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广电研究杂志官网  

征稿要求:

1.论文符合本刊宗旨与学术规范,具备较新的学术观点,使用较新的文献资料。评论性文章观点鲜明,语言生动,分析深刻,能够及时反映、探讨学界及业界的热点问题。 

2.所投稿件为作者本人 撰写并未曾在其他刊物公开发表过。    

3.稿件一律用电子邮件附件形式发送到电子邮箱:guangdianyanjiu@yeah.net    

4.附件请用Word文件,并注明文件名及作者名。   

5.稿件篇幅:论文原则上以6000字以内为宜;评论文章控制在1500字左右。    

6.稿件应注明作者的真实姓名、职称(职务或学位)及工作单位、详细通讯地址及邮编、联系电话(手机最佳)和电子邮箱。

 

来稿的处理流程是什么?

1.请勿一稿多投,也不要重复投稿。

2.收到稿件后,本刊编辑部认为符合要求或基本符合要求但仍需修改的,会主动与作者联系。投稿后30个工作日内未收到本编辑部处理意见的,可自行对稿件另作处理。

3.因经费有限,编辑部对特约稿件支付超标稿酬,一般稿件只能略付薄酬。  

 

文章格式有什么讲究?

1.标题。主题用1号黑体;副题用3号宋体。居中。    

2.作者姓名,用四号楷体,右对齐。

3.文本提要,小四号楷体,200字以内;关键词,小四号楷体,3-5个。    

4.正文,用5号宋体。1级小标题用小4号幼圆体,居中;2级小标题用5号黑体,左对齐并缩进两个汉字;3级小标题用5号楷体,左对齐并缩进两个汉字。

5.鉴于本刊区别于其他学刊图文特色 建议作者供稿时提供文章相关图片及作者照片,并确保图像精度。

6.文末标出作者单位及职称(或学位、职务),若有多个作者,用分号隔开;

7.注释一律采用尾注形式。注释二字,用小5号黑体。注释条目各项顺序依次为:作者姓名、冒号、《文章标题》、逗号、《刊名》某年第几期(《书名》第几页,某年版),用小5号楷体。

8.为节约篇幅,一般采用注释形式的文章,不再单独一页设立参考文献。

如何用好电视大屏的流量价值

 

2020年,新冠肺炎使媒体生态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媒体人惊喜地发现,电视的收视率历经长期下跌后,逆势增长了。在很多人高呼电视复苏的时候,我们应该更冷静地思考,这一波收视率增长意味着什么?会给传统电视带来什么?

当今媒体环境下,传统电视的竞争对手,绝不再是其他电视频道、或者是长短视频网站。我们所面对的竞争对手,是所有可以消耗用户时间的产品,比如学而思等教育产品,比如王者荣耀等游戏产品,也有可能是京东这样的购物产品。受众的时间是有限的,一旦被其他产品所占有,便不再会使用到媒体产品中去,更未必会选择传统电视。

疫情当前,大多数人回归自家客厅,“宅家”环境更合适电视的收看,加之主流媒体的公信力和权威信息发布,特殊时期电视的收视率爆增是有据可循的。疫情过后,电视流量可能急速下跌,迅速被线上和线下的各种产品瓜分,那么怎么在有限时间内用好电视的流量红利?这是现阶段非常重要的一个命题。

大小屏互动的概念说了很多年,但始终没能做出一个非常好的链路,电视流量不断消耗、下跌、浪费。用好电视流量,需从“守”“转”“留”三个层面予以考量。

在整个链路中,首先第一步需要做的就是传统电视的“守”,单向的传输、信息发布的不及时、制作流程的周期长、缺乏与受众的互动等等,都导致了电视整体收视的快速下跌。如何“守”住现存的观众,是一个非常大的命题。电视语态的变化、更多的直播内容、大小屏的及时互动,恐怕都是必须要做的,又或许是最后一根稻草了。电视的播出样态是偏传统的,也是用户体验较差的一种媒体模式。在新媒体时代,“用户体验”是至关重要的,在这个背景下,“守”就变得特别重要,这里的“守”不是让观众每天守在电视机前等着看电视,万人空巷看电视的年代已经过去了,不会再回来了。这里说的“守”是要把打开电视机、正在收看的观众“守”住,尽量把现有观众的收看时长延长,同时要让这些观众积极参与大小屏互动,用内容把观众“守”在自己的频道上,用互动把“观众”沉淀到小屏成为“用户”。

