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广电研究杂志官网  

征稿要求:

1.论文符合本刊宗旨与学术规范,具备较新的学术观点,使用较新的文献资料。评论性文章观点鲜明,语言生动,分析深刻,能够及时反映、探讨学界及业界的热点问题。 

2.所投稿件为作者本人 撰写并未曾在其他刊物公开发表过。    

3.稿件一律用电子邮件附件形式发送到电子邮箱:guangdianyanjiu@yeah.net    

4.附件请用Word文件,并注明文件名及作者名。   

5.稿件篇幅:论文原则上以6000字以内为宜;评论文章控制在1500字左右。    

6.稿件应注明作者的真实姓名、职称(职务或学位)及工作单位、详细通讯地址及邮编、联系电话(手机最佳)和电子邮箱。

 

来稿的处理流程是什么?

1.请勿一稿多投,也不要重复投稿。

2.收到稿件后,本刊编辑部认为符合要求或基本符合要求但仍需修改的,会主动与作者联系。投稿后30个工作日内未收到本编辑部处理意见的,可自行对稿件另作处理。

3.因经费有限,编辑部对特约稿件支付超标稿酬,一般稿件只能略付薄酬。  

 

文章格式有什么讲究?

1.标题。主题用1号黑体;副题用3号宋体。居中。    

2.作者姓名,用四号楷体,右对齐。

3.文本提要,小四号楷体,200字以内;关键词,小四号楷体,3-5个。    

4.正文,用5号宋体。1级小标题用小4号幼圆体,居中;2级小标题用5号黑体,左对齐并缩进两个汉字;3级小标题用5号楷体,左对齐并缩进两个汉字。

5.鉴于本刊区别于其他学刊图文特色 建议作者供稿时提供文章相关图片及作者照片,并确保图像精度。

6.文末标出作者单位及职称(或学位、职务),若有多个作者,用分号隔开;

7.注释一律采用尾注形式。注释二字,用小5号黑体。注释条目各项顺序依次为:作者姓名、冒号、《文章标题》、逗号、《刊名》某年第几期(《书名》第几页,某年版),用小5号楷体。

8.为节约篇幅,一般采用注释形式的文章,不再单独一页设立参考文献。

从收视数据解读 中国真人秀节目的流行特征

 ■ 鲍晓群


 
【摘要】近年,真人秀节目在中国风起云涌,本文结合真人秀节目的收视率表现,并通过专项调研数据和网络讨论数据,从社会学、心理学、传播学等角度梳理当前中国最受欢迎的真人秀节目的几大特征。
【关键词】电视真人秀节目 形象变身 真情实感 搞笑内容 网络热议 年龄差异
 

 
 
  电视真人秀节目(或模式)由上世纪末从欧美引进中国,发展至今,现已呈现群雄争霸的繁荣局面。2016年中国引进节目模式受限,各大电视台开始积极探索真人秀节目的新内容、新模式。
 
  电视真人秀节目在中国尚没有统一的定义,一般认为是由参与节目的普通人(或名人)在规定的情境中,按预定的规则,为了一个任务做出自己的行动,其过程被拍摄录制下来并通过后期剪辑成一档完整的电视节目。
 
  据统计,2014年有近40档真人秀节目诞生,2015年这个数据上升至近200档。如果一档真人秀按一季12或13期、每期90分钟来算,要全部看一遍中国一年的真人秀,需要不眠不休地4个月左右。根据CSM统计的2015年全国上星频道节目收视排行来看,前50位的节目中,有27档明星类真人秀节目,占比54%,真人秀已经成为中国电视综艺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节目类型。
 
42.jpg
数据来源:CSM35城(2015年)
 
  CTR市场研究公司的一份调查显示,2014年收看最多的前三甲综艺节目均被真人秀所包揽,分别为“歌唱类真人秀”53.19 %、“户外真人秀”52.21 %、“选秀类等真人秀”51.79%。棚内为主的综艺栏目和益智竞技类节目紧随其后,分别排列第四、五位。周播综艺栏目中的常青树《快乐大本营》和《天天向上》虽然经久不衰,但是在真人秀大行其道的环境中,受到了不小的冲击。情感类、相亲类综艺节目在经历最初的火爆之后,近年除《非城勿扰》其他都出现观众审美疲劳。
 
43.jpg
 
数据来源:《中国都市生活流行趋势观察(2014-2015年度)》
 
 
中国真人秀风向:形象变身
 
  调查显示,在真人秀节目要素方面,观众最在意“主持人/嘉宾/选手现场表现吸引人”、“我喜欢的明星”两项。真人秀节目的灵魂是“人”,而中国观众尤其喜欢看明星在真人秀节目中展现出的另一面。明星参加的户外真人秀节目的风靡,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满足观众“好奇”、“窥视”的心理欲望。
 
  2016年东方卫视《花样男团》是一档明星户外旅游类真人秀,当这些男艺人们脱离经纪人的照顾,部分人就像婴儿离开保姆一样,呈现出生活自理、人际沟通和语言交流能力的“弱智”,甚至由于个性差异,还不时出现艺人间相互隔阂和矛盾,舞台上光芒四射的明星,和节目中的“游客囧途”判若两人。观众看到了明星“反差萌”、“洋相百出”。随着节目进一步的发展,这些明星们最后不断克服旅途中的困难、化解一个个麻烦,相互重建兄弟哥们的真情,给观众又带来“出人意料”、起承转合的观剧体验。
 
