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稿要求:
1.论文符合本刊宗旨与学术规范,具备较新的学术观点,使用较新的文献资料。评论性文章观点鲜明,语言生动,分析深刻,能够及时反映、探讨学界及业界的热点问题。
2.所投稿件为作者本人 撰写并未曾在其他刊物公开发表过。
3.稿件一律用电子邮件附件形式发送到电子邮箱:guangdianyanjiu@yeah.net
4.附件请用Word文件,并注明文件名及作者名。
5.稿件篇幅:论文原则上以6000字以内为宜;评论文章控制在1500字左右。
6.稿件应注明作者的真实姓名、职称(职务或学位)及工作单位、详细通讯地址及邮编、联系电话(手机最佳)和电子邮箱。
来稿的处理流程是什么?
1.请勿一稿多投,也不要重复投稿。
2.收到稿件后,本刊编辑部认为符合要求或基本符合要求但仍需修改的,会主动与作者联系。投稿后30个工作日内未收到本编辑部处理意见的,可自行对稿件另作处理。
3.因经费有限,编辑部对特约稿件支付超标稿酬,一般稿件只能略付薄酬。
文章格式有什么讲究?
1.标题。主题用1号黑体;副题用3号宋体。居中。
2.作者姓名,用四号楷体,右对齐。
3.文本提要,小四号楷体,200字以内;关键词,小四号楷体,3-5个。
4.正文,用5号宋体。1级小标题用小4号幼圆体,居中;2级小标题用5号黑体,左对齐并缩进两个汉字;3级小标题用5号楷体,左对齐并缩进两个汉字。
5.鉴于本刊区别于其他学刊图文特色 建议作者供稿时提供文章相关图片及作者照片,并确保图像精度。
6.文末标出作者单位及职称(或学位、职务),若有多个作者,用分号隔开;
7.注释一律采用尾注形式。注释二字,用小5号黑体。注释条目各项顺序依次为:作者姓名、冒号、《文章标题》、逗号、《刊名》某年第几期(《书名》第几页,某年版),用小5号楷体。
8.为节约篇幅,一般采用注释形式的文章,不再单独一页设立参考文献。
素人街采节目的主持技巧和创新思考 —以《可以跟你回家吗》为例
笔者自2021年起参与创作一档电视版的素采中视频节目《可以跟你回家吗》,在每期节目中,带着当下的热点话题走上街头,随机邂逅素昧平生的路人,开门见山地交流,并在取得其同意、尊重其隐私权的前提下,跟随其回家,继续探访受访者真实的生活状态。在本文中笔者将从自身的主持实践出发,探讨主持人在此类节目中的创新表达和进一步提高专业能力、提升社会价值的努力方向。
一、素人街采节目的基本定义及创作形式
1.什么是素人
素人,即平常、朴素的人。这并非是一个新近的网络热词,而是早有出处。比如鲁迅先生在《书信集·致李桦》中曾写道:“却究竟无根本智识,不过一个‘素人’,在信中发表个人意见不要紧。”朱自清先生也曾在《说梦》里写道:“我是彻头彻尾赞美梦的,因为我是素人,而且将永远是素人。”素人在不同的语境下有不同的含义,相对于演艺明星、文化名人以及各类社会精英而言,是指平凡普通、没有突出成就的人;相对于专业人士,又有门外汉、外行的含义。
2.何为素采节目
素采节目是以普通人为对象,通常运用轻型摄影设备,以白描手法,无干扰、纪实性地采访、跟拍、记录主持人与受访者在其原本的社会角色所对应的真实环境中人际关系交互的过程,再现平凡人的生活状态。素采节目秉持真实性原则,展现大时代下的小人物们认真生活、勤劳奋斗的酸甜苦辣。素采节目兼具纪录片、人物访谈和真人秀的节目特性。
3.素采节目的形式
素人街采虽强调街采,但并非仅局限在街头。素采节目通常可细分为街采,即街头采访;家访,即事先约定登门或随机提出的回家跟拍;随访,即在随机环境或与受访者有特定情感链接的场景中一边行进一边交流的形式。
4.素采节目的受访者
