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广电研究杂志官网  

征稿要求:

1.论文符合本刊宗旨与学术规范,具备较新的学术观点,使用较新的文献资料。评论性文章观点鲜明,语言生动,分析深刻,能够及时反映、探讨学界及业界的热点问题。 

2.所投稿件为作者本人 撰写并未曾在其他刊物公开发表过。    

3.稿件一律用电子邮件附件形式发送到电子邮箱:guangdianyanjiu@yeah.net    

4.附件请用Word文件,并注明文件名及作者名。   

5.稿件篇幅:论文原则上以6000字以内为宜;评论文章控制在1500字左右。    

6.稿件应注明作者的真实姓名、职称(职务或学位)及工作单位、详细通讯地址及邮编、联系电话(手机最佳)和电子邮箱。

 

来稿的处理流程是什么?

1.请勿一稿多投,也不要重复投稿。

2.收到稿件后,本刊编辑部认为符合要求或基本符合要求但仍需修改的,会主动与作者联系。投稿后30个工作日内未收到本编辑部处理意见的,可自行对稿件另作处理。

3.因经费有限,编辑部对特约稿件支付超标稿酬,一般稿件只能略付薄酬。  

 

文章格式有什么讲究?

1.标题。主题用1号黑体;副题用3号宋体。居中。    

2.作者姓名,用四号楷体,右对齐。

3.文本提要,小四号楷体,200字以内;关键词,小四号楷体,3-5个。    

4.正文,用5号宋体。1级小标题用小4号幼圆体,居中;2级小标题用5号黑体,左对齐并缩进两个汉字;3级小标题用5号楷体,左对齐并缩进两个汉字。

5.鉴于本刊区别于其他学刊图文特色 建议作者供稿时提供文章相关图片及作者照片,并确保图像精度。

6.文末标出作者单位及职称(或学位、职务),若有多个作者,用分号隔开;

7.注释一律采用尾注形式。注释二字,用小5号黑体。注释条目各项顺序依次为:作者姓名、冒号、《文章标题》、逗号、《刊名》某年第几期(《书名》第几页,某年版),用小5号楷体。

8.为节约篇幅,一般采用注释形式的文章,不再单独一页设立参考文献。

上海地区收视率应用二十年之回顾

 

一、上海地区收视率历史回顾

1996年,尼尔森媒介(AC尼尔森)在上海开展收视率调查。同年,上海市广电局下属上海广播电影电视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下称“广电咨询”)进入收视率调查市场。当年11月,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有限公司(下称“CSM索福瑞”)也在上海开始收视率调查。

1998年,上海电视台在原总编室调研组的基础上,组建上海电视台策划研究室,其职能中包含收视综合分析和栏目节目考评监控,每天对收视情况进行分析,其收视分析被纳入上海电视台台编委会议程。右表为1998年11月30日新闻时段以及黄金时段收视率。(见表1)

 

image001 副本.jpg

 图12008年后CSM索福瑞城市网测量仪城市覆盖情况

表1:1998年11月30日上海电视台新闻时段及黄金时段收视率

 

18:30

18:45

19:00

19:15

19:30

19:45

20:00

20:15

20:30

20:45

21:00

21:15

21:30

21:45

东视20

7

9

7

4

3

4

7

4

5

5

3

1

1

1

东视33

2

3

2

2

7

6

2

2

1

3

2

1

1

1

上视8

8

9

4

7

8

9

2

2

2

2

1

1

2

2

上视14

1

1

2

3

2

1

2

2

2

3

3

3

4

3

中央一台

0

0

5

5

2

1

2

3

2

1

0

1

1

1

有线影视

1

1

4

8

9

9

12

15

15

11

15

16

16

14

其他台

4

4

5

5

5

6

9

9

9

11

10

8

8

7

总收视率

23

26

35

32

35

35

33

32

34

32

30

30

31

27

 

