

在船长失联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不敢去回听他的采访录音,不愿意接受相关的采访,直到有一天我突然意识到,船长每天接受我们的采访,用普通人能听得懂的话来讲述航海,那是因为他愿意让更多人的人来了解航海。他是我去探寻航海的导师,同样,我也应当把我所了解到的船长讲述给大家听,让更多的人来了解他,了解他所热爱的航海事业。

郭川的妻子肖莉得知我们的采访后,向我要去了节目录音,她说:“郭川太忙了,没有时间给我和孩子们讲他的故事,我要把我能找到的声音都给孩子们留下……”看到这条微信时,我的眼眶湿润了。而在得知我们的作品获得中国新闻奖后,肖莉又给我发来微信:“谢谢你们!”

转眼,郭川船长失联已经一年了,我们对他的思念不会停止,我也相信会有更多的人投身到航海这份事业中。看到我们国家的航海活动正越来越蓬勃地开展,看到肖莉在尽心尽力地抚育孩子,我相信船长如果知道这些的话,一定会感到欣慰。祝船长所爱的人们一切安好!他的航海精神会永远激励中国人去探索那片充满魅力的蔚蓝……

             

(作者为上海五星体育广播《空中体坛》节目责任编辑)

 

上海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19291号-3
通信地址: 上海威海路298号 邮政编码: 20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