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稿要求:
1.论文符合本刊宗旨与学术规范,具备较新的学术观点,使用较新的文献资料。评论性文章观点鲜明,语言生动,分析深刻,能够及时反映、探讨学界及业界的热点问题。
2.所投稿件为作者本人 撰写并未曾在其他刊物公开发表过。
3.稿件一律用电子邮件附件形式发送到电子邮箱:guangdianyanjiu@yeah.net
4.附件请用Word文件,并注明文件名及作者名。
5.稿件篇幅:论文原则上以6000字以内为宜;评论文章控制在1500字左右。
6.稿件应注明作者的真实姓名、职称(职务或学位)及工作单位、详细通讯地址及邮编、联系电话(手机最佳)和电子邮箱。
来稿的处理流程是什么?
1.请勿一稿多投,也不要重复投稿。
2.收到稿件后,本刊编辑部认为符合要求或基本符合要求但仍需修改的,会主动与作者联系。投稿后30个工作日内未收到本编辑部处理意见的,可自行对稿件另作处理。
3.因经费有限,编辑部对特约稿件支付超标稿酬,一般稿件只能略付薄酬。
文章格式有什么讲究?
1.标题。主题用1号黑体;副题用3号宋体。居中。
2.作者姓名,用四号楷体,右对齐。
3.文本提要,小四号楷体,200字以内;关键词,小四号楷体,3-5个。
4.正文,用5号宋体。1级小标题用小4号幼圆体,居中;2级小标题用5号黑体,左对齐并缩进两个汉字;3级小标题用5号楷体,左对齐并缩进两个汉字。
5.鉴于本刊区别于其他学刊图文特色 建议作者供稿时提供文章相关图片及作者照片,并确保图像精度。
6.文末标出作者单位及职称(或学位、职务),若有多个作者,用分号隔开;
7.注释一律采用尾注形式。注释二字,用小5号黑体。注释条目各项顺序依次为:作者姓名、冒号、《文章标题》、逗号、《刊名》某年第几期(《书名》第几页,某年版),用小5号楷体。
8.为节约篇幅,一般采用注释形式的文章,不再单独一页设立参考文献。
交锋CLASH
网红文旅局长卷出圈,蕴含着怎样的流量密码
侠客变装、雪中骑马、沙漠起舞、景区舞剑、无人机飞行……各地文旅局长从幕后走到台前,拍摄短视频,变装出镜,网友直呼“卷出了新高度”,“每天都有一个文旅局长挂在热搜上”……
“出镜热”始于新疆伊犁州,贺娇龙一身红衣、策马雪原的视频在互联网上圈粉无数。此后各地文旅局长纷纷效仿,为宣介当地文化旅游资源奔走呼号,网红局长“出镜热”的持续发酵,形成越来越大的破圈效应。四川省上百位文旅局长拍摄的“文旅局长说文旅”视频,全网播放量超4.5亿。无论是妙手偶得的“意外走红”,还是精心策划的“组团出圈”,各地文旅局长在“卷”出圈之后,不仅为当地带来巨大的文旅流量,提高了文旅收入,还全面带动当地的三产。
随着湖北随州解伟局长的“丑”出圈,2023年春节,随州市境内的炎帝神农故里、大洪山、西游记公园等景区都实现历史最高的游客人数纪录;而拥有近460万粉丝的“贺局长说伊犁”账号,让其直播带货的农副产品销售额突破2.1亿元,带动当地2300多人直接就业,万余名百姓实现增收。
文旅市场强劲复苏的态势与全国文旅系统创新宣传方式、推介文旅资源的努力密不可分。然而,宣传只是文旅工作的一部分,比起文旅局长变装,旅客更关心的是当地优质的文旅产品和服务。出圈只是开端,在流量的狂潮之后,文旅产业更需要修炼“内功”,高标准的、需求对标的供给才更值得各地认真对待。流量是把双刃剑,如果“弯道超车”变“翻车”,那么舆论风暴席卷的不仅是局长们的个人IP,还有各地长期打造的旅游形象。
观点一:打破官员刻板印象 收获亿万流量
张建军 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
互联网用户关注的都是有趣、异常的传播内容。官员在公众心中的刻板印象是正襟危坐。但这些出圈的文旅局长都非常有趣,因此在互联网上容易获得关注。同时,从技术角度来看,以抖音、快手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运用算法推荐,把大家感兴趣的东西,不断进行推送,促使这些内容收获亿万流量。
