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稿要求:
1.论文符合本刊宗旨与学术规范,具备较新的学术观点,使用较新的文献资料。评论性文章观点鲜明,语言生动,分析深刻,能够及时反映、探讨学界及业界的热点问题。
2.所投稿件为作者本人 撰写并未曾在其他刊物公开发表过。
3.稿件一律用电子邮件附件形式发送到电子邮箱:guangdianyanjiu@yeah.net
4.附件请用Word文件,并注明文件名及作者名。
5.稿件篇幅:论文原则上以6000字以内为宜;评论文章控制在1500字左右。
6.稿件应注明作者的真实姓名、职称(职务或学位)及工作单位、详细通讯地址及邮编、联系电话(手机最佳)和电子邮箱。
来稿的处理流程是什么?
1.请勿一稿多投,也不要重复投稿。
2.收到稿件后,本刊编辑部认为符合要求或基本符合要求但仍需修改的,会主动与作者联系。投稿后30个工作日内未收到本编辑部处理意见的,可自行对稿件另作处理。
3.因经费有限,编辑部对特约稿件支付超标稿酬,一般稿件只能略付薄酬。
文章格式有什么讲究?
1.标题。主题用1号黑体;副题用3号宋体。居中。
2.作者姓名,用四号楷体,右对齐。
3.文本提要,小四号楷体,200字以内;关键词,小四号楷体,3-5个。
4.正文,用5号宋体。1级小标题用小4号幼圆体,居中;2级小标题用5号黑体,左对齐并缩进两个汉字;3级小标题用5号楷体,左对齐并缩进两个汉字。
5.鉴于本刊区别于其他学刊图文特色 建议作者供稿时提供文章相关图片及作者照片,并确保图像精度。
6.文末标出作者单位及职称(或学位、职务),若有多个作者,用分号隔开;
7.注释一律采用尾注形式。注释二字,用小5号黑体。注释条目各项顺序依次为:作者姓名、冒号、《文章标题》、逗号、《刊名》某年第几期(《书名》第几页,某年版),用小5号楷体。
8.为节约篇幅,一般采用注释形式的文章,不再单独一页设立参考文献。
【业务平台】从《中国经济论坛》看电视论坛影响力共赢机制
一、什么是“电视论坛”?它在国际经济类论坛的地位以及第一财经《中国经济论坛》的实践
电视论坛是在国际大型综合类经济论坛活动中流行的一种论坛设置形式,即论坛组织者与专业的电视媒体合作,联合策划设置论坛议程,并通过电视媒体,把完整的论坛讨论现场,经过适当编辑,做成节目进行播出,以实现内容和品牌传播及影响力最大化的论坛模式。近十几年来,国际大型经济类论坛中,都会设有“电视论坛”的专场,如著名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博鳌亚洲论坛等,在每年的年会论坛上,他们都会选择有专业影响力的电视媒体进行合作。
以全球最著名的经济论坛——世界经济论坛即达沃斯论坛为例,在它的议程设置中,与电视专业媒体合作的“电视论坛”历年来都是主办方非常看重的合作场次。每年,世界经济论坛在它的冬季和夏季年会里,都会在全世界范围内选择最具有专业影响力的媒体进行合作,全球知名的媒体都在他们的合作选择之中,其中包括:BBC、CNBC、NHK、CNN、路透、瑞士国家电视台、FOX、Bloomberg、印度新德里电视台、法国24台、NBC、阿拉伯卫视、欧洲新闻台、DW德国之声电视台、中国中央电视台、第一财经等。近几年,随着媒体融合的发展,达沃斯论坛也会选择一些平面媒体合作设置媒体互动专场,虽然这些场次也会通过会议的APP和官网进行直播,但从主办方所投入的精力和财力来看,还无法达到与电视论坛相同的程度。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之后,更多的国际性经济论坛活动引入了电视论坛专场的机制,如中国的博鳌亚洲论坛,以求最大程度地扩大活动的影响力。
虽然以电视节目为线上传播载体的电视论坛在国际大型专业论坛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但是,在我国的电视媒体中,却少有固定的以此为形式的电视节目,第一财经《中国经济论坛》是迄今为止中国唯一的一个每周固定播出的、以真实论坛为运作基础的电视节目,是媒体中电视论坛的一个典型代表。笔者负责的第一财经《中国经济论坛》成立于2009年,它通过电视媒体的策划和议程设置能力的优势,运用电视技术,把线下的真实的论坛活动现场电视化,以直播的方式进行录制,再通过电视编辑的手段把线下产生的内容加以精编,通过节目、视频等多种形式,进行多次扩展性线上传播。在每次的论坛活动上,它都会针对性地加以策划,组织、邀请经济学家、知名企业家、行业领军者、先锋创业者、政府政策制定者、政策研究者、专家学者等影响力人物发表前瞻观点。第一财经《中国经济论坛》利用其操作机制的独特性和经济领域的专业性,借助有效的内容传播和运行策略,其在行业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随着“一带一路”的拓展,它还走出国门,分别在欧、亚、非等三大洲6个国家举办了国际经济贸易合作论坛,受到当地企业、媒体和领事馆的高度重视。第一财经《中国经济论坛》十年来累计播出了500多期节目,汇聚了1260位经济领域重要嘉宾的前沿观点。