而第二步,我们需要做的则是最重要的“转”。传统媒体一直在谈 “媒体转型”、“媒体融合”,具体怎么做呢?我想把传统电视超大的流量“转移”好,是很重要的一件事。2020年央视春晚,快手发10亿红包,2020年跨年晚会,东方卫视赞助商是快手,江苏卫视是抖音,湖南卫视是拼多多。这些互联网企业花了几千万,甚至上亿元来传统电视投放,目的是什么?很简单,就是要“转移”传统媒体巨大的流量。快手在春晚完成互动的次数为639亿,直播观看人数为7.8亿,这些流量来源于哪里?无疑是传统电视频道。在全国很多地面频道,已经有很多节目通过给新媒体产品导流、拉新来维持生计。所以我们在欢呼,又找到互联网大几千万预算时,我们是否也应该思考,有一天传统媒体的流量被收割完了,还会有人投吗?答案是很残酷的。所以传统媒体在转型的过程中,需要迅速把电视的流量,向自主的新媒体平台“转”。2019年央视推出了“央视频”,也就是希望把央视巨大的流量,向自己的新媒体产品去“转移”。所以在这一阶段的传统媒体,更需要深入思考,把自己的流量“转”去哪里,怎么“转”更好,怎么做更能实现自主性,怎样改造内容生产流程以匹配不同平台。大小屏互动,不能简单地停留在扫码、发红包、抽奖的阶段,而要切实地以经营用户的角度去策划。当收视率的流量评估体系不再能带来原有营收时,当广告主对于投放效果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时,如何通过大小屏互动让我们抓住一个个真实观众,如何通过数字化让一个个观众变成“用户”,从而让电视大屏的流量价值得以客观、真实地体现,这些才应该成为传统电视kpi考核的主体。

我们反复在说从“观众”到“用户”,其实是一个很短但又很漫长的过程。前两步“守”“转”加上第三步“留”,这个互动过程可能只需要30秒就可以完成,但是真正能够“留”住吗?这个问题就涉及新媒体产品能否真正地完成“用户体验”这四个字了。电视大屏可以通过各种互动方法,把流量导去小屏移动端,来到目标的新媒体产品,但观众是否最终能留存在新媒体产品上,成为“用户”,这是最重要也是最难的一环。传统媒体人做新媒体,最难的地方就是站位不同,传统媒体是以官方发布为目标的,站位较高;而新媒体则是以用户服务为目标的,要比受众站得低。在整个“守”“转”“留”的过程中需要经历这样一次改变,通俗来说,就是“要从教育观众,变为陪着用户玩”,这往往是我们做新媒体产品中所缺失的,以至于很多大屏流量,来到了新媒体产品中,还是“留”不住。这个需要新媒体产品在设计、运营中,跳开传统媒体思维的禁锢,产品可以有传统媒体的接口,但是绝不是传统媒体的复制。

在2020年电视大屏流量激增的时刻,的确需要认真思考,怎么用好这一波流量价值,是把这波流量“卖”得更好呢,还是把它“用”得更好?一切都见仁见智。

 

(作者信息:王昕轶 上海广播电视台都市频道主编;许文彬 东方购物业务开发部经理;罗晓晖 上海广播电视台都市频道市场部总监)

 

上海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19291号-3
通信地址: 上海威海路298号 邮政编码: 20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