1999年,AC尼尔森和广电咨询相继推出测量仪收视率,2000年1月1日起, CSM索福瑞在上海地区提供测量仪数据,上海地区收视率进入测量仪时代,收视率深度应用正式起步。

2001年,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下称SMG)成立。当时SMG同时使用AC尼尔森、CSM索福瑞和广电咨询三家数据。

由于广电咨询局限于上海本地,同时广电系的背景使其市场认可度存疑,2005年起,广电咨询退出收视率服务市场。

2008年年底,因母公司股权交易的因素,成立于2004年的AGB尼尔森宣布退出中国市场。除上述因素之外,AGB尼尔森一直坚持的“测量仪”策略影响其全国市场布局步伐,2008年,AGB尼尔森的市场占有率在20%左右,在全国27个城市提供测量仪收视率,CSM索福瑞则在48个城市提供测量仪收视率。

至此,中国收视率市场进入CSM索福瑞时代。随后,CSM索福瑞加快全国城市网测量仪覆盖步伐。下图为2008—2019年CSM索福瑞测量仪城市覆盖变化情况:

2010年前后,随着媒体竞争加剧,新媒体特别是网络媒体、手机以及其他电子媒体对电视受众分流,电视收视总量出现下降。此外,在行业内也出现“主战场”转向卫视市场的显著变化。在上述背景下,收视率调查出现向卫视市场集中、向媒体融合发展、向海量数据转变、实时数据发布等变化。

2011年,在经过两年“禁止期”后,尼尔森网联重返中国市场,通过广电网络机顶盒、OTT、IPTV等后台采集数据,推出基于海量样本测量的“海量数据”,在统计精度、样本安全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目前,尼尔森网联海量融源收视率(全国网)覆盖DTV、IPTV、OTT终端,覆盖全国100城市、1048区县,推及2.49亿城镇家庭户。

CSM索福瑞在加快测量仪城市覆盖并提升服务的同时,也在融合传播研究、时移收视数据服务、电视大屏TV+OTT同源收视测量等应用研究、指数研究等提供创新服务,并于2017年推出CSM-huan实时收视系统(主要关注央视和卫视频道)。2019年10月,CSM索福瑞推出融合媒体数据云平台—V+Scope,该平台是集纳CSM收视率数据和短视频、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数据,并提供新闻融合传播指数的系统化工具。V+Scope分为数据、检索、分析和应用四大模块,力图实现跨平台多渠道的监测,统合各种数据指标,建立多样化的标签体系,提供标准化的一手数据。

在实时数据发布方面,更早的是酷云。2015年,酷云推出基于智能电视终端的实时关注度,同样以卫视市场为关注对象。

在媒体融合评估方面,央视市场研究(CTR)、美兰德公司等相继推出相关服务。以CTR媒体融合效果评估体系为例,该体系监测范围包括微博、微信、官方自有APP、官网以及其他第三方平台等五大新媒体渠道,监测对象覆盖10家央媒、38家省级以上电视台以及其他定制服务的电视台、报纸、广播等,以“引领力”、“传播力”、“影响力”三个维度综合测量媒体融合效果。

2018年12月,国家广电总局委托广播电视规划院基于自主技术建设的“收视综合评价大数据体系”开通试运行,该大数据为“全网络、全样本、大数据、云计算”的节目收视综合评价体系,更适用于当前电视节目观看方式多渠道、多样化的新趋势,并具有数据抗污染的优势。

 

二、收视率在SMG频道层面的应用

电视收视率至测量仪数据开始,由于精确到每分钟收视,且随着软件功能的不断提升,对电视节目的分析、评估、营销等方面创造了基础性的应用条件,收视率应用开始进入新阶段。笔者以SMG早年的生活时尚频道以及近期东方卫视两个频道为案例,梳理收视率在频道层面的应用。