通常来说,访谈节目的嘉宾选择标准依据的是知名度和影响力这两个原则,一线明星、政商名流、知名学者、身处社会热点事件中的话题人物等,往往成为访谈节目的常客。然而,从各个版本的《可以跟你回家吗》的受访者名录可见,素采节目对受访对象的选择是逆向聚焦,从少数、特别转向大众、平常,将镜头对准大时代下的一个个鲜活的小人物,观众会产生这就是生活里的我或这是我身边朋友的观感。比如从优酷版8集素采纪实片《可以跟你回家吗》中受访者的职业背景来看,既有来自最基层的普通劳动者,如出租车司机、外卖员、消防员、建筑工人等,也有网红主播、美食主播等新潮人物。
优酷版素采纪实片《可以跟你回家吗》主题/职业(全8集)
第一集 |
95后少女的 77岁闺蜜 |
第五集 |
宅男VS 精致美女 |
第二集 |
揭秘 网红直播现状 |
第六集 |
魔都300平豪宅里的学霸家庭,上演母女日常互怼 |
第三集 |
都市病到底 是什么 |
第七集 |
学渣摄影师巧变人生赢家,美食博主死磕包邮区 |
第四集 |
妈妈的闺蜜 叫“玛丽” |
第八集 |
火场英雄回忆生死瞬间,10年消防生涯终重获爱情 |
二、素采节目主持人的创新表达
1.回归本我,“去主持人化”表达
在传统访谈节目中,主持人承上启下、穿针引线,把控节奏、推进节目进程,在节目中有较强的存在感。但在素采节目中,主持人须首先回归到一个“人”的自然本性,与被访者自然相识、自然交流、自然呈现,叩开家门也打开心门。素采节目“去主持人化”并不意味着“主持人边缘化”或“主持人无用论”,而是打破主持人在常规节目中占据中心和引导地位的常态,使显性的职业属性和专业属性转化为对节目的隐性支撑。“去主持人化”除去的是传统主持形态,保留的是主持人的核心专业,创新的是主持人的表达方式。
2.切换不同身份,真诚平等、亲切自然交流
素采节目所营造的交流场是在不同环境下与陌生人的一场社交实验。素采交流场不受制于任何维度的评价机制,主持人既不高于被访者也不低于被访者,双方的交流完全基于平等原则。特殊的交流场要求主持人具备极强的亲和力,能够迅速打破人际屏障。主持人必须本着真诚平等、亲切自然的品质和风格,使受访者敞开心扉。
比如在电视版的《可以跟你回家吗》拍摄时,作为主持人,笔者就新推出的“延迟退休政策征询”这一热点消息,在街头采访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的路人。其中一位外卖小哥正在配送,无暇受访,为了争取到采访机会,主持人陪同外卖员一同取货跑单,在配送的过程中完成了采访。另一名受访者是一位深夜在公交车站候车的母亲,她刚接到从课外补习班放学的孩子。为了争取到更多的交流时间,主持人切换到一个普通妈妈的身份,陪伴这对母子乘坐公交车至终点,在一个多小时的路程中完成了一段温馨的对话,然后再返回取自驾车回家。
3.突破传统表达的滴水不漏、不痛不痒
公众人物在访谈节目中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常常不得已退到安全区内,因为主持人和嘉宾坦诚直接的交流表达难免会被观众挑出言论中有瑕疵的地方。因此长此以往,主持人的言论趋于圆钝柔和,力求滴水不漏,就难免不痛不痒。在素采节目中,谈论的话题大到世界风云变幻、社会正义冷暖,小到家里鸡毛蒜皮、个人情感纠葛,主持人本着地位平等、心平气和的前提,从真心出发使被访者卸下思想包袱,真挚倾吐生活中的矛盾与挣扎。努力突破传统表达的滴水不漏、不痛不痒,简单直接的表达才更能击中人心。
4.打开感官,充分与受访者共情
共情力也叫移情能力,是一种能设身处地体验他人处境、从而达到感受和理解他人心情的能力。较好的共情力是主持人必备的基本素质,在素采节目中更是如此。主持人只有充分打开感官,设身处地、换位思考,想对方所想、感对方所感,迅速打破社交屏障,才能够充分激发被访者的分享欲望,从而更深层次地进入其内心世界。
