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稿要求:
1.论文符合本刊宗旨与学术规范,具备较新的学术观点,使用较新的文献资料。评论性文章观点鲜明,语言生动,分析深刻,能够及时反映、探讨学界及业界的热点问题。
2.所投稿件为作者本人 撰写并未曾在其他刊物公开发表过。
3.稿件一律用电子邮件附件形式发送到电子邮箱:guangdianyanjiu@yeah.net
4.附件请用Word文件,并注明文件名及作者名。
5.稿件篇幅:论文原则上以6000字以内为宜;评论文章控制在1500字左右。
6.稿件应注明作者的真实姓名、职称(职务或学位)及工作单位、详细通讯地址及邮编、联系电话(手机最佳)和电子邮箱。
来稿的处理流程是什么?
1.请勿一稿多投,也不要重复投稿。
2.收到稿件后,本刊编辑部认为符合要求或基本符合要求但仍需修改的,会主动与作者联系。投稿后30个工作日内未收到本编辑部处理意见的,可自行对稿件另作处理。
3.因经费有限,编辑部对特约稿件支付超标稿酬,一般稿件只能略付薄酬。
文章格式有什么讲究?
1.标题。主题用1号黑体;副题用3号宋体。居中。
2.作者姓名,用四号楷体,右对齐。
3.文本提要,小四号楷体,200字以内;关键词,小四号楷体,3-5个。
4.正文,用5号宋体。1级小标题用小4号幼圆体,居中;2级小标题用5号黑体,左对齐并缩进两个汉字;3级小标题用5号楷体,左对齐并缩进两个汉字。
5.鉴于本刊区别于其他学刊图文特色 建议作者供稿时提供文章相关图片及作者照片,并确保图像精度。
6.文末标出作者单位及职称(或学位、职务),若有多个作者,用分号隔开;
7.注释一律采用尾注形式。注释二字,用小5号黑体。注释条目各项顺序依次为:作者姓名、冒号、《文章标题》、逗号、《刊名》某年第几期(《书名》第几页,某年版),用小5号楷体。
8.为节约篇幅,一般采用注释形式的文章,不再单独一页设立参考文献。
数字媒体技术在文旅场景中的应用
全球旅游行业在经历了3年的疫情冲击后,被压抑的市场需求正在显著释放,万亿规模的旅游行业快速复苏并呈现出新的特点。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战略部署,为中国旅游行业走向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文旅融合不仅是内容的融合,也包括技术手段的融合。数字媒体技术作为一项支撑性应用技术,不仅仅服务于文化传媒领域,在文旅场景下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越来越成为文旅项目在激烈竞争格局下广受关注的焦点。数字媒体技术在文旅夜游、文旅空间营造和文旅体验项目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文化科技企业要把握文旅深度融合的行业趋势,迎接新的机遇与挑战。
一、数字媒体技术在文旅场景中的应用现状
在新的竞争格局和新的消费习惯下,传统旅游产业模式显然已缺乏增长的空间和想象。然而,随着数字媒体技术的不断迭代和融入,新技术、新体验、新模式的构建,使得数字媒体技术成为文旅项目突出重围的关键要素。一种新的推动力量正在逐渐形成。
创意数字大屏、3D Mapping、透明显示、拍摄装置、全息投影、墙面互动、无人机演绎、数字水帘、互动橱窗、轨道镜、触控交互、地面互动、机械臂装置等数字媒体技术应用正广泛运用于文旅场景中,并成为文旅行业高质量转型发展的热点方向。
(一)创意数字大屏在文旅场景中的应用
户外创意数字大屏已经成为城市中重要的地标性展示空间,高清显示屏、透明屏、裸眼3D LED显示屏已经成为城市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成都太古里裸眼3D大屏位于成都最为繁华的商业中心之一——春熙路商业区,当“熊猫”这一代表四川文旅特色的形象元素从裸眼3D大屏一跃而“出”的瞬间,吸引了众多往来游客,一举成为城市打卡的网红地标。这一案例是文化、旅游、科技融合的成功应用实践。
