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广电研究杂志官网  

征稿要求:

1.论文符合本刊宗旨与学术规范,具备较新的学术观点,使用较新的文献资料。评论性文章观点鲜明,语言生动,分析深刻,能够及时反映、探讨学界及业界的热点问题。 

2.所投稿件为作者本人 撰写并未曾在其他刊物公开发表过。    

3.稿件一律用电子邮件附件形式发送到电子邮箱:guangdianyanjiu@yeah.net    

4.附件请用Word文件,并注明文件名及作者名。   

5.稿件篇幅:论文原则上以6000字以内为宜;评论文章控制在1500字左右。    

6.稿件应注明作者的真实姓名、职称(职务或学位)及工作单位、详细通讯地址及邮编、联系电话(手机最佳)和电子邮箱。

 

来稿的处理流程是什么?

1.请勿一稿多投,也不要重复投稿。

2.收到稿件后,本刊编辑部认为符合要求或基本符合要求但仍需修改的,会主动与作者联系。投稿后30个工作日内未收到本编辑部处理意见的,可自行对稿件另作处理。

3.因经费有限,编辑部对特约稿件支付超标稿酬,一般稿件只能略付薄酬。  

 

文章格式有什么讲究?

1.标题。主题用1号黑体;副题用3号宋体。居中。    

2.作者姓名,用四号楷体,右对齐。

3.文本提要,小四号楷体,200字以内;关键词,小四号楷体,3-5个。    

4.正文,用5号宋体。1级小标题用小4号幼圆体,居中;2级小标题用5号黑体,左对齐并缩进两个汉字;3级小标题用5号楷体,左对齐并缩进两个汉字。

5.鉴于本刊区别于其他学刊图文特色 建议作者供稿时提供文章相关图片及作者照片,并确保图像精度。

6.文末标出作者单位及职称(或学位、职务),若有多个作者,用分号隔开;

7.注释一律采用尾注形式。注释二字,用小5号黑体。注释条目各项顺序依次为:作者姓名、冒号、《文章标题》、逗号、《刊名》某年第几期(《书名》第几页,某年版),用小5号楷体。

8.为节约篇幅,一般采用注释形式的文章,不再单独一页设立参考文献。

使用与满足视角下的慢直播分析

 

  作为一种独特的直播形式,慢直播凭借实时的特点以及舒缓的节奏,在多次突发事件报道中,为全体观众带来了一番别具一格的视角与体验。相较于传统的直播生态,慢直播的“慢”既体现在内容中,也体现在叙事节奏上。传统直播通常指后期制作与播出同时进行,除直播内容外,在整个直播过程中兼向观众展示镜头切换、剪辑等后期特效,由主播、主持人通过话语对整场直播进行串联并对观众加以引导。而慢直播则省掉了传统直播的大部分环节及制作,不需要用镜头剪辑和主播引导来调动观众的参与性,以无干预的方式最大程度地将主导权交还给观众,仅仅是通过一或多机位的摄像头将直播内容实时播出,甚至有观众戏称,看慢直播更像是在“看监控”。尽管没有剪辑制作、主播引导的加持,很多慢直播事件报道也足够“热”,实时的转播及舒缓的节奏,同样可以引来大批关注事件的网民进入直播间,获取事态动向,参与评论区探讨。在注意力经济时代,慢直播的运用场域更是不断获得拓展。

 

一、慢直播的源起和发展历程

  关于Slow TV(慢电视、慢直播)的源起,最早可追溯至美国波普艺术家安迪·沃霍尔于1963年拍摄的一部慢节奏电影《沉睡》,全片共花费5小时20分钟,记录了诗人约翰·乔尔诺睡觉的全过程。而真正将慢直播推向公众视野的,是2009年挪威广播公司NRK为了纪念卑尔根铁路诞生100周年,策划、制作了一档长达7小时14分钟的旅行直播节目。直播方式也仅仅是将三个摄像头安装在火车头处,镜头跟随火车行进,全程无任何滤镜和剪辑,由此完整直播了一场全程306公里的火车旅行。出乎意料的是,这场慢直播吸引了超过120万挪威居民收看,这一数字几乎是当年挪威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在这之后,更多的慢直播节目在挪威播出,12个小时的篝火燃烧、14小时的麋鹿迁徙、134小时的游轮环行全国等等,各种内容均被以慢直播的形式呈现给挪威的观众,Slow TV(慢电视、慢直播)这一概念也开始从挪威逐渐风靡至全球。

