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广电研究杂志官网  

征稿要求:

1.论文符合本刊宗旨与学术规范,具备较新的学术观点,使用较新的文献资料。评论性文章观点鲜明,语言生动,分析深刻,能够及时反映、探讨学界及业界的热点问题。 

2.所投稿件为作者本人 撰写并未曾在其他刊物公开发表过。    

3.稿件一律用电子邮件附件形式发送到电子邮箱:guangdianyanjiu@yeah.net    

4.附件请用Word文件,并注明文件名及作者名。   

5.稿件篇幅:论文原则上以6000字以内为宜;评论文章控制在1500字左右。    

6.稿件应注明作者的真实姓名、职称(职务或学位)及工作单位、详细通讯地址及邮编、联系电话(手机最佳)和电子邮箱。

 

来稿的处理流程是什么?

1.请勿一稿多投,也不要重复投稿。

2.收到稿件后,本刊编辑部认为符合要求或基本符合要求但仍需修改的,会主动与作者联系。投稿后30个工作日内未收到本编辑部处理意见的,可自行对稿件另作处理。

3.因经费有限,编辑部对特约稿件支付超标稿酬,一般稿件只能略付薄酬。  

 

文章格式有什么讲究?

1.标题。主题用1号黑体;副题用3号宋体。居中。    

2.作者姓名,用四号楷体,右对齐。

3.文本提要,小四号楷体,200字以内;关键词,小四号楷体,3-5个。    

4.正文,用5号宋体。1级小标题用小4号幼圆体,居中;2级小标题用5号黑体,左对齐并缩进两个汉字;3级小标题用5号楷体,左对齐并缩进两个汉字。

5.鉴于本刊区别于其他学刊图文特色 建议作者供稿时提供文章相关图片及作者照片,并确保图像精度。

6.文末标出作者单位及职称(或学位、职务),若有多个作者,用分号隔开;

7.注释一律采用尾注形式。注释二字,用小5号黑体。注释条目各项顺序依次为:作者姓名、冒号、《文章标题》、逗号、《刊名》某年第几期(《书名》第几页,某年版),用小5号楷体。

8.为节约篇幅,一般采用注释形式的文章,不再单独一页设立参考文献。

上海国际电影节新人培养体系思考与实践

 

一、电影节与新人培养

毫无疑问,全球各大电影节最主要的活动是主竞赛单元。因为这里浓缩了全年最受关注的电影人和最优秀的电影作品,同时也代表了电影节自身在艺术与行业中的地位。但对电影节本身来说,如何确保组织方能更大程度地发现并网罗更多的好作品?这些作品一定来自功成名就的电影大师吗?是不是有可能在新人中发现惊喜,并由此挖掘一个独特的创作者?如何才能持续发现他们?

环顾各大电影节,无论是戛纳、柏林、威尼斯,还是在美国电影方面独具优势的圣丹斯、专注于推动亚洲电影的釜山电影节,不难发现,他们之所以能长时间保持住自己的行业领先地位和影响力,很大部分是由于他们注重来自电影新人的作品,并通过在电影节中的活动设计,为新人提供一个崭露头角的途径。而如今,世界各地不断涌现的新一代电影人也越来越依靠各种电影节来实现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

(一)戛纳:电影基石单元 Cinéfondation

创立于1998年,旨在发觉并支持优秀的青年电影制作者,并发展出了多项体系完整的项目活动。活动目前分为三个板块:The Selection, The Residence, The Atelier,分别为学生短片竞赛、项目发展驻地和项目创投融资三种形式。

其中,The Residence每年邀请12名外国成员到巴黎,在此过程中完成其首部或第二部故事片的剧本创作。自2000年创立以来,Residence已帮助过来自60个多国家的200多名电影人,近60%的参与者在此过程中完成了他们的电影摄制。