除此之外,重庆观音桥商圈中心位置的被称为“亚洲之光”的亚洲第一巨屏、广州水舞声光秀、成都合江亭裸眼3D屏等项目的成功运营和破圈,说明了创意数字大屏在文旅公共文化场景中的典型应用。目前,全国已有多个机场正在或者已经建成了类似的创意数字大屏,根据机场的旅客特点和城市文化品牌形象,进行了丰富的实践。
(二)3D Mapping在文旅场景中的应用
3D Mapping 又称Façade mapping、三维楼体投影、三维声乐影像投影等,是一项较为新颖的投影技术,通过技术与艺术的深度融合,借助该项技术几乎可以让任何物体表面转变为动画。
3D Mapping技术可以借助建筑外立面为创作空间载体,结合建筑本身的结构特点,进行艺术创意创设适配结合的影像内容和创意叙事,通过交互控制的程序设计,统一指挥投影机进行画面融合,展现出具有视觉冲击力、思维想象力、话题传播力的综合行为艺术。同时,3D Mapping技术还可以根据特殊的需求,通过软件的控制,实现人与画的交互,在博物馆、展示馆的交互艺术展示中也有较为广泛的应用。
沈阳故宫于2018年举行了东北首场大型故宫全息3D Mapping墙体秀。表演中故宫的宫门突然冒出火光,一条巨龙从宫门中鱼跃而出,在城墙上盘旋。该表演充分贴合了沈阳故宫围墙的造型特点,量身定制,充分体现了文化、旅游和科技的多项融合,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这项技术已经成功在巴黎凯旋门、北京故宫、上海外滩等名胜景点惊艳亮相,成为了树立文旅目的地品牌形象的特色亮点和引起社会话题的有效手段。
( 三)透明显示在文旅场景中的应用
以玻璃、透明面板等介质为代表的透明显示设备和应用,是近年来文旅场景中的热门技术。该项技术可以通过液晶、OLED屏幕的方式实现,即以在两层透明基板之间填充液晶材料或者有机发光二极管的方式;也可以通过LED以填充的方式进行封装或者利用视觉补偿的原理,将一排排灯珠的间距拉大,形成物理透光的效果。
这项技术可以通过文旅场馆的透明幕墙进行计算机内容的输入,将视频影像与街景进行深度融合,形成新的文旅景观和融合空间。
(四)拍照装置在文旅场景中的应用
当前,拍照装置被大量应用在文旅场景中,成为了颇受广大游客欢迎的互动体验项目。该项技术形式多样,常见的有自动抠像合成和子弹时间环形拍摄、动效追踪拍照等应用形式。
自动抠像合成拍照装置是将现实人物与景物完美融合的特技互动拍摄产品,游客通过该装置能够快速完成与文旅场景的深度互动,过程极具娱乐性和趣味性。在众多文旅景区中,如江西龙虎山景区虚拟热气球等互动拍照项目就是这一技术的普及应用,游客在进行互动体验之后能够获得合成后的视音频作品,具有很强的二次传播价值和纪念意义,现已成为众多文旅景区的重要辅助性增值娱乐项目。
子弹时间环形拍摄装置是以往在电影特效和体育运行赛事中使用的一种特技效果,需要由多台单反或者摄像机实现180度的子弹时间凝固。在文旅场景中,仅需要16至28台单反,按照一定的时间序列和空间排布,就可以实现活动现场的子弹时间凝固效果,广受游客的好评。
(五)全息投影技术在文旅场景中的应用
全息投影技术(front-projected holographic display)又称全息3D,是虚拟三维成像技术的一种表现形式。真全息显示应当是裸眼、无介质的,影像在空气中立体呈现,观众可以360度去观看立体影像的不同角度。但就目前而言,常见的全息投影展示依旧需要借助一定的介质载体,比如全息展示柜(又称幻影成像)、激光雾、全息LED风扇、倒三角、水幕雾幕纱幕等。
江苏无锡拈花湾景区利用景区内的水域空间,湖面五朵水莲花造型的喷泉系统将花瓣“撒”向湖中,湖面水雾升腾,运用3D全息投影技术,融合舞台表演艺术精粹,塑造了观演融合的文旅全新模式,成为景区吸引游客的一大亮点。
全息投影技术在文旅场景中的应用的实现需要三个关键内容。首先是成像原体、显示载体,可以是水汽或者其他物质组成的阵列,也可以是玻璃的折射透射等;其次是展示的视觉内容;最后需要交互程序的控制。
全息展示柜是在文博场馆中较为成熟和普及的一种场景应用。苏州丝绸博物馆就采用2.5米正金字塔360度全息柜,以此展现不同朝代的丝绸服饰,具有较强的视觉震撼感。
