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稿要求:
1.论文符合本刊宗旨与学术规范,具备较新的学术观点,使用较新的文献资料。评论性文章观点鲜明,语言生动,分析深刻,能够及时反映、探讨学界及业界的热点问题。
2.所投稿件为作者本人 撰写并未曾在其他刊物公开发表过。
3.稿件一律用电子邮件附件形式发送到电子邮箱:guangdianyanjiu@yeah.net
4.附件请用Word文件,并注明文件名及作者名。
5.稿件篇幅:论文原则上以6000字以内为宜;评论文章控制在1500字左右。
6.稿件应注明作者的真实姓名、职称(职务或学位)及工作单位、详细通讯地址及邮编、联系电话(手机最佳)和电子邮箱。
来稿的处理流程是什么?
1.请勿一稿多投,也不要重复投稿。
2.收到稿件后,本刊编辑部认为符合要求或基本符合要求但仍需修改的,会主动与作者联系。投稿后30个工作日内未收到本编辑部处理意见的,可自行对稿件另作处理。
3.因经费有限,编辑部对特约稿件支付超标稿酬,一般稿件只能略付薄酬。
文章格式有什么讲究?
1.标题。主题用1号黑体;副题用3号宋体。居中。
2.作者姓名,用四号楷体,右对齐。
3.文本提要,小四号楷体,200字以内;关键词,小四号楷体,3-5个。
4.正文,用5号宋体。1级小标题用小4号幼圆体,居中;2级小标题用5号黑体,左对齐并缩进两个汉字;3级小标题用5号楷体,左对齐并缩进两个汉字。
5.鉴于本刊区别于其他学刊图文特色 建议作者供稿时提供文章相关图片及作者照片,并确保图像精度。
6.文末标出作者单位及职称(或学位、职务),若有多个作者,用分号隔开;
7.注释一律采用尾注形式。注释二字,用小5号黑体。注释条目各项顺序依次为:作者姓名、冒号、《文章标题》、逗号、《刊名》某年第几期(《书名》第几页,某年版),用小5号楷体。
8.为节约篇幅,一般采用注释形式的文章,不再单独一页设立参考文献。
媒体转型需要拥抱什么样的技术
众所周知,媒体转型是从国家政策、行业发展、资本运作、学术参与、单位治理、模式创新、技术引进、跨界合作、数据积累、生态形成等多方面协同、依赖、制约、演进的复杂系统工程。本文仅仅从技术面切入,蜻蜓点水似地列举和分析当前主要媒体共同认知的核心、重要技术以及这些技术如何推动和促进媒体融合转型。
时至今日,随着数字信号的传播,计算机技术广泛应用,互联网兴起,已经彻底改变了传媒技术的底座,媒体转型是顺应互联网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转型不仅是简单的技术的升级换代,互联网具备的交互性、实时性、复合性改变了生产者—传播渠道—受众的单一格局,生产者和受众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传播渠道也越来越多样化。反过来,生产者、新受众(用户)、新传播渠道对于生产技术、感知技术、传播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将基于此对相关技术作简单阐述。
一
首先,媒体生产者需要采集加工和处理数据,转型到互联网的核心意义就是数字化内容,而且大部分场景都是实时处理。广播电台往往需要同步转化多路广播信号,同时还有在线编辑、实时切换、通道监听、事件调度的需求。阿基米德给某电台交付的广播节目实时数字化方案,选取的技术方案采用4核1.5G 高速 DSP 处理芯片、 12GFLOPS 10500M MIPS驱动,国产自研的微龙TDOS实时操作系统,确保了底层硬件计算和基础软件可以支持上层音频处理,保障了事件调度和用户交互的实时性。同时,特定DSP音频处理和音频处理操作系统可用同样的功耗支持更多通道的反馈消除、矩阵混音、通道均衡/压缩/扩展、自动增益以及输出监听耳机或者扬声器管理,加上直观简易的用户操作面板,轻松管理广播节目数字化端到端的全过程。多达1000组预设规则能够极大地推进值班编辑的日常操作和运营运维的自动化,最大程度降低人为操作的错误率。
