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稿要求:
1.论文符合本刊宗旨与学术规范,具备较新的学术观点,使用较新的文献资料。评论性文章观点鲜明,语言生动,分析深刻,能够及时反映、探讨学界及业界的热点问题。
2.所投稿件为作者本人 撰写并未曾在其他刊物公开发表过。
3.稿件一律用电子邮件附件形式发送到电子邮箱:guangdianyanjiu@yeah.net
4.附件请用Word文件,并注明文件名及作者名。
5.稿件篇幅:论文原则上以6000字以内为宜;评论文章控制在1500字左右。
6.稿件应注明作者的真实姓名、职称(职务或学位)及工作单位、详细通讯地址及邮编、联系电话(手机最佳)和电子邮箱。
来稿的处理流程是什么?
1.请勿一稿多投,也不要重复投稿。
2.收到稿件后,本刊编辑部认为符合要求或基本符合要求但仍需修改的,会主动与作者联系。投稿后30个工作日内未收到本编辑部处理意见的,可自行对稿件另作处理。
3.因经费有限,编辑部对特约稿件支付超标稿酬,一般稿件只能略付薄酬。
文章格式有什么讲究?
1.标题。主题用1号黑体;副题用3号宋体。居中。
2.作者姓名,用四号楷体,右对齐。
3.文本提要,小四号楷体,200字以内;关键词,小四号楷体,3-5个。
4.正文,用5号宋体。1级小标题用小4号幼圆体,居中;2级小标题用5号黑体,左对齐并缩进两个汉字;3级小标题用5号楷体,左对齐并缩进两个汉字。
5.鉴于本刊区别于其他学刊图文特色 建议作者供稿时提供文章相关图片及作者照片,并确保图像精度。
6.文末标出作者单位及职称(或学位、职务),若有多个作者,用分号隔开;
7.注释一律采用尾注形式。注释二字,用小5号黑体。注释条目各项顺序依次为:作者姓名、冒号、《文章标题》、逗号、《刊名》某年第几期(《书名》第几页,某年版),用小5号楷体。
8.为节约篇幅,一般采用注释形式的文章,不再单独一页设立参考文献。
你所不知道的“窗口期”
曾应邀去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观摩卫星发射,匆匆半天的“基地之旅”,足令我们回味大半辈子。隆冬大漠,上千人守候在露天操场上,翘首以待发射窗口的启动:23时44分,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准秒点火,拔地而起,托举遥感三十三号卫星和微纳技术试验卫星顺利升空……
电视上不止一次看过卫星发射的现场直播,而近距离听5—4—3—2—1,看火光冲天,绝对是不一样的震撼。另一个收获是,以前,常在媒体报道里瞥见“窗口期”的说法,都选择性一掠而过,直到现场观摩,才确切地知道卫星发射“窗口期”的概念:不是开学、开业或开工的日期,可以随机确定,可以人为安排,可以择吉而行,而是由一群科技工作者细致、严谨、科学地测算出来的。
突然对“窗口期”有了莫名的好感。除了公众已知的医学、农林渔业以及社会管理等领域的“窗口期”,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活中,人们也不断开发、培植、选择、利用另一类“窗口期”。
音乐会、大剧首演或重大的足球比赛的举办,“窗口期”大都在周末晚上。为什么?城市工薪阶层,绝大多数只有在周末才有可支配时间,也才有心情去欣赏、观看。
电影院线的优惠,“窗口期”一般设定在上座率最低的周二,以优惠吸引流量。业内人士解析,周二作为打折日,有两大好处:一是周四和周五上映的影片,周末是高峰期,下周二打折,可以形成该片上映的另一个高峰期;二是如果打折使观众人次增加,可能说明首轮电影定价偏高,有利于把握市场动态。
新媒体时代,一些敏感事件的发布,一些热点报道的时机,一些网络舆情的回应,也有一个不约而同或心照不宣的“窗口期”—往往在下班之后,或周末时段。发布者的初衷,更多考量的是传播效果,既要积极、正面回应,又要防止网民集中关注以及媒体蜂拥而上,避免引发次生舆情。
但“窗口期”并非拖延塞责、试图蒙混过关的代名词。对于群众关切的重大突发事件来说,装聋作哑绝非上策。我们可以对两个近期发生的全国性热点事件来进行比较分析。
6月10日发生的唐山烧烤店打人案,初期未能及时回应舆论关注,引发经久不息的大规模负面舆情。而贵州客车侧翻事故,于9月18日在微博平台爆出后,当地政府连夜召开发布会,向遇难市民致哀,向全社会诚恳道歉并承诺做好善后,及时抓住“窗口期”加以认真回应和处置,满足了公众的知情权,维护或修补了相关涉事部门和党政权力机构的形象,也推动舆情热度由高峰逐渐消退。
舆情处置的“窗口期”的选择,一是出于责任担当,二是需要策略和技巧。
同样是出于传播效果的科学研判,一些重磅调查报道现在也常常避开周间话题拥堵高峰,将稿件推送的“窗口期”预定在周末,甚至是深夜时段、凌晨时分。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睡眠时间”?其中有充分的报道安全策略考量。节假日以及夜晚时段,正是公众休闲娱乐的“黄金时间”,媒体的接触与使用频率降低,有利于稿件先期存活,门户网站、新媒体端也能顺利转载、扩散。一些被调查的当事人,位高权重关系硬,但作为非新闻专业人士,对舆情的反应往往迟缓。等到信息、资讯出圈进群、铺天盖地,现象级舆情开始发酵、刷屏,当事人或有关部门已经“无力回天”。成功的传播,必定有一些特定的、精准的“窗口期”。
留心处处,世界皆是“窗口”:天窗、气窗、后窗、舷窗、橱窗、落地窗……窗口有宽有窄,有明有暗。可以研究测算、公开发布的是“明窗”,那些难以言传、不可告人、捉摸不定的是“暗窗”。“暗窗”,不都是岐途邪路,有时是一种生存安全的策略、应急处置的技巧,甚至是出奇制胜的妙着。
(作者单位:江苏电视台教育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