1.生活时尚频道“数字化”管理工具箱

生活时尚频道是SMG成立后频道专业化的样板。2003年,生活时尚频道启动公司化改革,在当时SMG广告统一经营的体制下,频道被赋予一定的广告经营自主权。生活时尚频道在SMG内部率先购买数据软件并设立专职的数据分析岗位,并探索出一整套“数字化管理”工具箱,为频道的迅速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该“数字化管理”工具箱主要包括:

频道定位工具:频道定位、目标人群分析等;

节目实战工具:分钟走势、流动分析、忠实观众流动等;

经营分析工具:广告GRP、特定人群分析、收视率广告贡献率等;

编排分析工具:关联度分析、离群值分析、竞争环境分析、观众承接分析等。

以忠实观众流动分析为例,如表2所示,以2006年9月5日的收视人群为基数,在9月6日有近50%的观众收看过9月5日的节目,具有一定的忠实度但仍有潜力可挖。

 

表2:生活时尚频道《XXX》节目忠实观众人群对比分析

 

Target

Total Individuals

DT 9.5

Description

Date\Variable

收视千人数

收视率

收视千人数

收视率

XXX

28/08/2006

611

6.5

295

23.0

XXX

29/08/2006

382

4.0

148

11.5

XXX

30/08/2006

539

5.7

310

23.6

XXX

31/08/2006

483

5.1

250

19.4

XXX

01/09/2006

384

4.1

231

18.4

XXX

04/09/2006

560

5.9

318

24.6

XXX

05/09/2006

492

5.2

492

37.1

XXX

06/09/2006

457

4.8

268

20.1

XXX

07/09/2006

483

5.1

261

19.6

XXX

08/09/2006

441

4.7

237

17.9

 

2.东方卫视

2003年10月,原上海卫视更名为东方卫视。经过多年努力,东方卫视形成“高端、大气”的品牌形象,并在全国卫视市场上牢牢占据“第一阵营”位置。2019年,东方卫视再次全新改版,形成“新闻立台、影视支柱、综艺发力、纪实添彩”的内容格局。在东方卫视发展过程中,收视率应用也发挥了其应有的贡献。

目前,东方卫视在数据应用方面主要的工作包括:

(1)按照台、集团考核要求,分解到具体节目制作团队的收视考核,按照月度进行考核,并在年终进行年度考评;

(2)节目收视分析跟踪,在收视人群、收视曲线特征、地域收视特征、竞争环境方面给予分析和建议;

(3)日常收视信息提供,以日报、周报等形式公布;

(4)广告招商支持,寻找节目收视亮点等,形成营销专案;

(5)为频道编播提供数据支持及策略建议。

东方卫视同样关注收视数据领域新的发展。2016年,东方卫视首批与酷云签订战略协议合作;2017年CSM-HUAN实时数据推出后,东方卫视也同样第一时间应用。

以2019年全新改版后推出的高端理论专题节目《这就是中国》为例,其收视报告除传统电视端收视率之外,还包括新媒体影响力、节目美誉度、观众画像、收视偏好等角度。(见图2)

 image002.jpg

图2东方卫视《这就是中国》收视分析报告(部分)

 

三、收视率在SMG台、集团管理中的应用

电视收视率在台、集团层面的应用,除整体市场跟踪、竞争态势分析、频道/节目分析报告、收视数据发布等工作之外,还在节目评估、绩效考核、节目创新等方面发挥作用。现以绩效考核为例,回顾收视率在台、集团管理中的应用。

SMG在历年的频道考核中,按照台、集团战略要求、竞争环境变化和行业自身发展,在指标权重、指标体系、数据来源、考核时段和目标人群等方面不断进行调整。

1.指标权重

2003年,在绩效考核中不设置收视率权重,以收视率、广告和利润三个指标的实际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见表3)

 

表3:2003年SMG某频道绩效考核表

 

收视率

广告

利润

奖惩情况

1

+

+

+

100%奖励

2

+

+

-

扣罚

3

+

-

+

100%奖励

4

+

-

-

100%奖励

5

-

-

-

扣罚

6

-

+

-

扣罚

7

-

+

+

视实际情况奖、罚

8

-

-

+

奖励20%—60%

+表示完成,“-表示未完成。

 