笔者曾在节目中遇到过一个二十岁高中肄业的女孩,在跟拍回家后遇到她的母亲,母亲对于她过早放弃学业深感痛心。交流中主持人首先“交换秘密”式地分享了自己求学和生活的经历,又如知心姐姐般倾听被访者的挣扎和困惑,正是这份共情使女孩的母亲敞开心扉,袒露出一个单亲妈妈内心最柔软的部分。她分享了自己离异后忙于生计、无暇照看女孩的过往,先前对孩子的强烈不满中也多了几许无奈。探究这对母女情感摩擦的原因,我们可以发现,时代的飞速发展使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发生了剧烈变化,父母和子女的观念差异是很多人都遇到的共性问题,值得正视、倾听和用心化解。主持人从家庭代际情感切入,找准切入点,才能与受访者内心最柔软处同频共振。
5.敏于现场洞察,勇于跳出预设提纲
洞察力即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弗洛伊德曾说:洞察力就是变无意识为有意识。传统访谈节目主持人在录制前需要收集大量背景材料、撰写采访提纲,采访进程依据预设的脉络推进。但素采节目更考验主持人的现场洞察力,节目特性要求主持人往往只能临时了解被访者的特点,跳脱事先提纲,做到“察言、观色”,随时随地从被访者的言谈举止中、从到访的环境氛围中捕捉有价值的信息和现索,顺藤摸瓜,生发出真正能够引发思想震撼、情感共鸣的内容。
三、新传播时代素采节目主持的创新思考
1.全过程探险挖宝式的长视频素采主持
在传统电视媒体以及优爱腾等长视频平台上,一集访谈节目通常是按照20-50分钟时长来设计和录制的。素采节目的基底是访谈,同时兼有真人秀的节目形态。主持人与陌生人从相遇相识到敞开心扉、观点碰撞的全过程既是节目的录制过程,也是一场人际交互实验。主持人通常在街头以随机搭讪的方式进行采访,屡次遭拒是常态。但主持人被拒的窘态,以及双方从不信任到信任过程中的出其不意,往往是长视频创作中最大的亮点。在这注意力稀缺的时代,主持人在创作中应化身“探险者”,充满好奇心地探寻被访者的真实生活和内心世界,在这段人性探险中密集地挖掘出一个又一个闪闪发光的宝藏,从而让观众对长视频保持观看欲。
2.直击人心、节奏紧凑的短视频素采主持
短视频是一种基于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进行信息传播的内容呈现方式,一般认为短视频的时长不超过5分钟,且构成独立内容单位,并非长视频内容的分段剪辑。素采内容在短视频平台上的呈现需在几百秒、几十秒甚至十几秒中完成一个故事或者一种观点的表达。主持人必须得从交流对话中提炼出直击人心、节奏紧凑的“短、平、快”金句和精华段落,才能一击即中,引起广泛共鸣。
值得注意的是当下许多用户享受着“伪对话”带来的快感。有些受欢迎的节目,看似在不停地说话、交换观点,实则输出的却是因碾压了对方观点而高涨的情绪,特别是在节奏紧凑的短视频中。口舌之快不代表真正的交流,这样的单方面观点输出并不是真正的对话。在舆论场中,人们会对骂、会阴阳怪气、会高喊主张,会跟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撕”对方阵营,会通过点赞、附和把自己支持的观点顶上去,或者干脆沉默。但是最终触发广泛传播、呈现正向价值的观点和内容不是凭空而来的,它一定是从一场有理有据、互相尊重的平等对话中生发而来。新的网络环境也给主持创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访谈录制和剪辑中,主持人绝不能为了单纯激起网络热议而断章取义、投机取巧。