全息展示柜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光线介质的折射,实现文博陈列品的全息展示,但是这种技术手段有一定的局限性,展示的角度可以达到270度,尚不能实现360度的全方位展示,同时展示的亮度和色彩还有待提升,较为适合在博物馆等人工光线条件可控的环境中进行应用。在自然光较强的户外环境下,应用的效果欠佳。
全息LED风扇是运用视觉残留的原理,利用高速旋转的风扇配合LED显示的算法配合进行成像,从远处观看呈现出凭空成像的视觉效果。这项技术在文博场馆和商场等空间有较为常见的应用。
雾幕投影是通过雾幕机人为在空气中蒸腾一定密度的水雾,以此为介质,通过激光投影的形式进行成像,产生较强的3D悬浮感。这一技术的缺陷在于需要连接水源,同时水雾容易受到风力的影响,而且水雾受到重力的影响上下部的密度不同,会对成像效果带来干扰。但是整体而言,它能够给观看者带来较为新奇的立体观看体验,在小型的展示空间和大型城市音乐喷泉灯光秀中有着很强的应用性。
(六)沉浸式技术在文旅场景中的应用
沉浸式技术是当前文旅领域较为受到关注的重要技术方向。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提出要促进文化、旅游与现代技术相互融合,发展基于5G、超高清、增强现实、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新一代沉浸式体验型文化和旅游消费内容。2020年,文化和旅游部《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发展沉浸式业态。在此之前,2013年推出的沉浸式演艺《又见平遥》就已受到消费者青睐,我国的沉浸式体验项目自此呈指数级增长,至2019年,已有1100个沉浸式体验项目。全球沉浸式娱乐产业(含主题公园)的价值在2019年也高达618亿美元。
沉浸式空间体验利用一些设备、灯光、演艺等诱导观众的感官体验和认知体验,营造氛围,让参与者融入到场景中。随着行业的发展,沉浸式体验的文旅空间层出不穷,沉浸式鬼屋、沉浸式密室逃脱、沉浸式戏剧、沉浸式主题夜游、沉浸式餐厅、沉浸式婚礼已经大量普及,成为了吸引广大游客特别是“Z世代”消费群体的重要技术。
目前,沉浸式空间营造的场景和方式主要可以通过光影隧道、360度或180度穹幕、环绕包围式空间、BOX环境、720度球幕等技术实现。
沉浸式技术视听体验的拟真性和旅游本质的体验性具有内在底层逻辑的相通性,将会是未来文旅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突破点。
(七)墙面互动在文旅场景中的应用
墙面互动技术是在投影显示、屏幕显示或者实物展陈的基础上,通过捕捉设备或者感应器,对目标物或者参与者进行拍摄捕捉,并进行影像分析和反馈,产生动作数据与实时影像或实物的交互技术。它使参与者与墙面产生具有交互性的紧密互动,极大增强参与者的体验感。常见的墙面互动有导电油墨墙、红外感应互动墙、体感互动墙几种。
墙面互动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文旅场景中较为“圈粉”的核心技术。德国默克创新中心大厅的《灵感墙》由72块移动屏幕组成,装置运动频率受路过的客流量影响,游人多时,装置舞动的频率会增加;反之,则会逐渐平息。随着技术的成熟、成本的下降,这种公共文化空间的墙面互动将会成为未来文旅空间展示的主流发展方向。
(八)无人机灯光表演在文旅场景中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我国在全球领先的无人机技术的不断拓展,无人机灯光表演已经成为大型晚会和活动的标配,不仅出现在央视七夕晚会、北京冬奥会等大型赛事活动的开、闭幕式直播中,也出现在周年庆、开业开街、新品发布、旅游节等文旅节事活动中。这种空中文化科技互动表演形式,具有很强的话题性和传播度。
无人机灯光表演主要是由一定数量的无人机通过编队、挂载数字灯光、配合音乐在空中进行各种光线和图案的变化,形成动态感实足的行为艺术,是在传统声光电舞台艺术基础上的一种扩展和再造。