  在中国,慢直播的发展历程可追溯至 2013年,中央电视台与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合作,在线上推出了“I Panda” 频道,7×24小时全程不间断直播基地内熊猫日常生活,并以点播、纪录片等节目进行穿插。园区内共设28处高清机位,架设在育婴室、母子园、熊猫别墅等处,全天候、近距离向观众转播基地内成年熊猫、熊猫幼崽的生活栖息及繁育成长等不同阶段,通过数字媒体技术向全球观众宣传我国以熊猫为代表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保护。       

  2020年央视频的《疫情24小时》,更是将慢直播拉到快车道上,造就了国内第一次现象级的慢直播。彼时受疫情影响,社会公众处于极大的不确定性中,网络舆论场中充斥着紧张、恐慌的情绪。特殊时期,线上内容爆发,慢直播则成了网民情绪的解压阀。通过对建造火神山、雷神山两座方舱医院现场画面的全天实时传输,以及在武汉各个地标性场所,如江汉关、长江大桥、武汉大学等地架设镜头,24小时不间断向观众直播,满足了公众了解抗疫进展的信息需求。而这些动态信息的获取也提升了受众的参与感,依靠直播平台本身的交互性,网民得以在评论区交流见解、释放情感。通过慢直播的媒体仪式,让参与其中的网民获得了“云监工”这一共同身份,在不断的信息获取与交互中,增强了对重大公共事件治理的参与感与情感共鸣。此次直播共持续了117天,累计在线直播超过6000小时,观看量接近2亿人次。网友还给现场的许多施工器械取了极具网络特色的外号,如送灰宗呕泥酱等,让人忍俊不禁。通过慢直播提高大众的参与性,利用群体智慧创造新的亚文化、流行梗,形成了疫情之下同频共振的大型舆论场,并通过人际传播进行二次扩散,创造了中国直播史上的一次佳话。

 

二、慢直播的真实性和情感投射孵化新型舆情共识

  20233月,旅美大熊猫丫丫的遭遇牵动了无数国人的心。20年前,大熊猫丫丫和它的伴侣乐乐一起来到了美国田纳西州孟菲斯动物园。两只熊猫本计划今年4月返回中国,可在归国前夕,美国当地时间21日,25岁的乐乐不幸离世,而丫丫的近况也让人倍感揪心,瘦骨嶙峋、毛发凌乱,与大众印象中憨态可掬的国宝形象有强烈反差。乐乐离世后,在中美纷争的背景下,关于丫丫这一话题的阅读量,已经超过6.4亿。包括中国新闻网、央广网、中国蓝新闻在内的多家媒体,通过孟菲斯动物园的固定摄像头,发起了大熊猫丫丫实时慢直播”,24小时不间断直播丫丫的现状与生活情况,观看量一度超1800万人,热度持续发酵。媒体利用慢直播让千里之外的观众得以身临其境,舒缓了关注这一事件的网民情绪,也让公众的关切有了回应。慢直播的形式及应用,还可以用来更好地保护野生动物、救助流浪猫狗,慢直播间不仅可以引发关注,还可以通过点赞、礼物打赏、购物车下单等方式在线上给予支持,甚至可以提供线下领养。这一模式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救助者的经营压力,对动物保护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20224月,在北京星空间画廊,新裤子乐队键盘手庞宽举办了一场名为《拜拜迪斯科》的行为艺术展,并以慢直播的形式在抖音、微博以及微信视频号,向全网观众24小时不间断直播。直播的具体内容让大多数观众感到匪夷所思——星空间画廊内搭建了一个长2.5米、宽2.5米、高1.2米的木台子,一箱水、一箱饭、一箱酒、一箱零食、一箱最时髦的衣服、一只沙发和一个马桶,靠着这些东西生活十四天并加以直播。就这样无聊到只剩吃喝拉撒的直播内容,却在短短几天内吸引了超300万观众源源不断涌入直播间围观,到直播全程结束时,三个平台播放量加起来超过了一千万。评论区也是热闹非凡,有人想看他吃饭,有人苦等到深夜只为看庞宽怎么上厕所。更加戏剧性的是,线下展览只开放了一天便因为防疫原因停止对外开放,庞宽也因此真正“与世隔绝”了。期间恰逢画廊所在地全区核酸检测,于是便有了众人在线围观上门核酸的一幕,由于不能离开台子,庞宽只能平躺在台子边缘,仰头张嘴让工作人员将棉签捅进喉咙,评论戏称“行为艺术也躲不过做核酸”。