3.激荡出高光时刻的中视频素采主持
这里所说的中视频,不是从长视频中剪辑而来,而是在创作初期即根据传播特点量身定制的中视频。4G时代,抖音、快手这类碎片化短视频平台高速发展。然而尽管平台发展迅猛,但由于内容过于碎片化,也带来缺营养、少内涵的弊病。伴随着5G的普及,中视频7-10分钟左右的时长,凸显了观看流畅的优势,比观看长视频更有效率,也弥补了短视频内容碎片化、不成结构的可能的缺陷。中视频素采爆款节目的主角不是大众意义上的流量明星,却因为对话激荡出的“高光时刻”在互联网上引起了格外突出的反响。由此可见,受众有能力分辨什么样的交流和思想碰撞是有价值、有力量的。中视频创作需要主持人沉下心来、深入进去,在节目中探寻有趣的灵魂、分享生活的甘苦、碰撞独到的思想,创造更多对话中的“高光时刻”。
四、国内外优秀素采节目的共同基因
近年来,素人街采随访类节目在国内外受到欢迎,如《可以跟你回家吗》就已成为一种被成功推广的节目范式。日本版《可以跟你回家吗》窥探日本午夜后的众生相,运用白描手法去诠释平淡人生里流露出的细枝末节,用50分钟时长不慌不忙地熬出看似温吞实则回味无穷的人间之味。长度为25分钟左右的优酷版《可以跟你回家吗》真实记录都市群像,尽可能不作预设、避免煽情,在城市中寻找一眼对视的陌生面孔,帮助他或她解决眼前的小麻烦,在征得其同意、保护其隐私的前提下,用镜头和语言打开他们的家门与心门。上海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周播的中视频《可以跟你回家吗》则在每期8分钟的电视播出时长内,走近一位普通人,通过主持人的探访,呈现一线大都市里形形色色的生活方式。此外,其他题材和形式的素采节目也有不少成功之作,如美国素人访谈纪录片《Losers》(《铩羽》,又名《败局启示录》)将镜头聚焦多位失败者,通过铩羽者对失意经历的分享激发共鸣。
梳理这几档优秀素采节目,不难发现它们具备共同的基因:
1.积极乐观、向上向善的价值观
一档优秀的节目都有自己明确的价值观,价值观就是创作节目的宗旨和初心——想给观众什么,观众需要什么,能给观众什么。对比日本版、优酷版和上海广播电视台中视频版《可以跟你回家吗》以及美国《Losers》的节目内容,被访者虽然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生活窘境,但却都表现得乐观积极。节目借助平凡人的真实故事,传达着“每个人都在努力活成自己最好的样子”的精神内核,体现积极乐观、向上向善的价值观,促进人与人的相互理解与包容。
2.成熟的模式+本土化表达
节目的模式就是方法论,它涵盖节目的策划、录制、运行、推广等各个环节。从一个好的创意到转化成节目进行大众化呈现,进而实行有效的全媒体传播推广,各个环节都需要一套成熟的模式去支撑。
优秀的素采节目既有成熟的模式,又能适应本土化的表达需求。比如《可以跟你回家吗》采用的是“街采+家访+跟拍”模式,看似很简单,实际操作起来却不容易。为什么要选择这个人来成为本期受访对象?如何围绕每期受访者讲好故事,表达好观点和情感?要拍些什么地方,访谈些什么内容?一系列问题环环相扣,背后是对诸多细节的精心把控以及高达90%废片率的海量素材。成熟的模式如果照搬到各地也可能会水土不服。相同模式的素采节目在不同地域有着个性化的本土表达。比如日版“回家”基于日本国民生活特性,通常是在深夜的街道或者赤羽站、中野站、涩谷站各大车站的出入口,邂逅凌晨街头赶不上末班电车的工薪族、刚开始夜生活的年轻人,通过支付打车费用的方式换取跟随对方回家进行深入拍摄的机会。优酷版“回家”则紧扣当代中国国情,将镜头对准为了“二胎”打两份工的高学历出租车司机、为了陪伴奶奶而放弃出国的女大学生、外表光鲜亮丽却充满故事的美女主播,聚焦原生家庭、二胎养育等当下中国大众广泛关注的话题。上视的中视频版“回家”则以超一线大都市现状为底色,聚焦上海涌现的许多新兴职业,如收纳师、宠物告别师、修音师等,展现当代中国都市青年个性化的逐梦历程。
