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稿要求:
1.论文符合本刊宗旨与学术规范,具备较新的学术观点,使用较新的文献资料。评论性文章观点鲜明,语言生动,分析深刻,能够及时反映、探讨学界及业界的热点问题。
2.所投稿件为作者本人 撰写并未曾在其他刊物公开发表过。
3.稿件一律用电子邮件附件形式发送到电子邮箱:guangdianyanjiu@yeah.net
4.附件请用Word文件,并注明文件名及作者名。
5.稿件篇幅:论文原则上以6000字以内为宜;评论文章控制在1500字左右。
6.稿件应注明作者的真实姓名、职称(职务或学位)及工作单位、详细通讯地址及邮编、联系电话(手机最佳)和电子邮箱。
来稿的处理流程是什么?
1.请勿一稿多投,也不要重复投稿。
2.收到稿件后,本刊编辑部认为符合要求或基本符合要求但仍需修改的,会主动与作者联系。投稿后30个工作日内未收到本编辑部处理意见的,可自行对稿件另作处理。
3.因经费有限,编辑部对特约稿件支付超标稿酬,一般稿件只能略付薄酬。
文章格式有什么讲究?
1.标题。主题用1号黑体;副题用3号宋体。居中。
2.作者姓名,用四号楷体,右对齐。
3.文本提要,小四号楷体,200字以内;关键词,小四号楷体,3-5个。
4.正文,用5号宋体。1级小标题用小4号幼圆体,居中;2级小标题用5号黑体,左对齐并缩进两个汉字;3级小标题用5号楷体,左对齐并缩进两个汉字。
5.鉴于本刊区别于其他学刊图文特色 建议作者供稿时提供文章相关图片及作者照片,并确保图像精度。
6.文末标出作者单位及职称(或学位、职务),若有多个作者,用分号隔开;
7.注释一律采用尾注形式。注释二字,用小5号黑体。注释条目各项顺序依次为:作者姓名、冒号、《文章标题》、逗号、《刊名》某年第几期(《书名》第几页,某年版),用小5号楷体。
8.为节约篇幅,一般采用注释形式的文章,不再单独一页设立参考文献。
交锋CLASH
限集令,真能挤干注水剧“水分”吗
苦注水剧,久矣。不开2倍速,根本追不动。近日,网传广电总局拟规定电视剧以40集为上限,似乎继“限古令”“限薪令”之后,史上最严的“限集令”也即将到来。
“注水剧”的出现和传统的影视产业链密不可分,目前我国影视剧采用单集定价模式,在利益驱动下,一些制作方把水龙头拧到了最大,研发出了疯狂闪回、前情回顾、放慢语速、给配角加戏等一系列注水方法。
回顾80年代,国产剧基本都在20集以内,25集的《西游记》在当时已经算是奇迹;2000年后,电视剧逐渐拉伸;2010年后,普遍进入“40集时代”;如今的剧集更是一路高歌猛进,80集剧已见怪不怪。最近的网红剧《长安十二时辰》,将12个时辰拍摄了48集,被网友戏称为“史上最漫长的一天”。
相反,纵观全球影视剧市场,曾以超长家庭剧为主的韩剧也早已焕然一新,大部分剧集保持在20集左右,暑期档最受关注的韩剧《德鲁纳酒店》仅为16集,豆瓣评分8.4。英剧更短,一般一年一季,一季3—9集。全球剧集有压缩集数的流行趋势,并以紧凑的节奏、扎实的剧情,急速吸引着大众的注意力,而国产剧则似乎拖着臃肿的身躯朝向了另一侧……如若新规落地,国剧“注水”顽疾真能彻底消失吗?