(二)柏林:天才训练营 Berlinale Talents

创立于2002年,每年在全球范围内收集申请,最后入围的成员约250位,来自多个专业背景(导演、编剧、配乐、剪辑、表演、影评人等),基本上都有5-10年的从业经历,具备一定程度的专业知识和经验,该活动也支持成员多次参与。营员背景多元,且专业化程度高;注重不同工种跨学科间的交流,并鼓励营员合作产出实际作品,交流的意味重于培训。通过强大的校友网络,成员们在结束后有机会将自己的项目不断深化、打磨,并发行推广。同时,它也在世界各地设有不同的分部站点,如Talent Tokyo,Talent Buenos Aires。

天才营现已有7000多名历届校友成员,柏林电影节也为其设计了专门的网页,不仅罗列了每位校友的情况,也有他们正在开发的项目介绍。同时在合拍片市场,也专门设立了“天才项目”单元,为直接推送来自天才营学员的项目进入产业活动,做进一步的支持。一般来说,天才营校友完成后的作品也会积极参赛柏林电影节,柏林自然对其接纳度也非常高,因此一定程度为柏林电影节争取到了非常多的世界首映影片。

(三)威尼斯:双年展电影学院 Binnale Collegue

成立于2012年,是威尼斯双年展继舞蹈、音乐、戏剧学院之后设立的新项目。学院为来自世界各地的电影新人提供培训活动,通过创立关注小成本、可行性高的项目,通过视听艺术作品的训练营,来丰富威尼斯电影节的系列活动,为独立电影提供技术、资金上的支持和更多的展示平台。同时会开展针对低成本电影制作的研究,寻求电影新秀在经济危机之下如何取得突破性进展的解决方案。在学院近一年的活动(涵盖剧本创作、拍摄制作、发行等方面)之后,最终有3部影片(其中必须有1部意大利影片)被选出,并在威尼斯电影节上公开放映,同时也会在La Sala网(电影节设立的线上影院)进行线上放映。

学院向意大利电影人(3组)和国际电影人(9组)分别招募,12组入围人选一起参加每年10月在威尼斯举办的为期10天的研讨活动。入选者被要求在接下来的3周时间内完成剧本初稿、项目方案更新,并于11月中旬之前提交最新版本的资料。最终选出3组(1组Italia,2组International)项目,并可获得15万欧元的资金支持。

(四)釜山:亚洲电影学院 Asian Film Academy

创立于2006年,每年10月份在韩国釜山电影节期间举行,旨在培养亚洲的青年电影人以及为其积累资源。学院每年会邀请来自亚洲地区的优秀导演或电影学者来担任当年的指导教师(侯孝贤、贾樟柯、王小帅等均担任过导师)。同时,亚洲电影学院与相关行业内的各机构和企业合作,设置了多个奖项,获奖学员可得到奖学金或是深入行业锻炼的机会,如与美国电影协会合作设置的MPA Award、亚洲电影基金会的ACF Script Development Fund、与纽约电影学院合作的New York Film Academy Scholarship等的合作。

活动面向来自导演、摄影、制作、剪辑等多个领域的亚籍申请者,但要求之前未参加过该活动,以及必须具备至少两部短片的摄制经验。申请者在三四月份提交线上申请(申请表、推荐信及作品材料),经过筛选和线上面试之后,录取结果在6月中旬公布。名单公布后,被录取者将有3个月左右的时间来筹备短片剧本及前期制作。24位学员被分为两组,分别摄制从其递交的剧本中选出的两个剧本,最终的短片成果将在闭幕式上放映;在此期间学员们也会得到业界大咖在导演、剪辑、声效等多方面进行的指导,学员们也可以私下就自己目前的项目与导师们讨论。同时,学员们将参加本届导师的作品放映。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本身立足于发掘亚洲新人的釜山电影节,亚洲电影学院只是其孵化体系的一个环节,釜山电影节所有活动的设计基本都围绕着新人孵化而来,从学院到创投,再到亚洲电影基金,来解决新人创作前期和后期的问题,最后再到“新浪潮”主竞赛。

