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广电研究杂志官网  

征稿要求:

1.论文符合本刊宗旨与学术规范,具备较新的学术观点,使用较新的文献资料。评论性文章观点鲜明,语言生动,分析深刻,能够及时反映、探讨学界及业界的热点问题。 

2.所投稿件为作者本人 撰写并未曾在其他刊物公开发表过。    

3.稿件一律用电子邮件附件形式发送到电子邮箱:guangdianyanjiu@yeah.net    

4.附件请用Word文件,并注明文件名及作者名。   

5.稿件篇幅:论文原则上以6000字以内为宜;评论文章控制在1500字左右。    

6.稿件应注明作者的真实姓名、职称(职务或学位)及工作单位、详细通讯地址及邮编、联系电话(手机最佳)和电子邮箱。

 

来稿的处理流程是什么?

1.请勿一稿多投,也不要重复投稿。

2.收到稿件后,本刊编辑部认为符合要求或基本符合要求但仍需修改的,会主动与作者联系。投稿后30个工作日内未收到本编辑部处理意见的,可自行对稿件另作处理。

3.因经费有限,编辑部对特约稿件支付超标稿酬,一般稿件只能略付薄酬。  

 

文章格式有什么讲究?

1.标题。主题用1号黑体;副题用3号宋体。居中。    

2.作者姓名,用四号楷体,右对齐。

3.文本提要,小四号楷体,200字以内;关键词,小四号楷体,3-5个。    

4.正文,用5号宋体。1级小标题用小4号幼圆体,居中;2级小标题用5号黑体,左对齐并缩进两个汉字;3级小标题用5号楷体,左对齐并缩进两个汉字。

5.鉴于本刊区别于其他学刊图文特色 建议作者供稿时提供文章相关图片及作者照片,并确保图像精度。

6.文末标出作者单位及职称(或学位、职务),若有多个作者,用分号隔开;

7.注释一律采用尾注形式。注释二字,用小5号黑体。注释条目各项顺序依次为:作者姓名、冒号、《文章标题》、逗号、《刊名》某年第几期(《书名》第几页,某年版),用小5号楷体。

8.为节约篇幅,一般采用注释形式的文章,不再单独一页设立参考文献。

融媒时代,让投诉简单点

 

融媒时代,手机抢走了大部分注意力,广播民生节目普遍面临挑战。热线不再热了,民生投诉越来越琐碎了,我们还想多为群众办点实事却发现心有余而力不足了,怎么办?民生节目赖以生存的传播力、影响力正在下降,我们能从哪里找回来?近期,广东新闻广播的《广东民声热线》栏目做了一些尝试。

我们的改变可以从夜里11点接到的一通电话讲起。这通电话的主人公是佛山市顺德区一个镇的综治维稳中心负责人,他的感谢并不是客套,因为我们帮他化解了纠缠超过半年的信访维稳难题。农民工廖先生找开发商讨要他和工友的72万元血汗钱,讨了半年多也没要回来,在当地多次上访,政府介入协调过也没结果。春节前,廖先生一个电话打到了广东民声热线,我们开始直播讨薪。广播一个小时的时间不够,网络直播接着追。节目结束后,将长时间节目碎片成短视频,播放量很快破百万,当天下午当地政府再度组织协调。夜里11点,我们接到了这通电话。不止廖先生,我们一共帮这个项目的相关农民工追回欠薪1265800元。

很快,爆料库后台炸了,内容全是讨薪投诉。我们开始策划讨薪专题直播,标题当然需要巧妙一点—《撑农民工兄弟—宣传贯彻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1小时广播直播远远不够消化投诉,我们每天增加6小时网络直播,三位主持人每人两小时轮流上,网络直播观看人数接连破十万。大年三十之前,我们帮农民工兄弟追回欠薪6752929元。

这只是节目改版后的其中一次策划。新版节目形式很简单,就是在直播节目中疯狂打电话。投诉人打一个电话进来,我们拨N个电话出去,被投诉对象的、监管部门的、客服的等等,只要跟投诉事件有关、只要有利于解决问题的电话就打过去。

如果你问我“热线不热怎么办”?我的答案是,我们自己先热起来。直播前打,直播时打,直播后还打,实时跟进投诉最新进展,音视频直播呈现为投诉人“讨说法”、维护权益的全过程,同时对投诉问题持续关注、全程追踪。