3.具备讲好故事的能力
几档素采节目既不是尖端技术的比拼展示,也不是明星嘉宾、劲爆话题的吸引眼球,其本质核心都是在讲述一个个或温情或伤感、或可惊或可叹的故事。优酷版“回家”涉及的原生家庭、隔代抚养、二胎生活、大龄女青年、主播网红等社会敏感话题,多位被访者的故事其实每天都在我们身边上演,极易让人产生共鸣。素采节目有过程、有等待、有结果,过程呈现即是故事。素采主持人必须具备讲好故事的能力,在节目中把故事讲得潜移默化、不露痕迹、打动人心。
4.重视全媒体的传播推广
互联网已经深入人们的生活,更融入年轻人的骨髓,电视媒体只有融入新媒体、拥抱互联网才有出路,这是不争的事实。成功的素采节目之所以影响力大,背后少不了互联网的助力,形成大屏小屏、线上线下的互补互动。如上视中视频版“回家”除了每周日晚19:30在上海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播出,同时还登录看看新闻网,并通过二创的一分钟短视频在抖音短视频平台同步分发,形成以长带短、以短促长的良性循环。
五、素采节目主持的社会价值和努力方向
1.记录保存最真实的生活样本
主持人在素采节目中的创作实践有着极强的现实意义。基于真实性的基础,对受访对象进行选择,对所获信息加以筛选,对细节表现作出掌控,相比其他类型的节目,素采节目主持人具有更强的主观能动性,履行着“把关人”的职能,通过与受访者人际交互的深入,当代社会的众生相,人们的事业观、爱情观、家庭观、婚姻观如实地展现在节目当中。素采节目记录、保存了一个个具有时代特征的真实生活样本,这是素采节目主持人最根本的社会价值所在。
2.弘扬正能量,传递真善美
罗曼罗兰曾说:“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生活中并非总是阳光明媚,负重前行者更期待光明引领,更需要怀揣希望。主持人作为时代发展的记录者和人文精神的传播者,有责任将镜头、话筒对准每一个踏实劳动、追逐梦想的普通人,在平凡朴素中挖掘真挚动人的故事和情感,传播善意,抚慰人心,提供帮助,促进和谐,并进而在社会上弘扬正能量,传递真善美。这也是素采节目主持人提升其职业社会价值的努力方向。
3.讲好中国故事,传递大众心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人民的释义并不高深,它指的就是作为社会基本成员主体的劳动群众,是一个国家的普通人,是你、是我、是我们身边的每个人。每个普通人的故事汇聚成中国故事,主持人理应欢乐着他们的欢乐,忧患着他们的忧患,深入社会、深入生活,讲好中国故事,传递大众心声。要履行好这个职责与使命,必须进一步提高思想认知,提升专业能力,因为专业是我们和这个世界对话的方式。
结语
素采节目主持人作为人际交流和人文传播的使者,作为时代发展和社会变迁的记录者,理应自觉走进基层、深入社会,真实还原普通人的生活百态和人性温暖,以真诚朴素的方式触碰心灵,引发共鸣。走出演播室的素人街采节目给主持人提供了广阔的创作空间,让我们用专业去发掘人生中一份份平凡的感动,传递生命中一抹抹温暖的微光,真正实现“小人物、大情怀、正能量”的创作要求。
(作者为上海广播电视台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