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稿要求:
1.论文符合本刊宗旨与学术规范,具备较新的学术观点,使用较新的文献资料。评论性文章观点鲜明,语言生动,分析深刻,能够及时反映、探讨学界及业界的热点问题。
2.所投稿件为作者本人 撰写并未曾在其他刊物公开发表过。
3.稿件一律用电子邮件附件形式发送到电子邮箱:guangdianyanjiu@yeah.net
4.附件请用Word文件,并注明文件名及作者名。
5.稿件篇幅:论文原则上以6000字以内为宜;评论文章控制在1500字左右。
6.稿件应注明作者的真实姓名、职称(职务或学位)及工作单位、详细通讯地址及邮编、联系电话(手机最佳)和电子邮箱。
来稿的处理流程是什么?
1.请勿一稿多投,也不要重复投稿。
2.收到稿件后,本刊编辑部认为符合要求或基本符合要求但仍需修改的,会主动与作者联系。投稿后30个工作日内未收到本编辑部处理意见的,可自行对稿件另作处理。
3.因经费有限,编辑部对特约稿件支付超标稿酬,一般稿件只能略付薄酬。
文章格式有什么讲究?
1.标题。主题用1号黑体;副题用3号宋体。居中。
2.作者姓名,用四号楷体,右对齐。
3.文本提要,小四号楷体,200字以内;关键词,小四号楷体,3-5个。
4.正文,用5号宋体。1级小标题用小4号幼圆体,居中;2级小标题用5号黑体,左对齐并缩进两个汉字;3级小标题用5号楷体,左对齐并缩进两个汉字。
5.鉴于本刊区别于其他学刊图文特色 建议作者供稿时提供文章相关图片及作者照片,并确保图像精度。
6.文末标出作者单位及职称(或学位、职务),若有多个作者,用分号隔开;
7.注释一律采用尾注形式。注释二字,用小5号黑体。注释条目各项顺序依次为:作者姓名、冒号、《文章标题》、逗号、《刊名》某年第几期(《书名》第几页,某年版),用小5号楷体。
8.为节约篇幅,一般采用注释形式的文章,不再单独一页设立参考文献。
“云上会”——财经直播的吸金秘密
开播10天即收获客户订单,50天得到7家客户400余万元合作签单,今年有望冲击1000万元合作收入……疫情下急速诞生、经营和流量都没有被赋予太多期许的第一财经“云上会”新媒体视频直播产品,意外地成为第一财经近年来少有的可以用一个产品模式承载千万级营收体量的整合营销项目。
“云上会”新媒体视频直播的“吸金”能力,根本在于“目标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协同+合作”则是其成功运作的秘匙。
目标和内容创新:预见企业困境 提供用户服务
受疫情影响,春节后国内企业大多停摆,致使经济受到重创。第一财经作为专业财经媒体第一时间预见并提早启动,在“第一财经”新媒体客户端推出媒体公益行动——“企业生存抗疫指南”云上会直播系列,直接打通中小微企业与专家的交流沟通渠道。
直播是为了谁,要做什么,这一策划之初的目标和内容创新出发点,是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当时,大家关注最多的是疫情的防控态势。但我们作为财经类媒体,却已开始关注企业的复工复产问题,最早把视线从关注新增确诊人数等转移到经济落脚点,转移到企业靠什么在疫情之下继续生存下去的话题。觉得有必要帮助中小企业主解决生存困难,这是当时策划新节目最本真的想法。”主创团队负责人之一的朱韶民平时主要做管理类访谈节目,因此手上有很多企业家资源和全国各大商学院的管理学者资源,他希望通过资源嫁接,可以使中小企业主真正获得帮助。“项目策划之初确立的最主要目标,既不是流量如何百万+,也不是经营能够收获多少万元,而是如何服务好用户。”主创团队的另一负责人路平认为,目标出发点的创新,使得“云上会”在众多战疫产品中脱颖而出,既获得了流量,也收获了经营收入。
企业复工复产的话题是主打理性判断的话题,以专业的力量收获了每场直播全网流量都过百万的良好成绩以及客户的认可,传播效果远超预期。
形式创新:规范化、专业化的全面云上录制