2014年,第一财经《中国经济论坛》开始成为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夏季年会的电视专场论坛的合作伙伴,达沃斯论坛设立了第一财经电视专场。2017年,冬季达沃斯论坛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并作了特别演讲,第一财经《中国经济论坛》正式走进瑞士,成为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冬季年会的电视合作伙伴,也是迄今为止中国电视媒体除了中央电视台外唯一与世界经济论坛建立合作的电视节目,它与全球的其他知名媒体同台展示了中国电视媒体的专业能力。它同时也是博鳌亚洲论坛、陆家嘴论坛、浦江创新论坛、全球智库论坛等多个国际知名论坛的合作伙伴。在常年的电视论坛制作中,第一财经《中国经济论坛》积累了电视论坛的运作经验,对电视论坛有较为深刻的认知,对电视论坛的运作中影响力的发生机制有着深入而充分的了解。
二、第一财经《中国经济论坛》节目能够成功运行十年的原因
周播电视论坛节目第一财经《中国经济论坛》能够成功运行十年,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三:
第一,立足全国的经济金融中心上海,第一财经作为财经专业的电视媒体有着先天的专业优势,有条件成功实现电视媒体和经济论坛之间的跨界创新。
第二,电视节目采用与真实的经济论坛结合运行的形式,满足了新媒体时代受众需求和媒体内容产生机制的变化,即:电视论坛节目符合新媒体时代的UGC、PGC、OGC的内容产生机制和观众需要提升体验感的时代变化。互联网时代,受众呈现双向趋势,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精心设计的信息投放开始不再吸引人们的注意力,人们更加在意和别人交流他们的体验和感受。同时,内容生产也呈现新的趋势,包括;更加强调内容为王,强调现场感亲和力,内容呈现定制化、个性化、专业化、碎片化易转发等趋势,互动对节目的议程设置也产生了新的影响。
第一财经《中国经济论坛》线下活动与线上电视节目相结合的电视论坛就满足这些新的趋势需求。电视论坛集线下活动和线上节目为一体,从论坛的主题策划设计开始,就和参与方进行紧密互动,这些参与方包括活动的组织方、论坛目标现场听众、论坛的演讲讨论嘉宾等,经过多方的充分参与,在综合了各方意见后,设定论坛的主题,往往也是事后电视节目的主题。在论坛举办过程中,听众可以在现场与各方嘉宾建立联系、与台上嘉宾互动,也可以通过论坛活动的互联网渠道进行提问和评价,这些的内容都可以实时有机地传递给发言的嘉宾,使嘉宾的观点具有更多的针对性和指导性,也使事后的节目内容更加丰富,以此产生的内容也同样给到观众更多的满足感。论坛活动与电视节目之间的所产生的良性互动,是电视论坛能成为大型经济论坛特定的议程设置、是第一财经《中国经济论坛》这个周播节目能够成功运行十年的厚实的社会和市场基础。
第三个原因,也是本文阐述的核心,即电视论坛这个模式实现了影响力供应机制,即其同时可以满足了论坛活动与电视节目对品牌和内容的诉求,实现了双向的影响力打造。
三、电视论坛的影响力共赢机制的具体分析
传播学理论告诉我们,传播实现的五要素为:传播者与受传者、传播内容、媒介、传播环境和反馈。[1]电视论坛是由论坛活动和电视媒体结合而成的,对双方特点的分析显示,其各自一方,天生都存在以上五个要素资源不足的情况。它们二者的互相结合,使得各自不够完善的资源得到了跨界整合,使论坛活动和电视媒体影响力实现了双向打造,产生很好的影响力共振效应。具体表现为:一方面,论坛主办方借助电视媒体的内容表现能力和传播媒介的优势,可以更好地进行活动设计,促使嘉宾能更好地贡献观点,形成有价值的内容,经过媒体的渠道传播发散,扩大了受众范围,提高了论坛的影响力;另一方面,电视媒体也同时可以利用论坛活动的品牌影响力以及所有论坛活动的资源,提升媒体自身的品牌和内容影响力。