这类解决方案的背后,就是大规模音频处理算法沉淀到DSP专用芯片完成音频处理的极限加速,提供用户更大规模、更加细腻音频内容的处理,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前置保证了处理和管理的实时性,更高性能音频编码技术允许内存可以容纳更多通道数据、更长时间窗口数据,超高速传输网卡实现零拷贝音频数据,使网络抖动和拥塞影响音质和实时性管理的可能性降到最低,纯软件操作界面则为后期编辑和管理功能的不断优化和升级提供基础。所以,多功能、多用途、综合复杂的软硬件一体化的媒体系统是媒体转型的基础和保证。
二
其次,采编播系统仅仅完成了媒体生产的基础和基本部分,计算机领域基于数据处理的三大核心技术——搜索技术、推荐技术、合成技术,在此之上重构了媒体生产过程。比如美国某公司的sportcode系统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解析体育比赛的视频,根据比赛类型自动拆解比赛过程的画面,搜索比赛动作、运动员和裁判员的表现与得分,提供数据统计,推荐核心画面回放。同时针对某些球类运动,内置轨迹分析功能,最后合成最佳动作视频,帮助解说员和观众更方便、快捷地理解比赛的过程。这样的体育赛事直播、转播都会大大提升比赛观赏性,吸引更多的观众。同时,这类直播、转播再叠加互联网直播平台的观众交互技术,比如熟悉B站弹幕互动的人已经开始会心地笑了。这样的欢乐时光怎么不是媒体转型之后的高光时刻?而这背后涉及了繁复的数据流处理技术、视频音频结构化技术、数据标注、数据分类、数据聚合、数据蒸馏、数据知识提取、数据合成等技术,加上底层软件架构设计的无状态高并发处理,特定图像、音频、文字超大规模稀疏矩阵的变换和映射到特定芯片(GPU,TPU,ASIC)的加速技术以及底层近场数据总线网络化技术。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英伟达收购了超高速光电网络设备制造商Mellanox,将NVIDIA领先的计算专业知识与Mellanox的高性能网络技术相结合,使客户获得更高的性能、更高的计算资源利用率和更低的运营成本,同时打开了更实时、更庞大、更真实影音媒体生产能力的空间。
我们以大导演詹姆斯•卡梅隆的旷世巨作《阿凡达》来做计算量的参考。片中呈现的美轮美奂的特效画面是由Weta Digital公司的计算集群完成的。该集群采用了HP Cluster Platform 3000 BL集群平台作为其解决方案,操作系统是Linux,在2012年的TOP 500超级计算机中排名是190多名。这套集群在2008年时是4096个计算核心,到2009年增加到5936个计算核心,总内存有104TB,内联采用的是万兆以太网。BL2x220c是惠普面向高性能计算推出的刀片服务器,其独特之处是一个刀片内放两台服务器,每台服务器有两个4核CPU,用的是IntelXeon处理器(支持EM64T技术)。这么强大的超级计算机(请记住这是在2012年)也花费了几个月时间才完成整部电影的特效制作。几个关键数字,大家可以感受一下:3PB的数据存放在BlueArc和NetApp的存储上,数据传输到光纤通道;电影完成时一帧的数据是12MB,一秒钟24帧,每分钟的数据就有17.28GB,而整部 《阿凡达》长达160多分钟。但是2021年的今天,这样量级的影音制作放到英伟达和Mellanox的最先进GPU服务器集群,NVIDIA DGX-2 配备 16 个NVIDIA V100 GPU,其性能是8-GPU系统的10倍,而增强型 DGX-2H 拥有更高的性能,同时NVSwitch网络结构的对分带宽达每秒2.4兆兆字节 (TB/s),比前几代产品高出了24倍,外加多路超高速复用智能网卡的加持,整部电影只需要几天就可以完成一个版本。完成一部电影处理从几个月缩减到几天,这使得导演、编剧们的工作方式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之前大量的构思需要在头脑和字面进行讨论与推敲,而现在可以反复地直接应用到电影画面中去,并且得到近乎实时的反馈,帮助电影工作者更加精细地雕琢出更精彩的电影。
三