 

三、情绪价值和社交价值丰富慢直播内涵和场景  

  卡茨在“使用与满足”理论中将受众看作有着特定“需求”的个人,从受众角度出发,将受众的媒介接触活动视为基于特定需求的行为,通过分析受众对媒介的使用动机及需求满足程度,来考察大众传播给人类带来的心理和行为上的双重效用。从“使用与满足”理论的视角来看,慢直播在突发事件报道中所提供的媒介功能,是其备受关注的主要原因。

  相比传统直播,慢直播更多地将权力下放给用户,大幅提升了观众的主动性和参与感。看多了内容过度饱和的快节奏娱乐,难免会让观众感到审美疲劳,总有一些时刻想“逃离”热闹和嘈杂,慢直播正在逐渐成为当代人的感情出口。舒缓的节奏尽管缺少冲击力,但带来了更多的陪伴感,慢直播的实时社交功能也为受众提供了更多微妙而有趣的社交联系。结束了一天的忙碌奔波,人们更渴望以一种方式来满足身体和心理“慢下来”的双重需要,慢直播无疑是满足受众需求的一隅精神栖息所。作为Z世代和年轻人最爱的社区之一,B站的主力用户的受众标签与慢直播观众高度重合。2022年,B站开始了以慢直播为主题的一系列企划,首先是深夜陪伴直播项目《万籁》,以副驾驶的视角带观众穿梭在夜间的广州、武汉、长沙、厦门等城市,伴随音乐带领观众云兜风,多角度展示不同城市的夜间灯火和车水马龙。之后上线的《全宇宙陪你入眠》则把视角从城市拉远到广袤的太空,更换为另一个相对陌生的视野,观众可以静赏宇宙之大、银河之美,以换取内心的片刻安宁。最后开播的《午夜点歌台》则选择了固定的场景,但画面中的元素极为简单,两个手办、一个不停转的老式磁带机、轮番更替的磁带封面。节目于夜间十点半开播,播放的都是周杰伦、莫文蔚、伍佰、梁静茹等歌手耳熟能详的经典老歌。节目开播当天在微信视频号上的累计观看人数突破了10万,有听众在评论里留言:感觉回到了无忧无虑的少年。这标志着B站的这一系列企划在流量上取得了突破性的成绩,也标志着慢直播正被带向精品化的内容制作正轨,画质优良,有明确的创意主题,可看性大为提升。除官方牵头制作的慢直播节目外,B站一些UP主也自发打造了诸多慢直播形态,如沉浸式监督他人学习的线上自习室,观众在观看、监督之余也可以参与进来,共同打卡学习,极大地发挥了慢直播的参与感和交互性。此外还有以动漫桌面+白噪音为特色的氛围直播等,各类形式的慢直播节目,脱离了平日充斥的直白的引导、鞭策、教化,满足了受众慢下来的精神需求,也为节目本身提供了接纳更多流量和资源的无限可能。

 

四、慢直播和技术更新赋能各行各业

  兴起于2016年的网络直播,经历了以游戏直播为主的1.0时代,以直播电商为主的2.0时代,如今的直播行业已经开始走入3.0时代。就目前的慢直播内容来看,多以风景、动物等为主,对传统的旅游、餐饮、文娱等只能进行线下消费的行业来说,利用慢直播进行线上宣传,无疑是花小钱办大事

  福建省融媒体借助佩洛西窜访事件带来的持续关注度,运用慢直播的方式,将机位架设在能够眺望台湾省的海岸线处,凭借其独有的地理优势,隔海眺望台湾省的同时,也展示了本地的地理风貌,间接对当地的旅游资源进行了巧妙宣传,实现一举多得。海峡对岸的台湾省当地融媒体,也在当地多处架设机位,在短视频平台、微博平台等开设直播间,将机位设在能够展现当地风土人情的关键位置,比如车水马龙的台北街头,以慢直播的方式向全球观众直播民众的实时生活、行动。多场景、多角度的慢直播,既展示了当地普通人的生活状态,也丰富了城市形象,推动了当地的旅游资源和文旅产业。2022年五一假期期间,济南文化和旅游局、泉州网等地方机构和媒体纷纷开启五一慢直播云游景点栏目,让居家的网友足不出户便可云上游览名胜古迹。越来越多的地方旅游部门及融媒体机构,开始探索、加入利用当地旅游资源进行慢直播的行列。