如果想要持续获得用户关注,需要持续推出高质量的传播内容,把当地的景色、特色产品、风土人情……通过直播或短视频的形式传播出去,以专业化的精神进行推广传播,助力当地经济的发展。此外,短视频这一传播形式在国外也拥有庞大用户规模,未来我们也可以通过短视频平台向海外用户介绍我们的风土人情。
观点二:不能因为旅游目的地的短期走红沾沾自喜
宋长善 江苏省文化艺术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文旅局长不能因旅游目的地的短期走红而沾沾自喜。文旅局长们前端的出镜代言为当地旅游开了一个好头,但更重要的是要做好后端的“品控”工作,这样才能把网红旅游目的地变成“长红”旅游目的地。
一方面,文旅产业的“长红”应建立在独具特色的文旅产品和完善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资源禀赋,充分挖掘自身特色,以文化赋能景区,打造出“硬核”旅游产品;另一方面,线下的旅游体验取决于整个旅游产业链是否完善、管理是否到位,这并不是拍个短视频就能瞬间做到的。
观点三:应该鼓励和曝光对文旅产品有创新的局长
郭万超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传媒与舆情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文旅局长为当地代言从个别、偶然的现象到现在发展成为一个全国性的现象,这在总体上是值得肯定的。对于旅游景点来说,宣传是非常必要的,除了传统的宣传方式,还必须要有创新。“网红局长”的创意之举,的确带来了流量、形成了声势,为展示特色文旅资源,迈出了成功的重要一步。
不过,在宣传的同时,要提升当地的旅游服务、加速当地景点升级,如果宣传内容和实际状况相差甚远,不仅没有传播效果,还会起到反作用。因此,宣传推广和提升旅游发展质量二者要并重,在宣传的内容和形式上,局长们还可以再创新,只要不违反基本规则,越有创意就越受网友关注。
观点四:旅游后发地区应该老老实实修炼内功,没有捷径可走
高舜礼 中国旅游报社前总编辑兼社长、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旅游产品的开发培育与宣传营销有一个先后关系,要先有产品和配套的接待条件,再去宣传营销才会收到成效。若将营销前置,除非当地拥有较好的旅游资源,在这基础上以边开发、边宣传、边接待,闯出一条生路。如果只是大胆营销,期望以此撬动旅游发展的杠杆支点,这在客观上是有难度的,根源是看轻了发展旅游的专业性。
要把旅游做好,还得从实际出发、从专业入手、从长远着眼,在广泛开展调研和听取专业意见后,拿出符合旅游产业特征和规律的一招一式,而且必须是对症的、务实的、连贯的,才能使旅游发展成效更显著。因为游客看重的,不是谁乔装打扮做营销,而是一个地方到底有什么样的旅游吸引物。
观点五:旅游产业要有互联网思维 更要把旅游本身做好
吴丰林 中国旅游研究院规划与休闲研究所所长
文旅局长们用另外一种方式来履行职责,这种方式更被市场和大众所接受。“我要去哪儿玩?”这是困扰过很多人的问题,同样也是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难题。文旅局长们从目的地发出讯号,给远方的游客脑中留下印记。以“网红”形式推介旅游目的地,既高效又接地气,而且还省钱。
文旅局长“出圈”的根本目的,是要跟远方的市场建立关联,让游客和目的地产生关联。游客看了视频去旅游,并且来了以后不后悔,这就说明网络上的流量变成了真正的游客流量,而游客流量来了之后,所有的宣传就变成了产业落地的实践。当游客满意了,会给出相关好评,对流量是有加持的。
观点六:如何将公众的兴趣从个人IP转向目的地IP
王德刚 中国旅游协会副会长
短视频可以让一个人迅速成为网红,但能否让一个旅游目的地保持“长红”,需要深入研究。文旅局长亲自出镜、借势代言家乡文旅的这份担当和作为,得到了业内外普遍认可。但还应该看到,旅游目的地的引流,是一项系统工程,政策撬动、优惠力度、引流渠道缺一不可。如何将公众的兴趣从个人IP转向目的地IP,成为各地文旅部门亟待破解的难题。