有了目标和内容,以怎样的形式来呈现也是主创团队大胆创新的尝试。朱韶民研究了其他相关抗疫报道视频直播后发现,基本都是以远程视频连线单人采访为主,形式相对单一。“我们为什么不来个群聊呢?”萌生这一想法后,主创团队决定放弃电视传统制作手段,大胆尝试使用外部视频通话软件,把视频聊天室功能引入到财经视频产品当中。策划团队和技术团队一起,试用了市面上大部分具备视频会议功能的通话APP,包括钉钉、会汇、腾讯会议、QQ聊天室、Welink等,并通过不断摸索,迭代升级技术版本,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实现了全面云上录制,并达到“内容团队、技术团队、嘉宾空间位置均离散在线”的极致直播模式。运用第三方平台软件与电视播出设备的结合,还完美解决了直播过程中切播出现黑场等问题,使网上直播顺畅执行。“我们按照电视直播的品相要求来做网络直播,机位、画面切播、字幕、标版、背景板等都要有规范的呈现,用专业度吸引客户买单。”路平对“云上会”直播的高品质和精致度信心满满。
此外,微信建群做好用户和客户的双向服务,也是“云上会”项目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短短两周内,项目组就建立了若干个数百人的用户群,并在群里征集中小企业遇到的实际困难,由专人汇总后在直播中提出供嘉宾学者进行回答,并同步在各个分发渠道予以解答,从而真正实现了用户与嘉宾的积极有效互动,解决用户实际困惑,因而受到了企业主们的广泛欢迎和好评。
成功密匙:分工清晰、高效协同的多部门合作
一期直播的顺利举行,需要多个部门近30人的协同。“‘云上会’项目能在短时间内应运而生并获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第一财经跨部门的高效合作。”朱韶民指出整个“云上会”项目的运作看似庞大复杂,但每个部门都在全力做好自己的强项,跨部门的沟通协同变得顺畅而高效,而这正是成功的关键所在。
从分工上来看,内容策划、制作及视频专题生产包括投教视频朱韶民团队、视频部路平团队、商业财经视频傅娆团队、北京视频专题团队;直播支持包括资讯中心大直播组、技术中心;全网分发及宣推包括运营部、品牌中心、视觉中心视觉创意部;用户群运维主要是由用户部和内容生产团队共同推进;而经营团队则大力进行产品营销。
首期节目中,分众传媒创始人兼董事长江南春与网友们分享了创业初期遇上2003年“非典”时,自己和企业是如何渡过难关的故事。直播进行中,制作团队同时进行精彩内容的视频拆条,宣推团队开始社交平台的分发,“新鲜出炉”的优质内容引发了全网关注。“我们只要有新设想或需求,相关部门就能给出很专业的解决方案,帮助设想落地。”主创团队认为,“云上会”呈现了一种高效的节目生产模式,它改变了原来的节目生产形态和流程。这种形式带来了节目管理上的变化,通过高效协同,整个节目的策划周期得到了压缩,一个选题从策划到落实,两周甚至一周就能完成。
在第一财经跨部门的高效协同下,“云上会”项目自2月20日播出第一期至今,已成功推出16期,最为密集的时候,一周推出四五期不同话题的内容。直播还同步在头条、百度、zaker、微博、凤凰、新浪、东财、斗鱼、PPTV、爱看新闻等渠道进行全网分发。
未来拓展:主动出击、量身定制的客户策略
为客户度身定制不同的内容产品,尽力满足不同客户的多元需求,化被动为主动,以优秀的创意内容为客户提供优质专业的媒体服务,是“云上会”未来的努力方向。
由于良好的传播效应和积极的社会反响,“云上会”吸引了客户们的浓厚兴趣。4月16日,“云上会”客户定制的首场直播《应对未来管理的极速变革》上线,这是字节跳动旗下的飞书定制的“管理未来式”系列。随之,IBM、华为等行业头部企业也纷纷买单“云上会”,定制系列或专场直播活动。
疫情之下催生的“云端”科技,推动了内容生产的转变。随着5G、AI等技术手段的发展,内容生产还会有更大的想象空间。抓住用户痛点,紧扣客户诉求,第一财经独特的资源优势以及聚焦移动端战略的新媒体中心组织架构搭建,都在此次“云上会”项目的成功运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云上会”的升级产品已在策划之中。第一财经总经理陈思劼表示,通过不断地进行客户开发和产品升级,未来,类似“云上会”这样的新媒体产品还有无限的创新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