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广电研究杂志官网  

征稿要求:

1.论文符合本刊宗旨与学术规范,具备较新的学术观点,使用较新的文献资料。评论性文章观点鲜明,语言生动,分析深刻,能够及时反映、探讨学界及业界的热点问题。 

2.所投稿件为作者本人 撰写并未曾在其他刊物公开发表过。    

3.稿件一律用电子邮件附件形式发送到电子邮箱:guangdianyanjiu@yeah.net    

4.附件请用Word文件,并注明文件名及作者名。   

5.稿件篇幅:论文原则上以6000字以内为宜;评论文章控制在1500字左右。    

6.稿件应注明作者的真实姓名、职称(职务或学位)及工作单位、详细通讯地址及邮编、联系电话(手机最佳)和电子邮箱。

 

来稿的处理流程是什么?

1.请勿一稿多投,也不要重复投稿。

2.收到稿件后,本刊编辑部认为符合要求或基本符合要求但仍需修改的,会主动与作者联系。投稿后30个工作日内未收到本编辑部处理意见的,可自行对稿件另作处理。

3.因经费有限,编辑部对特约稿件支付超标稿酬,一般稿件只能略付薄酬。  

 

文章格式有什么讲究?

1.标题。主题用1号黑体;副题用3号宋体。居中。    

2.作者姓名,用四号楷体,右对齐。

3.文本提要,小四号楷体,200字以内;关键词,小四号楷体,3-5个。    

4.正文,用5号宋体。1级小标题用小4号幼圆体,居中;2级小标题用5号黑体,左对齐并缩进两个汉字;3级小标题用5号楷体,左对齐并缩进两个汉字。

5.鉴于本刊区别于其他学刊图文特色 建议作者供稿时提供文章相关图片及作者照片,并确保图像精度。

6.文末标出作者单位及职称(或学位、职务),若有多个作者,用分号隔开;

7.注释一律采用尾注形式。注释二字,用小5号黑体。注释条目各项顺序依次为:作者姓名、冒号、《文章标题》、逗号、《刊名》某年第几期(《书名》第几页,某年版),用小5号楷体。

8.为节约篇幅,一般采用注释形式的文章,不再单独一页设立参考文献。

从历史观照现实 靠民心应对“大考”

 

  《破晓东方》在应对新时代的挑战时做出了有益的探索。首先,它以强烈的现实呼应让历史的大考承接当下;其次,它以谍战元素、偶像元素让历史与当代年轻人产生共鸣;再次,它客观、平实地传达了主流价值。

 

 

一、让历史承接当下

  如何让历史的大考承接当下的现实,进而从历史中观照现实、汲取力量,这部电视剧可以说给出了完美的答案。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电视剧选取的视角比较独特,就是解放和接管上海这一段,如何从战争向和平过渡,向稳定过渡,向繁荣过渡。其实这也是一个战场,也是斗争。既要面对反动势力潜伏下来的特务们的破坏,也要面对百废待兴的上海的民生问题,这些都是新的执政党从未遇到过的难题。这些问题看似与当下并不相干,但其实有强烈的现实呼应。当我们迎来百年之大变局的时候,面对的也是严酷的斗争,包括各种思潮的纷争。在经历三年大疫,在国内外局势复杂多变的情势下,如何稳定民心、稳定经济,发展被卡脖子的科技,如何能保护和传承好自己的文化等等,其实这也是一场大考,这个大考并不比那个时代轻松。

 

二、让历史与青年共振

  如何让历史与当代年轻人的情感产生共鸣,一味主题先行肯定行不通。采取类型化的手法是这个剧集的特点,比如谍战元素,抓的还是美女特务,这就很吸睛。这个美女特务还是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医者仁心,技术高超,待人热情,长得端庄大气,没有尖酸刻薄之相,打破了人们印象中美女特务的基本属性,比如妖气十足、眼神飘忽。这个女特务对自己的信仰同样坚定,可以说执迷不悟。这样的人设使这部作品充满悬念,让剧情更加扑朔迷离。

  偶像剧元素在作品中的运用也值得关注。作品是直接发糖,高调发糖,多次出现了的概念。比如陆修远给纪南音送八宝饭,忘记加糖一直自责,但纪南音却甜在心头。这个细节很有意思,陆秘书有些木讷,看上去有点刻板,不擅表达,不会喜形于色。观看过程中我一直在想,那个年代的人是那样谈恋爱的吗?剧中陆秘书从来不敢正视纪南音的眼睛,他的表白对今天观众而言也有些另类,他说我们的国家在进步,我们的关系是不是能够再进一步?很真诚,很有喜感,是那个时代的样貌。这样的桥段现在的年轻人会不会共情?这个姑娘真的被一块糖就走了吗?但这个陆秘书的人设又是符合所有好男人标准的,勇敢、忠诚、有担当。当纪秘书被敌人绑架时,他英雄救美不顾一切,是那种用生命去呵护爱人的人。当有舞女主动投怀送抱,他断然拒绝,不为所动。他有真性情和小体贴,前途可期,还是帅哥,是偶像剧中择偶条件不可多得的极品。

  另外,这部作品在镜头的运用上很讲究,比如开篇黄浦江两岸的全景非常有质感,剧中浓郁的地域特色也令人印象深刻。这些都是偶像剧的特质,也是吸引观众收视的保证。

 

三、让主流价值走进人心

  民心是面对新时代的挑战时最重要的变量,是赢得未来大考的最坚实的基础。如何客观、平实地传达主流价值,这也是该剧引起人们思考的地方。剧中有很多细节刻画都能掀起人们心中的波澜。比如对李白烈士的描写,剧中李白淡定地面对危险,放弃了逃生机会,坚持把电报发完。他的台词也很平实,不把这个消息传出去会有很多人牺牲。没有豪言壮语,他的一句话把心中对战友的爱、对革命事业的忠诚表达得淋漓尽致。还有被许多人铭记的那一幕,解放军进驻上海,为了不扰民而露宿街头,被战争吓怕的老百姓被这样的军队感动了,目睹此景的一位上海市民,也说了一句平实的台词;这都是谁家的孩子,爹妈看了得多心疼啊。剧中还有很多普通市民与新政府的互动,也都很好地反映了这样的主题,那就是民心所向,革命必胜

  具体到演员的表演,也值得一说,这部剧集中了几位最有代表性的特型演员,他们将自己的形象和角色融为一体。但张嘉益饰演的角色不一样,他是第一次扮演陈毅,很考验演技。他扮演的陈毅应该是他在想象里加入了自己的理解,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体现了亲和力。有一场戏令人印象深刻,就是除夕之夜他走访民众,深入到了百姓的日常生活,有没有电,年夜饭能不能吃饱。他解决的是实际问题,这传承了他以往的表演风格。所以有人说,他把陈毅演成了张嘉益。这是一个具有争议的话题。其实也没有标准答案,不同的演员会有不同的理解,他的理解就是亲和力。他不断地放下身段,不断地弯腰低头,这可能让人觉得少了一些儒将的威猛和大气,但不影响这部剧的特色,张嘉益式的表演,是他和剧组对心目中的人民市长的理解和诠释。

 

 

上海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19291号-3
通信地址: 上海威海路298号 邮政编码: 20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