1.对论坛举办方的影响力的打造与实现
(1)电视论坛为论坛活动带来更广泛的受众。在传播实现的五要素为中,达沃斯论坛主办方很好地利用了传播者和媒介渠道,扩大了受众,使传播内容在不同的环境中得到了传播。
以达沃斯论坛为例:世界经济论坛因其举办地而得名为达沃斯论坛。达沃斯是瑞士的一个小镇,面积不足284平方公里,人口只有约11000人。[2]由于面积、场地和小镇设施的容纳量有限,使得达沃斯论坛会场中每年仅能容纳三四千人亲临现场参加会议。而如今全世界的人们都能领略到达沃斯论坛的风采,较长时间观看并体验论坛精彩讨论的场面,短短的新闻镜头无法实现这些,这就要归功于电视论坛的合作。传播学研究学者喻国明认为,影响力的发生机制中的第一个环节就是接触环节,如果受众接触不到,影响力就不会产生。[3]通过录制剪辑和深度精编后,达沃斯电视专场论坛专题节目的播出,使得媒体所在国的目标受众能身临其境般地看到、听到从达沃斯产生并传来的全球嘉宾的观点。更多的受众通过电视媒体渠道间接得到了论坛体验,有效帮助论坛影响力的到达。
(2)电视论坛增加了主办方与嘉宾的黏性。参加电视论坛的嘉宾的发言观点借助媒体渠道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可以满足与会嘉宾期望通过参加活动使自己的影响力达到最大化的诉求。达沃斯论坛主办方邀约嘉宾参与电视论坛以及为电视论坛进行的充分沟通和讨论,通过这些过程,在无形中增加主办方和嘉宾间的关系。
(3)电视论坛提升了论坛议题设置的热点性和表现力,强化了内容影响力。从新闻媒体关注的视角,电视专业的媒体合作者与论坛议程设计的工作人员一起策划主题、勾画内容、进行嘉宾的选择和邀请,可以使论坛讨论的话题更符合媒体关注的热点,使参与的嘉宾具有尽可能大的新闻效应。借助这些热点话题和焦点人物,可以很好地提升论坛的影响力。从第一财经《中国经济论坛》与达沃斯合作的历次专场主题及嘉宾就可以看出这一特点(见下表一):
第一财经《中国经济论坛》达沃斯电视专场的历次合作信息
活动名称 |
主题 |
嘉宾(部分、时任职务、按参加时间顺序) |
2014年 达沃斯论坛夏季年会 |
中国: 下一个创新型国家 |
刘积仁 马蔚华 招商银行前行长 徐井宏 清华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 温伯格 安永全球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李稻葵 前央行货币政策委员 周延礼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 黄益平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 贾 康 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 Pravin Gordhan 南非财政部长 刘明康 中国银监会前主席 Carmen.M.Reinhart 美国哈佛教授 刘世锦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 梁治文 摩根大通(中国)首席执行官 Robert J.Shiller 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Cecilia Skingsley 瑞典央行副行长 方星海 中国证监会副主席 Timothy Adams 国际金融协会(IIF)总裁 Glenn Youngkin 凯雷投资集团联合首席执行官 赵令欢 弘毅投资董事长CEO |
2015年 达沃斯论坛夏季年会 |
人民币国际化的雄心 |
|
2016年 达沃斯论坛夏季年会 |
中国金融前景展望 |
|
2017年 达沃斯论坛夏季年会 |
中国金融改革的全球影响 |
|
2017年 达沃斯论坛冬季年会 |
全球成长型市场增长前景 |
|
2018年 达沃斯论坛夏季年会 |
中国的金融开放 |
|
2018年 达沃斯论坛冬季年会 |
数字货币:泡沫资产 |
|
2019年 达沃斯论坛冬季年会 |
中国经济展望 |
(4)电视论坛专场结合了电视表现形式生动的优势,运用电视的表现手段,如视频短片、漫画等,通过电视主持人生动幽默的串场,使得严肃的经济话题讨论平添了活泼性,避免了枯燥性,直接优化了论坛的参加体验,增强了品牌美誉度。
(5)设置电视论坛专场,借助电视台主持人的明星效应,可以更广泛地扩大论坛的品牌影响力。