(九)数字水帘在文旅场景中的应用
数字水帘是在电脑程序的控制下,以电磁阀来控制喷水时间,通过水帘喷嘴喷水,经LED灯显示或者投影显示出设计好的图像、文字、数字等。这种技术可以大量应用在自然的江河湖海等水景中,也可以在商场、绿地等人工的水域中进行。
如韩国首尔汉江大桥的音乐喷泉、江西南昌秋水广场音乐喷泉、杭州西湖音乐喷泉等均运用了这一技术,成功打造了具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文旅项目。
(十)互动橱窗在文旅场景中的应用
互动橱窗又叫魔幻橱窗、数字橱窗或电子橱窗,是传统静态展陈方式的一种数字化、视觉化、互动化的变革体验。
在曾经的科幻电影中,主人公可以在一片透明玻璃上查询信息、可以在图书馆中的透明玻璃上了解自己的身世,这些电影中的场景正在走进现实。该技术基于全息纳米触摸膜的成熟,能够依附于文旅场景中的玻璃橱窗、玻璃门,把相关的宣传、商品信息展示映射到玻璃介质上,吸引路过的潜在受众进行互动。它可实现7×24小时不打烊,可记录潜在客户的交互信息,也可提供广告投放。
这一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博物馆、科技馆、电影院、儿童公园、展示厅等场馆,实现了教育、宣传、互动游戏等多种目的。
二、数字媒体技术在文旅行业中的应用前景
数字媒体技术作为一项复合型的媒体科技,毋庸置疑在文旅行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主要表现在文旅夜游、文旅空间营造和文旅体验项目三个方面。
(一)文旅夜游
数字媒体技术是一项声光电融合的视听技术,在夜间的光照环境和声音环境下,能够较好地发挥数字媒体技术的优势、展示数字媒体艺术的魅力,在文旅夜游领域具有很强的应用前景。
九棵树(上海)未来艺术中心是上海唯一的森林剧院。2022年10月28日,九棵树北面的“魔法森林”正式对外开放。整个森林之旅全程约2公里,沿途规划了金木水火土5个主题,通过数字媒体技术与艺术的多重营造,展现了上海首个沉浸式主题森林夜游,在45分钟到1个小时的游览过程中,游客可以充分体验到具有科技感、互动感的夜游体验,充分彰显文化、旅游、科技融合的魅力。
(二)文旅空间营造
当前,随着文旅行业的复苏,大量的文旅设施及空间需要进行升级改造,时代化、数字化、智慧化越来越成为当前文旅空间营造的发展方向,数字媒体技术在其间扮演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博物馆、美术馆等公共城市空间中尤其具有发展前景。
2022年12月上海博物馆迎来建馆七十周年,在其发布的《上海博物馆“大博物馆计划”(2022—2025年)》中进一步明确了发展方向:“推动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依托人工智能、算法媒体、加密艺术、VR/AR/MR等扩展现实技术的创新运用,打造数字化体验的文化潮流地。”全球各大文旅场馆也在不遗余力地开展相关文旅空间的数字化营造提升,业内的潮流与方向已然变得清晰。
(三)文旅体验项目打造
文旅体验项目是文旅场景中一项重要服务,从大型乐园的娱乐设施的数字内容体验,到传统景区的文旅体验项目的增设,都是数字媒体技术与艺术发展的应用场景。
东方明珠电视塔是全国首批5A级旅游景点、上海城市地标,作为上海“文旅元宇宙”入口具有很强的标志性意义。东方明珠电视塔通过VR技术的融合,打造了中国首部室内高空VR过山车,成为文旅场景中较为受欢迎的体验项目。在数字交互体验方面,继NFT数字纪念票后,东方明珠电视塔基于VR技术推出了“私人导游”服务,为市民游客提供深度沉浸式游塔体验。
借助数字媒体技术与艺术打造文旅体验项目,将是传统文旅目的地进行转型升级的现实需求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具有较为可观的发展前景。
三、文旅融合背景下文化科技企业的机遇与挑战