硬件、软件算法技术的进步不断提升媒体制作的能力,接下来我们来看传播渠道都有哪些技术在推动媒体转型?毫无疑问,互联网技术颠覆了传统无线电技术对于传媒的定义。5G更是在媒体“新基建”的底座上安装了一个超大功率的发动机。还记得广播节目里接听听众电话的经典片段吗?主持人第一句话就是:“请把收音机远离电话避免回声啸叫。”现在直播间里刷礼物、刷弹幕的人恐怕不会记得倒回去二十年,在至爱亲朋生日那天,拼命拨打电台点歌热线的电话,在绝大多数为忙音的情况下,依然坚持不懈按着键盘,希望可以被幸运女神选中,让主持人接通电话,在电波里面说上一句祝福的话。现在微信朋友圈、微博广场、QQ空间、百度贴吧、网易社区、B站广场……哪里不能写下千言万语,土味情话满天飞。这些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应用的背后是广大互联网程序员们熟知的互联网平台架构,APP、H5、SPA(Single Page Application单页应用)、各种小程序;是互联网中台、门户、数据中台、支付网关、物流网关、订单中心、排班中心、各大培训机构反复操作的高并发,大容量的“秒杀”、“直播”、“竞猜”、“投票”架构;是多级缓存,是数据库分表、分区、分库策略,是大容量数据、热盘、温盘、冷盘调度策略……软件工程的蓬勃发展,让用户通过软件设定的渠道、界面、交互方式连接。
从此,互联网就是一个世界,媒体的世界。
四
最后,传统传媒人眼里的“受众”,现在纷纷翻身做了主人,网红、自媒体、UGC、PUGC这些概念不断涌现。从早期互联网博客的博主们写了稿子不再寄到报纸杂志去发表,到现在抖音、快手、火山小视频,以及网红主播们的直播带货……这些现象不仅对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播音员、主持人形成巨大的冲击,同时也给媒体人带来很好的启示,那就是该如何拥抱这个时代,拿起这些技术武器,汇入新时代的洪流。媒体人需要学习运用视频流、音频流编解码、调度、传输、合成技术,特别是掌握在移动计算平台(ARM芯片)上的应用去和其他“网红”PK,去和更多的用户互动。互动的时候,大数据技术统计和推理出来的用户画像数据会给到媒体或网红、自媒体们的操作后台,帮助他们去选择更合适的主题、更吸睛的表演形式,使用更劲爆的特效滤镜(前面我们已经介绍了高端的电影特效制作技术,在移动直播和短视频里面,虽然不需要那么高端的特效技术,但是作为点缀的化妆特效、变声特效、转场特效会让一部手机的拍摄变得如同摄影机一样的专业),还能完成对应的电商行为,比如选择商品、购物车、促销折扣、订单、支付、物流等。
沿着媒体制作传播的路径,历数与主播、内容、媒介、受众(用户)相关的,数不胜数的图文声像处理技术、编码传输技术、数据存储技术、硬件加速技术、软件工程技术、智能的算法技术、基于用户体验的设计和运营技术,以及尚未成熟但已跨界而来的虚拟现实技术、智能声音助手,不胜枚举的新技术让人目不暇接。但最关键的是拥有这些技术的人,和能够组织好这样的技术团队去完成一个又一个可能简单但实用的功能,并最终能够支持媒体顺利转型的机构。比如,阿基米德每时每刻都要处理全国广播电台的实时节目数据,海量的数据需要大量的存储空间,回听需要对外的网络带宽和流量,同时听众对于节目的收听行为不是均衡和不变的,所以综合考虑节目的收听热度,预测收听的频次,开发和运行音频数据存储调度软件,确保音频数据在不同性能存储介质中的位置(高速缓存,高速SSD硬盘,高速机械硬盘,机械硬盘,磁带),在用户使用体验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做到性价比较高的使用存储介质和存储空间,类似的技术和技术应用几乎存在于媒体制作和传播的方方面面。
总而言之,媒体是一个系统工程,技术推动是其中至关重要的路径和实现手段。只要媒体行业持续不断地使用技术,拥抱技术,必将会有更多更好的新媒体形态产生。媒体转型是一场华丽变身,新的时代将诞生新的媒体。
(作者为阿基米德传媒C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