(6)电视论坛节目的播出周期,延长了社会对论坛影响力的保持度。传播学理论认为:影响力的发生并不是一次完成的。只有持续不断地接触(即保持)才能使影响力延续而价值“丰厚”。[4]因为精编制作周期性的规律使然,专场的节目播出时间往往要延后于论坛正式举办的时间,这使得达沃斯论坛的影响时间超过活动召开期限,延长1周或更长时间。
2.对媒体方的影响力的打造与实现
媒体影响力研究学者喻国明认为:传媒影响力的本质特征在于它为受众的社会认知、社会判断、社会决策和社会行为所打上的“渠道烙印”。[5]他同时认为,从传媒的社会能动性的角度看,传媒影响力的发生和建构,主要依赖于传媒在接触、保持和影响力提升三个环节的资源配置和运作模式。他强调,在影响力的提升环节中,需要选择最具社会行动能力的人群,才能占据最重要的市场制高点,这是提升传媒社会影响力的至关重要之“点”。[6]电视论坛专场对电视媒体和节目来说,形成了多重影响力效果的叠加,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媒体实现借船出海,全面打造品牌和内容影响力。一个经济型论坛活动往往集中了嘉宾资源以及政府关系、市场关系、媒体关系等各种高端资源,参与其中,对有着相同目标受众群体的媒体进行影响力塑造是个很好的时机,媒体品牌借助论坛活动的平台可以有效实现自身影响力。
(2)借助论坛活动,媒体可以精准聚焦实现受众影响力。在合作论坛专场的过程中,媒体节目可以与前来参加论坛的台上和台下嘉宾直接接触,建立关系。特别是对有区域性特点的媒体,其品牌可以更广泛地被前来参加论坛活动的、非本区域的目标受众所认知,精准有效地扩大影响力。
(3)借助论坛活动的其他媒体资源,最大程度实现媒体品牌的影响力。论坛主办方邀请的新闻媒体资源都可以为我所用,当他们对电视专场论坛进行报道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也宣传了合作媒体节目的品牌,可使媒体实现借船出海和扬帆远航。
(4)借助论坛活动,媒体可以拓展潜在商业资源。品牌营销专家KevinLaneKeller认为:在事件或活动中能容易建立与顾客间的亲密关系,并将品牌共鸣最大化。这种方式提供更全面、个性化的品牌体验,从而建立更加紧密的顾客关系。事件和活动为媒体提供了一种与目标受众市场沟通的方式。参与活动,是一个使品牌产品融入受众生活中的特殊而个性化的时刻。这样,媒体和节目的品牌与目标受众的联系就会更深入、更广泛。[7]在实践中,第一财经《中国经济论坛》就有很多由参加电视专场讨论的嘉宾主动发起形成的市场关系的案例,电视论坛对潜在的商业资源的影响力不容忽视。
3.电视论坛中的较高执行标准有效保证了影响力的实现
无论是论坛活动还是电视制作,都是复杂性较强的工程,因此,双方如何在共同的目标诉求中,实施高效的合作,使不可控的因素减少到最小程度,最终产生预期的影响力效果,是模式运行中的关键。第一财经《中国经济论坛》在实践中拥有一套成熟的运作标准和办法,以保证每场电视论坛的成功。
在电视论坛的操作过程中,在合作选择与实施过程里,由于节目传播效果和电视录制技术等方面的制约,所要求的活动执行标准往往要高于一般的论坛活动的组织和实施。从第一财经《中国经济论坛》的实践来看,坚持高标准,是打造和实现专业影响力的关键,也是电视论坛成功的关键。为了达到最佳的电视论坛效果,其中的每个工作环节落实的标准都需要非常清晰明确。
(1)选择与确定合作阶段
经济论坛的活动核心是主题与嘉宾的设置与安排,这与媒体以内容为王的理念是一致的。第一财经《中国经济论坛》在选择和确定合作伙伴、合作项目时坚持以内容为王为出发点,进行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综合考量。以最佳影响力效果为目标,来确定合作伙伴,或是进行品牌合作,或是进行行业产业话题的定制性合作,但不管哪一种,坚持内容第一即话题和观点的专业性和前瞻性,是节目决策的宗旨。
(2)合作实施阶段
第一财经《中国经济论坛》从电视的专业性角度与论坛活动的主办方紧密合作,从议题的方向、主题的描述、话题的结构,到具体的文字表述、嘉宾选择和邀请计划以及现场技术方案、舞台背景声光电、会务流程等等,都会与活动方进行充分讨论,结合主办方的需求,作为专业的财经电视媒体提出最专业的解决方案。以达沃斯论坛为例,就连每次合作的专场论坛现场的背景板,都是由第一财经《中国经济论坛》根据主题来进行设计。正是这些严格的标准和执行,保证了节目的专业度和品质,展现的效果又同时给活动和节目带来了良好口碑,从而扩大了领域内影响力。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借助各合作媒体的传播力,也放大了它在全世界的影响力。