 

2004年起,绩效考核以经营指标和收视率指标作为主要指标,原则上两个指标权重各占50%。(个别频道存在差异)

2012年起,SMG引入关键业绩指标(KPI)考核体系,收视率指标被纳入客户指标。客户指标与财务指标、内部流程、组织成长组成KPI考核四大模块,收视率在KPI考核中的权重,一般在20%-30%之间。(不同频道存在差异)

2.指标体系

SMG地面频道指标体系变化过程如下:

2003年   黄金时段收视率(1800-2300)

2007年   黄金时段收视率、全天市场占有率

2009年  
黄金时段收视率(目标人群)、黄金时段占有率(1800-2400)、全天占有率

2015年   黄金时段占有率(1800-2300)

(注:多个指标权重,一般原则为黄金时段指标占比80%)

从单一指标发展成为多指标考核,主要是出于应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的需要,同时,SMG广告统一经营的模式要求保证市场整体份额,为广告经营提供基础保障。2015年,收视率考核指标重新回到单一指标,并由收视率调整为市场占有率。

东方卫视考核则采用省级卫视市场占有率排名的指标,在2010年SMG推出“节目管理五项规定”后,增加一项“域外贡献率”指标。

3.数据来源

2009年前,考核采用AC尼尔森数据。2009年后,考核采用CSM索福瑞城市网数据。

东方卫视考核一直采用城市网数据(2016年起东方卫视同时开始使用全国网数据),在2015年之前考核CSM35城(在测量仪全部覆盖到该35城前亦如此),2015年之后逐步向52城、55城调整,2019年采用55城市数据,2020年起采用59城数据。

4.考核时段和目标人群

2009年,收视率考核在时段和目标人群两方面作出调整。

对考核时段的调整,大背景是由于当时电视频道竞争日趋激烈,在力争稳定黄金时段收视的同时,各频道纷纷开始挖掘傍晚、深夜等“次黄金时段”。另外,SMG一些专业频道如星尚频道(原生活时尚)在深夜时段的节目开发出现一定空间,同时这些节目具有一定的广告经营价值。基于上述原因,黄金时段由原来的18点至23点,被调整为18点至24点。

目标人群调整,是基于对专业频道定位的引导以及广告经营的实际需要。东方卫视、新闻综合和娱乐频道作为综合性频道定位考核全人群,其他专业频道均按照频道定位设置目标人群。2010年,SMG收视率考核的目标人群设置如下:

 

 

表4:SMG不同频道收视考核目标人群

新闻综合、新娱乐、电视剧 4+人群;

外语频道、艺术人文频道   20—45岁;

体育频道、纪实频道、

第一财经   20—45岁男性;

哈哈少儿频道   4-14岁;

生活时尚   20—45岁女性

 

四、电视收视率的二次开发应用

在对测量仪收视率进行各层面、各领域的发掘利用之外,收视率数据还被用来进行二次开发,在不同阶段出现过“电视收视窗”、“节目收视率预测模型”、“全媒体数据窗”等应用产品。

1.电视收视窗

image003 副本.jpg

图3电视收视窗(Rating Movie)软件界面

 

 

2003年,广电咨询着手开发电视收视窗软件,通过将电视收视率和对应节目“同一界面多窗呈现”方式,回溯电视节目实时收视情况,具有“操作简便,界面直观”、“兼容各收视率数据”的特点。其中,收视率通过软件直接导入,节目视频则需要通过录制后转换截取的方式进行,在当时的技术水平下,尚不具备大规模应用的条件。

“电视收视窗”最多可同时对八个频道的视频和收视进行分析,除收视率、占有率、到达率和千人数等基础数据之外,还可以进行节目诊断以及节目编排的深度发掘。

 