聂辰席
(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局长)
观点一:对注水剧、宫斗剧、翻拍剧,始终保持高压
2019年,电视剧发展迎来了重拳整治和优化升级的关键时刻。强化政治意识和增强问题意识也被视为接下来电视剧发展的重点方向。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思想不能有丝毫懈怠。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治理乱象、巩固成果。针对注水剧、宫斗剧、翻拍剧、演员高片酬等问题,深入挖掘瓶颈症结,始终保持高压。
邓细斌
(《天下长安》 制片人)
观点二:“注水”稀释了成本,更稀释了剧情
注水与明星高片酬息息相关,动辄上亿的片酬为影视制作带来了巨大压力。最直接稀释成本的方法就是拉长剧集。这种畸形业态并不难理解:站在商业收益上,注水带来的集数增多不仅可以摊薄制作投资成本,对于播出平台和品牌主而言也增加了收益。
然而—般70集左右的大剧,主演至少要全程驻组150天以上。但很多艺人只能待100天,甚至七八十天。主角镜头不够,为了保证时长,只能加码配角戏、增加支线剧情来填补,才能稀释这些投资成本,然而生拼硬凑的剧集背后,必然是内容稀薄的注水剧。
陶 凤
(《北京商报》评论员)
观点三:注水剧的原罪并不在于长,而在于水
消灭注水剧,不等于禁止制作长剧、大剧。注水剧是伴随着国产剧市场在不断商业化和资本化过程中,所无法回避的文化产品同质化、标准化、娱乐化等一系列问题。在“趋利”市场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国产剧去“水”化,注定是一个漫长且艰难的过程。
目前广电总局“限集令”还只是传言,即便国产剧“40集上限”成真,也未必能消灭注水剧,那些“超标”剧集只需分两季报备、分两季上线,即可避开集数违规,甚至导致“季播”成灾。打击注水剧需要打七寸,解决产业链的利益分配模式,改变电视剧按集数购买的陈旧方式,综合电视剧品质、预估收视率、话题性及社会影响力等多方面再进行定价。
戴 莹
(爱奇艺副总裁)
观点四:限集数不如靠市场 精品短剧首先会在互联网出现
注水剧在视频平台上口碑欠佳,直接影响到点播率和平台收益。如果还在继续制播超长注水剧,短小精悍的网剧或将一统江湖。
爱奇艺大数据显示:近年来长剧的弃剧率越来越高,45集以上的电视剧,2016年的观众弃剧率是47%,2017年是50%,2018年已高达56%。观众正在失去耐心,体量越大的剧集,观众弃剧意愿越强,弃剧率越高。不是观众太依赖“倍速”,而是国产剧“瘦身”势在必行,观众期待“一帧都不想错过”的高品质剧,而不是“不开2倍速就是浪费时间”的注水剧!防范注水剧不能靠行政命令限制集数,让市场来优胜劣汰,良币驱逐劣币,主动挤掉水分。
龚禹霖
(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节目部副主任)
观点五:长剧并不都是钱惹的祸
电视剧越来越长,(除了钱)还有另外两个原因。现在很多剧是根据网文改编的IP剧,网文体量很大,动辄几百万字,更新时间也会长达数年之久,不像传统的影视改编,自然会出现集数变长。
此外,周播剧场也是促使电视剧越拍越长的一个原因,随着周播剧时间的拉长,不仅为受众提供足够多的时间进行线上线下的讨论,也给作品提供了口碑发酵的时间,集数过短是不利于周播的。
张 睿
(《余罪》导演)
观点六:脱水之路需要多方通力合作
注水剧对于制片方来说并非聪明之举,作为全球文化娱乐消费市场的重要阵地,加上大量精品美剧、英剧的洗礼,中国新一代的年轻用户对内容判断力和审美要求也提升显著。但国产剧“注水”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行业顽疾,而“脱水”之路也需彼此之间的通力合作。
例如创作者通过对剧本的掌控能力去和“注水”作斗争,我们为了防止被注水,会提前和制片方沟通好集数,不能硬性规定电视剧必须多少集,但我们会和制作方规划好,在保证故事完整、人物丰满、情节紧凑的前提下,能够讲到多少集。多方通力合作,才有可能逐渐平衡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