四、电视论坛未来的挑战及应对
近年来,与国际化的大型经济论坛寻求合作的媒体间的竞争呈现越来越激烈的趋势,这给电视论坛的运作带来了新的挑战,未来对于第一财经《中国经济论坛》而言需要做更积极有效的应对。
1.亟需提升的四项能力
(1)财经专业能力。经济类媒体的财经专业能力,最直观地体现在内容策划和话题把控能力的强弱上,这是直接影响电视专场论坛质量的关键因素。
(2)议程设置能力。作为媒体团队,是否能了解和掌控一个论坛活动的运行流程和实施细节,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电视论坛能否高标准地成功推进。
(3)电视表现能力。现在越来越多的平面媒体借助自身的新媒体平台播出渠道,参与到电视论坛的竞争序列中,同样,越来越多的论坛也希望能与媒体展开深度合作,这样的背景下,除了各自平台优势的较量外,综合的电视专业能力不可或缺。比如具体到论坛主持,真正同时具有电视+经济专业能力的主持人无疑是竞争中制胜的法宝之一。
(4)新技术手段的运用能力。媒体融合时代,电视论坛虽然还被称之为“电视”,但其影响力实现所依赖的媒体渠道已经不再局限在电视媒体上了,论坛内容还会通过新媒体的网络端的视频形式呈现和传播。但是,作为一种具有特定影响力实现功能的论坛活动模式,电视论坛所聚焦的是电视媒体的核心能力和优势属性,即从业人员所体现出来的内容策划、议程设置、丰富表现、高质量音视频信号制作和运用等这些由电视媒体形态所形成的专业能力。这也是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等大型国际经济论坛活动还坚持使用这一名称的原因。
2.必须面对的三个痛点
第一财经《中国经济论坛》的模式相对于互联网时代对媒体的要求,尚有很大的空间需要转型和开拓,无论在内容生产、传播模式还是运行模式上都存在着新的突破空间。十年高速运转之后,我们需要冷静地直面暴露出的弱项和短板,以积极有为的姿态来解决这些痛点。
(1)在内容生产机制上,还没有利用好现有资源,打造充分和深入的互动机制。
(2)在传播机制上,还没有利用好新技术,做到精准化和个性化,数据库的开发使用还有待深耕细作。
(3)在经营模式上,互联网新平台还没有得到充分开发,衍生产品没有得到有效设计,新的增长点有待产生。
综上所述,增强团队人员的综合专业素质,建立复合型的专业人才队伍,这是未来电视论坛这一模式实现影响力最大化的基础和保障。同时,如何充分利用数字媒体渠道,借助新技术手段,融合各媒体形态的优势进行整合创新和开拓,是未来电视论坛影响力打造的核心思考点。
结语
在媒体融合时代,未来的电视论坛,会有更多非电视基础的媒体加入,但无论什么媒体形态参与竞争,本文所探究的电视论坛影响力的发生机制不会改变。在当下的媒体大融合时期,不管是所谓的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在数字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如何利用大数据来定制专业内容,设计出目标受众乐见的形式,进行更精准有效的传播,从而打造更大更持久的影响力,是第一财经《中国经济论坛》和所有电视论坛模式的运营方当下乃至未来所要深刻思索和勇于实践的。
(作者为上海第一财经电视项目总监)
参考资料
【1】李凌凌主编;方雪琴,郑素侠副主编,《传播学概论》第2版,郑州大学出版社,第55-56页,2014.01
【2】https://baike.baidu.com/item/%E8%BE%BE%E6%B2%83%E6%96%AF/1202158?fr=aladdin
【3】喻国明著,《传媒影响力:传媒产业本质与竞争优势》,南方日报出版社, 第1版第7页,2003年06月
【4】喻国明著,《传媒影响力:传媒产业本质与竞争优势》,南方日报出版社,第1版,第7-12页,2003年06月
【5】http://www.people.com.cn/GB/14677/22114/36721/36725/2723138.html
【6】喻国明著,《传媒影响力:传媒产业本质与竞争优势》,南方日报出版社,第1版,第7-12页,2003年06月
【7】Kevin Lane Keller著,《战略品牌管理》(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P152-P206,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