 
中国真人秀风向:真情实感
 
  东方卫视的《妈妈咪呀》由素人出镜,电视机前的许多妈妈们在观看中产生了强烈的角色共鸣。节目中素人选手初次登台的紧张感、稍显业余的歌唱舞蹈水平,完全显现出“草根”选手的真实状态。不少因为家庭原因而埋没才艺的中国“绝望主妇”,有机会在《妈妈咪呀》舞台上一展歌喉和舞技,她们的逆袭之路给很多年轻时有才艺梦的观众很大的鼓舞。而节目组又通过挖掘这些妈妈们在舞台背后的艰辛故事,让观众们笑中带泪,引发观众的思考和感动。很多观众认为,《妈妈咪呀》“节目中的人物和表现,给我们感觉很真实”,能够感受到“妈妈的代入感”。
 
  此外,《妈妈咪呀》评委的真情实感也受到观众赞许:如金星从女性角度的犀利点评,程雷以初为人父的感受,点评温馨感性,张柏芝以亲身经历鼓励选手们要自信和勇敢。
 
44.jpg
 
数据来源:《中国都市生活流行趋势观察(2014-2015年度)》
 
 
中国真人秀风向:搞笑内容
 
  调查显示,现今中国观众喜爱节目的一个重要看点是“ 轻松有趣幽默” 。转型期中国社会各阶层日常工作忙碌、生活压力繁重,观众普遍希望收看娱乐节目时能够得到放松、开心的体验。近年电视收视率数据也显示,喜剧类真人秀一直排在收视前列,东方卫视的《笑傲江湖》、《欢乐喜剧人》更是独领风骚,播出了二三季,依旧深受观众喜爱。有意思的是,欧美流行多年的面向素人的比较严肃的社会或生活观察类真人秀在中国一直火不起来,在真人秀制作上革命性意义的《我们15个》,被业绩认为是一个实验性节目,东方卫视得了无数大奖的《急诊室故事》到第二季还没有冠名广告。
 
  要特别说明的是,喜剧类真人秀节目一个基本特征是不止需要演员的表现力,更需要有好的喜剧剧本(区别于剧场观赏的)和电视化呈现,2016年下半年,几大卫视风涌推出同类喜剧节目,或以跨界名人参与为名、或以大牌明星表演为主,但都由于喜剧本身的创作力度不够,导致投入和收视没有成正比。
 
 
中国真人秀风向:网络热议
 
  现在检验一档真人秀节目是否成功,不仅要看收视率的数字,还要观察在网络上的舆论场反应,尤其是“两微一端”(微信、微博和新闻客户端)观众个体的分享传播和群体粉丝的规模行动。户外真人秀《极限挑战》聚焦六个艺人完成各种任务,不仅内容引起网络热议,网上还形成了一大批节目的忠实粉丝“鸡条粉”。2016年第二季在新浪微博上话题讨论量达3022万次。有观众在网上发贴说:“《极限挑战》有一期《漫步人生路》的主题,中年时黄渤的一席话让我感动不已。到他们老年时,孙红雷的那段又让我泪奔。这个世界依旧很美,漂泊的人也好、社会精英也罢,我们都值得为之奋斗。”娱乐节目引发社会话题,促成节目二次走红。
 
 
中国真人秀风向:年龄差异
 
  不同年代群体的观众对同一档真人秀节目,有着不同的审美和价值判断。60-70后观众倾向于把选秀类真人秀节目定义为“草根的崛起”,赋予励志的意味;90后观众对于选秀节目有着强烈的互动愿望,并不认可选秀等于娱乐大众,他们将选秀节目定义为“彰显和表达自我”的舞台。52%的60后和39%的70后认为选秀类真人秀节目“仍能吸引我”;而38%的80后和40%的90后表示目前的选秀节目已经“不能够吸引我”。
 
  对90后观众收视调查还显示,他们最喜欢的节目类型是“户外真人秀”、最主要的看点是“轻松搞笑/有趣”。同时,能够通过“网络群体间的互动”表达他们的独立感和归属感,成为90后认同该类节目的重要标准。
 
45.jpg
 
数据来源:新浪微博电视
 
 
  真人秀节目先由西方、后由韩日引进中国,现在在中国又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其原因和中国社会发展、价值观多元以及政策管控有着密切关联。当今中国真人秀节目最能多层面地反映中国大众娱乐文化和不同年龄受众心理的特征,而反之,其特征又直接影响着中国电视真人秀节目的流行走向。
 
46.jpg
 
数据来源:《中国都市生活流行趋势观察(2014-2015年度)》
 
 
 
(作者为东方卫视中心总编辑)
 

 
【备注】文中数据来源于CSM收视数据、东方卫视中心和CTR编撰的《中国都市生活流行趋势观察(2014-2015年度)》、新浪微博电视数据。

上海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19291号-3
通信地址: 上海威海路298号 邮政编码: 20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