(五)圣丹斯:圣丹斯学院 Sundance Institute

于1981年创立的非营利组织,已有超过30年历史,旨在扶持独立艺术家,帮助其成长,涵盖电影、戏剧、音乐作曲等多个领域。与其他电影节设置孵化新人活动所不同的是,圣丹斯电影节是圣丹斯学院下设的影展活动。而圣丹斯学院的孵化体系,根据各种不同的影片类别、电影人不同的职业角色,细分为13个不同类型的项目,如编剧工作坊、导演工作坊、剪辑驻地工作坊、创意发行项目、创意开发项目、针对女性电影人的扶持计划等。每一个项目都包含实验室、辅导金、工作坊、资源对接等环节,专业程度非常高。

其中,编剧工作坊为期5天,关注剧本创作,参与者将在一对一的指导下完善影片的创作。活动仅面向曾有1-2部故事片创作经历的编剧和导演,共入围12个项目,最后,最多4位成员将被选出,获得一定数额的奖金。

圣丹斯学院自创立以来一直支持着美国本土电影的发展,“本土电影项目”目前致力于寻找有优秀短片剧本(不超过15页)的电影人(指印第安、阿拉斯加、夏威夷人),并为他们提供资金支持。该活动会根据报名项目的原创性,以及在当年年内完成摄制的可能性来评选。

 

二、上海国际电影节的新人培养体系

自2004年上海国际电影节设立专门关注亚洲电影新人的“亚洲新人奖”竞赛单元起,电影节对于电影新人的关注和扶持也逐年加大。通过15年的努力,逐渐构筑起了从短视频、金爵短片、创投训练营、电影项目创投、华语新风展映与亚洲新人奖到金爵奖这六大活动板块逐步上升的六个阶梯的新人培养体系。即影视新人经过10-15年,随着这六个阶梯的路径,进行由短片及长片。从第一部到第二部,甚至第三部及更多作品的创作,逐步通过电影节被认可,并进入行业。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六个阶梯新人培养体系,提供的是一位新人逐步成长为职业成熟电影工作者的发展道路,也是向行业立体式推荐电影人才的举措。

(一)不断创新:六个阶梯体系的形成

回顾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发展历史,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亚洲、华语、新人”办节定位明确之后,对于新人培养开始了更加系统性的规划。

2004年,创办“亚洲新人奖”,即电影节专门聚焦新人新作的竞赛单元。2006年,“合拍片论坛”试水项目洽谈,2007年正式设立“电影项目创投”单元。

2014年,在创投中开设“青年电影计划”子单元,给予新导演前两部电影计划特别关注和支持,并配套培训工作坊。

2015年,“亚洲新人奖”升级,并调整为提名制,从原先2个奖项扩展为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女演员、最佳男演员、最佳编剧和最佳摄影6个奖项,每个奖项设置5个提名,以更大范围地挖掘亚洲范围内的新人电影工作者。

2017年,将创投“青年电影计划”的培训工作坊独立成项,以此为基础尝试性地开设“创投训练营”,以项目为单位入选,与创投其他入围项目平行举办活动。

同年,将原先在“手机电影节”中的短片单元独立出来,并升级归入主竞赛金爵奖,推出“金爵短片”竞赛单元。

2018年,电影项目创投中增设“制作中项目”子单元,公开招募已开始拍摄的电影项目,尤其是华语新人的剧情长片项目,以给予更多后期制作、国内外发行和电影节策略上的资源对接。

2019年,将“创投训练营”升级改革,正式命名为SIFF NEXT,并作为独立单元推出。招募来自导演、制片、编剧三个背景的青年电影人,开启从个人到项目、从产业通识到项目开发的孵化支持,活动设计为横跨全年的两个阶段,第二阶段结束后会有2个项目直通第二年的“电影项目创投”。

同年,短视频单元开启。

近五年来,上海国际电影节不断调整内部活动的结构和层次,除了使电影节本身的活动与行业关系更加紧密、更加专业、更具针对性,更重要的是,使其更好地对接青年电影人发展和产业对新鲜血液的需求。如今,上海国际电影节也拥有了SIFF NEXT这一类似柏林天才训练营、圣丹斯电影学院、釜山亚洲电影学院等专注于人才孵化的活动板块,而电影节对新人的扶持也逐渐形成了一个整体,一套系统。