  在短视频平台上,各种自助餐厅、水上乐园等线下产业开设的慢直播屡见不鲜。通过在餐厅、园区内架设机位,以顾客体验为画面,根据评论区情况适时进行互动,配以套餐、园区门票的购买链接,慢直播起到了企业宣传、拉动消费的效果。相比传统广告制作、投放的一系列高成本,慢直播只需一部摄像机、一个画面,以及对观众互动的即时回应,就足以支撑起一个直播间。但舒缓的节奏以及无引导式的直播方式,也使得慢直播的商业转化注定无法做到像电商直播这样立竿见影,慢直播的营销更注重画面内容的策划,在有限的画面里呈现给观众趣味性,讲述好品牌故事,成了做好慢直播的较高要求,进而引导消费者进行消费,达到商业转化的目的。

  兰德尔·柯林斯认为,只有充分的身体接触,才能够为参与者提供共享的关注与情感,进而产生群体意识,强调了个体亲身在场在交往活动中的重要性。慢直播的出现,将媒介的物理“在场”与用户的虚拟“在线”连接在了一起,打破物理空间的时空界限,完成了屏幕前亿万网友在虚拟空间的共同在场,极大地增强了观众的在场感和体验感,促成了跨越空间的互动和交往。

  对于慢直播的长远发展,技术和内容依旧是核心要素。如今景区慢直播大多由单一机位的简单监控摄像头完成,像素和画质参差不齐,内容呈现及观众体验都有待提升。随着裸眼3DVRAR等前沿技术的融合,受众的参与性会更强,沉浸式体验也会更佳。同时5G等实时传播技术的不断发展,也将进一步完善景区信号搭建等基础设施,真正实现身临其境云旅游

  对于慢直播可能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也应当予以重视。相比传统直播精密的策划与剪辑,慢直播缺少了绝大部分人工干预,画面当中出现的内容也更加随机不可控。大部分的慢直播与将监控内容直接放在网络上并无区别,其中难免出现侵权等行为,商业化的用途也自然会带来更多争议。如何处理好其中的利害关系,对于想从慢直播中分一杯羹的人来说,也是必须正视的问题。后疫情时代与以往相比,直播的特征发生了鲜明的转变,慢直播的风靡使得流量和资本有机会重新洗牌,继而赋能各行各业,积极推动社会变革。

 

结语

  慢直播并不是新鲜事物,之所以能在后疫情时代重获关注,凭借的不仅是“慢”的标签。在当今快节奏、强干预的互联网时代,人们更加渴望满足心理需求、增加情感陪伴。慢直播再度翻红的原因除一定的事件支持外,更多的是在只重结果的快节奏新闻播报和层出不穷的快餐式娱乐内容之外,成为了人们心中的一片自留地,对于过程的陪伴式展示,画面里的他者与远方,甚至只是平静的日常,都帮助当代网友在传播权力的解构过程中构建着另一个“自我”。“慢直播”成了一种“看得见的白噪音”,提供了一种截然不同的简单和松弛,给观众一个新的获取新闻、感受场景、观察世界和理解社会的契机。

  “慢直播的变现潜力则提醒着媒体从业者:不是只有才能满足注意力经济的需求,适当的也可以吸引受众的注意力。

                                                    (作者单位:长春工业大学)

 

参考文献

1】赵曌.“慢直播营造的互联网传播新景观[J].媒体融合新观察,2020,No.204(06):55-59.

2】史文静.城市治理视域下主流媒体舆论引导机制探析[J].中国出版,2020,No.496(23):39-42.

3】杨婕.媒介依赖视角下的云自习室直播行为研究[J].新媒体研究,2022,8(17):41-44.DOI:10.16604/j.cnki.issn2096-0360.2022.17.004.

 

上海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19291号-3
通信地址: 上海威海路298号 邮政编码: 20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