在我国,文旅行业是一个万亿级的大市场,在国家大力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的顶层设计下,文化科技企业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潜在挑战。
(一)发挥技术优势 撬动万亿市场
在信息化、数字化、智慧化时代,数字媒体技术是一项通用技能,不仅能够服务于媒体的发展,也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特点,支撑各行各业的发展。在文旅深度融合的当下,文化科技企业在利用自身优势聚焦文旅产业发展动向、满足文旅应用需求、开拓文旅市场应用方面,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二)发挥文化特长 拓展增长空间
文化科技企业具有较强的文化属性,拥有文化资源积淀和渠道优势,在文旅融合的项目拓展中,相较于单纯科技企业来说,对文化内容特性的理解具有先天优势,能够更好地理解项目需求,服务于文旅融合项目的实施开展,共同为项目赋能,同时扮演好技术服务商和文化资源提供者的双重角色。
(三)转变思维限制 服务社会发展
自身定位限制是文化科技企业全面服务文旅融合应用的最大障碍。文化科技企业需要突破传统的思维限制,从自身的定位开始,打破行业的桎梏,结合自身传统特色优势,进行能力的迁移;积极投身文旅项目的技术支撑与服务,站在文旅深度融合的战略高度提前布局,顺应行业发展的大趋势,努力挖掘企业发展新的增长点。
结语
媒体行业是舆论宣传的重要阵地;文旅行业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展现国家形象、时代风貌的重要载体,两者具有较强的相通性和共生性。数字媒体技术在文旅夜游、文旅空间营造和文旅体验项目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积极投身文旅融合事业,把握文旅深度融合的行业趋势,不仅是行业发展的需要,也是文化科技企业自身的机遇与挑战。
(作者:程琪,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全媒体广告专业教学部主任;尚峰,上海广播电视台技管办主任)
参考文献
【1】赵腾泽,魏彪,范朝慧等. 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 努力推动文旅高质量发展[N]. 中国旅游报,2022-10-31(001).
【2】林叶强,沈晔.沉浸式体验:创意、科技和旅游的融合[J].旅游学刊,2022,37(10):6-8.
【3】陈建,王艺涵,姜笑凡等.全息投影技术在展示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电视技术,2022,46(09):139-141.
【4】马钧钊,刘耀,张坤.柔性透明显示技术在数字地铁的应用[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 2022,No.269(08):66-69.
【5】余恩林.户外裸眼3D大屏显示技术发展趋势分析[J].广播电视信息,2021,28(10):65-66.
【6】陈钢,张军.数字媒体艺术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具体应用[J].环境工程,2021,39(07):272-273.
【7】陈涛.互动投影技术在展馆室内设计中的具体运用[J].建筑科学,2021,37(03):152.
【8】阮豪毅.文旅夜游媒体化改造研究与设计[D].广州美术学院,2021.
【9】周洁羽,于宝良,李力. 基于机器视觉的互动墙面设计研究[C]//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建筑数字技术教学工作委员会.数智营造:2020年全国建筑院系建筑数字技术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