(二)不断优化:六个阶梯体系的细化分工

六个阶梯作为电影节六个重要的活动板块,各有侧重。从属性上来说,短视频具有典型的互联网基因,而其他五个板块则是电影内容。短视频与金爵短片,此二者关注“短”的影视内容的评选推荐;创投训练营及电影项目创投关注电影“长片”的孵化;亚洲新人奖及金爵奖则是电影“长片”的评选推荐。

1.短视频

关注互联网网生内容及各大短视频平台,发掘具有创意的短视频作品和具有潜力的“民间高手”创作者,将其作为有潜力的后备影视人才。

2.金爵短片

在世界范围内,按照国际惯例,征集40分钟以内的真人及动画剧情短片,最后入围10部真人短片,5部动画短片,并设置最佳真人短片与最佳动画短片2个奖项。

关注全世界各大电影专业高校,甚至是成熟的电影从业者转行做导演(摄影师转导演、演员转导演等,如罗攀、大鹏),通过征集作品和评选,发现有才华、有个人风格、有专业素质的新导演,并孵化、扶持这些人才进一步进入影视产业,成为职业的电影从业者,提升其完成长片的可能性。

3.创投训练营

在华语地区公开征集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从业经验的影视人才(导演、制片、编剧),每年举办两期活动,第一阶段挑选20位学员入围,在6月电影节期间进行产业通识培训;第二阶段要求入选学员提交开发中的长片项目及完整剧本,筛选6-8个项目在12月进入工作坊,为其项目进一步孵化,对剧本开发、项目融资做诊断和指导。最后选出2个项目,直接入围次年的“电影项目创投”。

4.电影项目创投

征集已进入开发阶段的剧情长片项目,包括华语项目、中外合拍项目,以及已开拍的华语剧情长片项目,每年入围36个项目左右,设置4个官方奖项及若干与企业合作冠名的奖项,将优质项目和团队向产业重点推荐,以促进其成片进度。

训练营与项目创投这两个板块一体两面,均关注新晋导演长片作品的孵化与扶持,前者主打“培育”,关注个人,通过设计一系列的培训课程和活动,对电影新人进行行业普及,并指引其处女作院线长片的开发筹备;后者主打“产业”,关注项目,通过创投大型的产业活动,挑选并针对性地邀请百余家全球资方,为项目提供亮相的机会,以及融资、后期、发行、电影节机会等前中后期的各类产业资源对接。

已完成短片的新导演,可以通过这两个板块,越来越深入接触、了解并进入电影行业,完成从短片到长片的成长,积累长片开发的相关经验和人脉,这也是阶梯式孵化的核心部分。

5.华语新风展映与亚洲新人奖

华语新风展映单元征集每年度最新完成的华语电影佳作,网罗最新华语艺术电影,并鼓励新导演的处女佳作,每年预计入围10-15部。

亚洲新人奖挖掘亚洲电影新鲜面孔,助推亚洲电影新人新作,征集亚洲新人作品,全方位鼓励新导演、编剧、摄影、演员等演职人员,设有6个奖项,每个奖项5个提名。

新导演进入创投孵化,前两部成片的长片电影作品通过筛选,进入华语新风展映。优秀者甚至提名亚洲新人奖,使其进入产业和公众的视野,并促进后续的国内院线发行或巡回参加更多国外影展,标志新导演开启自己职业电影人之路。

6.金爵奖

金爵奖长片部分由剧情片、纪录片及动画片单元组成,向世界范围内征集年度优秀的成熟导演的作品。其中剧情片有14-16部入围,必须是国际首映,设有8个奖项,是对一部作品完成度与艺术性的高度褒奖。