表5:电视收视窗基本功能模块

节目诊断:多期节目同步播出

  板块对节目收视率的影响

  各族群对节目收视率贡献

节目编排:多频道同步播出

  广告对收视率的影响

收视流动

 

 

2.全媒体数据窗

“全媒体数据窗”由上海广播电视台总编室主导开发,作为对SMG媒体融合提供支持的收视数据应用工具,于2017年正式上线。“全媒体数据窗”在原有收视收听数据基础上,增加互联网及其他多源监测数据(包括网媒关注度、社交媒体传播情况数据、网络视频点击量数据等),反映SMG内容产品的全媒体传播效果,为管理人员、分析人员、经营人员和节目制作人员提供掌握数据、了解市场、方便决策与管理的工具。

“全媒体数据窗”以“随时随地掌握数据”为理念,提供多终端(电脑PC、平板电脑、智能手机)查询功能,并突出可视化特点,使数据看得见、看得清、看得懂。

“全媒体数据窗”板块分全国收视市场、 地面收视市场、传统/车载广播收听市场、互联网传播排名、阿基米德广播排名等。

 image004 副本.jpg

图4SMG“全媒体数据窗”PC端截图(部分)

 

五、结语

在过去20年里,收视率的发展和应用在电视行业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饱受“万恶之源”、“恶意造假”等等诟病。笔者认为,在看待上述问题时,应该回到收视率的“本真”上来,收视率就是对电视内容的客观效果评价,通过收视率的发掘应用,使其成为广告营销过程中的“交易货币”、内容产品评价的“客观指标”、节目生产编排的“辅助工具”以及内部管理的“衡量标准”,而不应该过多地赋予超越其客观效果评价作用的其他功能。

目前,除了向卫视市场集中这一特征之外,收视率数据其他三个方面的变化仍处于过程之中。海量数据从“到户数据”走向“到人数据”,虽然在技术层面已无障碍,可通过“小样本匹配大样本”、“贴标签”方式,以及通过人工智能的发展予以解决,但是其面临的成本高昂问题,以及更为关键的市场接受度问题,仍有待时间来解决。实时数据发布在降低数据关注门槛、提高时效性以及数据安全方面优势明显,但它通过“自然分布”的智能终端采集数据,其局限性在于难以描述市场全貌。媒体融合效果评估,目前在电视和新媒体两个领域尚无法实现“数据同源”,此外,电视节目能够在新媒体传播领域体现出传播效果需要一定的“门槛”,这些因素仍会影响其实际应用。

业内专家表示,在媒体融合发展大背景下,在电视节目和网络视频之间,迫切需要建立一套规范统一的视频消费行为观众测量体系,为内容定标,为广告定价,为营销导航。收视率数据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应该是提供统一的多屏同源测量体系收视率数据服务,媒体研究机构应不断增强对数据的采集和聚合能力,结合“大小”数据,打通局部和全量数据,以实现多屏同源测量这一目标。

 

(作者单位:上海广播电视台总编室)

 

 

 

 

 

 

 

 

 

 

 

参考资料

【1】《上海广播电视志》  ISBN 7-80618-658-1/k.333

【2】《上海文化年鉴》(1997—2000)

【3】    《上海电视台每日收视情况简要分析》(1998年11月)P115

【4】《AGB尼尔森退出中国 收视率调查市场重新洗牌》  《第一财经周刊》  2009年2月

【5】《广电总局试运行收视综合评价大数据体系 根治收视率造假》  《人民日报》 2018年12月27日

【6】《CSM媒介研究正式发布自主研发新产品——V+Scope融合媒体数据云平台》 《收视中国》2019年10月16日

【7】刘娟 《开发电视深夜节目 打造时段黄金价值》 (《声屏世界》2010年 第6期) 

【8】    于巍隽  《专业频道的“数字化”管理工具箱——源自Channel Young实战》  2006年

【9】东方卫视《这就是中国》收视情况汇报 2019年9月

 

上海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19291号-3
通信地址: 上海威海路298号 邮政编码: 20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