实际上,节目已经从做新闻转变为做服务,为投诉人解决更多问题、为群众办更多实事成为节目的主要目标。做节目是为了做传播,节目直播只是生产传播内容的一个环节。改版后,节目热线进线量比之前翻了10倍不止,同时我们开通小程序,线上投诉报料量也翻了几番。

一切改变与努力实际只是在做一件事——让投诉简单点。

从兑现某电商平台60元优惠券,到追回几百万元被拖欠的工程款;从戳穿品牌汽车虚假宣传,到曝光学校乱收费等等一件件投诉被解决了,一面面锦旗送上门了,但我们还是无法回避一个问题:公共媒体资源如何才能效益最大化?一味盯着个案的解决肯定不是办法。

我们努力在寻找普遍性问题。比如有群众反映“看病要半夜网上抢号”。当时广东省内医院预约挂号系统普遍默认半夜12点集中放号,热门医院就要熬夜拼手速、拼网速。

在广东省卫健委上线节目时,我们把记者一线调查报道摆在职能部门“一把手”面前。省卫健委回应群众诉求,迅速调整了挂号时间,结束了全省群众熬夜“抢号”的历史,受到了国家卫生健康委表扬并全国推广。

一句话、一个投诉,解决了一个群体的困难,解决了一件民生问题。过去15年广东民声热线做了很多:

因为市民一句“同样的药改个名字就贵了好几十倍”,我们报道了《药价飞涨之谜》,推动药品招标规则和药品价格监管改革。

因为学生一句“艺术生学费为何这么高”,我们报道了《多所高校艺术类专业违规收费》,让省内高校艺术类收费回到正轨,那一年每位学生收到1.6万元多收的学费退费。

因为农民一句“种粮补贴被村干部贪污了几十万”,我们报道了《谁动了农民的种粮补贴》,曝光后涉事村干部全部被罢免,村民终于拿回属于自己的那一份补贴。现在这个村已经成为网红村。

因为家长一句“没有计生证,我的孩子上不了学”,我们报道了《教育厅发文无用?广东至少13地市入学与计生证挂钩》,推动入学、入户与计生脱钩。

其实这样的案例还有太多,但是还不够。因为在节目的实际运作中,民生问题太个案,公共性不够的问题依然存在,怎么办?我们主要抓好“一大一小”。

充分利用好每周省直厅局领导上线的机会,去促进“大事”的解决、促进普遍性问题的解决。例如涉及改变机制、流程等难点问题,要在厅局领导上线节目时去触碰、去推动,坚持敢碰硬,努力让敏感问题脱敏。

那这些所谓“大事”从哪来?就从我们平时节目中关注的“小事”中来,提升处理小事的数量与速度。速度上来了,量多了,数据就有了。哪些小事实际上是隐藏的大事,也就渐渐凸显出来了。再把这些大事直接摆在省直厅局一把手面前,力求解决一点带动一片,这也是“让投诉简单点”。

热线热了,问题多了,投诉报料处理不及时、投诉积压化解难的问题逐渐显现出来了。一直在为老百姓解决投诉难题的“民声热线”竟然被老百姓投诉了,原因是:“民声热线,不理我!”被投诉确实委屈,但必须承认,媒体办事的力量是有限的。哪怕24小时做成投诉热线节目,恐怕也处理不了所有投诉。

这个问题的症结在于,媒体不是处理投诉的主体,政府职能部门才是。所以我们要做的是处理好投诉转交、对接、跟踪的问题。

过去我们依托政风行风热线,搭建了投诉转交网站,热线接到的投诉直接转交给职能部门,但现在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网站渠道弱化、技术对接不畅、多渠道投诉无法统一等问题。

是构建新的投诉受理转办处理流程,还是在现有的系统上进行升级?若重新构建转办流程,标准怎么定?对各职能部门的后续跟进怎样监督?如何考核?若对现有系统进行升级,如何做强后台投诉分发处理机制?问题一箩筐,我们也在探索。但是有一点是清晰的,只有与政府部门更加紧密地通力合作,才能让节目的力量更强大。群众的呼声,媒体的推动,若得不到相关部门的足够关注与积极回应,都白搭。所以我们强调“回应民声,你我同行”。这也对广播民生节目的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我们不仅要服务好群众,也要服务好职能部门。

 

“融媒时代,怎么做好广播民生节目?”答案有很多,但我想专注解决群众投诉难题,努力让投诉变得简单点,一定是一个不会错的方向。

 

 

上海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19291号-3
通信地址: 上海威海路298号 邮政编码: 20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