曾提名获奖亚洲新人奖导演的后续作品,其中的优秀者是重点的金爵后备。入围金爵奖,标志着一位导演已成长为成熟的电影工作者。

(三)不断互动:六个阶梯关系梳理

除了上述对六个阶梯之间关系的初步梳理外,其内部关系还可以通过人才、项目、作品这三个要素来进行横切。梳理这三个要素,形成各自的名单管理机制,是盘活、串联六个阶梯体系的关键。

1.人才库

短视频可作为金爵短片的人才库;金爵短片的获奖及入围者的导演、制片及编剧,是创投训练营优质学员的重要渠道。

2.项目库

金爵短片、创投训练营,以及华语新风展映入选导演的开发中的剧情长片项目,将会是创投关注新人的“青年电影计划”子单元的优质项目来源。

另一方面,亚洲新人奖,甚至金爵奖获奖入围导演的电影新项目,也是创投的“成熟项目”的重要渠道。尤其是亚新奖导演的第二、三部电影项目来到创投,也说明了上海电影节对新人第一部作品孵化,第二、三部继续支持的持续关注。

3.作品库

创投项目完片后,优秀的、合适的作品会在第一时间争取回到上影节,是展映单元、亚洲新人奖及金爵奖竞赛单元优质华语片的重要来源。

 

图.jpg

 

通过整理相关案例,发现六个阶梯间的互动,有“成长”和“回流”两个不同路径。

成长路线的案例有:

2016金爵短片导演王一寓,首部长片项目入选2019创投,并获“最佳青年导演项目”,受到产业关注;创投项目《在码头》《好友》《学区房》等完片后,近年来纷纷入围“华语新风”展映;《未择之路》获2018亚洲新人奖“最佳影片”,《淡蓝琥珀》获2018亚洲新人奖“最佳摄影”,创投项目《胜利》入围2014金爵奖主竞赛,并获得“评委会大奖”。

回流路线的案例如下:

2014金爵奖最佳纪录片导演秦晓宇最新剧情片项目《囚徒》入选2019创投;2017亚新奖最佳编剧奖导演李雨禾第二部长片项目《都市传说》入选2019创投;2018华语新风展映入围导演张万林第二部长片项目入围2019创投“青年电影计划”,并获“坏猴子特别关注项目”。

实践证明,这六个阶梯之间不一定是单方向的成长路线,更值得期待的是这六者之间的回流、互生效应。展映、亚新和金爵的导演也会通过创投等方式再次回流到上海国际电影节,以此形成多方向的互相推动,这也使得优秀人才和作品有机会不断回流到上影节。因此,六个阶梯扶持体系早期的方向通过人才的“成长”来积累,中期则有望陆续出现人才“回流”,最终形成多方向的互动。

而从培养新人的角度来说,六个阶梯中的创投训练营、电影项目创投和亚洲新人奖则是承上启下的核心环节。一方面,这几个板块从前期精挑细选地挖掘、关注新人;另一方面,此三者还起着孵化、促成、推介新人作品的重要功能。

近年来,电影项目创投完片的作品中,有8部入围展映,6部入选传媒大奖,4部提名亚洲新人奖,3部入围金爵奖,创投已成为上海国际电影节优秀华语片的重要来源。而亚新奖更是在早期便推荐挖掘了诸如宁浩、万玛才旦、曹保平、松太加等导演,现今都已成为世界华语电影的中流砥柱。

 

三、结语

经过多年的努力,上海国际电影节体系化培养新人的诸多举措已初见成效。落实新人孵化体系,更重要的还需通过完善名单管理、跟踪孵化、推荐保障等多种工作机制,一方面在阶梯内实现全生命周期的孵化,另一方面也争取外部资源,为新人打造更好的环境。

新人孵化是一个长期的系统性的工作,需要不断根据国内外行业生态的变化。新人发展的实际需求,以及电影节自身的发展进行实时的总结、思考和调整。

 

(作者为上海国际影视节中心副主任、副总经理)

 

上海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19291号-3
通信地址: 上海威海路298号 邮政编码: 20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