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稿要求:
1.论文符合本刊宗旨与学术规范,具备较新的学术观点,使用较新的文献资料。评论性文章观点鲜明,语言生动,分析深刻,能够及时反映、探讨学界及业界的热点问题。
2.所投稿件为作者本人 撰写并未曾在其他刊物公开发表过。
3.稿件一律用电子邮件附件形式发送到电子邮箱:guangdianyanjiu@yeah.net
4.附件请用Word文件,并注明文件名及作者名。
5.稿件篇幅:论文原则上以6000字以内为宜;评论文章控制在1500字左右。
6.稿件应注明作者的真实姓名、职称(职务或学位)及工作单位、详细通讯地址及邮编、联系电话(手机最佳)和电子邮箱。
来稿的处理流程是什么?
1.请勿一稿多投,也不要重复投稿。
2.收到稿件后,本刊编辑部认为符合要求或基本符合要求但仍需修改的,会主动与作者联系。投稿后30个工作日内未收到本编辑部处理意见的,可自行对稿件另作处理。
3.因经费有限,编辑部对特约稿件支付超标稿酬,一般稿件只能略付薄酬。
文章格式有什么讲究?
1.标题。主题用1号黑体;副题用3号宋体。居中。
2.作者姓名,用四号楷体,右对齐。
3.文本提要,小四号楷体,200字以内;关键词,小四号楷体,3-5个。
4.正文,用5号宋体。1级小标题用小4号幼圆体,居中;2级小标题用5号黑体,左对齐并缩进两个汉字;3级小标题用5号楷体,左对齐并缩进两个汉字。
5.鉴于本刊区别于其他学刊图文特色 建议作者供稿时提供文章相关图片及作者照片,并确保图像精度。
6.文末标出作者单位及职称(或学位、职务),若有多个作者,用分号隔开;
7.注释一律采用尾注形式。注释二字,用小5号黑体。注释条目各项顺序依次为:作者姓名、冒号、《文章标题》、逗号、《刊名》某年第几期(《书名》第几页,某年版),用小5号楷体。
8.为节约篇幅,一般采用注释形式的文章,不再单独一页设立参考文献。
【庖丁解牛】新媒体新玩法:可视化讲故事
以前,我们给报纸写稿子,经常在三个月之后收到读者来信,但那时就忘了当时写的是什么,也不知道下次该往哪个方面改进。但是自从我们有了新媒体,碰到热点事件有时一个晚上就会收到数万条留言,这直接改变了我们的选题方式和写作方式。今天我看了新媒体纪录片B站上弹幕不断,第一季的弹幕一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第二季的再创作。从这种意义来说,新媒体纪录片也许跟我们新媒体纸媒是类似的,它是我们和受众共同创造出来的作品。
做新媒体纸媒和新媒体纪录片有什么共同点?做报纸是要让人看,新媒体纪录片是让人馋,不管这部片子有没有让导演拿奖,反正我馋了,我都不敢在晚上看这部片,怕控制不住,这是新媒体纪录片的优势,真正触及了人类的感官。我们过去的纪录片和过去的媒体,都已经远离了人的感官,更不要奢谈去影响。所以我对《人生一串》心怀敬意,无论是数据方还是导演还是技术团队,因为他们做到了传统媒体很久之前就已经做不到的事情,找回了我们失去的优势。
第二个是我们这几年一直在强调的一件事,就是“讲好中国故事”。但比较可惜,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在用讲故事的外壳去说教。上世纪60年代传播学家格博纳提了一个理论叫“培养理论”,大意是电视让我们的价值观同质化,因为大家都看电视,所以我们社会的价值观趋同。直至今天我们“说教”的目的,本质上还是想培养我们的受众,认可我们的价值观。然而讲故事的方式不对,反而导致受众不认可。但《人生一串》团队把培养理论用好了。我不是个烧烤爱好者,但我看了这部片子后,我也由衷地喜欢我们的烧烤文化,这就成功了。
当然我们也有一些值得反思的地方,做了几年新媒体之后,自我感觉不是在记录或者评价时代,而是在迎合时代,内容创作者们开始心照不宣地迎合受众,这是新媒体带给我们非常直观的冲击。《人生一串》有没有这个问题?有,而且蛮严重。新媒体纪录片它不再能够容忍一个人的长故事,《人生一串》制作团队找到500多家烧烤店,采访50到100个人,而不是专注于某一个人,这是时代特点,这个变化是很明确的。
新媒体纪录片的优势究竟是什么?难道新媒体纪录片的优势就是新?我想,新媒体纪录片应该是一条河流,不断地往前流,不管碰到什么石头、什么暗坑,都要不断地往前流,只有这样,这个新时代才会有生命力。新时代的大门我们已经看到了,但能不能真正踹开这道门,还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