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骆新 东方卫视中心
《波骆波骆密》在提案阶段又名《骆意不绝》,其原始创意,来自英国BBC一档颇有影响力的儿童历史喜剧节目《糟糕的历史》(Horrible Histories也有译作《疯狂的历史》)。它采取季播的方式,从2009年4月16日开播至今,已制作了8季,采取了短剧、动漫、歌舞、采访等多种形式,对英国历史进行了饶有趣味的解读。《糟糕的历史》也因有众多明星演员的参演,大受欢迎,从而逐渐形成了产值颇为可观的庞大的产业链,内容涉及儿童书籍、用品、影视、音乐演出等。
由于我本人就是一名历史爱好者,所以,在研发新节目时,也深入了解了英国BBC和美国History Channal、Biography Channal等频道历史题材纪录片,希望能打造一档适合中国观众收看的时长在45分钟左右的趣味历史节目。“趣味”和“可视化”一直是我们考虑的主要方向。
在赴英国学习之前,我们也观摩过四川电视台的《我们穿越吧》,以及山东电视台的《你好!历史君》。前者因为是一档明星真人秀,“历史穿越”不过是展开游戏的由头,游戏中的“明星秀”是本质,基本不符合“历史节目”的特质;后者则是在演播室内“历史故事小品化表演”加“百家讲坛式专家授课”,内容确实属于历史范畴,但“戏说”和“正说”结合在一起,总是给人有“两张皮”之感,黏合度较差。
在今年四月份,我们团队曾经以《糟糕的历史》为蓝本,制作了一期样片,暂名为《波骆波骆密》,基本采取了网络流行的语言结构方式,我作为主持人由现代“穿越”回宋朝,采访包拯,以探讨“包拯是不是传说中的清官”,也借此展现了宋朝部分的民众生活场景。但我们也发现,如果按照这种拍摄模式,资金和时间成本不仅很大,对剧本和演员的要求也非常之高,如果是季播节目,恐怕在制作方面的投入,是目前的频道规划难以承受的。
如何在既有的人力和财力可控范围之内,制作出一档精良的历史节目?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踏上了赴英学习之旅。
在英国班学习期间,导师大卫·摩根斯坦先生,先让我们主要观摩了三种不同类型的历史节目——
其一, 是比较传统的英国纪录片模式《Secrets of Ancient China: Rainbow Bridge》,这部片子完全采取了实证的方式,邀请历史专家和桥梁专家介入,在中国江南一地,完整复原了《清明上河图》里的“彩虹桥”,以此来证明,中国历史绘画中,古代造桥技术的先进性。
其二,则是一个真人秀节目《The TimeTravellers Guide to Elizabethan England》,即让一个普通的英国家庭成员,通过节目组的时间限定,完整体验了三天的伊丽莎白时代的英国城市生活,包括衣食住行。
其三, 《The Supersizers Eat...Medieval》,这个节目的译名为《大胖子(亦可译作“美食家”)》,是由男女两名主持人,“穿越”回中世纪,在一个历史故事的大背景下,由专家指导,品尝并制作中世纪的食物。
这三种模式,都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我们发现,即便不采用“喜剧”的表演方式,也能架构出一种全新的电视历史叙事形式。
在交流中,大卫先生非常赞赏我所提出的节目理念,并将其写入PPT——"The show must finish in a place that touches my heart -our findings must matter.”——我必须要让节目结束时,能够深刻地触动观众的内心,我们不是“带领”观众、而是要和观众“一起”去发现历史。
我们把这个节目重新命名为《问祖先(ASK THE ANCESTORS)》,而且,大卫先生为此写了一句颇有震撼力的导语——The TV show that’s taken 4000 years to make——我们这个节目是用4000年的中国历史在进行锻造。
导师要求,当我们在写故事模板的时候,一定要找到相应的图像来说明,锻炼自己努力将其“可视化”,凡是只能用文字和语言表述、但无法视觉化的内容,一般都行之不远。写出每个故事的开场白和结束语。悬念要一个接着一个,带领观众不断地进入你预设的目的地,须臾不可轻离主线,直到最后。有哪几个值得展示的细节,努力放大它而不是一带而过。能够用实证的方式让观众看见的,才是好故事的基因。如果一个故事可以这样表现,就要试着把至少三个故事都装进类似的模式中,全程预演一遍,千万不要仅仅停留在标题层面,任何概括性的观点,都不是故事……
应该说,这种训练方式,确实让我们受益匪浅。
不过,在早期的研发过程中,我们依然希望能按既往的经验,走“戏剧”的路数。
我们承认,在这一点上,团队无疑是受了著名的英剧《Doctor Who》的影响。比如,为了吸引不同年龄的观众,我们将主持人(实际上是“演员”的角色)设置为A(中年且富有知识的男性)、B(年轻貌美聪明、但对历史知之甚少的女性)和C(鲁莽冲动但性格率真的年轻男性),这有点类似于《哈利·波特》的三位小伙伴关系,由他们带着各自的疑问,重返历史现场,用实际的行动来找寻答案,各种喜剧元素也能借此而发挥作用。
按照大卫先生的要求, 我们团队拿出了一系列具体的选题,诸如《乾隆真是打过几百只老虎吗?》、《为什么明朝军队打不过满人?》、《“澶渊之盟”宋朝真吃亏了吗?》……并试着设计悬念,逐个套用这个模式来进行表现。
但我们发现,这条路走得并不通畅,不仅是因为预算问题,关键是角色性格的展开、悬念的铺陈、知识的传递,都需要足够的时间,而不到40分钟(去除广告)的节目总时长,会严重制约这种表现力,而且构思剧本,我们也颇有些力所不逮(同时,我出于记者职业的习惯,对纯粹表演的兴趣也不大)。
导师的一句话,也点醒了我们:我们如此希望用节目的方式来真实地还原历史,但是,无论我们做了多少努力,可能也达不到《芈月传》的效果。那么,观众为什么不去看一部制作更为精良的、有强烈代入感的电视剧,而非要看这个节目呢?
事实证明,《糟糕的历史》虽然是一档儿童历史节目,但是由于它属于戏剧架构(喜剧),造价不菲。《Doctor Who》因为是黄金时段的电视剧,投入就更为可观了。我们与其用远不能相比的预算,去模仿如此大制作、大体量的节目,还不如另辟蹊径,重新发现新的突破点。
继续观摩了大量样片之后,我重新回过头去,开始研究《The Supersizers》模式的课改造性。这个节目最大的优势,就是它虽然是纪录片样态,但因有主持人介入,又充满了喜剧那种自由发挥的余地。
于是,我们为节目重新设定了三个方向:
一、现实的体验;二、真实的历史;三、诚实的态度。
“现实的体验”则是这个节目的先决条件——诸多历史学派中,影响力巨大的法国《年鉴学派》,不正是主张从人类的日常生活入手,来考察历史脉络的吗?而这一点,正是《The Supersizers》的魅力之所在!
经过大卫先生的努力联系,我们与《TheSupersizers》节目的制作人埃兰娜(Alannah)女士见了面,并且进行了一个下午的研讨。我们详细了解了这个节目的制作流程,大卫先生和埃兰娜女士也和我们一起,以《乾隆打虎》这个故事为蓝本,确定了几个最基本的模式要点,比如:主持人的人数和出场方式,专家或明星的介入形式,开头、结尾及过程场景的设置模式,体验与互动的呈现方式等。
一个历史节目,就这样渐渐打磨成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